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26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按摩器械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按摩带。
背景技术
现有按摩带包括带体和设在带体上的按摩体,从而用于实现对人体部位的按摩。 但是,该种按摩带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对手部和身体其它部分 进行按摩的按摩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带,包括相连接的手柄及带体,所 述手柄具有导热外壳及置于所述导热外壳内部的具有发热体的发热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带还包括按摩体,所述按摩体设于所述带体。进一步的,所述按摩体为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与所述带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带体包括软质第一连接带及硬质基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分 别连接所述导热外壳和所述基带的一端,所述按摩体与所述基带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带体还包括软质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所述基带的另 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带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扣。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外壳包括前壳、后壳及转动轴,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所述转动 轴转动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内部,所述带体与所述前壳连接。进一步,所述后壳的端部固定有封口板,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所述前壳的端部,所述 转动轴穿过所述封口板并扣在所述封口板的内侧。进一步,所述导热壳外壳还包括填补块,所述填补块固定在所述封口板外侧,所述 封口板开有具有第一非圆段的第一异形孔,所述填补块开有具有第二非圆段的第二异形 孔,所述第一非圆段和第二非圆段具有夹角,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 均匹配,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二异形孔和第一异形孔并扣在所述第一异形孔的内侧,所 述前壳的端部固定有封口座,所述封口座与所述转动轴固定,所述带体与所述封口座连接。进一步,所述填补块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异形孔孔边的凸块,所述凸块装入所述 第一异形孔内而使所述第一异形孔呈圆形。进一步,所述封口板和封口座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热体对使用者的手部热压按摩,通过按摩体对 身体其它部位按摩,适用范围广。

图1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俯视图;[0017]图3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手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填补块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转动轴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封口座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按摩带的基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按摩带包括手柄1及带体2,该手柄1包括能够导 热的导热外壳11及置于该导热外壳11内部的发热组件12,该导热外壳11与该带体2连 接,该带体2上设有按摩体3。导热外壳11包括后壳13和前壳14,该后壳13和前壳14通过转动轴15连接,使 后壳13可以相对前壳14转动。该后壳13的一端固定有封口板16。该封口板16具有贯 穿的第一异形孔161及贯穿的第一安装孔162,该第一异形孔161包括两个第一圆形段163 及位于两个第一圆形段163之间的两个第一非圆形段164,该第一安装孔162为螺纹通孔。 导热外壳11还包括填补块17,填补块17具有贯穿的第二异形孔171及位于该第二异形孔 171孔边的两个凸块172,该第二异形孔171包括两个第二圆形段173及位于两个第二圆形 段173之间的两个第二非圆形段174,该第二异形孔171的第二非圆段174与第一异形孔 161的第一非圆段164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或直角,该两个凸块172与第一异形孔161 的两个第一非圆形段164匹配。填补块17还可以具有贯穿的螺纹第二安装孔175,第二安 装孔175与第一安装孔162对应匹配。转动轴15与第一异形孔161和第二异形孔171均匹 配。前壳14的一端开口,该前壳14的另一端被封口座18封闭,该封口座18具有轴孔181。 导热外壳11还可以包括与封口座18的轴孔181匹配的连接轴19。导热外壳11还可以具 有对封口板16进行强度加强的加强板10,该加强板10具有贯穿的第三异形孔101,该第一 异形孔161、第二异形孔171及第三异形孔101的形状大小一致匹配。另外,后壳的封口板 16倾斜设置,即该封口板16的轴线与后壳13的轴线具有一个为锐角的夹角;封口座18也 对应为倾斜设置。由于第一异形孔161和第二异形孔171垂直,便于转动轴15穿入。通过 填补块17填充第一异形孔161的非圆部分,可以防止转动轴15松脱。发热组件12具有发热体121及控制该发热体121的控制电路,该发热体121如发 热丝、发热膜或陶瓷发热片等。