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管切开置管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置管钳,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空腔和 刀刃的气管切开置管钳。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是临床上常选择的人工气道方式,由于气管的管腔大、路径短和 死腔少,可有效减少气道阻力和死腔通气。目前,气管切开术已由单纯抢救喉阻塞发展到广 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但现有的气管切开术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对病人的损伤 程度大,其操作步骤中包括气管切开和插入气管两个步骤,用时大,如果遇到呼吸道疾病或 其他病情严重的病人,有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插入导管,病人由于严重缺氧已经脑死亡或是 停止了心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左钳臂和右钳臂,其特别 之处在于所述的左钳臂和右钳臂均包括钳臂上端和钳臂下端,同一钳臂的钳臂上端与钳 臂下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和/或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 设置有刀刃;所述右钳臂的钳臂下端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与下端均与外界相 通。左钳臂和右钳臂不是交叉的铰接在一起,左钳臂和右钳臂位于同一侧,以便保证气管切 开置管钳的钳臂上端处于张开状态时,其钳臂下端处于闭合状态,气管切开置管钳的钳臂 上端处于闭合状态时,其钳臂下端处于张开状态。左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和/或右钳臂 的钳臂下端的顶端设置刀刃,可代替尖刀实施气管切开,简化了程序,节省了时间;空腔设 置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内部,空腔上下端均与外界相通,这样可通过该空腔来检测气管 切开置管钳所伸入的部位是否正确,也可对气管内部的分泌物进行吸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空腔的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出气筒,该出 气筒的顶部开口。设置出气筒更加的方便与其它均有吸力作用的装置相连接,也就可更加 快捷的检测气管切开置管钳所伸入到的位置是否正确,节省了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左钳臂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设置有张力杆, 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上端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均开有与张力杆配合使用的凹槽。设置张力杆 和凹槽,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有利于保持两钳臂下端始终处于紧密接触的状态,也就能 保证气管切开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下端的厚度小于右钳臂的钳臂 下端的厚度。由于右钳臂内部设置有空腔,其厚度较大,左钳臂可做的比右钳臂薄些,以便 更加容易的进行气管切开。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长度小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长度。由于左钳臂在整个气管切开术中只起到撑开气管的所用,故其可做的比较短 些,这样也可提高通过空腔检测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上端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均设 置有可使气管切开置管钳处于一定的张开角度的扣齿条。在气管切开置管钳的两钳臂下端 处于闭合状态时,两扣齿条处于分离状态,不起作用;当把气管切开置管钳的两钳臂下端打 开时,这时两扣齿条处于接触状态,并通过设置在扣齿条上的不同齿,来实现两钳臂上端不 同程度的咬合,实现两钳臂下端处于不同程度的张开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上端尾部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 尾部均设置有环形的握手圈。设置握手圈更加的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所述左钳臂和右钳臂上均设置有连接块,每个连 接块上开有连接圆孔。通过连接圆孔与连接轴的配合使用,起到把左钳臂和右钳臂铰接在 一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钳臂下端的顶部设置刀刃,使得气管切开置管 钳也可作为尖刀使用,解决了气管切开术中更换工具所所带来的不便,节约了时间;在右钳 臂的钳臂下端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可通过该空腔检测气管切开置管钳伸入到气管中的位置 是否正确,也可通过该空腔对气管内部的分泌物进行吸出,节省了工具也简化了程序,更加 有利于对病人实施抢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的左钳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的右钳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的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的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横截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钳臂,2右钳臂,3钳臂上端,4钳臂下端,5出气筒,6空腔,7刀刃,8张力 杆,9扣齿条,10连接轴,11凹槽,12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6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左 钳臂1、右钳臂2、出气筒5、空腔6、刀刃7、张力杆8、扣齿条9、连接轴10、凹槽11、连接块 12。图3和图4分别给出了左钳臂1和右钳臂2的结构示意图,左钳臂1和右钳臂2均包 括钳臂上端3和钳臂下端,每一个钳臂的钳臂上端与钳臂下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左钳 臂1与右钳臂上均设置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上开有与连接轴10相配合的连接圆孔,左钳臂1和右钳臂2通过连接轴铰接在一起,且可保证钳臂上端与钳臂下端之间的夹角为钝 角,有利于实施气管切开术。图1、图2、图4、图5、图6中所示的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内部 开有空腔6,该空腔6的上端与出气筒5相连通,空腔6的下端开口位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 4的顶部,即空腔6在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顶部位置处与外界相通,设置空腔6与出气筒 5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在气管中的位置是否正确,当然,如果空 腔的直径足够大,也可对气管中的分泌物进行吸出;出气筒5凸起于右钳臂,这样更加的方 便与其他吸气装置相连接。在左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顶部和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部均设 置有刀刃7,设置刀刃的目的是为了代替尖刀来实施气管切开术,省去了更换医疗器具的繁 琐,节省了时间,有利于对病人实施及时的抢救。