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5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尿液和经血等排泄物的吸收垫。
背景技术
在例如面向成人的一次性尿布中,考虑到更换频率,一般在内表面采用以吸收尿 液为目的的吸收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另外,也在下半身用内衣的内表面安装吸 收垫。这种吸收垫具有如下结构在不透液性片与透液性顶片之间夹设有吸收体,并且 不透液性片和透液性顶片分别延伸至比吸收体的腹侧端靠腹侧且比吸收体的背侧靠背侧, 通过所述延伸部分分别形成不存在吸收体的前端翼部和后端翼部,并且所述吸收垫具有从 裆间向腹侧延伸的腹侧部分和从裆间向背侧延伸的背侧部分。并且,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吸收垫中,通常,为了防止穿戴时偏移,在背面侧设有粘 接剂、面紧固件(机械紧固件)的粘扣带(hook tape)等,通过这些固定接合构件将吸收垫 固定接合在尿布或下半身用内衣的内表面。这其中,采用粘扣带的固定接合构件具有即便 多次反复地固定接合和剥离,固定接合能力也不会降低的优点。吸收垫的更换方法有多种,然而在穿戴者自己或者辅助者将使用过的吸收垫更换 为新的吸收垫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脱到一定程度,然后将吸收垫 从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剥离的方法。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8779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210524号公报但是,如果像以往那样仅仅在吸收垫的背面贴附粘扣带的话,则在进行更换时为 了将吸收垫剥离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因此需要将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脱至膝盖附近, 更换作业变得繁杂。并且,出于这样的更换作业的繁杂性,还存在通过将吸收垫的腹侧捏住并拉出从 而将使用过的吸收垫除去,而几乎不用将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脱下的方法。但是,在对现 有的吸收垫采用这种更换方法的时候,在将吸收垫拉出时,作用在粘扣带与尿布或下半身 用内衣的固定接合面上的力几乎都为剪切力,而从粘扣带的性质方面来讲非常难以剥离, 因此剥离需要较强的力。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剥离了,也会由于对尿布或下半身用内 衣施加了较强的力而导致粘扣带的突起损伤尿布或下半身用内衣的纤维。虽然如此,不过 为了将剥离时所需的力抑制得较小而减弱粘扣带的接合力的话,防偏移性能会下降,因此 可以说这不是优选的解决对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防偏移性能并且在更换时容易 从尿布或下半身用内衣剥离而不会损伤尿布或下半身用内衣的吸收垫。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3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一种吸收垫,该吸收垫具有从裆间向腹侧延伸的腹侧部分和从裆间向背侧延伸的 背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垫具备固定接合板,该固定接合板具有基端部,该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吸 收垫的背面;延伸部,该延伸部为从该基端部的后缘延伸的部分,且该延伸部未被固定于所 述吸收垫的背面;以及粘扣带,该粘扣带被固定于该延伸部内的与所述基端部相对所述吸 收垫进行固定的固定面相同侧的面上,并且该粘扣带在与该固定面相反的相反面具有多个 钩状突起,该固定接合板的延伸部构成为在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端部之间的边界至所述 粘扣带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向前侧折返,并且所述粘扣带的具有钩状突起的面露出于该折返 的部分的外表面。(作用效果)在穿戴本发明的吸收垫时,在已将固定接合板折返的状态下,将粘扣带的露出于 折返的部分的外表面的钩状突起固定接合于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的内表面。在从这种穿 戴状态进行更换时,在拿着吸收垫的前端部从腹侧拉出时,固定接合板的折返部分(包含 由粘扣带固定接合的固定接合部分)从基端部侧的部分起依次被掀起并剥开。此时,在粘 扣带的固定接合面上沿剪切方向没有力的作用,而在与剪切方向交叉的方向作用有力,因 此能够以更弱的力将粘扣带从固定接合面上顺畅地剥离。因而,在更换时不用将尿布或者 下半身用内衣脱得那么往下就能够容易地剥离吸收垫。并且由于在固定接合面上未作用较 强的剪切力,因此不会损伤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的固定接合面。