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及屈光不正检测设备和方法

文档序号:85699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及屈光不正检测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受检者眼睛的屈光力的眼屈光力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有这样一种眼屈光力测量设备,该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将测量光投射到受检者 眼睛的眼底上,提取在眼底上反射的光作为环状图像,让二维摄像装置拍摄该环状图像,并 且根据所拍摄的环状图像测量眼屈光力。在这种设备中,在监视器上显示可靠系数(参见 专利文献1)。该可靠系数是以如下方式获得的计算在通过在360度上以一度为单位依次 检测环状图像的边缘而获得的测量线与该测量线的椭圆近似之间的各个差,并且将这些差 累加。下面列出了用来说明相关技术的文献。专利文献1 JP 2007-089715A (US7452078)但是,普通设备借助于可靠系数显示整个眼睛中的偏差水平。因此,当一定区域具 有不规则散光时,难以确定具有不规则散光的该区域。另外,虽然存在不规则散光存在的可 能性较小的正常区域,但是由于具有不规则散光的局部区域而计算出较低的可靠系数。要 指出的是,对于晶状体的给定区域具有白内障混浊的情况而言出现同样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面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屈光力测量设备,能够让检 查者很容易确定出测量区域中的屈光不正区域和除了屈光不正区域之外的区域。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它包括测量光学系统、计算装置和输出单元。 所述测量光学系统将测量光投射到受检者眼睛的眼底上,提取在所述眼底上反射的测量光 作为环状光,并且让摄像装置拍摄环状图像。所述计算装置基于由所述摄像装置拍摄的所 述环状图像测量受检者眼睛的眼屈光力,确定所述环状图像的位置来计算所述图像的测量 线,对所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曲线,并且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所述测量线与 所述近似曲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偏差。所述输出单元输出眼屈光力的测量结果和各个 分割区域中的所述偏差的计算结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屈光不正检测设备,所述屈光不正检测设备提取来自受检者眼睛 的反射光作为环状图像,并且基于所述环状图像检测受检者眼睛上的屈光不正区域。所述 屈光不正检测设备包括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获取与所述环状图像的边缘对应的测量 线,将所述测量线分割为预定的分割区域,对所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曲线,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所述测量线与所述近似曲线之间的偏差,并且基于所述偏差检测各个 分割区域中的屈光不正状态。本发明提供一种屈光不正检测方法,所述屈光不正检测方法提取来自受检者眼睛 的反射光作为环状图像,并且基于所述环状图像检测受检者眼睛上的屈光不正区域。所述 屈光不正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与所述环状图像的边缘对应的测量线;将所述测量 线分割为预定的分割区域;对所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曲线;计算各个分割区 域中的所述测量线与所述近似曲线之间的偏差;以及基于所述偏差检测各个分割区域中的 屈光不正状态。根据本发明,检查者能够很容易地确定出测量区域中的屈光不正区域和除了屈光 不正区域之外的区域。


