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频激光耳病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80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声频激光耳病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性、突发性、噪声性、药毒性及其它疾病引起的耳病治疗系 统,设备集激光照射、超声波、量化的三维立体声效应场等多种治疗因素作用于病灶,从而 对耳部疾病起到高效治疗的作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耳鸣、耳聋的人越来越多,耳鸣、耳聋可由很多原因引起,有的由 外部原因引起,有的由内部病症引起。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 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 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 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概称为耳聋。一般轻者为“重听”,在一般情况下,能听到对方提高 的讲话声;重者为耳聋,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音。因耳部病变部位及性质不同,致耳聋的 程度有所差异。幼童由于耳部发育不全或某些疾病引起耳聋后,无法学习语言,可致聋哑。自1989年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对用激光照射耳蜗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红色 激光和红外激光可以到达耳蜗深处刺激细胞功能区域,并被细胞表面的征集器作为一种额 外的能量吸收起来。因此,刺激细胞的功能区域能够制造出细胞的养分(ATP),这些养分 正是内耳听细胞生长所依赖的,是确保听细胞成功自我修复的关键。对耳蜗的低激光治疗 (LLLT)照射及作用于细胞的影响可令耳鸣减少,甚至治愈。1989-2004年,1746例病人使 用了激光治疗照射(LLLT)后的治疗效果显示其中耳鸣减轻的例数为1093例,占总例数的 63%。几乎所有的实践中,激光强度都选择在3. 5mff 50mW范围内,激光二极管波长在 500nm 850nm范围内。单纯看激光的强度并不重要,当使用LLLT照射时,稍强与稍弱的激 光照射唯一区别是持续时间不同。例如,使用5mW的LLLT照射需要每天20 25分钟,持 续3周为一个疗程。耐用更强的激光,用相同的波长进行LLLT照射,需要每天5分钟 10 分钟,最少3周为一个疗程。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明清楚,内耳供血不足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 一。文献报道,缺氧、缺血能促进内皮素(Endothelin,ET)增多。反之ET的增加能进一步 加重局部缺血和缺氧状态,是加重内耳血供障碍的原因之一。为观察超声波对突发性耳聋 的疗效及ET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观察。53例患者均经电测听检查后确诊,诊断标准按中华 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突聋诊断依据。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23 52岁;病程3天 3个月。观察组治疗期间暂停使用扩血管药物,采用频率850KHz,功率0. 2 1. 4ff/cm2,电 极8cmX8cmX2,对置于双耳,电极距患耳2cm,距健耳4cm,微温量,病程< 1周的患者前3 天每日治疗2次,每次15min,后改为每日1次。病程> 1周的患者每日治疗1次,15次为 1疗程,疗程间隔2周。另选18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 疗2疗程后进行电测听和ET检测,对照组只作ET检测(与观察组治疗前同时采血检测), 所用ET药盒为解放军总医院长城免疫技术研究所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常规放射免疫
3法测定。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痊愈0. 25 4. OO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 平,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各频率 平均听力提高达15 30dB ;无效上述各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对突发性耳聋一个 疗程治愈率为34. 92%,有效率为84. 62%,对照组分别为14. 71%和72. 06% ;对急性非化 脓性中耳炎有效率87. 2% (对照组67. 6% );对顽固性耳鸣一个疗程后有效率90%。
