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26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用设备,特别涉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髓内固定设备,具体为 一种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髓内固定因其生物力 学优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股骨头颈旋转、头螺钉切割、股 骨颈短缩、股骨头颈塌陷内翻、股骨干骨折等髓内钉相关并发症也随之而来。经过几代髓内 固定器械的发展,通过改变主钉外翻角使之与股骨正常生理弯曲相适应从而大大减少了股 骨干骨折的发生率。然而,早期髓内钉固定术后负重造成骨折部位塌陷所引起股骨颈短缩、 头颈内翻甚至切割的发生以及股骨头颈旋转等仍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也成为阻碍髓内 钉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的较大问题。中国专利CN200320107607. 7公布了一种 自锁复合交锁髓内钉,通过股骨颈自锁钉芯的引入来防止骨折对接后发生旋转移位。另一 项专利CN200510106968. 3中,L ·伦奇布里维奥等人通过两个互相汇聚的头螺钉来防止股 骨头颈旋转。虽然上述专利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术后发生股骨头颈旋转,但对于术后 发生的骨折部位塌陷相关并发症却无明显裨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相关髓内钉头螺钉设计的不足,采用整合头螺钉,从 而减少术后负重造成骨折部位塌陷所引起股骨颈短缩、头颈内翻甚至切割等相关并发症的 发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整合头 螺钉、第一支承螺钉、第二支承螺钉和滑片;主钉由钛制造,其由近端部分、过渡部分和远端 部分三个部分,近端部分的轴线与远端部分的轴线成角α约为175-176°,过渡部分在二 者之间进行自然衔接过渡;近端部分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孔道,从上至下依次为斜向设置的 第一通道、与第一孔道基本平行设置的第二孔道、第三孔道;第一孔道包括用于容纳矩形头 螺钉的矩形头螺钉孔道和用于容纳拉力螺钉的拉力螺钉孔道;第二孔道位于第一孔道的下 方并紧邻第一孔道设置,并且第二孔道的直径靠近内侧壁的部分较靠近外侧壁的部分小, 第二孔道在靠近内侧壁的部分具有内螺纹;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轴线与近端部分的轴线 之间的夹角β约为120° ;第三孔道用于容纳第二支承螺钉,第三孔道的轴线与近端部分 的轴线基本垂直;近端部分的靠近内壁部分上具有滑道;滑道呈“ ”形,也即,滑道靠近 近端内侧壁的部分较窄,而靠近近端部分中心部分的部分较宽,滑道底端低于第三孔道,上 端到达第一孔道的底部;滑片包括位于上部的滑环和位于下部的矩形片,滑环中空,其中空 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与第一孔道相同,下部的矩形片宽度小于滑道靠近近端内侧壁的部 分宽度;滑片由具有柔韧性的钢片制成。滑片的厚度约为0. 5mm,底部矩形片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8mm和为8mm。
3
近端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为圆角方形;远端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整合头螺钉包括矩形头螺钉、拉力螺钉和尾帽。矩形头螺钉断面大致为长10mm、宽3mm的矩形结构,其腹部中心处具有嵌合槽,该 嵌合槽能够与拉力螺钉背部的倒梯形滑杆形成完美配合。矩形头螺钉和拉力螺钉的尾部具有外螺纹;拉力螺钉的剖面为直径12mm、弧度 240°的近似圆形结构。使用本发明所述新型整合髓内钉系统可有效防止术后骨折对位处旋转移位以及 骨折端塌陷,从而减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图1为本发明的整合髓内钉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示意图;图2为是主钉前视图;图3为主钉侧视图;图4为为图3中沿A-A向所作的主钉近端部分截面剖视图;图5为整合头螺钉横截面放大示意图;图6为整合头螺钉尾帽示意图;图7为图6是滑片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详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具体阐述。