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4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较佳的贴身性、外观令人满意
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般公知如下这样的一次性尿布为了确保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贴身性,在前后 腰区域具有多条向腰围的方向延伸的腰部弹性元件。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如下的 一次性尿布110 :如图11 (a) 、 (b)所示,该一次性尿布110具有前后腰部区域和裆部区域、 配置在腰部构件lll的内表面的吸收性底片112、在腰部开口缘部116a沿图中纵向隔开预 定尺寸地延伸的多条腰部弹性元件126、从前后腰区域的侧边缘延伸到吸收性底片112的 侧边缘的腰部弹性元件。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4812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腰部弹性元件126不横穿吸收性底片112。由此, 腰部弹性元件126的收縮力不会直接作用于吸收性底片112所包含的吸收性芯体144,在吸 收性芯体144上不会形成褶皱,因此其吸收性能不会大幅度降低。 但是,参照图ll(a),在穿着尿布110时,在吸收性底片112的前端翼片162、即吸 收性底片112的不存在吸收性芯体144的部位与穿着者的身体A之间形成有空间S。这是 因为为了提高吸液性和扩散性,吸收性芯体144通常包含短纤浆(fluff pulp)等,与仅由 片构件构成的前端翼片162相比具有预定的厚度,从而配置有腰部弹性元件126后,紧贴穿 着者身体A的腰部开口边缘部116a与吸收性芯体144之间的部位离开身体A。特别地,在 吸收性芯体144吸收了大量的尿的情况下,吸收性芯体144的厚度增加,空间S变得更大。
在这种状态下,在穿着者向前弯腰时等,穿着者的身体A向前方按压腰部开口边 缘部116a及其附近,因此,前端翼片162和腰部构件111的位于与该前端翼片162相对的 位置的部位向空间S内弯曲,会如图ll(b)所示那样陷入到穿着者的身体A与吸收性芯体 144之间,产生台阶R。 另外,即使在前端翼片162上配置了腰部弹性元件126,也如上述那样,吸收性芯 体144由于吸收大量的尿而其厚度增加,因此吸收性芯体144的前端部和腰构件111的与 该前端部相对的部位向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的前端翼片162隆起,从而有可能成为与前端 翼片162和腰部构件的与该前端翼片162相对的部位陷入到空间S的状态同样的、图11 (b) 所示的状态。 台阶R不仅有损尿布110的外观,还会导致没有被吸收性芯体144完全吸收的尿 积留在此处等,从而使排泄物漏到外部。

发明内容
因此,第1技术方案以提供如下一种一次性尿布为课题在穿着尿布期间,至少吸 收性底片的前端翼片和前腰片的位于与该前端翼片相对的位置的部位不会陷入到穿着者的身体与吸收性芯体之间,在前腰区域的一部分上不会产生台阶,因此排泄物不会漏出到 外部,并且外观也好看。
并且,第2技术方案以提供如下一种一次性尿布为课题在穿着尿布期间,在前腰 区域的一部分上不会产生由于吸收性底片的前端翼片陷入或者吸收性芯体隆起所形成的 台阶,排泄物不会漏出到外部,并且外观也好看。
本发明包括第1技术方案和第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第1技术方案的对象的一次性尿布包括纵向和横向、肌 肤接触面和非肌肤接触面、前腰区域、后腰区域、位于上述前后腰区域间的裆部区域、腰部 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用于形成上述前后腰区域的环状的弹性腰片、吸收性底片,上述吸收 性底片与上述弹性腰片的前后部相连结,从上述裆部区域延伸到上述前后腰区域,该吸收 性底片具有吸收性芯体和从上述吸收性芯体的前后端边缘向上述纵向延伸出的前后端翼 片。 该第1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后腰区域中的至少上述前腰区域至少具有向 上述横向延伸的伸縮区域,上述伸縮区域包括第1伸縮区域,其从上述腰部开口边缘部起 在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上述前端翼片附近向上述横向延伸;第2伸縮区域,其与上述第1伸縮 区域相邻,向上述横向延伸;一对第3伸縮区域,其与上述第2伸縮区域相邻,从上述前腰区 域的侧边缘延伸到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两侧部,在形成于上述前腰区域的横向中央部的非伸 縮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离并相对,上述第2伸縮区域横穿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上述前 結蟹& 该第1技术方案除了具有上述特征的结构以外,还包括以下优选的结构。
(1)上述第2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与上述第1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相同或大于上
述第2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 (2)上述第l伸縮区域、上述第2伸縮区域和上述第3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的相关 关系是第2伸縮区域^第1伸縮区域>第3伸縮区域。 (3)在上述第1、第2和第3伸縮区域上配置有多条向上述横向延伸的股线状的腰 部弹性元件,用于形成上述第1伸縮区域的腰部弹性元件和用于形成上述第2伸縮区域的 腰部弹性元件是具有相同的拉伸倍率的弹性元件。 (4)在上述第1、第2和第3伸縮区域上配置有多条向上述横向延伸的股线状的腰 部弹性元件,上述腰部弹性元件全部由相同的弹性元件构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第2技术方案的对象的一次性尿布包括纵向和横向、肌 肤接触面和非肌肤接触面、前腰区域、后腰区域、位于上述前后腰区域间的裆部区域、腰部 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用于形成上述前后腰区域的环状的弹性腰片、吸收性底片,上述吸收 性底片与上述弹性腰片的前后部相连结,从上述裆部区域延伸到上述前后腰区域,上述吸 收性底片具有吸收性垫和从上述吸收性垫的前后端边缘向上述纵向延伸出的前后端翼片, 上述吸收性垫具有吸收性芯体。 该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后腰区域中的至少上述前腰区域至少具有向 上述横向延伸的伸縮区域,上述伸縮区域包括第l伸縮区域,其从上述腰部开口边缘部 起在包括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上述前端翼片的前端部向上述横向延伸;一对第2伸縮区域, 其与上述第1伸縮区域相邻,从上述前腰区域的侧边缘延伸到上述吸收性垫的前端部的两侧,在形成于上述前腰区域的上述横向的中央部的第1非伸縮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 离并相对;一对第3伸縮区域,其与上述第2伸縮区域相邻,从上述前腰区域的侧边缘延 伸到上述吸收性垫的前端部的两侧,在上述第1非伸縮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离并相 对,上述第1伸縮区域横穿上述吸收性垫的前端部。 该第2技术方案除了具有上述特征的结构以外,还包括以下优选的结构。