结合附图进行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观点以及优点变得 更加清楚。图1为显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备中的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示意性结构 的图。图2为显示出由眼屈光力测量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在测量时拍摄的环状图像的 图。图3为用于计算可靠系数的过程的流程图。图4为显示出在存在锯齿状的局部屈光不正部的情况下获得的环状图像的图。图5为显示出在由于一个极大不规则部而导致存在屈光不正部的情况下所获得 的环状图像的图。图6为图4中的屈光不正部Al的放大图。图7A和图7B为显示出将近似曲线Cl在预定子午线方向上朝着椭圆近似曲线01 虚拟移动,使近似曲线Cl与该椭圆形近似曲线01接触的过程的图。图8为图5中的屈光不正部A2的放大图。图9为显示出在存在锯齿状的局部屈光不正部和一个极大屈光不正部的情况下 所获得的环状图像的图。图10为显示出可靠系数显示屏的屏幕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几 个视图上的类似或相同部分。图1为显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备中的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示意性结构 的图。测量光学系统10被构造为具有投影光学系统IOa和光接收光学系统10b。投影光学 系统IOa通过眼睛E的瞳孔中央将斑状测量目标投影到眼睛E的眼底Ef上。光接收光学 系统IOb提取通过眼睛E的瞳孔周边呈环状从眼底Ef反射出的光,并且使二维摄像装置拍 摄(接收)环状图像。投影光学系统IOa包括测量光源11、中继透镜12、孔镜13和物镜14。这些部件11 14布置在测量光学系统10的光轴Ll上。测量光源11设置在与正视眼的眼底Ef光 学共轭的位置处。另外,孔镜13的开口设置在与眼睛E的瞳孔光学共轭的位置处。光接收光学系统IOb与投影光学系统IOa共用投影光学系统IOa的物镜14和孔 镜13。另外,光接收光学系统IOb包括中继透镜16和全反射镜17,中继透镜16和全反射 镜17布置在镜子13的反射方向上的光轴Ll上。此外,光接收光学系统IOb包括光接收光 阑18、准直透镜19、环状透镜20和由区域C⑶等制成的二维摄像装置22。这些部件18、19、 20和22布置在全反射镜17的反射方向上的光轴Ll上。光接收光阑18和摄像装置22设 置在与眼底Ef光学共轭的位置处。环状透镜20被构造为具有透镜部和遮光部,所述透镜 部被形成为呈环状,所述遮光部由涂敷有遮光涂层的除了透镜部之外的区域形成。环状透 镜20设置在与眼睛E的瞳孔光学共轭的位置处。来自摄像装置22的输出通过图像存储器 71被输入到控制部70。要指出的是,测量光学系统10不限于上面所述的系统,而是可以采用已知结构。 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从瞳孔的周边将环状测量目标投影到眼底Ef上,并且从 瞳孔中央提取眼底反射光,从而使二维摄像装置接收到环状图像。可以采用提取间歇环状 图像而不是连续环状图像的结构。可以采用提取由基本上以环状排列的光斑图像形成的眼 底反射图像的结构。在物镜14和孔镜13之间布置有分色镜四。该分色镜四将来自固视标呈现光学 系统30的固视标光束引导至眼睛E,同时将来自眼睛E的前眼部的反射光引导向观察光学 系统50。分色镜四允许具有在测量光学系统10中使用的测量光的波长的光从中通过。固视标呈现光学系统30包括用于呈现固视标的可见光源31、具有固视标的固视 标板32、光投射透镜33、分色镜四和物镜14。光源31和固视标板32在光轴L2的方向上 移动以模糊化眼睛E。环形标投影光学系统45和距离标投影光学系统46布置在眼睛E的前眼部的前 面。投影光学系统45发射近红外光以便将环形标投影到眼睛E的角膜Ec上。距离标投影 光学系统46相对于观察光轴对称布置。该投影光学系统46发射近红外光以便将无限远的 环形标投影到角膜Ec上。投影光学系统46用于检测在操作距离方向上与眼睛对准的状态。 另外,投影光学系统45还用作用于照亮眼睛E的前眼部的前眼部照明部。另外,投影光学 系统45还能够用作用于测量角膜形状的标。观察光学系统50与固视标呈现光学系统30共用上述物镜14和分色镜四。另外, 观察光学系统50包括半反射镜35、摄像透镜51和二维摄像装置52。来自摄像装置52的 输出被输入到控制部70。因此,眼睛E的前眼部的图像由二维摄像装置52拍摄,并且显示 在监视器7上。要指出的是,该观察光学系统50还用作检测在眼睛E的角膜上形成的对准 标图像。控制部70检测对准标图像的位置。计算控制部70 (下面称为控制部70)与图像存储器71、摄像装置52、存储器75、监 视器7和开关部80等连接。开关部80具有多个开关,并且用于测量中的各种设定。控制 部70控制着整个装置,同时计算眼屈光力和角膜形状等值。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75存储 用于基于环状图像计算眼屈光力的运算程序等。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设备的测量操作。首先,将受检者的面部固定在面部支 撑部(未示出)上。接着,在引导受检者注视着固视标板32之后,进行与受检者眼睛的对准。控制部70使光源11基于测量开始信号的输入而点亮。从光源11发射出的测量 光通过从中继透镜12到物镜14投影到眼底Ef上,并且形成斑状的点光源图像。在眼底Ef上形成的点光源图像的光受到反射和散射,并且从受检者的眼睛E射 出,从而由物镜14收集。随后,通过从分色镜四到全反射镜17将该光再次收集在光接收 光阑18的开口上,并且通过准直透镜19转换成基本上平行的光(在正视眼的情况下)。