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3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盆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因麻痹等而行走困难的患者身上的骨盆带。
背景技术
例如,患有中风、神经肌肉疾病等的患者以及脊髓受到损伤的患者有时会在下肢、 躯干部产生因麻痹等引起的功能性障碍,进而有时会由于该功能性障碍导致下肢、躯干部 的肌肉力量减弱。这样的患者在行走时处于站立期一侧的下肢的髋关节向后方移动,导致 骨盆摇摆,位置不稳定,因此整个躯干部会不自然地摇摆,身体严重失衡,步态脱离正常范 围而出现异常,导致行走困难。在一侧下肢产生麻痹的患者行走时,若产生麻痹的那一侧下肢(麻痹侧下肢)处 于站立期,则髋关节便会向后方移动,致使臀部后移,麻痹侧下肢的膝关节过度伸展。若膝 关节过度伸展,就无法充分地使健康侧下肢向前迈出,因而成为效率很差的步态,导致行走 困难。上述那样出现了行走困难的患者为了谋求功能性恢复而要接受康复训练。人们发 明了多种在康复训练中使用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成为在行走时对 下肢施加辅助力的步行辅助装置。该步行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患者腰部的腰部安装部、安 装在下肢上的下肢安装部以及产生辅助力的驱动单元。腰部安装部具有从与左右髂骨对 应的部位开始缠绕到后方而形成的靠背部、和用来将靠背部固定在腰部的带部。驱动单元 内置有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在安装好该驱动单元的状态下,该驱动单元将靠背部和下肢 安装部连接起来。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5-634号公报-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步行辅助装置中,为了用驱动单元对下肢施加有效的 辅助力,需要使安装有驱动单元的靠背部具有高刚性,而且必须用带部将该靠背部牢固地 安装在患者的腰部。这样一来,患者的骨盆就被靠背部固定住,成为几乎不能动的状态,因 此像骨盆的前倾动作、旋转动作这样的健康人也会做出的正常范围内的动作就会受到抑 制。若骨盆在正常范围内的动作受到抑制,患者便无法学习正常的骨盆动作,因而无法对促 通肌肉的效果寄予期望,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因为需要将上述步行辅助装置的靠背部牢固地安装在患者的腰上,所以很难改变 靠背部的安装位置。为此,无法按照患者的麻痹状态和康复程度调节安装位置。因为上述步行辅助装置的驱动单元内置有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所以需要设置控 制装置和电源,为此装置的价格提高,难以广泛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当行走困难的患者进行康复 训练等时,使患者的步态接近正常步态,同时不会妨碍骨盆在正常范围内的动作,充分地获3得促通肌肉的效果,且能够按照每个患者的麻痹状态和康复程度改变安装状态,充分地收 到治疗效果,而且能够谋求低成本化。-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固定部件将从后方压迫髋关节的压迫 体固定在患者身上。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构成为包括压迫髋关节的压迫体、和用以从后 方将所述压迫体压向髋关节并对该压迫体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根据该结构,将压迫体置于髋关节的后方,用固定部件固定该压迫体,因而能够利 用压迫体从后方压迫髋关节。由此,在行走时可抑制髋关节向后方移动,使骨盆的摇摆幅度 减小,所以不使用现有示例所示的驱动单元施加辅助力,就能够使步态接近正常。如上所述 因为不需要驱动单元,所以无需像缠绕现有示例的带部那样牢固地缠绕上固定部件,只要 以能让压迫体压迫髋关节那样的强度缠绕固定部件即可。因此,骨盆带难以妨碍骨盆在正 常范围内的动作,且能够按照每个患者的麻痹状态和康复程度对固定部件的缠绕位置和压 迫体的位置进行微调。进而,因为是用固定部件使压迫体压向髋关节的,所以不需要控制装 置和电源,与设置驱动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骨盆带中,固定部件构成 为将压迫体固定在臀部的从臀大肌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附近开始形成到外侧的凹陷部分。也就是说,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发现臀部的从臀大肌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附近开始 到外侧不存在像臀大肌那样厚的肌肉。为此,在臀部的外侧形成了凹陷。因为构成髋关节 的一部分的股骨近端位于与凹陷内对应的位置,所以通过将压迫体置于臀部的凹陷部分, 就能够确实地使压迫体产生的压迫力作用于髋关节。进而,因为压迫体被置于凹陷部分,所 以在患者行走时能够使压迫体保持稳定状态。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骨盆带中,构 成为压迫体的施压面鼓起地弯曲。根据该结构,在将压迫体压向髋关节时,能够不给患者带来痛苦。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骨 盆带中,构成为压迫体具有用来插入固定部件的插入部。根据该结构,在将固定部件插入到压迫体的插入部的状态下,压迫体和固定部件 实现一体化。