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托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65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托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发明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托槽有三大类标准方丝弓托槽,矩形托槽和Begg细丝弓托槽。标准方丝弓托槽可以有效的利用方丝对牙齿施行三维控制,但同时存在缺点对口腔整体致畸因素缺乏调整性,对矫正器以外有利于矫正因素的不能充分利用,不能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在矫正过程中副作用,牵引配置的设计缺乏是不能满足相邻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在操作的过程中加大工作量。矩形直丝弓托槽可以直接在托槽的设计中直接使用转矩来调整牙体的轴向及近远中位置,但是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托槽的精密控制, 其结果存在调整难以控制现象,弓丝在托槽内因适应牙体应力位置的变化与邻牙之间常出现角度的误差。Begg细丝弓托槽可有效的降低摩擦力在矫正移动牙齿中所形成的阻力,高效的利用应力差来完成牙齿的移动,但是由于托槽的自身平衡控制不足要使用辅弓来完成调整,初学者不能在短期内精确使用,推广则慢社会效果亦差。

发明内容
以物理力偶原理为基础,以临床操作应用为要求,以矫正效果为目标,重新衡量设计固定矫正器托槽。平衡矫正器的托槽设计形态为圆形,圆形直径为上颂中切牙直径为4. 5毫米,侧切牙直径为4毫米;尖牙直径为4. 5毫米,第一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第二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下颂中切牙直径为3. 5毫米,侧切牙直径为3. 5毫米,尖牙直径为 4. 5毫米,第一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第二双尖牙直径为4毫米,上下颂牙齿托槽均为左右对称。上下颂中切牙和侧切牙基底面采用平面基底面,上下颂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基底面均采用弧形基底面,上颂尖牙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 4毫米,上颂第一双尖牙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 4毫米,上颂第二双尖牙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 3毫米,下颂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 4毫米,下颂第一双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 3毫米,下颂第二双尖牙的基底面弧度中央距平面的距离为0. 3毫米,托槽近远中基底边缘之间的假想线为假设的平面。托槽的高度上下颂中切牙侧切牙的托槽高度为2. 6毫米,上颂尖牙的高度为3. 0毫米,上颂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高度为2. 6毫米,下颂尖牙的高度为2. 7毫米,下颂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的高度为 2. 5毫米。托槽的正面形态以圆心为中心,垂直向设计托槽的制动沟,水平向设计弓丝放置使用的槽沟,制动沟的设计深度整体低于托槽的槽沟,制动沟和槽沟的底部形态为突起弧形,即两边低于中间的形态,中间的高度比两边在水平位置时高出0.3毫米,槽沟的上下部位设计相交错的3个三角形槽牙,槽牙宽0. 3毫米,高0. 2毫米,厚0. 3毫米。上下槽牙的牙尖平行线之间距离为0. 6毫米,槽沟的深度为0. 8毫米,即槽沟内突出的减摩嵴最高点至托槽槽翼平面的距离,制动沟的宽度为1毫米,制动沟内制动嵴中央突起要比两边高在水平位置时高出0. 3毫米,制动嵴中央突出的最高点比槽沟内减摩嵴的最低点低0. 2毫米,在四个槽翼中央分别设计四个牵引突,每个牵引突高0. 7毫米,突顶直径为0. 8毫米,突根部连接槽翼处直径为0. 5毫米。基底层高度为0. 4毫米,基底面有和槽沟相平行的固位沟5 个,平均分布在基底面中部,每个固位沟底宽0. 3毫米,顶宽0. 2毫米,深度为0. 