该 基本上平行的光由环状透镜20提取为环状图像。该环状的光在摄像装置22中被接收作为 环状图像。在该测量中,首先进行眼屈光力的初步测量。根据该初步测量的结果,光源31和 固视标板32在光轴L2的方向上移动以模糊化受检者的眼睛E。之后,对模糊化的受检者的 眼睛进行眼屈光力的测量。图2显示出由摄像装置22在测量时拍摄的环状图像。来自摄像装置22的输出信 号作为图像数据(测量图像)存储到图像存储器71中。之后,控制部70根据存储在图像 存储器71中的测量图像确定(检测出)环状图像的各个子午线方向上的位置。在该情况 下,控制部70通过边缘检测确定出环状图像的位置。另外,可以用在由预定阈值切断的亮 度信号的波形中的切断位置的中点、亮度信号的波形的峰值或者亮度信号的重心位置等作 为基准来确定出环状图像的位置。接着,控制部70根据环状图像的确定位置通过采用最小 二乘法等进行近似而获得椭圆。然后,控制部70从通过近似获得的椭圆形形状获得各个子 午线方向上的折射误差。之后,控制部70根据该折射误差计算出受检者眼睛的屈光值以及 S (球面度数)、C (柱面度数)和A (散光轴角度)的各个值,并且在监视器7上显示计算结 果(测量结果)。另外,控制部70计算可靠系数,并且在监视器7上显示计算结果(测量结 果)。下面,根据图3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可靠系数的计算技术进行说明。首先,控制 部70计算整个环状图像的可靠系数E1。控制部70利用环状图像的中心坐标作为基准在 360度上以一度为单位在各个子午线向上依次检测边缘。然后,控制部70计算出通过边缘 检测获得的测量线与通过椭圆近似测量线获得的椭圆之间的差。随后,控制部70将360度 上的全部方向的这些差值的计算结果累加。如图4所示,环状图像可以具有形状与近似椭圆曲线类似的标准部Sl和锯齿状的 局部屈光不正部Al。在该情况下,当总体上计算出可靠系数时,隐藏了屈光不正部的存在。 因此难以确定屈光不正部的区域,也难以确定屈光不正部存在或不存在。在图5中,环状图 像具有标准部S2和具有一个极大不规则部的屈光不正部A2。该图像的情况也具有与上述 类似的问题。此外,图4和图5的环状图像中的标准部Sl和S2具有几乎接近椭圆近似曲线的 形状。但是,标准部(正常部分)的存在由于整体近似而被隐藏在环状图像中。因此,难以 确定标准部的区域,也难以确定标准部存在或不存在。这是由于在近似处理的对象中包含 屈光不正部Al和A2。因此,控制部70针对各个预定分割区域Bl B8计算通过检测环状图像的位置获 得的测量线与通过对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获得的近似曲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偏差。然 后,控制部70计算出各个分割区域Bl B8中的可靠系数(E2、E3、E4)(见图4和图5)。要指出的是,在图4和图5中,在各个预定角度(每隔45度)处分割环状图像的测量线。更具体地说,在获取可靠系数E2的情况下,控制部70借助于边缘检测计算各个分 割区域Bl B8中的测量线。另外,控制部70基于各个分割区域Bl B8中的测量线计算 近似曲线(分割近似曲线)。然后,控制部70针对各个分割区域Bl B8计算各近似曲线 和与各近似曲线对应的测量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差。之后,控制部70获得各个分割区 域Bl B8的可靠系数E2。采用图6作为示例对上述处理进行说明,图6为图4所示的环状图像的屈光不正 部Al的放大图。例如,控制部70将通过比较分割区域B8中的近似曲线Cl和借助于边缘 检测得到的测量线J而获得的各个差Tl (阴影部分)累加。这里,差Tl是以如下方式获得 的对测量线J上的各个边缘位置el en与近似曲线Cl之间的偏差量dl dn(见图6) 进行平方运算。将通过由平方运算获得的各个值的累加结果除以累加数获得的值作为差 Tl。具体地说,差Tl表示为=Tl = (dl2+d22+. · · dn2)/n。然后,控制部70将该差Tl转 换(分类)为可靠系数E2 (从1 9的九个等级)。要指出的是,通过采用类似的技术,控 制部70计算出其它分割区域Bl B7中的可靠系数E2。如上所述,在相对于图4所示的环状图像计算出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可靠系数E2的 情况下,因为分割区域Bl B6没有受到屈光不正部Al的影响,因而差Tl在与标准部Sl 对应的分割区域Bl B6中较小。因此,这些区域中的可靠系数较高。因此,这些区域被确 定为存在不规则散光的可能性较低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与屈光不正部Al对应的分割区域B7和B8中,由于差Tl较大因而各 个可靠系数较低。因此,在测量线与近似曲线之间出现较大偏差的分割区域B7和B8这些 区域被确定为存在局部屈光不正(不规则散光)的可能性较高的部分。随后,控制部70基于针对各个分割区域Bl B8计算出的近似曲线Cl和从整个 环状图像计算出的椭圆近似曲线(整体近似曲线)01,获得各个分割区域Bl B8中的可靠 系数E3。例如,如图7A和图7B所示,近似曲线Cl在预定子午线方向上(例如在分割区域 B8的情况下在67. 