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骨 盆带中,构成为固定部件形成为长条状,并具有沿该固定部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弹性部。根据该结构,在将固定部件缠在患者身上时,通过改变弹性部的伸缩度,能够调节 将压迫体压在髋关节上的力。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骨 盆带中,构成为包括覆盖与髋骨的髂骨翼及骶骨相对应的部位的骨盆后方支撑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骨盆后方支撑部从后侧支撑骨盆。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骨 盆带中,构成为包括覆盖与髋骨的耻骨联合相对应的部位的耻骨支撑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耻骨支撑部从前侧支撑骨盆。
-发明的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能够利用固定部件将设置在与髋关节后方对应的部位上的 压迫体压向髋关节并将该压迫体固定起来,所以不设置现有示例所示的驱动单元,就能够 使步态接近正常。由此,骨盆带难以妨碍骨盆在正常范围内的动作,能充分地获得促通肌肉 的效果,且能够按照每个患者的麻痹状态和康复程度对压迫体的位置进行微调,充分地收 到治疗效果。进而,能简化装置的结构,能够谋求低成本化。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能够避开像臀大肌那样厚的肌肉设置压迫体,并能够抑制 压迫体的位置偏移。由此,能够确实地使压迫体产生的压迫力作用于髋关节,因而能够有效 地抑制髋关节向后方移动。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让压迫体的压向髋关节的面弯曲,因而在安装时不会给患 者带来痛苦,同时能确实地使压迫力作用在髋关节上。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固定部件插入到压迫体的插入部的状态下两者实现 一体化,所以能够很容易地改变压迫体在固定部件上的位置,因而能够调节压迫力的作用位置。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因为固定部件具有弹性部,所以能够很容易地调节压向髋 关节的压迫力。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能够从后侧支撑患者的骨盆。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能够从 前侧支撑患者的骨盆。根据这些发明,即便是被应用于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时也能够使该 患者的步态接近正常,所以能够扩大可适用的病症范围。


图1是从后方看到的从人体骨盆到髋关节附近的解剖图。图2是从上方看到的在压上压迫体的状态下从人体骨盆到髋关节附近的解剖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的使用状态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连结带和耻骨支撑板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3的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5的图。-符号说明-1、40_骨盆带;2-压迫体;2a_弯曲面;3-压迫体固定用带(固定部件);3a_弹 性部;4-骨盆后方支撑板(骨盆后方支撑部);6-耻骨支撑板(耻骨支撑部);10-插入 部;100-骨盆;101-髋骨;102-骶骨;103a-髂骨翼;110-髋关节;111-臀部;112-臀大肌; 113-凹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 做出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而已,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它的用途加以限制。(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3至图5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1的使用状态。该骨 盆带1是例如在由于麻痹等而出现行走困难的患者A进行康复训练时所使用的装置。在对 该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中,首先,对从人体骨盆到股骨周围的解剖结构进行说明,然后再说 明骨盆带1的构造及使用要领。如图1所示,骨盆100由髋骨101、左右方向中央部后侧的骶骨102及中央部前侧 的尾骨(无图示)构成。髋骨101由髂骨103、坐骨104及耻骨105(图2所示)融合而成。 髂骨103有向左右伸出的髂骨翼103a。髋骨101有包着位于股骨106近端的股骨头106a的髋臼101a,由该髋臼IOla和 股骨106近端构成髋关节110。在股骨106的近端,除了股骨头106a外,还有股骨颈部106b 和股骨大转子106c。在臀部111 (图2所示)大量存在臀大肌112等肌肉及皮下组织。在 该臀部111,从臀大肌112的左右方向外缘附近开始到外侧都不存在像臀大肌112那样厚的 肌肉,所以形成了被称作臀部外侧沟(PTG = Post Trochanteric Groove)的凹陷113(图1 中用虚线示出的部分)。凹陷113位于髋关节110的正后方,在与凹陷113内对应的位置, 从其左右方向的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着股骨头106a、股骨颈部106b和股骨大转子106c。下面,参照图3至图5说明骨盆带1的构造。