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垂助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31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足下垂助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足下垂助行带。
背景技术
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常规的康复治疗程序,80%可借助拐杖恢复步行,但由于足下 垂,出现拖曳步态、划圈步态。传统上采用矫形鞋或制作AFO支具。前者穿戴时较重且穿脱 不方便,患者不愿接受;后者由于价格昂贵,有一定局限定。我们制作的简易足下垂助行带 经济实用,穿戴方便。病人乐意接受。对脑卒中后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对下肢无力、重心移 动不稳的脑卒中患者,可代替下肢支持身体的重量,起保持平衡的作用。经常使用助行带的 患者,对上肢的伸肌具有增强肌力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足下垂助行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足下垂助行带,包括橡胶底垫、柔性带及牵拉带,所述橡胶底垫的中部两侧连 接有向外延伸的柔性带,所述柔性带远离橡胶底垫的一端及牵拉带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 长度可调的拆接部件,柔性带与牵拉带连接后,橡胶底垫、柔性带及牵拉带之间构成闭合 环。所述长度可调的可拆接部件可以是各种现有的搭接或卡接部件,如尼龙搭扣、卡扣等。所述柔性带及牵拉带均由柔软材质制备。所述橡胶底垫呈等腰梯形,柔性带与所述等腰梯形的两侧腰中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底垫的等腰梯形的高度为使用者脚掌长度的1/2。本实用新型的足下垂助行带可用于脑卒中偏瘫等原因导致足下垂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构造简单、轻便、耐用,安全可靠;2.无压痛或其它不良副作用;3.不影响固定范围以外的关节功能;4.穿脱方便,透气好;5.价格低廉,预防足下垂效果较好;6.具有一定的纠正内翻作用,不改变行走时足的滚动。

图1 足下垂助行带示意图图2 足下垂助行带闭合状态示意图图3 足下垂助行带橡胶底垫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足下垂助行带,包括橡胶底垫1、柔性带2、3及牵拉带4,所述橡胶 底垫1如图3所示呈等腰梯形,上边9宽8. 5cm,下边10宽7. 5cm,高11为11. 5cm,大约为 患者整个脚掌的1/2, 基本符合足型。牵拉带4长120cm,宽3. 5cm,柔性带2、3长22cm,宽 3.5cm。所述柔性带2、3与所述等腰梯形的两侧腰中部连接并向外延伸。所述柔性带远离 橡胶底垫的一端7、8及牵拉带的两端5、6分别设有对应的长为Ilcm的尼龙搭扣,用以调节 助行带的实际使用长度,以符合不同长短胖瘦的腿型。柔性带2、3与牵拉带4连接后,橡胶 底垫1、柔性带2、3及牵拉带4之间构成闭合环。使用时,可将足下垂助行带的橡胶底垫套 在鞋子的前部。
权利要求一种足下垂助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底垫、柔性带及牵拉带,所述橡胶底垫的中部两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柔性带,所述柔性带远离橡胶底垫的一端及牵拉带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长度可调的拆接部件,柔性带与牵拉带连接后,橡胶底垫、柔性带及牵拉带之间构成闭合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足下垂助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可调的可拆接部件为尼龙 搭扣,所述橡胶底垫呈等腰梯形,柔性带与所述等腰梯形的两侧腰中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足下垂助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底垫的等腰梯形的高度为 使用者脚掌长度的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公开了一种足下垂助行带,包括橡胶底垫、柔性带及牵拉带,所述橡胶底垫的中部两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柔性带,所述柔性带远离橡胶底垫的一端及牵拉带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长度可调的拆接部件,柔性带与牵拉带连接后,橡胶底垫、柔性带及牵拉带之间构成闭合环。本实用新型的足下垂助行带可用于脑卒中偏瘫等原因导致足下垂的患者使用。
文档编号A61F5/01GK201692106SQ2010202191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8日
发明者鲁剑萍 申请人:上海市中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