(1)上述第2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与上述第1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相同或大于上
述第2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 (2)上述第l伸縮区域、上述第2伸縮区域和上述第3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的相关 关系是第2伸縮区域^第1伸縮区域>第3伸縮区域。 (3)在上述第1、第2和第3伸縮区域上配置有多条向上述横向延伸的股线状的腰
部弹性元件,上述腰部弹性元件全部由具有相同的拉伸倍率的弹性元件构成。 (4)在上述第1 第3伸縮区域上配置有多条向上述横向延伸的股线状的腰部弹
性元件,上述腰部弹性元件全部由相同的弹性元件构成。 (5)上述后腰区域的伸縮区域包括第4伸縮区域,其在上述后腰区域的两侧边缘 间沿着上述腰部开口的边缘部向上述横向延伸;第5伸縮区域,其与上述第4伸縮区域相 邻,延伸到上述吸收性垫的后端边缘;一对第6伸縮区域,其与第5伸縮区域相邻,在形成于 上述后腰区域的上述横向的中央部的第2非伸縮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离并相对;一 对第7伸縮区域,其与上述第6伸縮区域相邻,在上述第2非伸縮区域的两侧向上述横向分 离并相对,上述第6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大于上述第7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上述第4伸縮 区域与上述第5伸縮区域的各自的拉伸应力大于上述第6伸縮区域的拉伸应力。
在第1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前后腰区域中的至少前腰区域配置有在吸收性底片的 前端翼片上向横向延伸的腰部弹性元件,因此,能够利用腰部弹性元件的拉伸应力使前端 翼片紧贴穿着者的身体。由此,前端翼片不会陷入到穿着者的身体与吸收性芯体之间,因 此,能够得到排泄物不漏出、外观也好看的一次性尿布。 在第2技术方案中,由于第1伸縮区域横穿吸收性底片的前端翼片和吸收性垫的 前端部,因此,能够得到在吸收性底片的穿着期间不会产生吸收性底片的前端翼片陷落或 者吸收性垫隆起所形成的台阶、排泄物不会漏出到外部并且外观也好看的一次性尿布。


图1是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尿布的局部剖切展开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去掉了图2的吸收性底片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图2的V-V剖视图。 图6是第2技术方案所涉及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俯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去掉了图7的吸收性底片(去掉吸收性垫)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图7的X-X剖视图。
图ll的(a)、(b)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与图5和图10
相对应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0 :—次性尿布;211 :弹性腰片;212 :吸收性底片;213 :前腰区域;214 :后腰 区域;215 :裆部区域;219 :前腰区域的侧边缘;220 :后腰区域的侧边缘;223 :腰部开口 ; 223a :腰部开口边缘部;224 :腿部开;225 :第1伸縮区域;226 :第2伸縮区域;227 :第3伸 縮区域;228A :非伸縮区域(第1非伸縮区域);230 :第1腰部弹性元件;231 :第2腰部弹 性元件;232 :第3腰部弹性元件;262 :前端翼片;263 :后端翼片;310 :—次性尿布;311 :弹 性腰片;312 :吸收性底片;313 :前腰区域;314 :后腰区域;315 :裆部区域;316 :腰部开口 ; 317 :腿部开;318c :前腰区域的侧边缘;326 :第1腰部弹性元件;327 :第2腰部弹性元件; 328 :第3腰部弹性元件;329 :第4腰部弹性元件;330 :第5腰部弹性元件;331 :第6腰部弹 性元件;332 :第7腰部弹性元件;333 :第1伸縮区域;334 :第2伸縮区域;335 :第3伸縮区 域;336 :第4伸縮区域;337 :第5伸縮区域;338 :第6伸縮区域;339 :第7伸縮区域;340A、 340B :非伸縮区域;344 :吸收性芯体;346 :吸收性垫;346a :吸收性垫的前端边缘;346b :吸 收性垫的后端边缘;346c :吸收性垫的侧边缘;347 :吸收性垫的前端部;348 :吸收性垫的 后端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针对第1技术方案的一次性尿布,说明其中一例。 图1是表示尿布210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将尿布210在接合部222处向
前后剥离而向纵向X和横向Y伸展时的局部剖切展开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
图。图4是表示去掉了图2中的吸收性底片212后的状态的部分剖切图。 如图1所示,尿布210包括环状的弹性腰片211、安装在环状的弹性腰片211的肌
肤接触面侧的吸收性底片212、前腰区域213、后腰区域214、在前后腰区域213、214之间沿
纵向X延伸的裆部区域215。 弹性腰片211由矩形的前腰片216和大致梯形状的后腰片217构成,该前腰片216 用于形成前腰区域213,该后腰片217用于形成后腰区域214和裆部区域215的一部分。前 腰片216与后腰片217的两侧边缘(前后腰区域的两侧边缘)219、220相互重叠,并通过公 知的接合方法例如热压花加工、由超声波等进行的各种热熔接方法在沿纵向X断续排列的 接合部222处接合而被相连结,从而形成腰部开口 223和一对腿部开口 224。
如图1和图4所示,前后腰区域213、214被划分为第1伸縮区域225、第2伸縮区 域226和一对第3伸縮区域227,第1伸縮区域225沿腰部开口边缘部223a向横向Y延伸; 第2伸縮区域226与第1伸縮区域225相邻,横穿吸收性底片212的前端部;一对第3伸縮 区域227在位于前后腰区域213、214的横向Y中央部的第1和第2非伸縮区域228A、228B 的两侧沿横向Y分开相对,在各伸縮区域225、226、227配置有股线状的腰部弹性元件230、 231、232。 具体地说,在第l伸縮区域225配置有多条沿腰部开口边缘部223a延伸的第l腰 部弹性元件230,在第2伸縮区域226配置有多条在吸收性底片212上沿横向Y延伸的第2 腰部弹性元件231,在第3伸縮区域227配置有多条在前后腰区域213、214的两侧部213a、214a向横向Y延伸的第3腰部弹性元件232。通过这些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的收縮, 在尿布210的表面形成大量的褶裥部233 (gathers)(参照图1)。此外,只要仅形成第1和 第2非伸縮区域228A、228B中的至少第1非伸縮区域228A即可。