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9484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 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牡蛎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之八治杂病》。方由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30克,浮小麦15克组成。功用固表敛汗。主治体虚自汗、夜卧尤甚,心1季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本方证是表虚不固,营阴不能内守所致。方中牡蛎敛阴止汗镇惊为主药;黄芪益气固表,为辅药;浮小麦敛心阴,止虚汗;麻黄根专于止汗,二药协助黄芪,牡蛎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共为佐使药。 本方对于体虚自汗或盗汗之证,均可应用。牡蛎散的药理作用本方组成药有止汗、增强免疫、促进物质代谢等功能。在大鼠汗液分泌定量测定实验中,5. 4g/kg麻黄根煎剂口饲,能使动物发汗量比对照组下降到80. %。有人认为,麻黄根的止汗活性部分是生物碱。黄芪煎剂口饲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生成, 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加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刺激干扰素的诱生。黄芪煎剂能延缓体外培养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增加氨基酸掺入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促进肝细胞RNA、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煅牡蛎的功效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应用滑脱诸证(自汗, 盗汗,尿频,带下,崩漏,遗精等),胃痛泛酸,心神不安,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煅牡蛎中钙离子在家兔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2. 5%。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元、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牡蛎所含牛磺酸降血脂、降血压。牡蛎通水气,滋润肺部,利于肾水。牡蛎是含锌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蚝肉含量高达IOOmg)。锌的巨大价值体现在它是男性生殖系统里至关重要的矿物质,尤其是近五十年男性的精子数量下降明显,更需补充足够的锌。牡蛎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特别是硒可以调节神经、稳定情绪。牡蛎所含的牛磺酸、DHA、EPA是智力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糖元是人体内能量的储备形式,能提高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活动效率。另外药理学试验研究表明,运用牡蛎壳增加体内的含锌量,可提高机体的锌镉比值,有利于改善和防治高血压,起到护脑、健脑作用。牡蛎性微寒,同时兼具制酸作用,所以对胃酸过多、或患有胃溃疡的人更有益处。牡蛎中钙含量接近牛奶,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食后有助于骨骼、牙齿生长。牡蛎中钙使皮肤滑润、铜使肤色好看,看起来特别有血色;钾可治疗皮肤干燥及粉刺;维生素也可以使皮肤光润,同时可以调节油脂的分泌。牡蛎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能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的形成。麻黄根的药理作用麻黄根主含麻黄根素,麻黄根碱甲和麻黄根碱乙。麻黄根素能升高血压。麻黄根碱甲和麻黄根碱乙能降血压。麻黄根浸膏尚可使蛙心肌收缩减弱,对肠管、子宫等平滑肌呈兴奋作用。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味甘;性凉。归心经。收涩药,固表止汗药。功能主治退热除烦,主止阴虚发热,治骨蒸劳热,自汗,盗汗,除虚热,止汗。含淀粉 53% 70%,蛋白质11%,糖类(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麦芽糖、蜜二糖)2% 7%,糊精 2% 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allantoin)、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维生素B、E。黄芪的药理作用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处于衰竭的心脏,黄芪的强心作用更加显著。对离体蛙心,黄芪醇提取液小剂量先抑制后兴奋,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有报告认为,黄芪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使收缩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在高浓度下,偶可见间代性舒张期休止。黄芪有降压作用。黄芪水煎剂灌服于自发性高血压的大鼠,可使血压上升幅度得到一定的控制。黄芪对血管及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黄芪的降压特点是急速,持续时间短暂,且无快速耐受性。有报告指出,黄芪降压作用主要是直接扩张血管的结果,而与心脏并无依存关系,与胆碱能系统、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作用亦无关系。黄芪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该作用是通过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产生的。实验者认为,黄芪多糖I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黄芪多糖II与I相似但较弱,黄芪多糖III无作用。黄芪皂甙甲给小鼠皮下注射,能使小鼠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活跃,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明显增多, 初级溶酶体的合成增加,体积增大,酶含量增高,黄芪皂甙甲能明显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此外,黄芪能使小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及多核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黄芪多糖能对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脏、胸腺、肠淋巴结等免疫组织的萎缩作用和对外周白细胞减少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芪水煎剂可促进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低于正常人,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取得与正常人淋巴细胞相当的促分裂效应。另外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亦明显低于正常人,经黄芪水提剂预先处理后,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显著改善,说明黄芪可促进肌体细胞免疫功能。黄芪水煎液可使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浓度降低40%,表明其具有促进T细胞分化与成熟的作用。黄芪皂甙甲皮下注射对小鼠T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影响。黄芪对健康人的淋巴细胞有刺激作用,并超过脂多糖;可使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转化率和F-玫瑰花结形成率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提高。黄芪对志贺痢疾杆菌、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及假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黄芪多糖对结核菌感染有明显的对抗作用。黄芪注射液给小鼠静脉注射有抑制病毒的作用。而且对I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黄芪的其他成分如氨基酸、生物碱、黄酮和甙均具有显著抗滤泡性口腔炎病毒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牡蛎散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 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 毫微襄等,然后混勻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幻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是 200921c0704948。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整体作用。 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研制现代中药。这些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该整合型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其中,所述的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 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 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胆固醇、聚乙二醇、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药物辅料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齐U、 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步骤二 取60%的煅牡蛎、黄芪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 得提取物以备用。步骤三取60%的麻黄根、浮小麦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波分散粉碎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J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中药提取物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萃取物,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米球磨机研磨 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萃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 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勻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10纳米-10微米之间。步骤八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中药粉碎和提取方法,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 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键点1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键点2是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牡蛎散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 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勻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幻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科技查新编号是200921c0704948。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中药的不同纳米载体剂型制备技术联合使用。