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康复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23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康复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椎康复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不良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导致颈椎病的患病率正逐 年上升,据统计已达到总人口的17. 34%,仅中国颈椎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颈椎处于 人体的特殊部位,上联头颅下接躯干,保护着大脑、神经、血管,因此可称之为“生命之柱”。颈椎 一旦发生病变则会引发全身诸多症状,如颈肩疼痛、上肢麻木、不能持物、上下肢运动受限、走 路不稳、运动失调等。病变影响到椎动脉导致供血紊乱,临床会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记 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视力障碍、失眠、多梦、心t季气短、血压不稳等。长期脑供血不足甚至导致 脑栓塞、脑萎缩等颈源性脑病的出现,因此对于颈椎病应做到提早预防和治疗,防患于未然。目 前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靠药物,辅助以治疗仪器。但现有市场上销售的治疗仪大都成本比较高 的,使普通消费者很难消费得起,其使用不方便,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使其普及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颈椎康复托,其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成本低,治疗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颈椎康复托,其结构如下主托带的一端通过下巴支撑带与副托带的一端连接,主 托带的另一端设有粘贴带,副托带的另一端设有粘贴扣。所述的粘贴带和粘贴扣相互匹配。所述的下巴支撑带为可调节式结构。所述的粘贴带设置在主托带一端的热敷袋粘贴位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颈椎康复托支撑头颅,使供应大脑的血液畅通。同时,在肩和下颚之间 形成支撑力,使颈椎实现软性牵引,减轻或解除了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降低了椎间 盘内压,达到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该产品可以和热敷袋配套使用,可以持续促进大脑 血液循环,缓解或解除肌肉痉挛、僵直引起的头痛等病症,缓解脑供血不足。本实用新型结 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治疗颈椎病效果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敷袋粘贴位,2、下巴支撑带,3、粘贴带,4、主托带,5、副托带,6、粘贴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颈椎康复托结构如下主托带4的一端通过下巴支撑带2 与副托带5的一端连接,主托带4的另一端设有粘贴带3,副托带5的另一端设有粘贴扣6。所述的主托带4的粘贴带3和副托带5的粘贴扣6相互匹配。所述的下巴支撑带2为可调节式结构。所述的粘贴带3设置在主托带4 一端的热敷袋粘贴位1处。所述的主托带4、副托带5和下巴支撑带2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颈椎康复托,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主托带(4)的一端通过下巴支撑带(2)与副托带(5)的一端连接,主托带(4)的另一端设有粘贴带(3),副托带(5)的另一端设有粘贴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康复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贴带(3)和粘贴扣(6)相互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康复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巴支撑带(2)为可调节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康复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贴带(3)设置在主托带 (4) 一端的热敷袋粘贴位(1)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保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椎康复托。其结构如下主托带(4)的一端通过下巴支撑带(2)与副托带(5)的一端连接,主托带(4)的另一端设有粘贴带(3),副托带(5)的另一端设有粘贴扣(6)。本实用新型颈椎康复托支撑头颅,使供应大脑的血液畅通。同时,在肩和下颚之间形成支撑力,使颈椎实现软性牵引,减轻或解除了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降低了椎间盘内压,达到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该产品可以和热敷袋配套使用,可以持续促进大脑血液循环,缓解或解除肌肉痉挛、僵直引起的头痛等病症,缓解脑供血不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治疗颈椎病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F7/08GK201624832SQ20102012311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4日
发明者张驰, 朱莉 申请人:本溪盛科医疗器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