另外,在后腰片217的构 成裆部区域215的一部分的部位形成有在第2非伸縮区域228B的两侧在横向Y上分开的 一对第4伸縮区域234,在第4伸縮区域234配置有多条向横向Y延伸的第4腰部弹性元件 235。 如图2和图3所示,前后腰片216、217由位于肌肤接触面侧的内层片240和位于 肌肤非接触面侧的外层片241形成。外层片241具有在纵向X上分别从内层片240的前后 端边缘240a、240b延伸出的延展部243,在将吸收性底片212配置在前腰片216和后腰片 217的内侧之后,将延展部243向尿布的肌肤接触面侧折回而与两侧部213a、214a相接合。 这样,外层片241的延展部243覆盖内层片240的前后端边缘240a、240b,因此,能够抑制排 泄物从前后端边缘240a、240b向外部漏出。 内层片240和外层片241优选使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透湿性塑料薄膜、它们的层 在内层片240和外层片241之间设有各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235,借助热 熔粘接剂(未图示)将各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235能伸縮地安装于两个片240、241 中的至少内层片240的内表面上。但是,在第1和第2非伸縮区域228A、228B的内层片240 与外层片241之间未配置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235。 如图2和图3所示,吸收性底片212包括吸液性结构体245。吸液性结构体245 包括透液性身体侧衬垫(内侧片)246、不透液性的外侧片247和吸收性垫250,该吸收性垫 250具有吸收性芯体248和包覆吸收性芯体248的液体扩散性片249,该吸收性芯体248具 有足够的吸收体液的容量。 吸液性结构体245包括端部翼片,其沿横向Y延伸,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未图 示)将外侧片247和身体侧衬垫246接合起来而形成,该外侧片247从吸收性垫250的前 后端边缘250a、250b向纵向X外侧延伸,该身体侧衬垫246比外侧片247更进一步向纵向 X外侧延伸;一对内侧侧翼片254,其沿纵向X延伸,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将身体 侧衬垫246和外侧片247接合起来而形成,该身体侧衬垫246和外侧片247从吸收性垫250 的一对侧边缘250c向横向Y外侧延伸;一对腿部阻挡罗口 (barrier leg cuff)255,其在 吸液性结构体245的两侧部向纵向X延伸。 吸收性底片212还包括第1片构件258,其借助热熔粘接剂的涂敷区域256被固 定在吸液性结构体245的下表面;一对套筒状的外侧侧翼片261,其通过将第1片构件258 的向吸液性结构体245的横向Y外侧延伸出的部位(延展部)258a向内侧折回,再将相互 重叠的各部分利用热熔粘接剂260接合起来而形成。各外侧侧翼片261覆盖各内侧侧翼 片254的外侧边缘。由于各内侧侧翼片254的外侧边缘被各外侧侧翼片261覆盖,因此,通 常,各内侧侧翼片254的成为片的切割边缘的外侧边缘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而不会剌激 肌肤,能够预先防止发痒、斑疹。 由于这样地在吸液性结构体245的下表面固定有第1片构件258,因此,吸收性底 片212还具有仅由片构件构成的前后端翼片262、263,该片构件由身体侧衬垫246的从外侧 片247向纵向X外侧延伸出的部分和第1片构件258的前后端边缘部形成。
在各外侧侧翼片261的套筒内部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安装有以能向纵向X 收縮的方式延伸的股线状的弹性元件267。由此,在尿布210的穿着状态下,外侧侧翼片261 通过弹性元件267的收縮向横向Y内侧弯曲而弹性压靠在穿着者的大腿上。在本实施方式 中,弹性元件267有一条,但根据需要也可以配置多条。 各腿部阻挡罗口 255由第1片构件的延展部258a和折叠为两层的第2片构件264 构成,各腿部阻挡罗口 255具有固定部265,其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将第2片构件 264的重叠端边缘部固定在延展部258a上而形成;套筒状的自由边缘部266,其由第2片构 件264的弯折部位形成。自由边缘部266在尿布210的展开状态下与第1片构件258的延 展部258a相对,在自由边缘部266的内表面上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固定有3条向纵 向X延伸的弹性元件268、269、270。在穿着尿布210的状态下,通过弹性元件268、269、270 伸长而使自由边缘部266与第1片构件258的延展部258a分离,能够抑制排泄物从吸收性 底片212的两侧部向外部漏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3条弹性元件268、269、270被安装于自由边缘部266内,但是只 要各弹性元件268、269、270具有在穿着尿布210时使自由边缘部266与第1片构件258的 延展部258a分离而压靠在穿着者的腹股沟部的拉伸应力,则也可以至少配置1条。另外, 也能够在第2片构件264上使用具有能弹性收縮的所需宽度的单一片来代替这些弹性元件 268、269、270。 在吸收性垫250中,用棉纸等液体扩散性片249覆盖吸收性芯体248,该吸收性芯 体248由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混合等而成,根据需要在吸收性垫250中还可以混 合热熔接性人造短纤维。这样,由于吸收性芯体248整体被液体扩散性片249包覆,因此能 够防止变形和SAP脱落。为了促进吸收性芯体248的形状保持性和吸液扩散性而将吸收性 芯体248压縮成所谓的沙漏计时器的轮廓形状,与构成尿布210的片构件相比刚性较高,有 时被称为半刚性。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穿着尿布210状态下的、图2的V-V线剖视图,图11是现有 技术的一次性尿布110的与图5相对应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前腰区域213的第2伸縮区域226配置有沿横向Y横穿吸收性底 片212的前端翼片262的第2腰部弹性元件231。这样,由于第2腰部弹性元件231横穿吸 收性底片212的前端翼片262,因此能够防止在前腰片216的一部分上产生台阶。
g卩,如图ll(a)所示,在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尿布110中,在吸收性底片112的前端 翼片162与穿着者的身体A之间形成有空间S。这是因为吸收性芯体144通常为了提高 其吸液性和扩散性而包含短纤浆等,与仅由片构件构成的前端翼片162相比,该吸收性芯 体144具有预定的厚度,从而使通过配置腰部弹性元件126而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的腰部 开口边缘部116a和吸收性芯体144分离。特别地,在吸收性芯体144吸收了大量尿的情况 下,吸收性芯体144的厚度增加,间隙S变得更大。 在这种状态下,在穿着者向前弯腰时等,穿着者的身体A向穿着者的前方按压腰 部开口边缘部116a及该腰部开口边缘部116a的附近,因此前端翼片162和弹性腰部构件 111的与该前端翼片162相对的部位朝向空间S弯折,而如图11 (b)所示那样,前端翼片162 和弹性腰部构件lll的与该前端翼片162相对的部位陷入到穿着者的身体A与吸收性芯体 144之间,从而产生台阶R。
由于台阶R,尿布110不仅偏离所期望的位置,而且没有被吸收性芯体144完全吸
