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72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通过光学方式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已提出了一种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它通过从光照射部向生物体表 面照射光,用受光部接受在生物体内部传播后的光,由此测量生物体内部的皮下脂肪厚度。 在这种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皮下脂肪测量装置能不受皮 肤颜色差异等的影响而高精度地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专利文献1的皮下脂肪测量装置至少 具有1个送光元件和多个受光元件以及脂肪厚度推断单元。然后,把透过皮下脂肪而由受光元件受光的受光量适用于受光量与皮下脂肪厚度 的校准曲线中,由脂肪厚度推断单元推断脂肪厚度。此外,脂肪厚度推断单元通过使用最接 近送光元件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量来修正由皮肤色素等所产生的各受光元件的受光量,就能 够高精度地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专利文献2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具有光源部,向生物体照射光;受光 部,接受在生物体内部传播后从生物体表面射出的光;成形部,使生物体表面成形为规定形 状;压力检测部,检测出成形部施加到生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已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以及根 据受光部中的受光量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运算部。在运算部中预先存储着多个按照施加到 生物体上的多个压力表示受光量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的一次回归直线。然后,运算部通 过从多个一次回归直线中选择与施加到生物体上的压力相应的一次回归直线进行皮下脂 肪厚度的测量,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509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0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作为现有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是与皮下脂肪厚度不同的部位 (例如,上臂、大腿、腹部)分别对应地设定了表示受光量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的一次回 归直线。在这种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被测者预先操作选择按钮,再进行其被选 择部位的测量。因此,现有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必须要操作每个部位的选择按 钮,具有操作复杂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必须要在装置中设置 部位选择用的选择按钮,不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本发明着眼于这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光学 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即使是1个输入部的操作,也能够测量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皮下 脂肪厚度,操作简单,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具有光照射部,向生物 体表面照射光;受光部,接受在上述生物体内部传播后的光;数据库部,保存了在上述生物体的各部位中共用的函数,该函数使根据上述受光部中的受光量得到的受光参数值与上述 生物体的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相关连;控制部,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参照上述数据 库部的上述函数,推断上述皮下脂肪厚度的值;一个输入部,用于指示上述控制部开始测量 上述皮下脂肪厚度;以及报告部,向被测者报告利用上述控制部推断出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由此,一操作一个输入部,就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开始测量皮下脂 肪厚度。然后,控制部根据得到的受光参数值,使用在生物体各部位中共用的函数,推断皮 下脂肪厚度。这样,即使是皮下脂肪的厚度不同的部位,通过使用各部位中共用的函数,也 能够测量各部位各自的皮下脂肪厚度。从而,与需要对进行测量的每个部位操作选择按钮 的情况不同,操作简单。此外,由于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时所操作的输入部只有一个,因此,与 进行测量的每个部位需要选择按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小型 化和低成本化。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方案1中记载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上述函数是上述受光参数值越大斜率越大的非线性函数。由此,在非线性函数中,受 光参数值变大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变厚,因此,通过使用非线性函数,能够正确地测量从厚度 薄的皮下脂肪厚度到厚度厚的皮下脂肪厚度。