配伍上是采用中药生药纳米粉体、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浓缩浸膏、水煎浓缩液、纳米药物载体等联合使用。本配方各种中药粉体粒径大部分为 50 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固体酯质纳米粒、纳米乳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一一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 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本中药复方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多载体和多药物单体等联合使用,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突破。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进一步来看,本发明的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药物配伍上起到三足鼎立联合作用 1、用中药饮片制备出纳米、微米粉体,以此增强牡蛎散疗效和大幅提高中药饮片细胞破壁后的生物利用度;2、用中药提取物并选择适当的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中药化学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以此来证实和加强牡蛎散的化学物质的药理、药效性;3、用中药饮片制备出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以此来加强牡蛎散中药复方独特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带来的暂时不可预知的药效并保留和加强了中医整体观念、君臣佐使概念。以上三方面联合配伍使用,根据纳米药物粒径和性质的不同,可达到多靶向、多协同、缓控释等效果,并对加强药物药理活性起到有益的作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制剂。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取60%的煅牡蛎、黄芪微米粉用6-12 倍量的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以备用。取60%的麻黄根、浮小麦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波分散粉碎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J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中药提取物以备用。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萃取物,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纳米-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混合,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萃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 “微囊、微球、 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勻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制备出的原料药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K实施例一 3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按 4:2:2: 2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硬胶囊剂标准, 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灌装硬胶囊,制成硬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K实施例二 3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按4 2 2 2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软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软胶囊灌装机分装软胶囊,制成软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
菌报告单。K实施例三3
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纳米乳。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纳米乳按4 :3:3 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部分膜剂标准,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醇,制成膜剂。再进行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每片膜面积大小为2-40平方厘米,每片药膜贴1272小时, 贴药部位脖颈、胸部、后背部、腹部、腿部、脚底部、阿是穴等部位。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牡蛎散中药复方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现代中药的复方配伍和制备技术能改变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这从药代动力学层次证明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奇正相合,阴阳互通、水火既济、精微圆融,有容乃大”是中国周易、道教、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的精华,是朴素哲学主义思想,也是本药物整合型新剂型的研发思路和基础指导思想。中医历来就有医易同源、医道同源之说。这正是本发明的精微圆融整合理论基础。本发明中单体、有效部位、纳米粒及载体等可谓是奇、是细小、是阴。中医整体观念、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可谓是正、是宏大、是阳。奇正相合则阴阳互通、阴阳互通则水火既济,为最佳平衡态。西医研究可谓精微,中医理论可谓圆融,两者奇正相合,才真正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之整体观念,“合“为“整合”为容。有容乃大、水火既济才是本发明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本整合型新剂型通过中药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中药有效物质群、浸膏、 水煎浓缩液、中药饮片纳米颗粒等的合理配伍,可生产出软、硬胶囊剂或纳米膜剂、透皮剂等剂型。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把纳米中药做成膜剂、透皮剂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进一步看,本发明制备出的各种中药粒径大部分为50 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和技术可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固体酯质体、纳米乳、药质体、微粒、毫微球、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物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可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或西药, 本整合型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及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是中药传统配伍理论和中医药剂学的革新和典范,为牡蛎散现代中药制备和生产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制备整合创新和技术突破。
权利要求
1.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载体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或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的疗效,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载体原料药。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 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β-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胆固醇、聚乙二醇、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茶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代、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辅料、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制备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
6.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步骤二 取60%的煅牡蛎、黄芪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 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以备用。步骤三取60%的麻黄根、浮小麦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波分散粉碎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 3000W、超声频率J8KHZ—120KHZ、提取时间为 10-100分钟,得提取物以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二、步骤三所得中药萃取物,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萃取物、纳米粉根据需要以及其不同的药性、药理作用,可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到不同的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等药物原料。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及载体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IXE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勻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 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原料药粒径为10纳米-10微米之间。步骤八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微囊等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按配方比例进行混合。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粉碎和提取方法,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以及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纳米乳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 更新、更先进、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点1是根据原料药的粒径不同和药性的不同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释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点2是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煅牡蛎30份、黄芪30份、麻黄根30份、浮小麦15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文档编号A61P37/04GK102284018SQ20101020092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杨洪舒 申请人:杨洪舒,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