收的尿有可能积留在台阶R处而漏出到外部,另外,这种台阶R在外观上也不好看。 特别地,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分别独立地形成环状的弹性腰片211和包含吸收
性芯体248的吸收性底片212的情况下,成为吸收性底片212悬挂在弹性腰片211上的状
态,因此由于穿着者的移动,有可能使吸收性底片212在弹性腰片211的内侧移动,与吸收
性芯体248直接设于弹性腰片211的内部的尿布210相比,容易产生上述台阶。 在本发明中,如图5所示,以横穿吸收性底片212的前端翼片262的方式在第2伸
縮区域226配置有第2腰部弹性元件231,因此前端翼片262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在前端
翼片262与穿着者的身体A之间没有形成空间S,第2伸縮区域226不会陷入到吸收性芯体
248与穿着者的身体A之间。 另外,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第2伸縮区域226的拉伸应力小于第1伸縮区域225 的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在穿着者向前弯曲时,在第2伸縮区域226处发生弯折,在第2伸縮 区域226和前端翼片262处产生折痕,在前腰区域213的一部分上有可能形成台阶。因此, 第2伸縮区域226的拉伸应力优选为与第1伸縮区域225的拉伸应力相等或比其稍大一 些,以使第2伸縮区域226不会因第1伸縮区域225伸长的影响而阻碍其向穿着者的身体 的紧贴性。另一方面,第1伸縮区域225为了将尿布210的前后腰区域213、214固定在穿 着者的躯干周围的需要的位置上而需要期望的拉伸应力,因此其拉伸应力优选大于第3伸 縮区域227的拉伸应力。因此,这些伸縮区域225、226、227的拉伸应力的相关关系优选是 第2伸縮区域226 >第1伸縮区域225 >第3伸縮区域227。 具体地说,第1伸縮区域225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是38 42mN/ mm,第2伸縮区域226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是42 48mN/mm,第3伸縮区 域227的最大伸长时的65X的拉伸应力优选是28 32mN/mm。这是因为如果第2伸縮区 域226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是42mN/mm以下,则无法使前端翼片262紧贴穿着 者的身体A,无法发挥上述效果。 此外,通过下述方法测量各伸縮区域225、226、227的拉伸应力。
首先,通过剥开离尿布210的接合部222而成为如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使各腰部 弹性元件230、231、232伸长,将此时的各伸縮区域225、226、227的横向Y的长度设为最大 伸长时的长度。接着,从尿布210上切下整个前腰片216,从切下来的前腰片216上剪下各伸 縮区域225、226、227而作为试样,测量各试样的区域宽度(尿布210的纵向Y的尺寸)。在 切断各伸縮区域225、226、227时,在位于相邻的各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之间的区域 的纵向X中央部进行切断。将试样以收縮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生产)的夹头间(初 始的夹头间距离设为100mm,根据试样适当地调整)的状态进行固定,在拉伸速度为100mm/ min的条件下,使试样在与尿布210的横向Y相同的方向上伸长,测量长度为最大伸长时的 65%时的长度下的负荷(mN),通过测量值(mN)+区域宽度(mm)的式子计算出各伸縮区域 225、226、227的拉伸应力。 另外,第2伸縮区域226的拉伸倍率优选与第1伸縮区域225的拉伸倍率相等或 者大于第1伸縮区域225的拉伸倍率。这是因为如果第2伸縮区域226的拉伸倍率小于 第1伸縮区域225的拉伸倍率,则在穿着者向前弯腰而使第1伸縮区域225进一步伸长时 等,受到其伸长的影响,第2伸縮区域226势必与穿着者的身体A分离,有可能形成空间S。
第1 第3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由天然或合成的橡胶制成,可以使用具有 橡胶弹性的股线状、锥形状的元件。 具体地说,在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由股线状的橡胶弹性元件构成的情况 下,第1和第2腰部弹性元件230、231可以使用截面积为550 650dtex、拉伸倍率为250 300%的元件,第3腰部弹性元件232可以使用截面积为450 500dtex、拉伸倍率为300 350%的元件。 但是,只要各伸縮区域225、226、227具有所期望的拉伸应力,第1腰部弹性元件 230和第2腰部弹性元件231也可以由具有不同的截面积和拉伸倍率的弹性元件构成,腰 部弹性元件230、231、232也可以全部由相同的构件构成。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前腰区 域213配置了 4条第1腰部弹性元件230 、5条第2腰部弹性元件231、7条第3腰部弹性元 件232,但是根据各伸縮区域225、226、227所需要的拉伸应力,该条数、排列的各腰部弹性 元件230、231、232之间的分离距离(间距)能够适当地改变。例如,在需要第2伸縮区域 226的拉伸应力大于第1伸縮区域225的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在第1和第2腰部弹性元件 230、231由同一构件构成时,当然如图所示那样将第2腰部弹性元件231之间的间距设定为 小于第1腰部弹性元件230之间的间距。 为了对各伸縮区域225、226、227赋予所期望的拉伸应力,也可以不像本实施方式 那样配置各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2,而是将弹性伸縮性的片固定安装于环状的弹性腰 片211的内表面,也可以使构成环状的弹性腰片211的片构件自身具有弹性伸縮性。
再次参照图4,在后腰片217的第3伸縮区域227的内侧形成有第4伸縮区域234。 在第4伸縮区域234配置有第4腰部弹性元件235,该第4腰部弹性元件235由与配置在 第3伸縮区域227的第3腰部弹性元件232相同的弹性元件构成。如图所示,第4腰部弹 性元件235的条数少于其它腰部弹性元件230、231、231的条数,并且第4伸縮区域234在 横向Y上的拉伸应力低于其它伸縮区域225、226、227在横向Y上的拉伸应力。
上述第4伸縮区域234能够覆盖穿着者的臀部的必要范围,沿着臀部的曲面形成 柔软的接触面。 用于形成前后腰片216、217、吸收性底片212的各结构构件可以使用这种一次性 尿布常用的各种材料而不受限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腰片211仅由前后腰片216、 217构成,但是弹性腰片211也可以具有前后腰片216、217和位于前后腰片216、217之间 的、用于形成裆部区域215的裆部构件,前后腰片216、217和裆部构件也可以由连续片形 成。并且,除了能够应用于前后腰区域的两侧边缘219、220被预先连结起来的短裤型的一 次性尿布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前后腰区域的两侧边缘219、220没有被预先连结的展开型的 一次性尿布。 针对第2技术方案的一次性尿布说明其中一例。 图6是表示尿布310的穿着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将尿布310在接合部321处向 前后剥离并向纵向X与横向Y伸展时的展开俯视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 9是去掉了图7的吸收性底片312(去掉吸收性垫346)后的状态的图。此外,在图9中,为 了便于说明,用虚线表示吸收性垫346。 如图6所示,尿布310包括环状的弹性腰片311、安装于弹性腰片311的肌肤接触 面侧的内衬312、前腰区域313、后腰区域314、位于前后腰区域313、314之间的裆部区域
