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病人接送床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82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病人接送床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病人接送床的动力驱动系统。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病人接送床被应用于重症病人、手术病人的转移,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辅助装备。目前公知的病人接送床的驱动部分是由电机,链条,齿轮齿条和电磁离合器组成的。电机作为原动机带动主链条运动,主链条通过链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再带动由链条、链轮组成的推动系统运动,床面板固定于推动系统的链条上,由此带动床面板运动。齿轮齿条用来实现卷布功能的,通过电磁离合器配合和合理选定卷布辊的直径,实现床面布与床面板的速度匹配,从而实现接送病人的功能。这种传统驱动方式存在较多不足,其一,结构较复杂,运动零部件较多,成本较高,且其可靠性也受到影响;其二,由于链传动结构尺寸上的限制,床面的运动范围受到影响,使床面板存在较多的无效区。故床面尺寸也相应较大;其三,床面布和床面板的速度是相互关连的,在床面板速度、卷布辊直径和传动齿轮分度圆直径确定后,床面布的速度是不可改变的,故不能实现可变差速的功能;其四,床面板运动的极限位置需要非常精确的限定,不然会直接损坏传动系统。故需要额外设置用于限位的传感系统和联动系统,可靠性难以保证。因此,电动病人接送床的驱动系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提高电动病人接送床驱动系统的性能、控制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一种采用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的双驱动系统。一种电动病人接送床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由电液推杆,桨杆,转动滑块,限位槽,床面转铰,床架,桨杆滑槽,支承板,床面板,卷布辊,床面布,压布辊,管式电机和控制单元组成。上述桨式驱动系统,主要由两个对称布置的桨杆和电液推杆构成。其中桨杆一端有桨杆滑槽,电液推杆的伸出端的长销纳入其中。另一端为形成床面铰接的转销,该转销向下延伸入限位槽,并只可沿限位槽方向前后运动,限位槽方向与实际床面板伸缩方向一致。 其中部为与转动滑块配合工作的导杆,该导杆在转动滑块中滑动,且带动转动滑块转动。转动滑块与床架通过转动副连为一体,且可作水平转动。电液推杆伸缩时,通过其伸出端长销在桨杆滑槽内推动桨杆运动,并以转动滑块为支点,通过床面铰接带动床面板沿限位槽运动,这一运动形成了接送病人的主要运动。上述管式电机驱动系统,出于传动动力平衡的目的,管式电机数量为两台,分置于卷布辊的两端。管式电机直径比卷布辊内径要略小,可内藏于卷布辊两端的空腔,从而成为卷布辊的一部分,不额外占用安装空间。管式电机底端与床面一体,另一端为转动轴,与卷布辊的轴孔相套,并通过紧定螺钉或键联接。管式电机转动时,将带动卷布辊转动,卷布辊带动带动床面布运动。由于管式电机的转动独立于板面板的直线运动,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协调两者的关系,根据需要可形成同速和差速运动。其中差速运动是以往相关产品所不能提供的。所谓床面布与床面板间的差速运动是指床面板的运动与床面布上层的运动不一致。有些情况,如在接取病人时,略快的床面布更有利于接取病人,不会发生夹衣物和床单的情况。与目前已有产品相比,病人接送床的驱动系统通过改进为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驱动后,不仅大大减少了驱动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可靠性得到提高,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床面板的运动和床面布的运动可相对独立起来,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更为复杂的速度匹配,为顺利地接送病人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由于桨式推动方式的采用,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床面的体积,使床体更为轻便,利于推动。