3毫米,固位沟底部宽度大于基底面宽度呈倒凹状增加固定。结扎沟位于槽翼的下方,结扎沟以基底层上面为准平行基底上面向圆心伸入,以槽翼下位置以半圆形式进入内侧,形成结扎沟,在槽翼和基底面边缘分别设计斜圆形光滑区,光滑区的槽翼向外下倾斜0.2毫米。槽翼、牵引突的大小体积根据托槽直径、高度同比增大或缩小,结扎沟、槽牙、制动沟、槽沟则为稳定数值。此托槽在正畸矫正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制动性,可有效的进行牙齿的三维形态调整,充分利用物理力偶原理及口腔正畸牙齿移动差动力原理,槽牙的设计可有效降低摩擦力在操作过程中的副作用,在四个槽翼上设计的牵引突可以牵引有效完成牙与牙之间的关系,有效的降低弓丝在槽沟内形成的误差。附图及


图1 平衡矫正器上颂中切牙托槽的正面2 平衡矫正器上颂中切牙托槽的水平向切面3 平衡矫正器上颂第一双尖牙托槽的垂直向切面4 平衡矫正器托槽基底面平面图详解1、牵引突2、槽牙3、制动沟4、光滑区5、槽沟6、槽翼7、制动嵴8、基底部9、固位沟10、减摩嵴11、结扎沟12、基底面附图比例1 12.6单位毫米
具体实施方案平衡矫正器托槽使用简单,首先对矫正个体的牙齿进行超声波洁牙,隔离吹干牙冠面之后用酸蚀剂酸蚀托槽放置区唇侧冠面,酸蚀后清洗、吹干。调和A B型釉质涂剂均勻的涂在托槽放置区域,用气枪吹勻后用釉质粘合剂A B型调勻后涂在托槽基底面上,用托槽定位镊以纵向定位来固定垂直向的两个牵引突放置在牙冠上,用探针按压圆心,从正面加压挤出多余的粘合树脂后用探针平行结扎沟环绕去掉高出的树脂即可。平衡矫正器托槽同时设计了牵引突、减摩嵴、制动嵴、槽牙和圆形托槽形态,圆形的托槽形态可以大幅降低操作者在椅旁的作业时间,便于结扎也方便牵引突在牵引使用时由于牙列不齐而引起的对牵引筋的方向影响,槽牙有效的配合减摩嵴可以充分降低摩擦力对弓丝的影响,能够充分使用力偶原理及差动力原理,在要求下牙齿的各方向移动,能够精确的完成牙齿的三维调整, 制动嵴放置制动间之后可以有效的控制牙体在正畸矫正时的近远中向移动,牵引突可以通过牵引完成牙齿与牙齿之间的单独调整,也可以完成全牙列之间的关系调整,同时由于四个牵引突位置的不同还可以根据个体形态的差异调整需要调整的角度。
权利要求
1.平衡矫正器托槽由牵引突、槽翼、槽牙、制动嵴、减摩嵴、结扎沟、基底部构成,其特征在于,牵引突分布在四个槽翼的中央,制动嵴位于制动沟的底部,减摩嵴位于槽沟的底部, 槽牙位于相邻槽沟两侧槽翼的边缘,结扎沟位于槽翼的内下位置,基底部则位于托槽的最下方。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平衡矫正器托槽,其特征在于,牵引突的形状为根部小而顶部大,顶部呈圆形突起。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平衡矫正器托槽,其特征在于,垂直向的制动嵴低于水平向的减摩嵴,减摩嵴和制动嵴同为微突起的弧形。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平衡矫正器托槽。其特征在于,槽牙为2对,上下平行与减摩嵴交错排列,每侧为3个槽牙。
5.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平衡矫正器托槽,其特征在于,结扎沟相连呈圆形,结扎沟呈半圆形。
6.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平衡矫正器托槽,其特征在于,基底部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呈平面基底,尖牙和双尖牙的呈弧形基底。
7.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平衡矫正器托槽,其特征在于,托槽的制造材料是由不锈钢或者陶瓷加工而成的。
全文摘要
平衡矫正器托槽是口腔正畸领域的。主要应用于口腔畸形的矫正,平衡矫正器的托槽形态为圆形托槽,以圆心为中心垂直向设计制动沟,内置制动嵴,水平向的为槽沟,内置减摩嵴,在槽沟的槽翼边缘有3对上下列平行的槽牙,槽翼上设计有牵引突,呈伞帽状,槽沟内放置正畸弓丝使用,减摩嵴和槽牙可以减少摩擦力和对牙齿进行三维控制,制动沟可以放置制动闸利用制动闸来完成停止近远中移动,牵引突之间使用牵引筋可以相互牵引,调整牙与牙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切牙和侧切牙基底面呈平面,尖牙和双尖牙呈弧形,主要用途是增加固位以保证矫正的正常进行。
文档编号A61C7/16GK102240227SQ20101016755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国彬 申请人:张国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