10315以及腰部开口 316和一对腿部开口 317。腰部开口 316由环状的弹性腰片311构成。
如图7和图9所示,弹性腰片311由用于形成前腰区域313的前腰片318以及用 于形成后腰区域314和裆部区域315的一部分的后腰片319构成。前腰片318由内端边缘 318a、外端边缘318b以及将内端边缘318a与外端边缘318b连接起来的两侧边缘318c限 定成为横长方形状,后腰片319由内端边缘319a、外端边缘319b、从外端边缘319b向内方 延伸的两侧边缘319c以及将外端边缘319b与内端边缘319a连接起来的倾斜的两内侧边 缘319d限定成为大致梯形状。前腰片318的两侧边缘318c与后腰片的两侧边缘319c相 互重叠,并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热压花加工、由超声波等进行的各种热熔接方法在向纵向X 断续排列的接合部321处进行接合而被连结起来,前腰片318的两侧边缘318c和后腰片的 两侧边缘319c与弹性腰片311相配合地构成一对腿部开口 317(参照图6)。
前后腰片318、319由位于内表面的内层片322和位于外表面的外侧片323的层 叠片形成。外层片323在纵向X上具有分别从内层片322的前后端边缘322a、322b延伸 出的延展部324,在前后腰片318、319的肌肤接触面侧配置了吸收性底片312之后,将延展 部324向尿布310的内侧折回而将其两侧部固定于前后腰区域的两侧部(前后腰片的两侧 部)318f、319f。这样,外层片323的延展部324覆盖内层片322的前后端边缘322a、322b, 因此能够预先防止排泄物从前后端边缘322a、322b向外部漏出。 内层片322和外层片323优选使用疏水性纤维无纺布、透湿性塑料薄膜、它们的层 并且,在前后腰片318、319的外层片323与内层片322之间设有第1 第7腰部 弹性元件326、327、328、329、330、331、332,将它们至少安装于内层片322的内表面上。如后 述那样,利用这些腰部弹性元件326、327、328、329、330、331、332,在前腰区域313形成有第 1 第3伸縮区域333、334、335,在后腰区域314形成有第4 第7伸縮区域336、337、338、 339。另外,利用这些腰部弹性元件326、327、328、329、330、331、332的收縮,在尿布310的 表面形成有多个褶皱325 (参照图6)。 如图7和图8所示,吸收性底片312包括吸液性结构体341。吸液性结构体341包 括透液性身体侧衬垫(内侧片)342、不透液性的外侧片343以及吸收性垫346,该吸收性垫 346具有吸收性芯体344和包覆吸收性芯体344的液体扩散性片345,该吸收性芯体344具 有足够的吸收体液的容量。 吸液性结构体341包括端部翼片,其向横向Y延伸,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未图 示)将外侧片343和身体侧衬垫342接合起来而形成,该外侧片343从吸收性垫346的前 后端边缘346a、346b向纵向X外侧延伸,该身体侧衬垫342与外侧片343相比进一步向纵 向X外侧延伸;一对内侧侧翼片352,其向纵向X延伸,通过利用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将 身体侧衬垫342和外侧片343接合起来而形成,该身体侧衬垫342和外侧片343从吸收性 垫346的一对侧边缘346c向横向Y外侧延伸;一对腿部阻挡罗口 353,其在吸液性结构体 341的两侧部向纵向X延伸。 吸收性底片312还包括第1片构件358,其借助热熔粘接剂的涂敷区域356被固 定在吸液性结构体341的下表面;一对套筒状的外侧侧翼片361,其通过将第1片构件358 的向吸液性结构体341的横向Y外侧延伸的部位(延展部)358a向内侧折回,再将相互重叠 的各部分利用热熔粘接剂360接合起来而形成。各外侧侧翼片361覆盖各内侧侧翼片352的外侧边缘。由于各内侧侧翼片352的外侧边缘被各外侧侧翼片361覆盖,因此,通常,各 内侧侧翼片352的成为片的切割边缘的外侧边缘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而不会剌激肌肤, 能够预先防止发痒、斑疹。 由于像这样在吸液性结构体341的下表面固定有第1片构件358,因此,吸收性底 片312具有由身体侧衬垫342的从外侧片343向纵向X外侧延伸出的部分和第1片构件 358的前后端边缘部形成的前后端翼片362、363。 在各外侧侧翼片361的套筒内部通过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安装有以能向纵向X 收縮的方式延伸的股线状的弹性元件367。由此,在尿布310的穿着状态下,外侧侧翼片361 通过弹性元件367的收縮向横向Y内侧弯曲而靠弹性压靠在穿着者的大腿上。在本实施方 式中,弹性元件367有一条,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多条。 各腿部阻挡罗口 353由第1片构件的延展部358a和被折叠为两层的第2片构件 364构成,各腿部阻挡罗口 353具有固定部365,其借助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将第2片构 件364的重叠端边缘部固定在延展部358a上而形成;套筒状的自由边缘部366,其由第2片 构件364的弯折部位形成。自由边缘部366在尿布310的展开状态下与第1片构件的延展 部358a相对,在自由边缘部366的内表面上借助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安装有3条向纵向 X延伸的弹性元件368、369、370。在穿着尿布310的状态下,通过弹性元件368、369、370伸 长,自由边缘部366与延展部358a分离,能够抑制排泄物从吸收性底片312的两侧部向外 部漏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由边缘部366内安装有3条弹性元件368、369、370,但是只 要各弹性元件368、369、370具有在穿着尿布310时使自由边缘部366与第1片构件的延展 部358a分离而压靠在穿着者的腹股沟部的拉伸应力,则也可以至少配置l条。另外,也能 够在第2片构件364上使用具有能弹性收縮的所需宽度的单一片来代替这些弹性元件368、 369、370。 在吸收性垫346中,由棉纸等液体扩散性片345覆盖由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 (SAP)混合等而成的吸收性芯体344,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吸收性垫346中混合热熔接性人造 短纤维。这样,由于吸收性芯体344整体由液体扩散性片345包覆,因此能够防止变形和 SAP脱落。吸收性芯体344为了促进形状保持性和吸液扩散性而被压縮成所谓的沙漏计时 器的轮廓形状,与构成尿布310的片构件相比刚性高,有时被称为半刚性。
再次参照图6和图9,前腰片318被划分为第1伸縮区域333,其从外端边缘318b 一直到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在两侧边缘318c之间向上述横向Y延伸;一对第2伸縮 区域334,其与第1伸縮区域333相邻,沿横向Y分离并相对;一对第3伸縮区域335,其与 第2伸縮区域334相邻,沿横向Y分离并相对;第1非伸縮区域340A,其位于前腰区域313 的横向Y的中央部,用于将各第2伸縮区域334与各第3伸縮区域335分离。