再有,由于无需减弱粘扣 带的接合力,所以防偏移性能也不会下降。<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吸收垫,在进行了所述折返的状态下,所述折返的部分被临时固定成能够相对于其对置面 进行拆卸。〈作用效果〉固定接合板的折返部分如果未固定于对置面,则虽然在使用时能够将吸收垫与尿 布等固定接合,然而吸收垫有可能相对于固定接合板的折返部分偏移。因而,如本方案所 述,优选将折返部分临时固定为能够相对于其对置面进行拆卸,防止使用时吸收垫偏移。在 更换吸收垫时,随着固定接合板的折返部分被掀起,临时固定被解除,因此也不会有损于上 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吸收垫,所述固定接合板设置于所述背侧部分。<作用效果>如本方案所述,优选本发明所述的固定接合板特别设置于手难以够到的背侧。<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垫,所述吸收垫构成为在所述固定接合板的折返的部分向后侧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粘扣带的具有钩状突起的整个面与吸收垫的背面对置而不露出到身体侧。〈作用效果〉通过构成为本方案,在更换吸收垫时,即便由于固定接合板的折返部分被掀起而 使得整个固定接合板展开,整个粘扣带也不会都露出于身体侧,因此能够防止因较硬原材 料形成的粘扣带损伤穿戴者的皮肤的情况发生。<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垫,所述钩状突起向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侧倾斜。<作用效果>在固定接合板设于背侧部分的形态中,如果粘扣带的钩状突起像这样倾斜的话, 一旦吸收垫的背侧部分要向裆间侧下错,钩状突起就会深深地刺入固定面,因此这样的下 错(特别是在背侧部分由于吸收到排泄物而变重时容易产生这种偏移)不易产生。而且, 在本发明中,在更换吸收垫时,拿着吸收垫的前端部从腹侧拉出的话,则固定接合板的折返 部分从基端部侧的部分依次被掀起并剥开,因此即便如本方案所述那样采用倾斜的钩状突 起,也不会有损剥离的容易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吸收垫具有如下等优点具有充分的防偏移性能,并且在 更换时容易从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剥开,而不会损伤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


图1是示出带式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的内表面侧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W-W线的剖视图。图5是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图6是示出带式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的外表面侧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吸收垫的展开状态的表面侧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吸收垫的展开状态的背面侧的平面图。图9是沿着图7的A-A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7的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7的C-C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7的D-D线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处于将固定接合板折返的状态下的吸收垫的展开状态的背面侧的平 面图。图14是沿着图7的E-E线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安装有吸收垫的状态下的、带式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的表面侧的 平面图。图16是示出粘扣带从透液性顶片分离时的动作的图。图17是示出吸收垫的展开状态的背面侧的平面图。图18是示出吸收垫的展开状态的背面侧的平面图。