图1本发明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俯视图。图2本发明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侧视图。图3本发明转动滑块和桨杆配合工作图。图中标记名称1.电液推杆,2.桨杆,3.转动滑块,4.限位槽,5.床面转铰,6.床架,7.桨杆滑槽,8.支承板,9.床面板,10.卷布辊,11.床面布,12.压布辊,13.管式电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电液推杆1为推动床面板9的原动机。电液推杆1的底端与床架6因接在一起。电液推杆1的伸出端上为一转销,该转销被置于左右对称的两桨杆2上的桨杆滑槽7中。两桨杆2的另一端与床面板9通过床面转铰5联在一起。转动滑块3通过一转动副与床架6连为一体,并使桨杆2穿过转动滑块3的内滑道。使桨杆2能在转动滑块3的滑道内滑动,并可使转动滑块3随桨2摆动而转动。当电液推杆1伸缩时,以转动滑块3为支点,电液推杆1上的转销通过推动桨杆滑槽7带动桨杆2的床面转铰5,从而推动床面板 9运动。桨杆2推动床面板9时,电液推杆1伸出端上的转销在桨杆滑槽7内滑动,并补偿因桨杆角度变化而产生的桨杆2长度上的改变。床面转铰深入到限位槽4内,使得床面板 9只能沿着限位槽4的方向运动,以保证床面板9在受到不均勻力时不会发生偏转。图2中,卷布辊10两端内置管式电机13,管式电机13的底座与床架6固接,转轴则与卷布辊10通过紧定螺钉或键联接,故管式电机13转动时将带动卷布辊10转动。床面布11包床面板9和卷布辊10上,通过压布辊12使床面布11保持一定的张紧度,以增加卷布时所需的足够的摩擦力。图3中,转动滑块3与床架6通过转动副连接在一起。桨杆2穿过转动滑块3中的滑道,使桨杆2能沿滑道滑动,并使转动滑块3能随桨杆2摆动而转动。转动滑道3提供给桨杆2 一个支点,以利于推动床面板9。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病人接送床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由电液推杆(1),桨杆0), 转动滑块⑶,限位槽⑷,床面转铰(5),床架(6),桨杆滑槽(7),支承板⑶,床面板(9), 卷布辊(10),床面布(11),压布辊(12),管式电机(1 和控制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板推动机构由两对称布置的桨杆来实现;电液推杆后端固定底座连接于支承板(8) 上,其推出杆端顶部为一竖立的滑动销,且位于两左右对称布置的桨杆滑槽(7)之中。桨杆在床面转铰( 处与床面板结合。当电液推杆伸缩时,带动桨杆绕转动滑块C3)与床架(6) 间的转动副为支点转动,从而推动床面板沿限位槽运动,以实现床面板的伸出与回收动作。 所述管式电机通过卷布辊带动床面布相对于床面板运动,可形成布面布和床面板间的可变差速运动。这更有利于接送病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桨杆驱动方式,其征在于其相对于床面为两桨杆左右对称布置。对每一桨杆而言,一端与床面铰接,另一端以滑槽的形式与电液推杆销相连。电液推杆伸缩时,两桨杆分别以各自的转动滑块为支点,以杠杆原理推动床面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液推杆,其特征在于电液推杆提供直线驱动,电液推杆可以为其它直线驱动系统所取代,如电动推杆、直线电机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床面转铰,其特征在于其为床面板与桨杆间的铰接,是桨杆向床面板传递动力的关节。该铰接向下的另一端为深入到桨杆滑槽中的滑销,以保证在床面板运动时将其运动方向限制于沿滑槽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管式电机的卷布辊,其特征在于管式电机藏于卷布辊两端中空空间内,为卷布辊提供驱动扭矩。管式电机与电液推杆的运动相互独立,且由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床面布与板面的相对速度,以完成较复杂的速度协调。
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病人接送床桨式推杆和管式电机双驱动系统由电液推杆(1),桨杆(2),转动滑块(3),限位槽(4),床面转铰(5),床架(6),桨杆滑槽(7),支承板(8),床面板(9),卷布辊(10),床面布(11),压布辊(12),管式电机(13)和控制单元组成。电液推杆底座固接于支承板,其伸出端与两对称布置的桨杆滑槽相连。两桨杆在床面转铰处与床面板连接。电液推杆伸缩带动桨杆以转动滑块为支点拨动床面板沿限位槽运动,以实现接送病人的动作。在控制单元控制下,内置管式电机的卷布辊驱动床面布相对于床面板同步或异步运动。本发明降低了现有同类产品驱动部分的复杂性,更利于接送病人,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文档编号A61G7/05GK102370559SQ20101025536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
发明者朱建江, 臧铁钢 申请人:常熟慧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