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9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 其特征是患者睁眼若视,貌似清醒,但无任何意识活动,缺乏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 无自发语言,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认知,不能执行指令;有不规 则的睡眠-醒觉周期;无有目的性的肢体活动;可出现不持续的眼球追物动作,但不能固定 于某一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急救系统、诊疗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提高,急 症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由此也出现了大量PVS病人,据国外统计,PVS的发病率多在 0. 01%。 0. 03%。之间,美国为0. 168%。;如果按多数西方国家的发病率1 7/10万人口 / 年来计算,我国有大约13000 90000PVS患者,我国因各种交通事故、坠落伤及其他意外事 故引起的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每年约有2万,其中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患者每年约有20万, 且有增高趋势。PVS预后不良,致残率、致死率高,意识恢复和功能恢复率低,PVS已成为当前国 内、外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严重关注的问题,促醒救治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尚缺乏有效 的治疗手段,而且预后不良,因此,探讨中医中药治疗PVS,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 义。有关PVS的发病机制研究很少,确切的机理还尚不明了,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 高压氧为主,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控制并发症,如预防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药物 治疗,主要有几大类,一类是能直接促进脑细胞代谢,另一类是通过能增加脑血流量,间接 影响脑代谢,这两类药物种类很多,统称为脑循环代谢改善药。其中公认比较有效的药物主 要有儿茶酚胺能促效药和胆碱能促效药,如苯丙胺、左旋多巴、嗅隐停、胞二磷胆碱及抗胆 碱脂酶类药物等;近来有应用纳洛酮、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治疗有效的报道;以及神 经刺激疗法包括正中神经电刺激,低频电刺激正中神经等,还有手术,胎脑移植、脑积水分 流术,干细胞移植。常用的治疗手段,有高压氧,包括美多芭、嗅隐停在内的脑循环代谢改善药,控制 并发症,营养支持,神经电刺激疗法,针灸和中医药等。PVS从1972年首次提出后,虽然其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几十年来经过科研人员、 医学家和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已证实,脑组织缺血缺氧是导致持续性植物状态的 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通过增加脑组织细胞氧含量的方法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已取得 一定疗效。以高压氧为主要手段的包括营养支持,针灸、电刺激等治疗方法逐年递增,PVS的 促醒比率也有所提高,但是,PVS的促醒和康复形势依然严峻,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急 救医学界和神经学界的重大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持续性植 物状态的中药制剂,以实现有效降低尿酸、项炎症指标、三酸甘油脂及善肾功能作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黄芪20 40 份,当归9 12份,麝香0. 05 0. 1份,桃仁8 12份,石菖蒲6 12份,白芷9 12份。中药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少于0.2mg/g。一种制备上述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取石菖蒲加12倍量水,浸泡1小时,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至 挥发油不再增加,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另器收集;(2)将黄芪、当归、桃仁、白芷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水,煎煮1小时, 第二次加8倍量煎煮0.5小时,合并二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1)水溶液的滤液合并,静 置,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4 1. 16g/mL(60°C )的清膏;(3)向步骤(2)的清膏中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 (体积比),混勻,冷藏24小时, 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0 1. 34g/mL(60 65°C ),减压干 燥,粉碎成细粉;(4)按1 2重量比将步骤(3)的细粉加入糊精等辅料适量混勻,制成颗粒,干燥;(5)喷入步骤(1)的挥发油,加入麝香混勻,即得,制成总量为30g,分装IOg/包。各步骤中使用的水量,均为与对应中药材的重量比。例如取石菖蒲加12倍量水, 即为水的重量为石菖蒲重量的12倍。上述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药物中 的应用。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制备工艺路线的具体参数的设计是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的性 质及药理作用不同,经过分析和筛选确定的优选工艺,如石菖蒲中的挥发油为有效成分,受 热易挥发,所以单独提取挥发油,固体剂型时,在最后成型时加入;麝香易挥发,属贵重药, 必需成型时加入;水煎煮的技术条件是以出膏率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为指标,用四因素三水 平的正交试验来确定。