骨盆带1包括压迫体2、2(参照图 2)、左右压迫体固定用带3、3、骨盆后方支撑板4、板固定用带5、5 (图3及图5所示)、耻骨 支撑板6 (图3及图5所示)、左右连结带7、7、左右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8及左右会阴部带 9、9 (图3及图4所示)。压迫体2、2分别设置在位于髋关节110后方的臀部111的左右凹 陷113中。左右压迫体固定用带3、3在将压迫体2、2压向髋关节110的状态下用来固定压 迫体2、2。骨盆后方支撑板4形成为覆盖与骨盆100后侧相对应的部位。板固定用带5、 5用来固定骨盆后方支撑板4。耻骨支撑板6形成为覆盖髋骨101的耻骨联合。左右连结 带7、7将骨盆后方支撑板4和耻骨支撑板6连结起来。此外,在对该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中,“左”表示安装着骨盆带1的患者A的左侧, “右”表示该患者A的右侧。如图2所示,各个压迫体2形成为将硬式网球切去大约一半后而成的形状,压向患 者A的面由鼓起弯曲成半球状的弯曲面加构成,与弯曲面加相反一侧的面由平坦面2b构 成。压迫体2的直径设定在50mm以上且IOOmm以下。压迫体2的弯曲面加侧的硬度设为 与硬式网球的硬度大致相同,在压向髋关节110时几乎没有变形。如图4及图5所示,在压 迫体2的平坦面2b上形成有用来插入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环状插入部10。此外,能够按照 患者A的性别、体格、症状等改变压迫体2的大小。同样也能改变压迫体2的硬度和形状。 压迫体2的弯曲面加侧可以由例如凝胶材料等柔软的材料构成。还有,压迫体2的尺寸也 可以小于硬式网球尺寸的二分之一。如图4所示,骨盆后方支撑板4形成为从与患者A左侧的髂骨翼103a对应的部 分开始绕到与骶骨102对应的部分,并一直延伸到与右侧的髂骨翼103a对应的部分为止, 将这些部分覆盖起来。在骨盆后方支撑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朝上方延伸分别覆盖与左 右髂骨翼103a、103a相对应的部分的左侧髂骨翼覆盖部如及右侧髂骨翼覆盖部4b。在骨 盆后方支撑板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朝下方延伸并覆盖与骶骨102相对应的部分的骶骨覆盖部4c。如图5所示,左侧的板固定用带5的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铆钉15连结在骨盆后 方支撑板4的左侧髂骨翼覆盖部如上。该左侧的板固定用带5的另一端侧向右侧延伸。 右侧的板固定用带5的一端部以与左侧的带5同样的连结方式可上下转动地由铆钉(无图 示)连结在骨盆后方支撑板4的右侧髂骨翼覆盖部4b上,另一端侧向左侧延伸。左侧的板 固定用带5和右侧的板固定用带5在腹部正面重叠,由粘扣带(无图示)固定住。能够通 过改变粘扣带的固定位置,调节板固定用带5系的松紧度。如图3所示,耻骨支撑板6与板固定用带5分开地设置在该板固定用带5的下方, 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左侧连结带7的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铆钉16连结在耻骨支撑板6 上端部的左侧。左侧连结带7的另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与左侧的板固定用带5共用的铆 钉15连结在左侧髂骨翼覆盖部如上。右侧连结带7的一端部以同样方式由铆钉16连结 在耻骨支撑板6上端部的右侧。右侧连结带7的另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与右侧的板固定 用带5共用的铆钉连结在右侧髂骨翼覆盖部4b上。左侧的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的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铆钉17连结在耻骨支撑板6 上下方向中央部的左侧。如图4所示,左侧的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的另一端部可上下转动 地由铆钉18连结在骨盆后方支撑板4的骶骨覆盖部如的左侧。右侧的髋关节外侧支撑带 8以同样方式连结在耻骨支撑板6上下方向中央部的右侧和骨盆后方支撑板4的骶骨覆盖 部4c的右侧。由沿长度方向伸缩的橡胶形成的弹性部8a、8a分别设置在左侧的髋关节外 侧支撑带8及右侧的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左侧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铆钉19连结在耻骨支撑板6 下端部的左侧。该压迫体固定用带3形成为缠在与骨盆100相对应的部位上。如图4所 示,左侧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另一端部可上下转动地由铆钉20连结在骨盆后方支撑板4 的骶骨覆盖部4c的比铆钉18靠下侧的部位上。在左侧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长度方向的 中间部,设置有与上述弹性部8a同样地沿长度方向伸缩的弹性部3a。该弹性部3a插入压 迫体2的插入部10中,弹性部3a接触到压迫体2的平坦面2b。能够任意地设定该弹性部 3a的伸缩力,并能通过改变该伸缩力来调节压迫体2的按压力。因为仅让压迫体固定用带 3插入到压迫体2的插入部10中,所以能够很容易地改变压迫体2在压迫体固定用带3上 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左侧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环25。该环 25被位于安装在患者A左侧下肢上的下肢支具30上端部的固定部31固定住。该下肢支具 30是下半身麻痹的患者普遍使用的支具,因而省略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能够在上下方向 上调节固定部31的位置。通过调节该固定部31的位置,能够改变压迫体2的位置。环25在骨盆带安装在患者A身上的安装状态下位于压迫体2的下方。因此,在安 装状态下,左侧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如图4所示的那样从骶骨102侧开始向左下侧倾斜地 延伸到下肢支具30的固定部31,然后如图5所示的那样弯折,朝着耻骨105侧向上方倾斜 延伸。右侧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以同样方式连结在耻骨支撑板6上部的右侧及骨盆后方 支撑板4的骶骨覆盖部如的右侧,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弹性部3a和被下肢支 具30的固定部31固定的环(无图示)。