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方案1和方案2中记载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上述受光参数值是设置在从上述光照射部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上的第一受 光部中的第一受光量与设置在从上述光照射部离开第二距离的位置上的第二受光部中的 第二受光量的相对比,上述第二距离比上述第一距离长。由此,能够使用已修正了因皮肤色素和光的吸收、散射特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的受光参数值来计算皮下脂肪厚度,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方案1 方案3中的某一项中记载的光学式 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在上述数据库部中保存多个函数,该多个函数的系数根据上述 受光参数值而不同,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从多个函数中选择一个函数来推断 上述皮下脂肪厚度。由此能够测量生物体各部位的各自的皮下脂肪厚度。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方案1 方案4中的某一项中记载的光学式 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中,进一步具有压力检测部,在将上述光照射部按压在了生物体表 面时,该压力检测部检测施加到该生物体表面上的压力,上述控制部以上述压力检测部检 测到了规定值以上的压力为契机,使上述光照射部照射光。由此,在生物体表面上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压力是光照射部被正确地按压在生物体 表面上的状态,该状态是防止外光进入到光照射部的发光面与生物体表面之间的状态。然 后,通过以压力检测部检测到了规定值以上的压力为契机,光照射部照射光,由此能够不受 外光影响而正确地进行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发明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即使是一个输入部的操作,也能够测量生物体的不同 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操作简单,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的模式图。图2是示出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的主体基板和测量板的仰视图。图3是示出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的表面中的显示部和输入按钮的图。图4中,(a)是示出受光量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以及一次回归直线的图表,(b)是示出受光量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和指数函数的图表。图5中,(a)是示出受光量比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以及一次回归直线的图表, (b)是示出受光量比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和指数函数的图表。图6是示出数据库部中保存的非线性函数和受光量比与皮下脂肪厚度的相关的 图表。图7是示出大腿、上臂和腹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与受光量比的相关以及一次回归直 线的图表。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的模式图。图9是示出由2个一次回归直线构成的非线性函数的图表。附图标记说明G4a、G5a、G8a、G8b…作为函数的一次回归直线、G4b、G5b…函数和作为非线性函数 的指数函数、G6…非线性函数、kl…第一距离、k2…第二距离、IOa…作为报告部的显示部、 IOb…作为输入部的输入按钮、13···作为光照射部的发光元件、14···作为第一受光部的第一 受光元件、15···作为第二受光部的第二受光元件、16···控制部、17···数据库部、20···生物体、 32…压力检测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7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具有矩形板状的主体基板 11,并且在该主体基本11的下表面中央部设置有构成圆板形状的测量板12。该测量板12 由直径为120mm程度的黑色ABS形成,在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时,测量板12的下表面被按压 在生物体20的表面上。再有,生物体20的表面包括皮肤20a、皮肤20a下面的皮下脂肪20b 和皮下脂肪20b下面的肌肉20c这三层。在测量板12中设置有发光元件13,作为光照射部。该发光元件13由中心波长为750 纳米(_)的LED构成。再有,从发光元件13照射的光的中心波长期望是500 2500纳米(nm) 的近红外区域,此外,发光元件13也可以使用激光二极管。然后,发光元件13的发光面在测量 板12的下表面露出,并且能从测量板12的下表面向着生物体20的皮肤20a照射光。如图2所示,在测量板12上,在离发光元件13第一距离kl的位置上设置着作为 第一受光部的第一受光元件14。第一受光元件14由光电二极管构成。第一受光元件14设 置在测量板12上,其受光面在测量板12的下表面露出。第一受光元件14接受从发光元件 13照射并透过了生物体20的光,并检测其受光量。此外,在测量板12上,在离发光元件13 第二距离k2的位置上设置着第二受光元件15,作为第二受光部。第二受光元件15由光电 二极管构成。第二受光元件15设置在测量板12上,其受光面在测量板12的下表面露出。第二受光元件15接受从发光元件13照射并透过了生物体20的光,并检测其受光量。