图19是示出将固定接合板折返的状态下的粘扣带的放大图。标号说明1、21 不透液性底片;2、22 透液性顶片;3、23 :吸收体;4、24 :阻挡片;5、紧固带 (fastening tape) ;6 目标带(target tape) ;7 弹性部件;8 基材片;9 粘扣带;10 打孔 线;12 外装片;13i、13s 弹性部件;25 外装片;30 粘扣带;31 固定接合板;32 粘扣带; 33 接合部;100 带式一次性尿布;200 吸收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引用尿液吸收垫的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也 可以应用于卫生巾等其他的吸收垫。另外,以下的说明中“裆间部”是指在使用时与身体的 裆间对应的部分,在几乎大多数产品中是指前后方向中央部及其前后附近的部分。具体来 说,在面向成人的产品的情况下,是指以产品的前后方向中央为基准的士 150mm的范围。并 且“腹侧部分”和“前侧部分”是指比裆间部靠前侧的部分,“背侧部分”和“后侧部分”是指 比裆间部靠后侧的部分。(关于带式一次性尿布)图1 图6示出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带式一次性尿布的一例的一次性尿布100,该一 次性尿布100在不透液性底片1的内表面与透液性顶片2之间夹设有吸收体3,该不透液性 底片1的外表面层叠有外装片12。作为不透液性底片1,除了采用聚乙烯薄膜等之外,从防止闷湿的观点出发,也可 以采用无损防水性且具有透湿性的片。该防水透湿性片,例如可以采用通过下述方法获得 的微多孔性片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混勻无机填充材料并形成片之后, 通过沿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而获得。底片1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为13 40g/m2,厚度优 选为 0. 01 0. 1mm。作为外装片12可以采用各种无纺布。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除了采用聚 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聚酯类、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之外,还可以采用人造丝、铜氨丝等 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外装片12所采用的无纺布的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3 30g/m2,厚度优选为0. 05 1mm。作为透液性顶片2可以采用有孔无纺布或者无孔无纺布。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 料纤维,除了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聚酯类、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之外,还可以采 用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透液性顶片2所采用的无纺布的纤维单位面 积重量优选为15 30g/m2,厚度优选为0. 05 1mm。像这样利用无纺布构成透液性顶片 2,从而能够如后所述那样接合粘扣带。作为吸收体3可以采用纸浆纤维的积纤体(積繊体)、醋酸纤维素等长丝 (filament)的集合体、或者以无纺布为基底并根据需要通过对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混合、 固定接合等而成的材料。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绉纸(未图示)将吸收体3包覆起来。 并且,吸收体3的形状可以适当地确定,然而除了如图示那样的沙漏形状之外,优选为长方 形等那样从裆间部的前侧延伸至后侧的形状。优选吸收体4中的纸浆的单位面积重量约 为100 500g/m2,厚度约为1 15mm。并且,优选高吸水性树脂的单位面积重量约为0 300g/m2。高吸水性树脂的含有率如果过小,则无法赋予充分的吸收性能,如果过大,则失去了纸浆纤维之间的缠结,容易产生卷曲(3 > )或裂纹。不透液性底片1从吸收体3的周围向外侧延伸而呈大致矩形形状。阻挡片4的宽 度方向外侧的部分4x在整个前后方向范围内贴附于不透液性底片1的侧方延伸部的内表 面,构成了不存在吸收体3的侧翼部SF。阻挡边4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分4c延伸至顶片 2上,在阻挡边4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部,细长状弹性部件4G沿前后方向以拉伸状态由热 熔粘接剂等固定。作为该细长状弹性部件4G和后述的细长状弹性部件13,可以采用形成为 线状、绳状、带状等的苯乙烯类橡胶、聚烯烃类橡胶、氨基甲酸酯类橡胶、酯类橡胶、聚氨酯、 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硅、聚酯等通常所使用的原材料。透液性顶片2形成为比吸收体3稍大的沙漏形状,透液性顶片2的从吸收体3侧 缘稍稍向外侧延伸的部分被夹在阻挡片4与不透液性底片1之间,并通过热熔粘接剂等被 固定接合于不透液性底片1侧。该固定接合部分在图3及图4中以点图案示出。作为阻挡 边4的原材料,也可以采用塑料片、熔喷(melt blown)无纺布,在与皮肤的触感方面,优选 使用通过硅等对无纺布进行疏水处理而成的材料。在用无纺布覆盖不透液性底片1的外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不透液性底片1 而将外装无纺布从吸收体3的周围向外侧延伸并与阻挡片4的侧部一起构成不存在吸收体 8的侧翼部SF。