如图3所示,左侧的会阴部带9的一端部可左右转动地由铆钉21连结在耻骨支撑 板6下部的左侧。左侧的会阴部带9通过患者A的会阴部的左侧朝后方延伸,另一端部可 左右转动地由铆钉22连结在骨盆后方支撑板4的骶骨覆盖部如的比铆钉20还靠下侧的 部位上。右侧的会阴部带9以同样方式连结在耻骨支撑板6和骶骨覆盖部如上。在这些 会阴部带9、9的作用下,骨盆支撑板4及耻骨支撑板6不会向上方偏移。上述连结带7、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及会阴部带9能够从骨盆支撑板4及耻骨支撑 板6上拆下来。能够根据患者A的情况任意地设定连结带7、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压迫体 固定用带3及会阴部带9的长度。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骨盆带1的使用要领进行说明。首先,将下肢支具30安 装在患者A身上,然后再安装上骨盆带1。在安装该骨盆带1时,使左右的压迫体2、2位于 臀部111的凹陷113、113中。如图2所示,各个压迫体2的位置优选使弯曲面加朝向股骨 头106a附近并从该股骨头106a后方的斜外侧压向内侧的位置。因为仅让压迫体固定用带 3插入压迫体2的插入部10中,所以能够很容易地调节压迫体2的位置。调节下肢支具30 的固定部31的位置,设定好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倾斜角度,使压迫体2在凹陷113内保持 稳定状态。还有,调节板固定用带5系的松紧度。一安装上骨盆带1,就由压迫体固定用带3将压迫体2压向髋关节110,压迫体2 从后方压迫髋关节110。此时,因为压迫体2、2位于没有厚肌肉的凹陷113、113内,所以能 够确实地使压迫体2、2产生的压迫力作用在髋关节110上。由此,在行走时可抑制髋关节 110向后方移动,使骨盆100的摇摆幅度减小,所以不施加由现有示例所示的驱动单元产生 的辅助力,就能够使步态接近正常。进而,在行走时,因为压迫体2、2位于凹陷113、113内,所以很难产生位置偏移,能 够使压迫体2、2保持稳定状态。还有,因为不需要现有示例所示的驱动单元,所以只要以能让压迫体2压迫髋关 节110那样的强度缠绕压迫体固定用带3即可。因此,骨盆带1难以妨碍骨盆100在正常 范围内的动作,且能够按照每个患者A的麻痹状态和康复程度对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缠绕 位置和压迫体2的位置进行微调。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具有骨盆支撑板4及耻骨支撑板6,所以能够从后侧及 前侧支撑患者A的骨盆100,因而即便是被应用于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时也能够使该患者 的步态接近正常。综上所述,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1,利用形成为缠绕在与骨盆100 相对应的部位上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将设置在患者A的与髋关节110后方相对应的部位上 的压迫体2、2压向髋关节110并将该压迫体2、2固定起来,所以不设置现有示例所示的驱 动单元,就能够使步态接近正常。由此,能够允许骨盆100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动作,可充分 获得促通肌肉的效果,且能够按照每个患者A的麻痹状态和康复程度调节压迫体2、2的位 置,充分地收到治疗效果。进而,能简化装置的结构,能够谋求低成本化。还有,因为压迫体2的压向髋关节110的面是由弯曲面加构成的,所以在安装时 不会给患者A带来痛苦,同时能确实地使压迫力作用在髋关节110上。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压迫体2、2压在患者A的左右两侧,不过并不限 于此,也可以使压迫体2仅压在一侧上。
可以在板固定用带5、连结带7、会阴部带9上设置与压迫体固定用带3的弹性部 3a相同的弹性部。可以去掉连结带7和会阴部带9。还可以去掉骨盆后方支撑板4和耻骨支撑板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用铆钉16将连结带7固定在耻骨支撑板6上,不过并不 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用单触(onetouch)式固定装置35固定。 该固定装置35包括安装在耻骨支撑板6上的凹侧部件36和安装在连结带7上的凸侧部件 37,凸侧部件37在插入到凹侧部件36中的状态下被锁住而不能拔出来。连结带7的端部 插入到凸侧部件37的环部37a中,由粘扣带38固定在连结带7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 通过改变该粘扣带38的固定位置,便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改变连结带7的长度。在将连结 带7固定在骨盆后方支撑板4上时,也能使用固定装置35及粘扣带38。