在测量板12上呈直线地配置着发光元件13、第一受光元件14和第二受光元件 15。然后,发光元件13与第一受光元件14间的第一距离kl最好很短,以便于修正因皮肤 色素和光的吸收、散射特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例如最好设定为IOmm 50mm。此外,发光 元件13与第二受光元件15间的第二距离k2设定得比第一距离kl长,期望设定为20mm IOOmm0如图3所示,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的表面上设置有作为报告部的显 示部IOa和作为输入部的输入按钮10b。在输入按钮IOb的表面上显示“皮下脂肪厚度”。通 过操作该输入按钮10b,向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指示开始测量皮下脂肪厚度。 然后,一利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就在显示部IOa中显示 所测量到的皮下脂肪厚度,利用显示部IOa的显示,向被测者报告测量到的皮下脂肪厚度。 再有,显示部IOa由液晶画面形成,用数值显示皮下脂肪厚度。如图1所示,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中,显示部IOa和输入按钮IOb与 控制部16电连接,由控制部16控制对显示部IOa的显示,并且通过输入按钮IOb的操作, 对控制部16指示开始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此外,发光元件13与控制部16电连接,由控制部16控制发光元件13的点灯或熄 灯。此外,第一受光元件14和第二受光元件15与控制部16电连接。此外,用第一受光元 件14检测出的受光量和用第二受光元件15检测出的受光量被送给控制部16。在控制部 16中设置有数据库部17。该数据库部17中保存着函数,在根据第一受光元件14和第二受 光元件15所得到的受光量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值时使用该函数。在此,关于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值时使用的函数进行说明。图4(a)和图4(b)示出 使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测量了生物体仿真模型的皮下脂肪厚度时的结果。 再有,虽然未图示,但生物体仿真模型由两层构成,即,在皮下脂肪模型的下面具有肌肉模 型,皮下脂肪模型由在500mm 2500nm的近红外区域内透射性高的材料形成,肌肉模型由 ABS等的光吸收体形成。在图4(a)和图4(b)的图表中,纵轴示出了皮下脂肪模型的厚度(皮下脂肪厚 度),横轴示出了第二受光元件15的受光量。图4 (a)中示出了一次回归直线G4a,该一次 回归直线G4a是表示皮下脂肪厚度与受光量的相关的函数。该一次回归直线G4a中的皮下 脂肪厚度与受光量的相关系数R等于0.93。另一方面,图4(b)中示出了指数函数G4b,该 指数函数G4b是表示皮下脂肪厚度与受光量的相关的函数。该指数函数G4b中的皮下脂肪 厚度与受光量的相关系数R等于0. 98。再有,例如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根据使用超声波、X 射线、MRI等预先测量的皮下脂肪厚度和该皮下脂肪厚度下的受光量的关系,来分别得到一 次回归直线G4a和指数函数G4b (或者各相关系数R)。然后,如图4(a)和图4(b)所示,使用一次回归直线G4a得到的皮下脂肪厚度的 值,与使用指数函数G4b得到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相比,受光量越大则误差越大。因此,为 了更正确地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值,最好使用指数函数(非线性函数)。图5(a)和图5(b)是示出使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测量了上述生物 体仿真模型的皮下脂肪厚度时的结果的图表。在图5(a)和图5(b)的图表中,纵轴示出了皮下脂肪模型的厚度(皮下脂肪厚度),横轴示出了第一受光元件14的受光量与第二受光元件15的受光量的相对比即受光 量比。图5(a)中示出了一次回归直线G5a,该一次回归直线G5a是表示皮下脂肪厚度与受 光量比的相关的函数。该一次回归直线G5a中的皮下脂肪厚度与受光量比的相关系数R为 0.89。另一方面,图5(b)中示出了指数函数G5b,该指数函数G5b是表示皮下脂肪厚度与受 光量比的相关的函数。该指数函数G5b中的皮下脂肪厚度与受光量比的相关系数R为0. 97。 再有,利用例如最小二乘法等,根据使用超声波、X射线、MRI等预先测量的皮下脂肪厚度和 该皮下脂肪厚度下的受光量比的关系,分别得到一次回归直线G5a和指数函数G5b (或者各 相关系数R)。然后,如图5(a)和图5(b)所示,使用一次回归直线G5a得到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 若受光量比越大,则其误差越大。从而,为了更正确地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值,最好使用指 数函数(非线性函数)。此外,虽然未图示,但表现出了使用受光量比计算出皮下脂肪厚度 的情况下,皮下脂肪厚度值对计算中所使用的函数的偏差变小。从而,通过使用第一受光 元件14和第二受光元件15,能够修正因皮肤色素和光的吸收、散射特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影 响,能更正确地计算出皮下脂肪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值的函数,使用图6所示的非线性函 数G6,并且使用了受光量比作为用于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受光参数值。将非线性函数G6设 置成受光量比越大,向皮下脂肪厚度变换的系数越大,并且皮下脂肪厚度与受光量比的相 关系数R为0. 84。通过使用超声波、X射线、MRI等预先测量实际的皮下脂肪厚度,根据其 皮下脂肪厚度与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处的受光量比的关系,利用例如最小二乘法进行近似 计算,得到该非线性函数G6 (或者其相关系数R)。为使用上述结构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测量作为生物体20的各部位 的大腿、上臂和腹部的皮下脂肪厚度,首先,被测者要将测量板12按压在大腿、上臂和腹部 的表面上,接着,操作输入按钮10b,使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接通,控制部16使 发光元件13以规定时间点灯。