由于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 对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左钳臂的钳臂下端4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之间 紧密接触,如果只靠人的手力支撑,就会十分的不稳定,因此在左钳臂的钳臂上端3与右钳 臂的钳臂上端3均设置有凹槽11,并通过一个弧形的张力杆8伸入到两个凹槽11中的方 式,起到使两个钳臂上端3处于分离状态、而两个钳臂下端4处于紧密闭合状态的目的。两个钳臂上端3的尾部均设置有握手圈,以方便使用;在两个钳臂上端3上还设置 有两个扣齿条9,通过两个扣齿条9的相互扣合,可起到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 的两钳臂下端处于一定的张开角度,利于向气管中插入导气管。当然,空腔6与出气筒5不限制于设置在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还可设置在左钳臂 的钳臂下端4,所述的左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和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可一个设置有 刀刃,也可两个均设置有刀刃。实施例2,图7和图8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局部放 大图,所示的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设置有空腔6和出气筒5,左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厚度小 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厚度,这样可以减小左钳臂的钳臂下端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总的宽 度,有利于在气管切开术中更加方便的伸入到人体气管中,也可避免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创 伤。本实施例中的气管切开置管钳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实施例3,图9和图10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局部放 大图,所示的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设置有空腔6和出气筒5,图中所示的左钳臂的钳臂下端 4的厚度和长度均分别小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厚度和长度,这时只有右钳臂的钳臂下端 的顶部设置有刀刃。把左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厚度做成小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厚度的 目的是,可以减小左钳臂的钳臂下端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总的宽度,有利于在气管切开术 中更加方便的伸入到人体气管中,也可避免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创伤。把左钳臂的钳臂下端 4的长度做成小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长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右钳臂的钳臂下端顶部的 厚度,使得更加容易加工空腔6和增大空腔6的内部直径尺寸。本实施例中的气管切开置 管钳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气管切开置管钳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在气管切开术中的使用方法首先,采用常规的方 法进行消毒皮肤,并利用空针穿刺气管的方法来确定气管的切开部位;然后,利用刀片切开 皮肤至皮下组织,并用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刺入气管,这时应保证张力杆8已经 放入到两个凹槽中;接着,通过空腔6和出气筒5进行回吸试验,以确认气管切开置管钳的 钳臂下端进入气管的位置正确;最后,取下张力杆8并撑开钳臂下端,通过两钳臂下端之间 的空隙置入导管,拔出切开钳,即完成操作。如果操作熟练且没有失误情况发生的情况下,一般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操作。
权利要求一种气管切开置管钳,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左钳臂(1)和右钳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钳臂(1)和右钳臂(2)均包括钳臂上端(3)和钳臂下端(4),同一钳臂的钳臂上端(3)与钳臂下端(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左钳臂(1)的钳臂下端的顶端和/或右钳臂(2)的钳臂下端的顶端设置有刀刃(7);所述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内部设置有空腔(6),所述空腔(6)的上端与下端均与外界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的顶部设置有 与其相通的出气筒(5),该出气筒(5)的顶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和右钳臂的 钳臂上端(3)设置有张力杆(8),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上端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均开有与张 力杆配合使用的凹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下端 (4)的厚度小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下端(4) 的长度小于右钳臂的钳臂下端(4)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上端 (3)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3)均设置有可使气管切开置管钳处于一定的张开角度的扣齿条 (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上端 (3)尾部和右钳臂的钳臂上端(3)尾部均设置有环形的握手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1)和右钳 臂(2)上均设置有连接块(12),每个连接块(12)上开有连接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气管切开置管钳,包括相互铰接在一起的左钳臂和右钳臂,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左钳臂和右钳臂均包括钳臂上端和钳臂下端,同一钳臂的钳臂上端与钳臂下端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左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和/或右钳臂的钳臂下端的顶端设置有刀刃;所述右钳臂的钳臂下端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与下端均与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刀刃和空腔,使得气管切开置管钳具有尖刀的作用且可方便的实施检测试验,解决了气管切开术中更换工具所带来的不便,节约了时间,更加有利于对病人实施抢救。
文档编号A61B17/285GK201642214SQ2010201609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岳庆祝, 李永强, 李静, 王青威 申请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