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805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是一种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骨科手术中髋部手术患者为了保证手术效果,手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保持患 肢外展中立位,利于髋骨部位恢复;由于临床中老年患者、体形较胖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身 体被压部分产生褥疮,影响患肢外展中立位的保持效果,也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即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它能够使老年和体形较 胖患者翻身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产生褥疮;方便患者背部活动,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 发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安全性强及提高髋部手术后恢复效果的特点。本实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它 有托板,在托板的中部设有固定带,托板上端设有弧形足部板,足部板上设有上固定带,托 板下端设有弧形骶尾托板,并在托板下设有支架,支架下部设有支座,支座与支杆固定连 接,支杆上端设有螺孔通过螺栓与上支杆活动连接,上支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与 肢体接触面为内凹半圆弧形、在托板表面设有由远红外材料制成的布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托板体采用硬体材料制成的,托板是根据人体 髋部与腿部曲线设计的,能够托住骶尾部使下肢保持在外展中立位,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 支撑高度,使老年和体形较胖患者翻身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能方便患者背部活动,减少 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并由于在托板与肢体接触面设有远红外布层不产生褥疮;具有结构 简单、使用效果好、安全性好及提高髋部手术后恢复效果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7是托板,在托板7的中部设有固定带11,托板7上端设有弧形足部板6,足 部板6上设有上固定带10,托板7下端设有弧形骶尾托板8,并在托板7下设有支架2,支 架2下部设有支座1,支座1与支杆固定连接,支杆上端设有螺孔通过螺栓3与上支杆4活 动连接,上支杆4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托板7与肢体接触面为内凹半圆弧形、在托板 7表面设有由远红外材料制成的布面9,托板7采用硬体材料制成,能使下肢体保持中立位 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骶尾托板8置入患者臀部下,使下肢体呈中立位置通过固定 带11与托板7固定,足部通过上固定带10与足部板6固定,根据患者下肢体中立位要求, 使托板7支撑高度由支架2上的螺栓3调节伸缩上支杆4来确定;安全性好,能提高髋部手术后恢复效果。本实用新型未详述内容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托板(7),在托板(7)的中部设有固定带(11),托板(7)上端设有弧形足部板(6),足部板(6)上设有上固定带(10),托板(7)下端设有弧形骶尾托板(8),并在托板(7)下设有支架(2),支架(2)下部设有支座(1),支座(1)与支杆固定连接,支杆上端设有螺孔通过螺栓(3)与上支杆(4)活动连接,上支杆(4)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7)与肢 体接触面为内凹半圆弧形、在托板(7)表面设有由远红外材料制成的布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下肢外展中立装置,它有托板,在托板的中部设有固定带,托板上端设有弧形足部板,足部板上设有上固定带,托板下端设有弧形骶尾托板,并在托板下设有支架,支架下部设有支座,支座与支杆固定连接,支杆上端设有螺孔通过螺栓与上支杆活动连接,上支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老年和体形较胖患者翻身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产生褥疮;方便患者背部活动,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安全性强及提高髋部手术后恢复效果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F5/00GK201595968SQ20102001545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刘菊芬, 李晓云, 洪海霞, 王亚慧, 王田, 邵海毅 申请人:李晓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