5度的方向上)虚拟移动,接近椭圆近似曲线01。获得近似曲线Cl与椭 圆近似曲线01之间的偏差最小处的近似曲线Cl和椭圆近似曲线01的位置,并且获得在这 些位置处的近似曲线Cl与椭圆近似曲线01之间的差。然后获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可靠系 数。在该情况下,椭圆近似曲线01和近似曲线Cl处于相互接触或相互交叉的状态。采用图8作为示例说明上述处理,图8为图5所示的环状图像的屈光不正部A2的 放大图。例如,控制部70将通过将在分割区域B8中的近似曲线Cl和椭圆近似曲线01进行 比较获得的各个差T2(阴影部分)累加。然后,控制部70将差Τ2转换为可靠系数Ε3(从 1 9的九个等级)。要指出的是,通过使用类似技术,控制部70计算出其它分割区域Bl Β7中的可靠系数Ε3。在该情况下,由于没有受到屈光不正部Α2的影响,因而在与标准部S2对应的分割 区域Bl Β7中差Τ2较小。因此,这些区域中的可靠系数较高。由此,这些区域被确定为 存在不规则散光的可能性较低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与屈光不正部Α2对应的分割区域Β8中,由于差Τ2较大因而可靠系数较低。因此,在椭圆近似曲线01和近似曲线Cl之间出现较大偏差的分割区域B8这种区 域例如被确定为存在局部屈光不正(不规则散光)的可能性较高的部分。另外,当环状图像为具有图4和图5所示的两种不规则散光的如图9所示的环状 图像时,控制部70可以借助于前面的流程来进行运算处理来获得更详细的不规则散光信 息。例如,在具有锯齿状局部屈光不正部A3的分割区域中,控制部70进行对于可靠系数E2 的运算处理。因此,计算出该分割区域的可靠系数较低。另外,该运算处理也确定了在分割 区域Bl和B4中存在不规则散光。此外,在包括具有局部且极端不规则性的屈光不正部A4 的分割区域中,通过进行对于可靠系数E3的运算处理计算出可靠系数较低。另外,该处理 也缺点了在分割区域B7和B8中存在不规则散光。另外,计算出的与其它分割区域有关的 可靠系数E2和E3相对较高。在以上述方式计算出可靠系数El E3之后,控制部70获得与各个分割区域Bl B8有关的作为可靠系数E2和可靠系数E3的平均值的可靠系数E4。要指出的是,控制部70 可以把在E2和E3 二者中较高的系数作为可靠系数E4。当检查者选择可靠系数显示屏选择开关(未示出)时,从该选择开关向控制部70 输出操作信号。控制部70将监视器7的显示屏从测量结果显示屏切换为可靠系数显示屏。 在可靠系数显示屏中,例如如图10所示,控制部70在监视器7上显示S、C、A、整体可靠系数 El和借助于边缘检测获得的测量线J(测量图像)。另外,控制部70在监视器7上以相互 对应的状态显示测量图像中的各个分割区域Bl B8以及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可靠系数E4。 要指出的是,可靠系数的数值范围例如由等级1 9表示。此外,测量线J可以为环状图像 的原始图像。因此,输出各个分割区域的可靠系数能够使检查者检查各个区域中的可靠系数。 然后,检查者能够抓住不规则散光的位置,这在使用基于整个环状图像的可靠系数时是不 能解决的。因此,检查者能够确定哪个区域(哪条子午线方向上的区域)存在屈光不正。因此,例如,检查者能够在测量眼屈光力时了解局部屈光不正区域。这能够进行病 变的早期检测。另外,即使当整体可靠系数El较低时,检查者也能够知道各个区域中的可靠系数 E2 E4已经计算为较高的分割区域的存在。然后,检查者能够考虑到这样的可能性,即,在 借助于眼镜等矫正屈光时,可以采用具有较小不规则散光的区域进行矫正。在前面的说明中,说明了确定测量区域中的具有不规则散光的区域和除了该区域 之外的区域的技术。但是,在晶状体的给定区域中存在白内障混浊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技术 时,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具体地说,在存在白内障混浊的区域中,形成有锯齿状的环状 图像,并且可靠系数E2由此减小。为此,通过计算出各个分割区域的可靠系数E2来确定测 量区域中的屈光不正区域和除了屈光不正区域之外的区域。在前面的说明中,依次计算出了可靠系数E1、E2和E3,但是并不限于此。在进行 针对El E3的运算处理中,不必考虑运算处理的顺序。在前面的说明中,将每隔45度分割出的八个分割区域用作在计算可靠系数E2和 E3时的分割区域,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每隔30度分割出的12个分割区域等。在前面的说明中,当由于一个极大不规则部而出现屈光不正部A2时,为了获得可 靠系数E3,将各个区域中的近似曲线叠加在通过将整个环状图像近似而获得的椭圆曲线上,从而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然而,用于获得可靠系数E3的技术不限于此。例如,计算通过对整个环状图像进行椭圆近似处理获得的椭圆曲线的中心坐标与 通过进行与各个分割区域有关的椭圆近似处理获得的椭圆曲线的中心坐标之间的偏差。可 以采用该偏差计算出可靠系数E3。