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不透液性底片1形成为与顶片2同样的形状而不延伸 至侧翼部SF。也如图3和图4所示,两阻挡片4、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4x在整个前后方向范 围内被固定成不脱离物品内表面(在图示形态下为顶片2的表面和底片1的内表面),并且 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分4c在前后方向两端部被固定成不脱离物品内表面(在图示形态下 为顶片2的表面),且该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分4c在前后方向两端部之间未固定于物品内 表面(在图示形态下为顶片2的表面)。如图4所示,该非固定部分成为能够相对于物品内 表面(在图示形态下为顶片2的表面)立起的阻挡部的部分,其立起基端4b位于阻挡边4 中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固定部分4x与内侧的部分4c之间的边界处。就一次性尿布10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来说,不透液性底片1和透液性顶片2分别 从吸收体3的前后端向前后两侧延伸,形成不存在吸收体3的端翼部EF,其中,在背侧的端 翼部EF中,沿宽度方向配设有多根、在图示例中为三根的线状弹性部件7、7···。作为该线状 弹性部件7,可以采用通常所使用的苯乙烯类橡胶、聚烯烃类橡胶、氨基甲酸酯类橡胶、酯类 橡胶、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硅、聚酯等原材料。并且,在背侧Bl的腰身部中的两侧翼部SF,以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分别安装有紧固 带5、5,并且在一次性尿布100的腹侧Fl的腰身部表面沿宽度方向贴附有前目标带6,通过 将紧固带5的接合片8a固定接合在该前目标带6,从而将一次性尿布100穿戴在身体上。图示例的紧固带5构成为将一块紧固基材片8的内端侧接合并安装在一次性尿 布100侧,并在紧固基材片8的前端侧形成有从外侧缘延伸出来并于上下两级向侧方突出 的接合片8a、8a,对接合片8a、8a之间的紧固基材片8部分从外侧缘朝向内侧且沿着水平方 向设有打孔线10,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公知的紧固带。作为紧固基材片8,可以采用 多种片材,然而优选采用基重为40 80g/m2的单层无纺布或多层无纺布。加工方法优选强 度特性优良的纺粘(spimbond)法。在接合片8a、8a的内表面侧(透液性表面片2侧)分 别安装了在表面具有多个钩状突起的粘扣带(机械紧固件的钩面部件(雄材))9、9,从而能
7够接合到前目标带(机械紧固件的毛面部件(雌材))6上,该前目标带6具有可装拆地勾 挂钩状突起的表面。在特征方面,在位于尿布100宽度方向两侧的吸收体3的背面侧分别设有多根细 长状弹性部件13,所述多根细长状弹性部件13从腹侧部分Fl向背侧部分Bl延伸,并且在 裆间部Cl向宽度方向中央侧鼓出。这些弹性部件13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粘接剂固定于外装 片12与底片1之间,然而也可以固定于底片1的内表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翼部SF中设有多根(在图示例中为五根)外侧弹性 部件13s和多根(在图示例中为三根)内侧弹性部件13i,所述外侧弹性部件13s沿着沿腿 部周围形成的收紧部(括Λ部)延伸,所述内侧弹性部件13i的始端和终端位于腹侧和背 侧的侧翼部SF,并在裆间侧的部分向内侧鼓出并延伸至与吸收体重叠的部分。内侧弹性部件I3i随着从裆间部Cl离开而向宽度方向外侧发生位置变化,该变化 的斜度(相对于前后方向)在向背侧延伸的部分比向腹侧延伸的部分急,内侧弹性部件13i 在接近外侧弹性部件13s之后沿着外侧弹性部件以一定的间隔并延伸。位于裆间部Cl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内侧弹性部件13i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内侧弹 性部件13i之间的最小宽度方向间隔dl可以适当地确定,然而优选为10 150mm。若该间 隔dl过窄,则容易与后述的吸收垫200的弹性部件33重叠或者重叠面积增大,并且,若该 间隔dl过宽,则不会与吸收垫200的宽度方向两侧重叠或者重叠面积减小,无论哪一种情 况都有可能缺乏提高合身性的效果。作为细长状弹性部件13s、13i,可以采用线状、绳状、带状等适当形状的合成橡胶 或天然橡胶。在采用合成橡胶的情况下,优选以约为180 300%的伸长率设置粗细约为 400 1200dtex的合成橡胶。并且,优选外侧弹性部件13s以2 IOmm的间隔并排设置约 1 10根,优选内侧弹性部件13i以2 15mm的间隔并排设置约1 10根。(关于吸收垫)图7 图15示出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吸收垫的一例的吸收垫200。假设该吸收垫 200是敷设于纸尿布100的内表面来使用的,该吸收垫200具有裆间部C2和向该裆间部C2 的前后两侧延伸的腹侧(前侧)部分F2和背侧(后侧)部分B2。