手柄组装时,加强板10固定在封口板16内侧;发热组件12固定在后壳13的内 部;填补块17固定在封口板16外侧,填补块17的两个凸块172填补第一异形孔161的两 个第一非圆形段164而使第二异形孔161呈圆形;转动轴15先穿过第二异形孔171,然后 再转动一定角度后穿入第一异形孔161和第三异形孔101后在内侧扣住加强板10,转动轴 15与封口座18固定;连接轴19与封口座18的轴孔181配合。带体2可以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基带21,该硬质材料如塑胶。基带21上设有按 摩体3,该按摩体3如滚动体,该滚动体通过转轴4与基带21转动连接。该带体2还可以包 括由软质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带22,该第一连接带22如布带。基带21的一端设有连接槽 211,该第一连接带22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19上,该第一连接带22的另一端缝接在该连接
4槽211内。另外,该基带21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软质第二连接带23,该第二连接带上可以 设置用于调节第二连接带23长度的调节扣24。按摩带使用时,使用者可以一手握住手柄1,另一只手握住带体的第二连接带23, 通过按摩体3实现对身体部分的按摩,如对背部、腿部、颈部的按摩,同时发热体121发热, 实现对手部的发热按摩。对于按摩带,其包括手柄及带体,手柄具有导热外壳和固定于该导热外壳内部的 发热体。导热外壳可以整体由导热材料制成,也可以仅供操作者握持的部分由导热材料制 成。带体上可以设置按摩体,按摩体可以固定在带体上,也可以转动设置在带体上。按摩体 可以为滚动体,也可以为其它能够起到按摩作用的结构体,如凸设于带体上的凸起。当然, 按摩体也可以为能够起到气压按摩作用的气囊、热压按摩作用的发热体、振动按摩作用的 振动块。带体上也可以不设置按摩体,其由软质材料制成,如布料制成,通过带体与按摩部 位的摩擦来实现按摩。对于带体,其可以包括软质连接带和硬质基带,该连接带由软质材料制成而可以 弯折,如由布料制成;基带由硬质材料制成,如硬质塑胶,该基带也可以弯折。当然,该带体 也可以全部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对于导热外壳,其可以包括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的后壳和前壳,该后壳可以设有 封口板,该转动轴与前壳固定,转动轴穿过该封口板并扣在封口板的内侧,使前壳即可以相 对后壳转动,也可以防止转动轴脱离后壳。该扣在封口板内侧的方式包括直接扣在封口板 内侧,或扣在设于封口板内侧的其它元件上。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按摩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手柄及带体,所述手柄具有导热外壳及置于所述导热外壳内部的具有发热体的发热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摩体,所述按摩体设于所述带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体为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与所述 带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包括软质第一连接带及硬质基 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热外壳和所述基带的一端,所述按摩体与所述 基带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还包括软质第二连接带,所述第 二连接带连接所述基带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带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扣。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外壳包括前壳、后 壳及转动轴,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后壳的 内部,所述带体与所述前壳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端部固定有封口板,所述转动 轴固定在所述前壳的端部,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封口板并扣在所述封口板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外壳还包括填补块,所述填补 块固定在所述封口板外侧,所述封口板开有具有第一非圆段的第一异形孔,所述填补块开 有具有第二非圆段的第二异形孔,所述第一非圆段和第二非圆段具有夹角,所述转动轴与 所述第一异形孔和第二异形孔均匹配,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二异形孔和第一异形孔并扣 在所述第一异形孔的内侧,所述前壳的端部固定有封口座,所述封口座与所述转动轴固定, 所述带体与所述封口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补块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异形孔 孔边的凸块,所述凸块装入所述第一异形孔内而使所述第一异形孔呈圆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和封口座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带,包括手柄及带体,所述手柄与所述带体连接,所述手柄具有导热外壳及置于所述导热外壳内部的具有发热体的发热组件,所述带体上设有按摩体。通过发热体对使用者的手部热压按摩,通过按摩体对身体其它部位按摩,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A61F7/08GK201603052SQ20102010019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郑集, 马学军 申请人:深圳市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