发明内容耳鸣、耳聋总治不好,是因为解决不了听神经受损、萎缩这个病根。传统的治疗方 法主要是针灸方法。但是针灸又因为疗程所需时间漫长、痛苦大、危险性高而不能广泛推 广,大部分患者治疗时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不无地忍受而停止了针灸,还有许多患者 又因针灸的危险性,一针刺下而使耳神经彻底坏死,从此失去了治愈的机会。运用方便、安 全的物理性康复治疗仪治疗,修复、再生耳神经便成了当代医学的主题。我们在深入研究声 学与人体医学理论基础上,利用激光照射、超声波、量化的声音对人体听觉系统直接刺激和 调节、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直接“声至病灶”,治疗神经性、突 发性、噪声性、药毒性及其它疾病引起的耳鸣耳聋。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航天级铝合金声频治疗电 极,内部嵌入激光发射源产生激光强度在3. 5mW 50mW范围内,波长在500nm 850nm范围 内的红色激光。电极内还嵌入压电陶瓷晶体,利用压电陶瓷晶体的电致伸缩效应和铁磁物 质的磁致伸缩效应形成的电声换能器,产生SOOKHz的超声波。显示触摸屏采用工业级的人 机界面(HMI),保证显示与控制的性能的可靠性。显示与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治疗方案选择、 信号强度及能量大小等信息。主控制器采用成熟、稳定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一是控制压 电陶瓷晶体产生能量大小可调的SOOKHz的超声波;二是产生中低频电压信号,其频率范围 为0. 5 9. 5KHz强度为0 50mA可调。波形主要有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三是定 时控制,范围是六级可调;四是治疗方案选择,多种波形按治疗方案设定自动变换。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2是仪器的工作原理框图。图3是计算机终端软件流程图。图4是电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仪器硬件包括激光信号产生模块、超声波产生模块、低频信号产生模 块、信号调制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块(PLC)及触摸屏模块(HMI),采用集成安装方式 固定在一体化机箱中,并嵌入系统软件。软件部分包括低频信号产生与调节部分及超声波 强度调节部分、激光信号产生与调节部分、治疗方案选择。耳部治疗电极通过连接电缆与一 体化机箱连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建议电极部分专人专用。在图2中,①触摸屏(HMI)主要输入并显示治疗方案模式、信号强度及能量大小等信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对仪器各种工作参数进行设置。②CPU处理本仪器采 用成熟、稳定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块(PLC),它一是对通过触摸屏(HMI)设定的工作参数 进行扫描,根据治疗方案选择产生相应低频信号送给信号处理电路,并向超声波电路和激 光产生电路发出控制信息。二是将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触摸屏,实时显示仪器的在 状态参数。③信号处理采用低噪声、高性能的低频运算放大器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块 (PLC)转换产生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整流等处理,得到一个稳定的信号供给信号调 制电路处理。④超声波产生受CPU单元控制,利用压电晶体的电致伸缩效应和铁磁物质的 磁致伸缩效应制成的电声换能器,产生SOOKHz的超声波。⑤信号调制将运放送出的低频 信号和超声波进行调制,产生一个声频合成的信号。⑥激光信号产生控制激光发射源产生 激光强度在3. 5mff 50mW范围内,波长在500nm 850nm范围内的红色激光。⑦输出在 电极上输出声频合成信号和激光信号,对耳聋患者进行治疗。在图3中,系统上电后,进入系统主界面,主要包括选择治疗方案、低频信号强度 及频率设定、激光信号强度设定、超声波信号强度设定等参数设置。工作状态显示方面除显 示系统设定的参数外,还可以显示患者信息界面,以曲线、数值的形式显示治疗方案;数据 保存界面,系统可以保存患者信息;数据查询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数据查询界面调出以前设 定的治疗方案数据。在图4中,1、2为铝合金外壳壳体,3为压电陶瓷晶体,4为激光源,5为光纤。
权利要求一种声频激光耳病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极在结构设计上采用锥形设计,在硬件结构上,电极由铝合金外壳、压电陶瓷晶体组成,并将激光源、凸镜置于电极的锥形顶端。
专利摘要声频激光耳病治疗系统,在深入研究声学与人体医学理论基础上,利用激光照射、超声波、量化的声音对人体听觉系统直接刺激和调节、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直接“声至病灶”,治疗神经性、突发性、噪声性、药毒性及其它疾病引起的耳鸣耳聋。可结合中药灌注,治疗耳部疾病,尤其在复合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方面、客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疗程所需时间漫长、痛苦大、危险性高、不能广泛推广等不足,该仪器能给患者提供高效的复合疗法,配合药物灌注,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仪器在结构设计上采用集成一体化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输出电极放置于患者患处,医护人员轻触触摸屏选择治疗方案,便轻松进行耳疾治疗。它适合于普查和在基层医院门诊部推广使用,给耳部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文档编号A61F11/00GK201676079SQ20102010743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张鑫 申请人:张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