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该系统包括主 钉1、整合头螺钉2、第一支承螺钉3、第二支承螺钉4和滑片5。主钉1优选由钛制造,其由 近端部分11、过渡部分12和远端部分13三个部分,近端部分11和远端部分13分别适合于 插入股骨近端和股骨干,并且为了适应股骨解剖形状,近端部分11的轴线与远端部分13的 轴线成角α约为175-176°,过渡部分12在二者之间进行自然衔接过渡。如图2、3所示,近端部分11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孔道,从上至下依次为斜向设置的 第一通道、与第一孔道基本平行设置的第二孔道113、第三孔道115。第一孔道由用于容纳 整合头螺钉2,其形状与配合好后的整合头螺钉的外形相匹配,并且其包括用于容纳矩形头 螺钉21的矩形头螺钉孔道111和用于容纳拉力螺钉22的拉力螺钉孔道112。第二孔道 113位于第一孔道的下方并紧邻第一孔道设置,并且第二孔道113的直径靠近内侧壁的部 分(图2中左侧)较靠近外侧壁的部分(图2中右侧)小,第二孔道113在靠近内侧壁的 部分具有内螺纹,以便于第一支承螺钉3的旋入。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轴线与近端部分 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β约为120°,此角度略小于颈干角,以便于负重情况下整合头螺钉2背 侧能承受更大垂直方向传导的应力。第三孔道115用于容纳第二支承螺钉4,第三孔道的轴 线与近端部分11的轴线基本垂直,这样有利于第二支承螺钉4对滑片5进行阻挡支承。如图2-4所示,近端部分11的靠近内壁部分上具有滑道114,滑道114也就是凹 入近端部分11内的下端部分(如图2所示)。在安装滑片5时,滑道114用于使滑片5在 其内滑动,并且在安装到位之后,滑片5容纳在滑道114内。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沿 A-A向所作的截面剖视图,在图4中滑道114呈倒“Τ”形,实质上滑道应为“ ,,形,也即,
4滑道114靠近近端内侧壁的部分较窄,而靠近近端部分11中心部分的部分较宽。滑道114 底端低于第三孔道115,上端到达第一孔道的底部。如图4所示,近端部分11的横截面形状 基本为圆角方形。远端部分13的横截面为圆形。如图5、6,整合头螺钉2包括矩形头螺钉21、拉力螺钉22和尾帽23。矩形头螺钉 21断面大致为长10mm、宽3mm的矩形结构,其腹部中心处具有嵌合槽211,该嵌合槽211能 够与拉力螺钉22背部的倒梯形滑杆221形成完美配合。矩形头螺钉21和拉力螺钉22的 尾部具有外螺纹,当矩形头螺钉21与拉力螺钉22配合好后,可将尾帽23旋紧在所述外螺 纹上,从而形成完整的整合头螺钉2,并防止矩形头螺钉21与拉力螺钉22之间产生沿倒梯 形嵌合槽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尾帽23还能与主钉外侧壁产生阻抗,防止整合头螺钉2穿破 股骨头向盆腔穿出。所述拉力螺钉22的前部也设置有外螺纹,用于将拉力螺钉旋入拉力螺 钉孔道112。拉力螺钉22的剖面为直径12mm、弧度240°近似圆形结构。矩形头螺钉21的 背侧采用平面设计,增大了垂直方向上骨头与整合头螺钉的接触面积,嵌合槽与倒梯形滑 杆的配合,防止了在将拉力螺钉22与矩形头螺钉21之间的相对旋转。第一支承螺钉3和第二支承螺钉4为现有技术中的支承螺钉,二者旋入第二孔道 113和第三孔道115的长度可调,可根据骨折具体情况获得最好的内侧支承。如图7,滑片5包括位于上部的滑环51和位于下部的矩形片52,滑环51中空,其 中空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与第一孔道相同,下部的矩形片52宽度小于滑道114靠近近端 内侧壁的部分宽度,从而能够使滑片5被包在滑道114内。滑片5由具有柔韧性的钢片制 成,其厚度约为0. 5mm,底部矩形片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8mm和为8mm。当滑片5受到第一 支承螺钉3的挤压力的情况下,由于滑片具有柔韧性,其可沿整合头螺钉发生滑动。手术时,在打入主钉1前,需先将滑片5安置于滑道114内。滑片5下部(远端) 沿滑道114下部(远端)开口置入,后滑片5向上部(近端)滑动约2mm,滑片5近端环形 结构51嵌合到第一孔道内侧相应的凹槽内,使滑片5固定于主钉1近端内侧。然后,将主钉1打入至合适位置,在导丝协助下经拉力螺钉孔道112旋入拉力螺 钉22,并控制进钉深度至合适位置,以便达到骨折断端间加压,将拉力螺钉旋至背侧平面与 拉力螺钉孔道112顶部平面平行。使矩形头螺钉21头部腹侧的倒梯形凹槽与拉力螺钉22 尾部倒梯形滑杆进行嵌合,并沿滑动方向打入矩形头螺钉21至两个螺钉尾端平齐。此操作 后,限于整合头螺钉2的特殊几何构型,股骨头颈部的旋转移位被限制,同时使两骨折部分 间成为线性加压。