本组合物中所用药材均为2000版药典所收载的药材,经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本药物组成的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本药物制剂 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少于0. 2mg。黄芪在本药物组成中为君药,所含的黄芪甲苷为有效成分,故将黄芪甲苷含量作 为本品主要的质量控制指标,试验证明此法灵敏,重现性好。诸药共凑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豁痰化池,明蒙启闭、醒神开窍之“益神启窍”之功。 适用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气血亏虚,痰瘀闭窍证,具有调补气血,醒脑开窍功效。可提高患者 治疗前后PVS评分,有改善脑血供,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兴奋大脑皮层神经元,调整脑 内神经递质多巴胺、氨基酸失调,修复神经细胞作用。益神启窍方,即本发明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由黄芪、当归、麝香、桃 仁、石菖蒲、白芷组成,方中当归补血汤为君,重用黄芪,黄芪味甘性温,入肺、脾二经。有补
4中益气升阳之功,能升提清气于头目,《本草蒙筌》陈嘉谟云“参、芪甘温,俱能补益,证属 虚损,堪并建功。但人参惟补元气调中,黄芪兼补卫气实表。”《得配本草》严洁云“黄芪补 气,而气有内外之分。气之卫于脉外者,在内之卫气也;气之行于肌表者,在外之卫气也”,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共行,卫气固摄、推动营气,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方能荣养清 灵,滋养脑髓,脑神健而神明得主,肢窍得用,感知得敏。现代药理研究,黄芪能改善脑血供, 提高耐缺氧,增强记忆,有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益脑聪神,主治血虚诸 证,当归既有补血之功,又有活血之力;《医学启源》说当归“能和血补血”。现代药理研究, 当归有改善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及造血与抗贫血作用。黄芪“味甘,气 平,气味俱轻,升多降少,阳中微阴”(《本草正》),当归“性温味辛,气厚味薄,可升可降,阳 中微阴”(《主治秘要》),二药均有升达头目之力,合而为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出自《内 外伤辨惑论》,用治劳倦内伤,气耗血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或有低热,脉虚无力者,归、芪 合用有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之义,共达益气补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当归补血汤有耐缺氧 作用。雄性小鼠灌胃本方煎剂6天,常压下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血中及心、脑组织中因缺氧 所致的乳酸升高得到明显抑制;大鼠灌胃4天,通过关闭人工呼吸机造成窒息缺氧,结果对 窒息引起的心、脑功能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缩短恢复供氧后脑电恢复时间(4)。麝香为臣,气味芳烈,性喜走串,走串之力极强,力能通关开窍,醒神回苏,擅长启 闭开窍,为开窍醒神之要药。《本草汇言》说麝香“气味俱厚,可升可降”,用于神昏诸证。麝 香不仅开窍,而且善活血散结,与活血化瘀之桃仁合用,能增强桃仁活血之力。现代药理研 究,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兴奋与抑制双重作用。本方选用 0.03g,取其兴奋中枢神经之目的;麝香还有耐缺氧,及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佐以桃仁活血, 桃仁活血祛瘀力强,有推陈出新之功,无论血瘀轻重,新瘀久瘀,桃仁均能活而祛之。《本草 经疏》说“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故选桃仁一味活血。本病本虚标实,活血不 能伤正,水蛭、土鳖虫、没药祛瘀力猛之品不宜选用。现代药理研究,桃仁能增加脑血流量, 降低脑血管阻力,还有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石菖蒲清香芳烈,入心透脑,是归经入脑的重要药物。其辛苦而温,清香而散,则能 去污秽之浊,其开窍醒神之功实居草本药物翘楚之列。故佐以石菖蒲豁痰开窍、辛香醒神, 助麝香开启闭窍;且其辛香可以行气,苦温可以通络,化痰既能行瘀,又能抗惊止痫而兼顾 “神呆”并癫痫者,并有益智、延年之功,能使人精神振奋、提神醒脑,正如《本经》所言“久 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现代药理研究,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与镇静的 双向作用,石菖蒲醇提液有兴奋脊髓、中脑和大脑的作用;水提液主要是兴奋中脑和大脑, 以及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增强记忆和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白芷辛温,入阳明经枢,善 走清阳之巅,能通络开窍,兼以引经,为佐使;《主治秘要》说白芷“苦、辛,气味俱轻,阳也。 阳明经引经之药。”现代药理研究,白芷有中枢兴奋作用,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 枢,使呼吸兴奋,血压升高⑼。并对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另外,还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益神启窍方能有益于PVS的康复,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脑血供,提高脑细 胞耐缺氧能力,兴奋大脑皮层神经元,调整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氨基酸失调,修复神经细 胞有关,是一种治疗PVS的新的方法。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即为益神启窍颗粒,提高患 者治疗前后PVS评分,促进苏醒。提高患者治疗前后PVS评分,有改善脑血供,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兴奋大脑皮层神经元,调整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氨基酸失调,修复神经细胞 作用。纯中药制剂,颗粒剂保持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 不便、服用量大、易霉败变质等缺点。