从发光元件13照射到生物体20内部的光,在大腿、上臂或 腹部的皮肤20a、皮下脂肪20b和肌肉20c中传播后,被第一受光元件14和第二受光元件 15接受。控制部16计算出第一受光元件14的受光量与第二受光元件15的受光量的相对 比(受光量比)。另外,控制部16参照非线性函数G6,根据得到的受光量比,计算(推断) 大腿、上臂或腹部的皮下脂肪厚度。接着,控制部16在显示部IOa中显示计算出的皮下脂 肪厚度。图6中示出利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计算出的皮下脂肪厚度(大腿、 上臂和腹部)的值。包括大腿、上臂和腹部在内的整体的相关系数R是0.84。在此,图7中 示出一次回归直线G7,该一次回归直线G7是表示大腿、上臂和腹部的各自的皮下脂肪厚度 与受光量比的相关的函数。通过使用超声波、X射线、MRI等预先测量实际的皮下脂肪厚度, 根据其皮下脂肪厚度与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处的受光量比的关系,利用例如最小二乘法等 进行近似计算,来得到各个一次回归直线G7 (或者各相关系数R)。大腿的一次回归直线G7 中的相关系数R是0. 75,上臂的一次回归直线G7中的相关系数R是0. 81,腹部的一次回归 直线G7中的相关系数R是0. 84。从而,对图6中示出的非线性函数G6和各一次回归直线G7进行比较,相关系数几 乎看不见差别。从而,通过使用非线性函数G6,即使是像大腿、上臂和腹部这样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同的部位,只要操作输入按钮10b,就能够测量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1)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具有1个输入按钮10b,并且在控制部16中 保存着ι个非线性函数G6。然后,通过使用1个非线性函数G6,能够测量大腿、上臂和腹部 的皮下脂肪厚度。从而,与需要对进行测量的每个部位操作选择按钮的情况不同,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2)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中,仅操作1个输入按钮10b,就能够测量 大腿、上臂和腹部的各个皮下脂肪厚度。从而,在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中仅设 置输入按钮IOb就行,与需要对进行测量的每个部位选择按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光学式 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小型化,并且能够减少按钮数量,使制造成本低成本化。(3)作为在皮下脂肪厚度的计算中所使用的受光参数值,使用了离发光元件13第 一距离kl的第一受光元件14的受光量与离发光元件13第二距离k2的第二受光元件15的 受光量的相对比,即受光量比,第二距离k2比第一距离kl长。因此,能够使用已修正了因 皮肤色素和光的吸收、散射特性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的受光参数值来计算皮下脂肪厚度, 能够高精度地测量皮下脂肪厚度。(4)作为计算皮下脂肪厚度的函数,设定了非线性函数G6。该非线性函数G6是随 着受光量比增大而斜率变大的函数。然后,由于受光量比增大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变厚,因 此,通过使用非线性函数G6,能够正确地测量从厚度薄的皮下脂肪厚度到厚度厚的皮下脂 肪厚度。(第二实施方式)下面,使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再有,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与已经说 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或简略其重复的说明。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中,在主体基板 11的下表面形成1个或1个以上的收容凹部11a,并且在该收容凹部Ila中收容着具有规 定的杨氏模量的压力弹簧31。压力弹簧31 —端(图8中上端)与收容凹部Ila的内顶面 抵接,并且另一端(图8中下端)与测量板12的表面(图8中上面)抵接。然后,压力弹 簧31利用弹簧力使测量板12向着离开主体基板11的方向施力。此外,在压力弹簧31上电连接压力检测部32,并且,压力检测部32电连接到控制 部16。然后,在将测量板12按压在生物体20表面上时,压力弹簧31被压缩,利用压力检测 部32检测施加到生物体20上的压力。另外,在由压力检测部32检测到的压力变为规定值 以上时,控制部16进行使发光元件13以规定时间点灯的控制。再有,上述压力的规定值最 好设定为在准确地向生物体20表面按压了测量板12的整个下表面时,施加到压力检测部 32上的值。从而,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1) (4)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5)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具有压力弹簧31和压力 检测部32。然后,在被压力检测部32检测到了规定值以上的压力时,控制部16使发光元件 13点灯,使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开始。因此,在使测量板12的下表面准确地接触到生物体 20表面的时候,就对皮下脂肪厚度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遮断测量板12的下表面与生物体20表面之间,从而能够防止外光进入到测量板12的下表面。其结果,防止了来自发光元件13的光的散射,能够正确地进行使用了来自发光元件13的光的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再有,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〇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受光量比在小于规定值的区域近似的一次回归直线GSa 和受光量比在规定值以上的区域中近似的一次回归直线G8b结合,而使数据库部17中保存 的函数成为受光量比越大斜率越大的非线性函数。