该吸收垫200的各部分 的尺寸可以适当地确定,例如可以设物品全长(前后方向长度)L1约为350 700mm,设全 宽Wl约为130 400mm(不过,比尿布的吸收面的宽度窄)。可以设该情况下的裆间部C2 的前后方向长度约为10 50mm,设腹侧部分F2的前后方向长度约为50 350mm,设背侧 部分B2的前后方向长度约为50 350mm。吸收垫200具有在不透液性底片21的内表面与透液性顶片22之间夹设吸收体23 的基本结构。作为吸收体23可以采用纸浆纤维的积纤体、醋酸纤维素等长丝的集合体、或 者以无纺布为基底而根据需要通过对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混合、固定接合等而成的材料。 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绉纸(未图示)将吸收体23包覆起来。并且,可以将吸收体23的形状 形成为前侧部分比后侧部分相对较宽的带状、或者长方形、梯形等适当形状。吸收体23中 的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适当地确定,然而优选纤维的
单位面积重量约为100 600g/m2,或者优选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约为0 400g/2m ο在吸收体23的背面侧,不透液性底片21设置成从吸收体23的周缘露出预定长度。作为不透液性底片21,除了采用聚乙烯薄膜等之外,从防止闷湿的观点出发,也可以采 用无损防水性且具有透湿性的片。该防水透湿性片,例如可以采用通过下述方法获得的微 多孔性片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混勻无机填充材料并形成片之后,通过 沿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而获得。不透液性底片21的外表面(背面)由外装片25覆盖。作为外装片25采用各种 无纺布。通过采用无纺布,如后所述,在粘扣带32不使用时能够将粘扣带32固定在外装片 25。另外,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除了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聚酯类、酰 胺类等合成纤维之外,还可以采用人造丝、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在外装片25的背面侧,沿吸收体23的腹侧端缘内侧层叠有矩形的粘扣带30。在 该粘扣带30的背面侧安装有多个钩状突起,这些钩状突起朝向背面侧立起并被设置成细 小的蘑菇状,粘扣带30通过使钩状突起缠绕在透液性顶片2的无纺布纤维,从而能够相对 于透液性顶片2进行装拆。粘扣带30的尺寸可以适当地确定,例如可以设宽度方向长度约 为50mm 200mm(不过,比尿布的宽度窄),设前后方向长度约为5mm 50mm。作为钩状突起的形状,除了蘑菇状之外,还存在有钩状、> 字形、J字形、T字形、双 J字形(将J字形突起背靠背地结合起来的形状)等,然而也可以为任意形状。另外,可以 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安装粘扣带30。粘接剂层可以是整面m涂敷,也可以是散点状等 图案涂敷。吸收体23的表面侧由透液性顶片22覆盖。在图示形态下吸收体23从顶片22的 侧缘露出一部分,然而也可以扩大顶片22的宽度使得吸收体3的侧缘不露出。作为顶片 22,采用有孔无纺布或者无孔无纺布、带孔的塑料片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原材料纤维,除 了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聚酯类、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之外,还可以采用人造丝、 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在吸收垫20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外装片12和透液性顶片1分别从吸收体3的前 后端向前后两侧延伸并贴合起来,形成不存在吸收体23的端翼部EF。在吸收垫200的两侧部,不透液性底片21从吸收体23的侧缘分别向外侧延伸,阻 挡片2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24x在整个前后方向范围内贴附在从该延伸部分至顶片22 的侧部为止的部分的内表面,构成了不存在吸收体23的侧翼部SF。这些贴合部分在图9 图12中以点图案示出,可以通过热熔粘接剂、热密封、超声波密封来形成。除了端翼部EF和侧翼部SF以外的吸收体夹设部分构成主体部BD。在图示形态 下,吸收体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呈沿着宽度方向的直线状,因此前后端翼部EF与主体部BD 之间的边界BL也呈同样的直线状,然而它们也可以呈圆弧状等曲线状,也可以呈 字形等 弯折曲线状。各端翼部EF的尺寸可以适当地确定,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端翼部EF用于 垫200的固定接合,因此优选端翼部EF的至少一部分从其与主体部BD之间的边界BL露出 IOmm以上,并且优选确保各端翼部EF的面积约为2000 12000mm2。作为阻挡边24的原材料,也可以采用塑料片、熔喷无纺布,然而在与皮肤的触感 方面,优选使用通过硅等对无纺布进行疏水处理而成的材料。阻挡边24的宽度方向中央侧部分24c延伸至顶片22上,细长状弹性部件24G以沿 前后方向拉伸状态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阻挡边24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端部。作为该 细长状弹性部件24G,可以采用形成为线状、绳状、带状等的苯乙烯类橡胶、聚烯烃类橡胶、