在第1伸縮区域333上配置有多条在前腰片318的两侧边缘318c之间向横向Y延 伸的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在第2伸縮区域334上配置有从侧边缘318c延伸到吸收性垫 346的前端部347的侧部的第2腰部弹性元件327,在第3伸縮区域335上与第2腰部弹性 元件327同样地配置有从侧边缘318c延伸到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的侧部的第3腰 部弹性元件328。 关于第1非伸縮区域340A位于前腰片318的横向Y的中央部的位置、其形成方
12法进行说明,例如,作为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有将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 件327、328反向收縮的方法。S卩,在第2和第3伸縮区域334、335上以适当图案涂敷热熔 粘接剂,在第1非伸縮区域340A上不涂敷,将在上述各区域334、335、340A上延伸的第2和 第3腰部弹性元件327、328在伸长状态下供给并固定在该粘接剂的涂敷区域,在该状态下, 切断位于第1非伸縮区域340A的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件327、328,则这些弹性元件327、 328自动收縮而返回(反向收縮)到被固定的区域。由此,在第1非伸縮区域340A上实际 不存在伸长了的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件327、328。另外,通过对各区域334、335、340A供 给连续延伸的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件327、328,而除去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件327、328 位于第1非伸縮区域340A上的部位也能够形成实际上不存在伸长了的第2和第3腰部弹 性元件327、328的第1非伸縮区域340A。 并且,在第1非伸縮区域340A上,通过将未伸长状态下的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件 327、328通过热熔粘接剂直接固定于该部位,而使其收縮性丧失或抑制其收縮性,也能形成 实际上不存在伸长了的第2和第3腰部弹性元件327、328的第1非伸縮区域340A。
因此,在此所说的"非伸縮区域"是指切断或除去弹性元件而实际上不存在弹性元 件的情况以及没有体现出弹性元件的收縮性的情况。 这样,通过形成第1非伸縮区域340A,能将印有图案的塑料片粘贴在第1非伸縮区 域340A的内表面而能看到图案,另外,由于弹性元件的收縮力不直接作用于吸收性垫346 的中央部,因此,在吸收性垫346的中央部不会轻易地产生褶皱等变形,吸收性芯体的吸收 性能不会降低。 如图所示,第1 第3腰部弹性元件326、327、328的纵向X的间距的大小相同。另 外,第2伸縮区域334的拉伸应力大于第3伸縮区域335的拉伸应力,与第1伸縮区域333 的拉伸应力相同或者大于第1伸縮区域333的拉伸应力,且第2伸縮区域334的拉伸倍率大 于第1伸长区域333的拉伸倍率,与第3伸縮区域335的拉伸倍率相同或者大于第3伸縮 区域335的拉伸倍率。因此,第1 第3伸縮区域333、334、335的拉伸应力的相关关系的 式子为第2伸縮区域334 >第1伸縮区域333 >第3伸縮区域335,另外,第1 第3伸縮 区域333、334、335的拉伸倍率的相关关系的式子为第2伸縮区域334 >第3伸縮区域335 >第1伸縮区域333。 具体地说,第1伸縮区域333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38 42mN/
mm,第2伸縮区域334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42 48mN/mm,第3伸縮区
域335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28 32mN/mm。此外,通过下述方法测量各伸縮区域333、334、335的拉伸应力。 首先,通过剥开尿布310的接合部321而成为如图7所示的展开状态,使各腰部弹
性元件326、327、328伸长,将此时的各伸縮区域333、334、335的横向Y的长度设为最大伸
长时的长度。接着,从尿布310上切下整个前腰片318,从切下来的前腰片318上剪下各伸縮
区域333、334、335而作为试样,测量各试样的区域宽度(尿布310的纵向Y的尺寸)。在切
断各伸縮区域333、334、335时,在位于相邻的各腰部弹性元件326、327、328相互间的区域
的纵向X中央部进行切断。将试样以收縮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生产)的夹头间(初
始的夹头间距离设为100mm,根据试样适当地调整)的状态进行固定,在拉伸速度为100mm/
min的条件下,将试样在与尿布310的横向Y相同的方向上伸长,测量最大伸长时的65X的长度下的负荷(mN),通过测量值(mN)+区域宽度(mm)的式子计算出各伸縮区域333、334、 335的拉伸应力。 这样,为了设定各伸縮区域333、334、335的拉伸应力和伸縮倍率,第2腰部弹性元 件327可以使用这样的弹性元件其截面积大于第3腰部弹性元件328的截面积、与第1腰 部弹性元件326的截面积相同或者大于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的截面积,并且其拉伸倍率 与第3腰部弹性元件328相同、大于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的拉伸倍率。
具体地说,作为各腰部弹性元件326、327、328,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可以使用截 面积为550 650dtex、拉伸倍率为2. 5 3. 0倍的股线状的元件,第2腰部弹性元件327 可以使用截面积为550 650dtex、拉伸倍率为3. 0 3. 5倍的股线状的元件,第3腰部弹 性元件328可以使用截面积为450 500dtex、拉伸倍率为3. 0 3. 5倍的股线状的元件。
另外,将第1 第3腰部弹性元件326、327、328由相同的弹性元件构成,通过调整 弹性元件条数、间距能设定成为上述拉伸应力的相关关系。例如,在由相同的弹性元件构成 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和第2腰部弹性元件327的情况下,通过使第2腰部弹性元件327的 间距小于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的间距,能够使第2伸縮区域334的拉伸应力大于第1伸 縮区域333的拉伸应力。 如上所述,由于第1伸縮区域333在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向横向Y延伸,并 且向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的两侧延伸的第2伸縮区域334具有大于其它伸縮区域 333、335的拉伸应力,因此,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紧贴穿着者的身体,不会轻易地偏离 所期望的位置。