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菌素bg5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64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棕榈菌素bg5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体是从中国红树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分离得到的新颖的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本发明还涉及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经过生物活性测试作为抑制HL60人白血病细胞和MCF-7 人乳腺癌细胞的活性成分的用途,进而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为红树科(Rhizophoraceae)红树属植物,有的划为木榄属。树皮性凉,可清热消肿。木榄为乔木或灌木,树身可高达6米,叶平滑,厚坚,叶先端尖,叶柄红色,花红色,花梗裸露,花期为5-9月,果期为10-4月。经文献检索,未见本发明化合物结构和此方面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从中国红树木榄中分离得到的新颖的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 BG5,经药理试验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棕榈菌素BG5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棕榈菌素BG5在抑制HL-60人白血病细胞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活性成分中的应用,进而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从中国红树木榄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 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其具有下面的化学结构
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从中国红树木榄中分离得到该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将中国红树木榄茎叶部分用甲醇溶剂提取,所得提取液浓缩后得粗浸膏;将该粗浸膏溶于水中,混悬均勻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所得萃取液浓缩后分别得到乙酸乙酯浸膏和正丁醇浸膏;分离乙酸乙酯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其中,体积比为70 3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部分,LH-20凝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 2:1: 1的石油醚/氯仿/甲醇洗脱,再经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98 2的氯仿/甲醇洗脱得到所述棕榈菌素BG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分离步骤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的体积比依次为 100 0,90 10,80 20,70 30,60 40 和 50 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菌素BG5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肿瘤疾病为白血病或乳腺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从中国红树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分离得到的新颖的双萘螺环类化合物棕榈菌素BG5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棕榈菌素BG5结构式如下所示。经实验证实,该化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文档编号A61K31/357GK102382098SQ20101027215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
发明者丁健, 缪泽鸿, 蔡由生, 郭跃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