9氨基甲酸酯类橡胶、酯类橡胶、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硅、聚酯 等通常所使用的原材料。两阻挡片24、24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24x在整个前后方向范围内贴合并固定于 物品内表面(在图示形态下为顶片22的表面和外装片32的内表面),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 分24c在前后方向两端部贴合并固定于物品内表面(在图示形态下为顶片22的表面),且 该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分24c在前后方向两端部之间未固定于物品内表面(在图示形态下 为顶片22的表面)。如图10所示,该非固定部分成为能够相对于物品内表面(在图示形态 下为顶片22的表面)立起的阻挡部,其立起基端24b位于阻挡边24中的宽度方向外侧的 固定部分24x与内侧的部分24c之间的边界。进而,在特征方面,如图7和图8所示,在位于外装片30背面侧的后侧(腹侧)端 部附近安装有由多层无纺布构成的固定接合板31。在固定接合板3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形 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折返部分31c,固定接合板31由该折返部分31c分为腹侧的延伸部 31a和背侧的基端部31b。另外,固定接合板31的折返部分31c被设置成位于边界BL附近。 作为固定接合板31的板材,可以采用各种板材,然而板材的硬挺度(二〉度)越高,后述的 粘扣带32与透液性顶片2的固定接合面的剥离性越好。优选采用厚度为50 μ m 500 μ m、 基重为15 100g/m2的单层或多层的无纺布。加工方法优选强度特性优良的纺粘法。将基端部31b的表面侧与外装片30贴合,该贴合部分在图11中以点图案示出,并 可以通过热熔粘接剂、热密封、超声波密封来形成。基端部31b的宽度方向长度比吸收体23 的宽度稍短,从而位于吸收体23的内侧。并且,在基端部31b的背面侧设有由热熔粘接剂 构成的临时固定部33,该临时固定部33如后所述能够与延伸部31a的背面侧接合。另外, 临时固定部33在图8和图11中以波浪线图案示出。另外,临时固定部33也可以由未图示 的保护片覆盖,在该情况下,使用时通过将保护片剥开而使临时固定部33露出。临时固定部33对延伸部31a的接合力比粘扣带32与透液性顶片2的表面侧接合 的接合力低50%左右,在如后所述拉出吸收垫200时,临时固定部33的接合面比粘扣带32 的固定接合面先分离。如图7、图8、图12所示,在延伸部31a的表面侧层叠有粘扣带32。该粘扣带32与 粘扣带30同样,安装有多个朝向表面侧立起的细小的蘑菇状的钩状突起,粘扣带32通过使 钩状突起缠绕在外装片25的无纺布纤维,从而能够相对于外装片25进行装拆。延伸部31a 形成为在接合于外装片25的接合状态下前后方向长度处于端翼部EF内。作为其他钩状突 起的形状,可以采用与粘扣带30同样的形状。像这样使粘扣带32能够相对于外装片25装 拆,在不使用粘扣带32时将粘扣带32预先固定接合于外装片25,从而能够防止因在粘扣带 32上设有的钩状突起而伤及使用者、损伤相邻的产品。这样构成的吸收垫200在使用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将固定接合板31经由折 返部分31c折返,以使延伸部31a的背面侧与基端部31b的背面侧层叠,从而使层叠于基端 部31b背面侧的延伸部31a与临时固定部33接合。进而,如图15所示,吸收垫200通过粘 扣带30和粘扣带32被固定接合于尿布100的透液性顶片2的表面侧。像这样固定接合的吸收垫200在使用后从尿布100被分离时,首先,将腹侧的粘扣 带30剥开,然后这样一直拿着腹侧的粘扣带30向腹侧方向拉出从而分离。于是,如图16(b) 所示,首先,临时固定部33与延伸部31a的背面侧接合的接合部分离。接着,如图16(c)所示,固定接合板31的延伸部31a处于相对于透液性顶片2从折返部分31c抬起的姿势,延 伸部31a实际上形成为从折返部分31c侧掀起的状态。即,在粘扣带32的固定接合面上, 在剪切方向未施加力,在上下方向施加了力,因此能够以较弱的力使固定接合面分离。S卩,即使不对固定接合面施加较强的力也能够进行分离,因此不会损伤尿布或者 下半身用内衣的固定接合面,并且无需减弱粘扣带32的粘合力,因此粘扣带32不会因穿戴 者的动作而从固定接合面偏移或者剥开。并且,在使用时,延伸部31a接合于临时固定部33,因此能够防止在穿着尿布100 时固定接合板31与不透液性底片1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防止由于穿着者的 动作使得吸收垫200相对于尿布100偏移。