另外,由于第2伸縮区域334的拉伸倍率大于第1伸縮区域333的拉伸倍 率,因此第2伸縮区域334不会受到第1伸縮区域333的伸长、收縮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后腰片319上具有第4伸縮区域336,其在两侧边缘319c之间沿外 端边缘319b延伸;第5伸縮区域337,其与第4伸縮区域336相邻,延伸至吸收性垫346的 后端边缘346b ;—对第6伸縮区域338,其与第5伸縮区域337相邻,在横向Y上分离并相 对;一对第7伸縮区域339,其与第6伸縮区域338相邻,延伸至内端边缘319a,在横向Y上 分离并相对。在各第6伸縮区域338与各第7伸縮区域339之间形成有第2非伸縮区域 340B。 在第4和第5伸縮区域336、337上配置有在两侧边缘319c之间向横向Y延伸的股 线状的第4和第5腰部弹性元件329、330,在各第6伸縮区域338上配置有从侧边缘319c 延伸至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的侧部的第6腰部弹性元件331,在各第7伸縮区域339 上配置有从侧边缘319c延伸至吸收性垫346的侧边缘346c附近的股线状的第7腰部弹性 元件332。 第2非伸縮区域340B的形成方法与第1非伸縮区域340A相同,能够通过切断或 除去弹性元件而做成实际上不存在弹性元件或者不体现弹性元件的收縮性的第2非伸縮 区域340B。 在后腰片319上,第6伸縮区域338的拉伸应力与第4伸縮区域336的拉伸应力相 同或大于第4伸縮区域336的拉伸应力,且第4伸縮区域336的拉伸应力大于第5伸縮区 域337的拉伸应力,第5伸縮区域337的拉伸应力大于第7伸縮区域339的拉伸应力。并 且,第5伸縮区域337与第6伸縮区域338的拉伸倍率相同,这些伸縮区域337、338的拉伸 倍率大于第4伸縮区域336的拉伸倍率,第4伸縮区域336的拉伸倍率大于第7伸縮区域
14339的拉伸倍率。因此,当用式子表示第4 第7伸縮区域336、337、338、339的拉伸应力的 相关关系时,是第6伸縮区域338 >第4伸縮区域336 >第5伸縮区域337 >第7伸縮区 域339,当用式子表示拉伸倍率的相关关系时,是第5伸縮区域337 =第6伸縮区域338 > 第4伸縮区域336 >第7伸縮区域339。 具体地说,第4伸縮区域336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38 42mN/ mm,第5伸縮区域337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8 20mN/mm,第6伸縮区域 338的最大伸长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42 48mN/mm,第7伸縮区域339的最大伸长 时的65%的拉伸应力优选为1 4mN/mm。 此外,能够利用与上述第1 第3伸縮区域333、334、335的测量方法相同的方法 来测量各伸縮区域336、337、338、339的拉伸应力。但是,关于第7伸縮区域339,由于内侧 边缘319d向尿布310的内侧倾斜地延伸,因此无法将其两端固定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头上。 因此,从在产品上切下的第7伸縮区域339上剪下位于两条第7腰部弹性元件332之间的 部位和位于第7腰部弹性元件332与内端边缘319a之间的部位来作为试样,使用拉伸试验 机将各试样在与尿布310的横向Y相同的方向上伸长,测量最大伸长时的65%的长度下的 应力值,将这些应力值的和设为第7伸縮区域339的拉伸应力。 这样,为了设定第4 第7伸縮区域336、337、338、339的拉伸应力和拉伸倍率, 作为各腰部弹性元件329、330、331、332,第4腰部弹性元件329可以使用截面积为550 650dtex、拉伸倍率为2. 5 3. 0倍的股线状的弹性元件,第5腰部弹性元件330可以使用 截面积为500 550dtex、拉伸倍率为3. 0 3. 5倍的股线状的弹性元件,第6腰部弹性元 件331可以使用截面积为550 650dtex、拉伸倍率为3. 0 3. 5倍的股线状的弹性元件, 第7腰部弹性元件332可以使用截面积为500 550dtex、拉伸倍率为1. 8 2. 4倍的股线 状的弹性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第6腰部弹性元件331的间距大于第4腰部弹性元件 329的间距,第5腰部弹性元件330的间距大于第6腰部弹性元件331的间距,第7腰部弹 性元件332的间距大于第5腰部弹性元件330的间距。这样,为了将各伸縮区域336、337、 338、339的拉伸应力设定成上述相关关系,也可以调整间距的大小。另外,通过调整间距的 大小,也能够用相同的弹性元件形成第4 第7腰部弹性元件329、330、331、332。并且,只 要各伸縮区域336、337、338、339具有上述相关关系,则位于第6伸縮区域338侧的第5腰 部弹性元件330的拉伸倍率也可以与第6腰部弹性元件331的拉伸倍率相同,第6腰部弹 性元件331的拉伸倍率也可以与第7腰部弹性元件332的拉伸倍率相同。
如上所述,在吸收性垫346的后端部348的两侧延伸的第6伸縮区域338具有大 于其它伸縮区域336、337、339的拉伸应力,因此吸收性垫346的后端部348紧贴穿着者的 身体,不会轻易地偏离所期望的位置。另外,由于第6伸縮区域338的拉伸倍率大于第4伸 縮区域336的拉伸倍率,因此第6伸縮区域338不会受到第4伸縮区域336的伸长、收縮的 影响。 并且,如图所示,第7腰部弹性元件332的条数少于其它腰部弹性元件329、330、 331的条数,第7伸縮区域339的拉伸应力低于其它伸縮区域336、337、338的拉伸应力,因 此覆盖穿着者的臀部的必要范围,能够沿着臀部的曲面形成波形褶边状的柔软的接触面。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尿布310的穿着状态下的图7的X-X线剖视图,图11 (a)、
15(b)是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尿布110的与图IO相对应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用于形成前腰区域313的第1伸縮区域333的第1腰部弹性元件 326横穿吸收性底片312的前端翼片362和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这样,由于第1伸 縮区域333横穿吸收性底片312的前端翼片362和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因此能够防 止在前腰区域313的一部分上产生台阶。 g卩,如图11(a)所示,在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尿布110中,在吸收性底片112的前端 翼片162与穿着者的身体A之间形成有空间S。这是因为吸收性芯体144通常为了提高 其吸液性和扩散性而包含短纤浆等,与仅由片构件构成的前端翼片162相比具有预定的厚 度,而使通过配置腰部弹性元件126而紧贴穿着者身体A的腰部开口边缘部116a与吸收性 底片112之间分离。特别地,在吸收性芯体144吸收了大量的尿的情况下,吸收性芯体144 的厚度增加,间隙S变得更大。 在这种状态下,在穿着者向前弯曲时等,穿着者的身体A向穿着者的前方按压腰 部开口边缘部116a及其附近,因此,前端翼片162和腰部构件111的与该前端翼片162相 对的部位朝空间S弯折,如图ll(b)所示那样,前端翼片162和前腰构件111的与该前端翼 片162相对的部位陷入到穿着者的身体A与吸收性芯体144之间,会产生台阶R。
另外,即使在前端翼片162上配置了腰部弹性元件126,也如上述那样,吸收性芯 体144由于吸收大量的尿,而使其厚度增加,因此吸收性垫146的前端部147和腰部构件 111的与该前端部147相对的部位在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的前端翼片162上隆起,从而成为 与前端翼片162和腰部构件111的与该前端翼片162相对的部位陷入到空间S的状态同样 的、图ll(b)的状态。 由于台阶R,不仅尿布110会偏离所期望的位置,没有被吸收性芯体144完全吸收 的尿有可能积留在台阶R处而漏出到外部,另外,上述那样的台阶R在外观上也不好看。