即,在数据库部17中保存有系数根据受 光量比而不同的一次回归直线GSa和一次回归直线G8b。再有,近似成一次回归直线G8b的 斜率大于一次回归直线G8a。然后,在使用了这样的非线性函数的情况下,在受光量比小时, 控制部16选择一次回归直线GSa和一次回归直线G8b中的一次回归直线GSa来计算皮下 脂肪厚度,在受光量比大时,控制部16选择一次回归直线GSa和一次回归直线G8b中的一 次回归直线G8b来计算皮下脂肪厚度。通过这样地构成,不用区别生物体20的部位,就能 够用1个输入按钮IOb来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再有,若数据库部17中保存的函数有多个,也可以不是一次回归直线G8a、G8b这 样的一次回归直线,而是保存多个指数函数。〇再有,在数据库部17中保存了图8所示的一次回归直线G8a、G8b的光学式皮下 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中,也可以将受光参数值设为第一受光元件14或第二受光元件15的
受光量。〇设置在主体基板11上的受光部可以只是1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〇作为报告部,也可以利用声音和参数显示等来向被测者报告皮下脂肪厚度。〇在各实施方式中,把数函数用作非线性函数,来作为函数,但也可以是二次函 数、三次函数等。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测压力而使用了压力弹簧31,但也可以使用应变计 来进行压力检测。
权利要求
一种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光照射部,向生物体表面照射光;受光部,接受在上述生物体内部传播后的光;数据库部,保存了在上述生物体的各部位中共用的函数,该函数使根据上述受光部中的受光量得到的受光参数值与上述生物体的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相关;控制部,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参照上述数据库部的上述函数,推断上述皮下脂肪厚度的值;一个输入部,用于指示上述控制部开始测量上述皮下脂肪厚度;以及报告部,向被测者报告利用上述控制部推断出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函数是上述受光参数值越大斜率越大的非线性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受光参数值是设置在从上述光照射部离开第一距离的位置上的第一受光部中的第一受光量与设置在从上述光照射部离开第二距离的位置上的第二受光部中的第二受光 量的相对比,上述第二距离比上述第一距离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数据库部中保存多个函数,该多个函数的系数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而不同,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从多个函数中选择一个函数来推断上述皮下脂肪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压力检测部,在将上述光照射部按压在了生物体表面时,该压力检测部检测施加到该生物体表面上的压力,上述控制部以上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到了规定值以上的压 力为契机,使上述光照射部照射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数据库部中保存多个函数,该多个函数的系数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而不同,上 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受光参数值,从多个函数中选择一个函数来推断上述皮下脂肪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压力检测部,在将上述光照射部按压在了生物体表面时,该压力检测部检 测施加到该生物体表面上的压力,上述控制部以上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到了规定值以上的压 力为契机,使上述光照射部照射光。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压力检测部,在将上述光照射部按压在了生物体表面时,该压力检测部检 测施加到该生物体表面上的压力,上述控制部以上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到了规定值以上的压 力为契机,使上述光照射部照射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即使是1个输入部的操作,也能够测量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操作简单,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光学式皮下脂肪厚度测量装置(10)具有发光元件(13)、第一受光元件(14)和第二受光元件(15);数据库部(17),保存了在生物体的各部位中共用的函数,该函数使根据受光部中的受光量得到的受光参数值与生物体的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相关;控制部(16),根据受光参数值,参照数据库部的函数,推断皮下脂肪厚度的值;一个输入按钮(10b),指示控制部(16)开始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以及显示部(10a),向被测者报告利用控制部推断出的皮下脂肪厚度的值。
文档编号A61B5/107GK101797157SQ2010101135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3日
发明者井出和宏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