附图是实施例5的治疗“后”两组间PVS评分比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实施例1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黄芪30g,当 归10g,麝香0. 05g,桃仁10g,石菖蒲6g,白芷9g。制法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取石菖蒲加12倍量水,浸泡1小时,蒸馏法提取挥发 油,至挥发油不再增加,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取黄芪、 当归、桃仁、白芷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煎煮
0.5小时,合并二次煎液,滤过,滤液与(1)水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4 1. 16 (60 0C )的清膏。将上述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混勻,冷藏24小时,滤 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0 1. 34 (600C ),减压干燥,粉碎成 细粉。将上述细粉,按1 2 3比例加入糊精等辅料适量混勻,制成颗粒,干燥。喷入(1) 所得的挥发油,加入麝香,混勻,制成20g,包装成5g/袋,即得。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 23mg/g。实施例2 处方黄芪20g,当归12g,麝香0. 05g,桃仁10g,石菖蒲IOg,白芷IOgo制备方法同实例1。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 23mg/g。实施例3 处方黄芪20g,当归12g,麝香0. 07g,桃仁12g,石菖蒲12g,白芷12g。制备方法同实例1。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 18mg/g。实施例4 处方黄芪40g,当归9g,麝香0. lg,桃仁8g,石菖蒲6g,白芷9g。制备方法同实例1。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 25mg/g。实施例5临床试验任选实施例1 4中的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药物中的应用。一、病例选择所有病人均来自南京紫金医院的住院病人,从2005年8月 2006年11月共入组 38例。根据入院先后(VS入院后达到PVS时,按先后入组),开放式随机分成常规组(简称A组),和中药组(简称B组),中途脱落5例(A组4例,B组1例),完成观察33例,其中 常规组14例,中药组19例。两组情况比较见表1,表2。表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黄芪20~40份,当归9~12份,麝香0.05~0.1份,桃仁8~12份,石菖蒲6~12份,白芷9~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制剂中 黄芪甲苷的含量不少于0. 2mg/g。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取石菖蒲加生药量的12倍量水,浸泡1小时,蒸馏法提取挥发 油,至挥发油不再增加,收集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另器收集;⑵将黄苗、当归、桃仁、白芷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生药量的10倍量水,煎煮1小时, 第二次加生药量的8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二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1)水溶液的 滤液合并,静置,滤过,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4 1. 16g/mL(60°C )的清膏;(3)向步骤(2)的清膏中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混勻,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 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0 1. 34g/mL(60 65°C ),减压干燥,粉碎成细 粉;(4)按1 2重量比将步骤(3)的细粉加入糊精辅料适量混勻,制成颗粒,干燥;(5)喷入步骤(1)的挥发油,加入麝香混勻,分装IOg/包,即得。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持续性植物状 态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该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黄芪20~40份,当归9~12份,麝香0.05~0.1份,桃仁8~12份,石菖蒲6~12份,白芷9~12份。本发明的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药制剂,即为益神启窍颗粒,提高患者治疗前后PVS评分,促进苏醒,有改善脑血供,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兴奋大脑皮层神经元,调整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氨基酸失调,修复神经细胞作用。纯中药制剂,颗粒剂保持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服用量大、易霉败变质等缺点。
文档编号A61K9/16GK101972370SQ2010102988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丰广魁, 周勤妹, 奚肇庆 申请人:江苏省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