特别地,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分别独立地形成环状的弹性腰片311和包含吸收 性芯体344的吸收性底片312的情况下,成为吸收性底片312悬挂在弹性腰片311上的状 态,因此由于穿着者的移动,有可能使吸收性底片312在弹性腰片311的内侧移动,与在弹 性腰片311的内部直接设置吸收性芯体344的尿布310相比,容易产生上述台阶R。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有横穿吸收性底片312的前端部347的第1腰部弹性 元件326,因此,前端翼片362和前腰片318的与该前端翼片362相对的部位不会陷入到空 间S内,并且由于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还横穿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因此,吸收性垫 346的前端部347利用第1腰部弹性元件326的拉伸应力而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从而能抑 制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向上方移动,在前腰区域313的一部分上不会产生台阶R。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的两侧延伸有拉伸应力大于第 1和第3伸縮区域333、335的拉伸应力的各第2伸縮区域334,因此,能够使前端部347的 两侧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能够通过第1伸縮区域333和第2伸縮区域334相配合来抑制向 吸收性垫346的前端部347向上方移动。 这样,为了利用第1伸縮区域333和第2伸縮区域334使吸收性垫346的前端 部347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吸收性芯体344的刚性优选在通过圆锥法测量时为0. 03 0. 15N cm。这是因为在吸收性芯体344的刚性是0. 15N cm以上的情况下,即使对吸收 性垫346的前端部347赋予第1和第2伸縮区域333、334的拉伸应力,也有可能无法使该部位紧贴穿着者的身体A。 此外,为了对各伸縮区域333、334、335、336、337、338、339赋予所期望的拉伸应 力,也可以不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配置股线状的弹性元件,而将弹性伸縮性的片固定在环状 的弹性腰片311的内表面,也可以使构成环状的弹性腰片311的片构件自身具有弹性伸縮 性。 用于形成前后腰片318、319、吸收性底片312的各结构构件可以使用这种一次性 尿布中常用的各种材料而不受限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的弹性腰片311仅由前后 腰片318、319构成,但是也可以具有前后腰片318、319以及位于前后腰片318、319之间的、 形成裆部区域315的裆部构件,前后腰片318、319和裆部构件也可以由连续片形成。并且, 除了能应用于前后腰区域313、314的两侧边缘318c、319c被预先连结起来的短裤型的一次 性尿布以外,也能够应用于前后腰区域313、314的两侧边缘318c、319c没有被预先连结起 来的敞开型的一次性尿布。
权利要求
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纵向和横向、肌肤接触面和非肌肤接触面、前腰区域、后腰区域、位于上述前后腰区域间的裆部区域、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用于形成上述前后腰区域的环状的弹性腰片、吸收性底片,上述吸收性底片与上述弹性腰片的前后部相连结,从上述裆部区域延伸到上述前后腰区域,上述吸收性底片具有吸收性芯体和从上述吸收性芯体的前后端边缘向上述纵向延伸出的前后端翼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腰区域中的至少上述前腰区域至少具有向上述横向延伸的伸缩区域,上述伸缩区域包括第1伸缩区域,其从上述腰部开口边缘部起在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上述前端翼片附近向上述横向延伸;第2伸缩区域,其与上述第1伸缩区域相邻,向上述横向延伸;一对第3伸缩区域,其与上述第2伸缩区域相邻,从上述前腰区域的侧边缘延伸到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两侧部,在形成于上述前腰区域的横向中央部的非伸缩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离并相对,上述第2伸缩区域横穿上述吸收性底片的上述前端翼片。
2. —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纵向和横向、肌肤接触面和非肌肤接触面、前腰区域、后腰 区域、位于上述前后腰区域间的裆部区域、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用于形成上述前后腰 区域的环状的弹性腰片、吸收性底片,上述吸收性底片与上述弹性腰片的前后部相连结,从上述裆部区域延伸到上述前后腰 区域,上述吸收性底片具有吸收性垫和从上述吸收性垫的前后端边缘向上述纵向延伸出的 前后端翼片,上述吸收性垫具有吸收性芯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腰区域中的至少上述前腰区域至少具有向上述横向延伸的伸縮区域,上述伸縮区域包括第1伸縮区域,其从上述腰部开口边缘部起在包括上述吸收性底 片的上述前端翼片的前端部向上述横向延伸;一对第2伸縮区域,其与上述第1伸縮区域相 邻,从上述前腰区域的侧边缘延伸到上述吸收性垫的前端部的两侧,在形成于上述前腰区 域的上述横向的中央部的第1非伸縮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离并相对;一对第3伸縮 区域,其与上述第2伸縮区域相邻,从上述前腰区域的侧边缘延伸到上述吸收性垫的前端 部的两侧,在上述第1非伸縮区域的两侧在上述横向上分离并相对,上述第1伸縮区域横穿上述吸收性垫的前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穿着期间不会产生由于吸收性底片的前端翼片陷落而引起的台阶、排泄物不会漏出到外部并且外观好看一次性尿布。前后腰区域(213、214)中的至少前腰区域(213)至少具有向横向Y伸长的伸缩区域(225、226、227),伸缩区域(225、226、227)由从腰部开口边缘部(223a)在吸收性底片(212)的前端翼片附近向横向Y延伸的第1伸缩区域(225)、与第1伸缩区域(225)相邻并向横向Y延伸的第2伸缩区域(226)、与第2伸缩区域(226)相邻、在形成于前腰区域(213)的横向中央部的非伸缩区域(228A)的两侧在横向Y上分离并相对的一对第3伸缩区域(227)形成,第2伸缩区域(226)横穿吸收性底片(212)的上述前端翼片。
文档编号A61F13/49GK101795651SQ200980100333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小野芳夫, 斋藤京太, 桑野诚一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