旋紧尾帽,从而防止矩形头螺钉21与拉力螺钉22之间产生沿倒梯形嵌 合槽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尾帽23还能与主钉1外侧壁产生阻抗,防止整合头螺钉2穿破股 骨头向盆腔穿出。在导向器械协助下,沿第第三孔道115轴线方向旋入第二支承螺钉5,使第二支承 螺钉顶部与主钉1近端内侧壁平面相平,使之发挥阻挡滑片5远端(也即下部)作用但不 进行支承。在导向器械协助下沿第二孔道113轴线方向旋入第一支承螺钉3,在旋入过程中 感受到较大阻力时即停止旋进。进而继续旋进第二支承螺钉5直至受到较大阻力。此时, 内侧支承就已建立。由于滑片5的柔韧性,在防止骨折部位塌陷的同时可以在负重情况下 使骨折端产生微动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钉(1)、整合头螺钉(2)、第一支承螺钉(3)、第二支承螺钉(4)和滑片(5);主钉(1)由钛制造,其由近端部分(11)、过渡部分(12)和远端部分(13)三个部分,近端部分(11)的轴线与远端部分(13)的轴线成角α约为175 176°,过渡部分(12)在二者之间进行自然衔接过渡;近端部分(11)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孔道,从上至下依次为斜向设置的第一通道、与第一孔道基本平行设置的第二孔道(113)、第三孔道(115);第一孔道包括用于容纳矩形头螺钉(21)的矩形头螺钉孔道(111)和用于容纳拉力螺钉(22)的拉力螺钉孔道(112);第二孔道(113)位于第一孔道的下方并紧邻第一孔道设置,并且第二孔道(113)的直径靠近内侧壁的部分较靠近外侧壁的部分小,第二孔道(113)在靠近内侧壁的部分具有内螺纹;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的轴线与近端部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β约为120°;第三孔道(115)用于容纳第二支承螺钉(4),第三孔道的轴线与近端部分(11)的轴线基本垂直;近端部分(11)的靠近内壁部分上具有滑道(114);滑道(114)呈形,也即,滑道(114)靠近近端内侧壁的部分较窄,而靠近近端部分(11)中心部分的部分较宽,滑道(114)底端低于第三孔道(115),上端到达第一孔道的底部;滑片(5)包括位于上部的滑环(51)和位于下部的矩形片(52),滑环(51)中空,其中空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与第一孔道相同,下部的矩形片(52)宽度小于滑道(114)靠近近端内侧壁的部分宽度;滑片(5)由具有柔韧性的钢片制成。FSA00000255502500011.ti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其特征在于滑片的厚度约为0.5mm,底部矩 形片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8mm和为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其特征在于近端部分(11)的横截面形状基 本为圆角方形;远端部分(13)的横截面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其特征在于整合头螺钉(2)包括矩形头螺 钉(21)、拉力螺钉(22)和尾帽(2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其特征在于矩形头螺钉(21)断面大致为长 10mm、宽3mm的矩形结构,其腹部中心处具有嵌合槽(211),该嵌合槽(211)能够与拉力螺钉 (22)背部的倒梯形滑杆(221)形成完美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其特征在于矩形头螺钉(21)和拉力螺钉 (22)的尾部具有外螺纹;拉力螺钉(22)的剖面为直径12mm、弧度240°的近似圆形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整合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1)、整合头螺钉(2)、第一支承螺钉(3)、第二支承螺钉(4)和滑片(5);主钉(1)由钛制造,其由近端部分(11)、过渡部分(12)和远端部分(13)三个部分。使用本发明所述新型整合髓内钉系统可有效防止术后骨折对位处旋转移位以及骨折端塌陷,从而减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文档编号A61B17/86GK101912299SQ201010271520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唐佩福, 张立海, 许猛 申请人:唐佩福;张立海;许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