除上述情况以外,在将压迫体固定用带3、板固定用带5、髋关节外侧支撑带8及会 阴部带9固定在耻骨支撑板6和骨盆后方支撑板4上时,也能使用该变形例所涉及的固定 装置及粘扣带,不过这并未图示出来。(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7至图9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40的使用状态。该 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盆带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盆带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骨 盆带40不具有骨盆后方支撑板4、板固定用带5、耻骨支撑板6、连结带7、髋关节外侧支撑 带8及会阴部带9。该骨盆带40被用于症状比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盆带1的患者A轻的 患 B ο也就是说,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盆带40由一个压迫体2和压迫 体固定用带41构成,适用于仅一侧下肢麻痹的患者B的康复训练。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 对用于左侧下肢麻痹的患者B的情况进行说明。压迫体固定用带41形成为缠绕在与骨盆100对应的部位上的环状,在中间部具有 弹性部41a。弹性部41a插入到压迫体2的插入部10中。在压迫体固定用带41安装在患 者B身上的安装状态下,压迫体固定用带41的左侧位于最下方,从此处开始朝着右上方倾 斜地延伸。如图9所示,在压迫体固定用带41的左侧设有环25。压迫体固定用带41的右 侧位于与髂骨翼103a的上方相对应的部位。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盆带40,能够利用形成为缠绕在与骨盆100相对 应的部位上的压迫体固定用带41将设置在患者B的与髋关节110后方相对应的部位上的 压迫体2压向髋关节110并将该压迫体2固定起来,因此能够收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盆 带相同的效果。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盆带40也能用于右侧下肢麻痹的患者,但这并未图示出 来。还有,能够使用两条该骨盆带40将压迫体2压在左右两侧。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骨盆带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骨盆带40 —起使用的下肢支 具30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及结构。也就是说,能够与上述骨盆带1、40—起使用在缠在下肢 (大腿部)的带状物上安装上环而形成的支具,让压迫体固定用带3、41插入到该环中,但这 并未图示出来。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压迫体固定用带41上设置像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 的单触式固定装置和粘扣带,由此就能够调节压迫体固定用带41的长度。9
-产业实用性-综上所述,例如在因麻痹等而导致行走困难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使用本 发明所涉及的骨盆带。
权利要求
1.一种骨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髋关节的压迫体、和用以从后方将所述压迫体压向髋关节并对该压迫体进 行固定的固定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构成为将压迫体固定在臀部的从臀大肌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附近开始形成到 外侧的凹陷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 压迫体的施压面鼓起地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 压迫体具有用以插入固定部件的插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形成为长条状,并具有沿该固定部件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弹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 包括覆盖与髋骨的髂骨翼及骶骨相对应的部位的骨盆后方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骨盆带,其特征在于 包括覆盖与髋骨的耻骨联合相对应的部位的耻骨支撑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盆带。骨盆带(1)包括设置在患者A的髋关节后方的压迫体(2)、和形成为缠绕在患者A的与骨盆(100)对应的部位上的压迫体固定用带(3)。在将压迫体(2)压向髋关节的状态下固定压迫体(2),由此在行走时抑制髋关节向后方移动,从而使步态接近正常。
文档编号A61F5/02GK102046114SQ2009801199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8日
发明者大坪政文, 滨圣司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广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