在该情况下,偏差越大,则可靠系数E3越低。在前面的说明中,在计算出可靠系数E2和E3之后,在监视器7上显示它们之间的 平均可靠系数E4,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监视器7上显示例如可靠系数E2和E3两者 等能够反映局部区域中的可靠系数的数值。在获得可靠系数E3时,可以虚拟地改变从整个环状图像获得的椭圆近似曲线01 与为各个隔分割区域计算出的近似曲线Cl在子午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可以使 椭圆近似曲线01向近似曲线Cl虚拟地偏移。可替换地,可以用测量线代替近似曲线Cl。在前面的示例中,在获得可靠系数E3时,获得近似曲线Cl与椭圆近似曲线01之 间的偏差最小处的近似曲线Cl和椭圆近似曲线01的位置,以便以良好的精度确定局部屈 光不正,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使椭圆近似曲线01和近似曲线Cl相互接触或相互交叉。之 后,基于该状态下的两个曲线之间的偏差计算出可靠系数E3。此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 得一定效果。另外,用于获得各个分割区域的可靠系数的技术不限于上述技术。可以对整个环 状图像的测量线进行椭圆近似来计算椭圆近似曲线,并且可以针对各个分割区域计算整个 环状图像的测量线与椭圆近似曲线之间的偏差。在前面的示例中,通过数值等级(例如从1 9的九个等级)输出可靠系数。但 是,只要能够表示测量的可靠度,可靠系数的输出就不必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采用颜 色的等级来表示可靠度。另外,可以通过例如缩放标尺等图形来输出可靠度。此外,可以用 打印机打印出可靠度的测量结果。另外,如图10所示,可以将包括测量线J和各个分割区域Bl B8中的可靠系数 的图形叠加在前眼部图像上。此外,可以在纸上打印出这种显示图像。另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该设备(控制部70)被构造为计算眼屈光力。可替换地, 该设备可以被构造为仅检测受检者眼睛上的屈光不正区域。具体地说,本发明实施例的设 备可以被构造为屈光不正检测设备,该屈光不正检测设备用于提取来自受检者眼睛的反射 光作为环状图像并且基于该环状图像检测受检者眼睛上的屈光不正区域。该屈光不正检测 设备可以包括计算装置,该计算装置获取与环状图像的边缘对应的测量线,将测量线分割 为预定的分割区域,对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曲线,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测量 线与近似曲线之间的偏差,并且基于该偏差检测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屈光不正状态。虽然已经详细图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前面的说明在所有方面是示例性而非限 定性的。因此要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改 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其包括测量光学系统,它将测量光投射到受检者眼睛的眼底上,提取在所述眼底上反射的测 量光作为环状光,并且让摄像装置拍摄环状图像;计算装置,它基于由所述摄像装置拍摄的所述环状图像测量受检者眼睛的眼屈光力, 确定所述环状图像的位置来计算所述图像的测量线,对所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 似曲线,并且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所述测量线与所述近似曲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偏 差;以及输出单元,它输出眼屈光力的测量结果和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所述偏差的计算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对各个分割区域的所 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分割近似曲线,并且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所述测量线与所述 分割近似曲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偏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其中,所述输出单元对各个分割区域中的 