(另一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固定接合板31也能够如图17那样将宽度方向长度形成得较短。这样形成的话, 在吸收垫200从尿布100分离时,在粘扣带32与透液性顶片2的固定接合面上,粘扣带32 处于要从背侧向腹侧掀起并剥离的剥开姿势,因此从透液性顶片2 —下子分离的钩状突起 的数量减少,因此容易剥开。并且,如图18所示,也可以在多个部位设置固定接合板31。如图18所示,通过在 背侧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固定接合板31,能够缩短粘扣带32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总长度,与 图17的形态同样容易剥开,并且能够良好地防止吸收垫200从背侧两端被剥开。并且,通 过在吸收垫200的中央附近设置固定接合板31,从而能够防止吸收垫200中央附近的偏移。再有,如图19所示,在将固定接合板31折返时,也可以使粘扣带32的钩状突起F 相对于粘扣带32的基材片32s以角度θ i倾斜,以使粘扣带32的钩状突起F的前端朝向 前方。通过这样形成,在从腹侧拉出吸收垫200并将粘扣带32从透液性顶片2剥离时,与 钩状突起F形成为相对于基材片32s垂直地立起的情况相比,不易在剪切方向施加力,因此 容易剥离。另外,钩状突起F相对于基材片32s的角度Q1优选为30 70度。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垫200可以构成为在产品状态下固定接合板31在折返 部分31c折返,延伸部31a的背面侧接合于临时固定部33 ;也可以构成为在产品状态下固 定接合板31是展开的,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固定接合板31在折返部分31c折返,将延伸部 31a的背面侧接合于临时固定部33,然后将吸收垫200固定接合于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 当在产品状态下、固定接合板31在折返部分31c折返且延伸部31a的背面侧接合于临时固 定部33的情况下,无需临时固定部33的保护片,因此部件数目减少,所以能够削减生产成 本。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只要是吸收垫,本发明除了与一次性尿布的组合使用之外也能够用于卫生巾。
权利要求
一种吸收垫,该吸收垫具有从裆间向腹侧延伸的腹侧部分和从裆间向背侧延伸的背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垫具备固定接合板,该固定接合板具有基端部,该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吸收垫的背面;延伸部,该延伸部为从该基端部的后缘延伸的部分,且该延伸部未被固定于所述吸收垫的背面;以及粘扣带,该粘扣带被固定于该延伸部内的与所述基端部相对所述吸收垫进行固定的固定面相同侧的面上,并且在该粘扣带的与该固定面相反的相反面具有多个钩状突起,该固定接合板的延伸部构成为该延伸部在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端部之间的边界至所述粘扣带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向前侧折返,所述粘扣带的具有钩状突起的面露出于该折返的部分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垫,在进行了所述折返的状态下,所述折返的部分被临时固定成能够相对于其对置面进行 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垫,所述固定接合板设置于所述背侧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垫,该吸收垫构成为在所述固定接合板的折返的部分向后侧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粘扣带 的具有钩状突起的整个面与吸收垫的背面对置而不露出到身体侧。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垫,所述钩状突起向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侧倾斜。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容易从尿布或者下半身用内衣剥开的吸收垫。吸收垫(200)构成为在外装片(25)的背面侧形成固定接合板(31),该固定接合板(31)分为在表面侧形成有粘扣带(32)的延伸部(31a)以及被固定于外装片(25)的基端部(31b)并且在延伸部(31a)和基端部(31b)之间具有折返部分(31c),以延伸部(31a)层叠于基端部(31b)侧的方式将固定接合板(31)通过折返部分(31c)弯折,从而将粘扣带(32)露出于吸收垫(200)外表面。
文档编号A61F13/49GK101945629SQ2009801052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8日
发明者斋藤哲宏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