所述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等级分类,并且将分类结果作为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可靠度而输 出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其中,所述输出单元基于所述环状图像输 出测量图像,并且使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所述偏差的计算结果与所述测量图像中的各个分 割区域对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虚拟地改变各个分割 区域中的所述测量线或所述分割近似曲线与整体近似曲线在子午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所 述整体近似曲线是通过对整个环状图像进行近似处理而获得的,所述计算装置获得这样的状态所述测量线或所述分割近似曲线与所述整体近似曲线 相互接触或相互交叉,并且在所述状态下,所述计算装置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所述测量线或所述分割近似曲线 与所述整体近似曲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偏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计算通过对整个环 状图像进行椭圆近似处理而获得的椭圆的中心与通过所述分割近似曲线而获得的椭圆的 中心之间的偏差。
7.一种屈光不正检测设备,所述屈光不正检测设备提取来自受检者眼睛的反射光作为 环状图像,并且基于所述环状图像检测受检者眼睛上的屈光不正区域,所述屈光不正检测设备包括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获取与所述环状图像的边缘对应 的测量线,将所述测量线分割为预定的分割区域,对所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 曲线,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所述测量线与所述近似曲线之间的偏差,并且基于所述偏差 检测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屈光不正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屈光不正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对所述测量线的各个 分割区域进行近似处理,以计算各个分割区域的近似曲线。
9.一种屈光不正检测方法,所述屈光不正检测方法提取来自受检者眼睛的反射光作为 环状图像,并且基于所述环状图像检测受检者眼睛上的屈光不正区域,所述屈光不正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与所述环状图像的边缘对应的测量线;将所述测量线分割为预定的分割区域;对所述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曲线;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的所述测量线与所述近似曲线之间的偏差;以及基于所述偏差检测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屈光不正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屈光不正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近似曲线的计算步骤是对所述 测量线的各个分割区域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各个分割区域的近似曲线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屈光不正检测设备和屈光不正检测方法,所述眼屈光力测量设备包括测量光学系统、计算装置和输出单元。测量光学系统将测量光投射到受检者眼睛的眼底上,提取在眼底上反射的测量光作为环状光,并且让摄像装置拍摄环状图像。计算装置基于由摄像装置拍摄的环状图像测量受检者眼睛的眼屈光力,确定环状图像的位置来计算图像的测量线,对测量线进行近似处理来计算近似曲线,并且计算各个分割区域中测量线与近似曲线之间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偏差。输出单元输出眼屈光力的测量结果和各个分割区域中的偏差的计算结果。因此,检查者能够很容易地确定出测量区域中的屈光不正区域和除了屈光不正区域之外的区域。
文档编号A61B3/103GK102085089SQ20101056341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
发明者中村健二 申请人:尼德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