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式安全护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75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纳式安全护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针器,尤其涉及一种收纳式安全护针器。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医疗器械来看,注射器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医疗器械产品之一,据保 守估计,每年仅一次性注射器的世界总消费数量即达上百亿支之多。然而,目前世界各国 医院因针头断裂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注射针头人体伤害事故估计每年都发生数 百万次,由此而产生的急救治疗费用累计达到了惊人的数亿美元。因此,欧美各国开始大力 推行使用安全型注射器。美国的“联邦安全型注射器法”规定美国临床医学界应尽可能采 用安全性注射器,各医院必须参照执行。欧盟医疗委员会通过一项“鼓励(欧盟)各国医学 界使用安全型注射器”的决议。进一步来看,全球每年约有60亿次注射操作使用了未经消毒就重复使用的注射 器或针头;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新增乙肝病毒感染病例占全球全部新增乙肝病毒感染病例的 33%,而医务场所的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总数的5%。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世界各国医院因针头断裂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造成的 注射针头人体伤害事故每年发生数百万人次。美国医学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美国每 年约发生100万人次医护人员意外被注射器扎伤事故,其中至少有千余人会被针头上附着 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每次因注射器针头断裂而被扎伤的医护人员和 患者产生的急救治疗费用为人均3000美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收纳式安 全护针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包括有注射器针头,其中在所述注射器针头上套设有塑胶 壳,所述塑胶壳的一侧设有供注射器针头出入的针头通孔,所述塑胶壳的另一侧设有注射 器连接端口 ;所述塑胶壳内靠近针头通孔处分布有浮动垫圈,所述的浮动垫圈上设有止位 垫圈瓣;所述的塑胶壳与注射器针头之间设有聚酯薄膜带。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聚酯薄膜带分布有翻折单元,翻折单元之 间呈波纹状连接;所述翻折单元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注射器针头穿过穿孔;所述聚酯薄膜 带的一端连接浮动垫圈,聚酯薄膜带的另一端设有套圈,套圈与供注射器针头相连。进一步地,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针头穿孔为圆孔,圆孔的直径 大于或是等于注射器针头的直径。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止位垫圈瓣至少有两片,浮 动垫圈为默认状态时,止位垫圈瓣之间设有开口。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注射器连接端口内设有凹槽,注射器针头底座的前端设有与凹槽对应的齿条。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齿条至少有四个,呈十字状 分布在注射器针头底座的前端,注射器连接端口内亦设有对应的四个凹槽。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浮动垫圈外围分布有卡点凸 起,所述的卡点凸起与塑胶壳内壁相接触。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中所述的塑胶壳内靠近针头通孔处分 布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设有浮动垫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塑胶壳与聚酯薄膜带的配合,在完 成注射后能对针头进行完全的收纳,有效确保已使用的注射器针头不会污染外部环境。更 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已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意外刺穿人员,杜绝这种危险的疾病传播途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 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 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图1是塑胶壳的构造施示意图;[0017]图2是浮动垫圈的构造施示意图;[0018]图3是止位垫圈瓣为开启状态的构造示意图;[0019]图4是套圈的构造示意图;[0020]图5是聚酯薄膜带的构造示意图;[0021]图6是本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0022]图7是本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处于针尖收纳状态的示意图。[0023]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0024]1注射器针头2塑胶壳[0025]3针头通孔4注射器连接端口[0026]5浮动垫圈6止位垫圈瓣[0027]7卡点凸起8卡槽[0028]9聚酯薄膜带10翻折单元[0029]11穿孔12套圈[0030]13凹槽1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7所示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包括有注射器针头1,其特别之处在于在 所述注射器针头1上套设有塑胶壳2,塑胶壳2的一侧设有供注射器针头1出入的针头通 孔3,塑胶壳2的另一侧设有注射器连接端口 4。并且,塑胶壳2内靠近针头通孔3处分布 有浮动垫圈5,浮动垫圈5上设有止位垫圈瓣6。当然,考虑到制造时组装的便捷,同时满足 浮动垫圈5能否较好的设置在塑胶壳2内,所述的浮动垫圈5外围分布有卡点凸起7,卡点 凸起7与塑胶壳2内壁相接触,由此来增大摩擦力。为了收纳浮动垫圈5,可以在塑胶壳2内靠近针头通孔3处分布有卡槽8,所述的卡槽8内设有浮动垫圈5。再者,在塑胶壳2与 注射器针头1之间设有针头连接部件。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所述的针头连接部为聚酯薄膜带9,聚酯 薄膜带9分布有翻折单元10,翻折单元10之间呈波纹状连接。同时,翻折单元10上设置 有穿孔1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注射器针头1穿过穿孔11。考虑到聚酯薄膜带9在注射器 针头1与塑胶壳2之间起到承接作用,聚酯薄膜带9的一端连接浮动垫圈5。聚酯薄膜带9 的另一端设有套圈12,套圈12与供注射器针头1相连。进一步来看,考虑到注射器针头1 能够在针头穿孔11的导向下顺畅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针头穿孔11可以为圆孔,令圆孔的直 径大于或是等于注射器针头1的直径,能够起到较佳的效果。并且,考虑到能够对针尖收纳后的前进方向进行一个有效止位,止位垫圈瓣6至 少有两片,浮动垫圈5为默认状态时,止位垫圈瓣6之间设有开口,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注射 使用状态时,聚酯薄膜带9对止位垫圈瓣6施加一定的力,令止位垫圈瓣6之间设有的开口 可容纳注射器针头1出入。再进一步来,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初始状态注射器针头1能够与塑胶壳 2进行一个较为稳定的结合,注射器连接端口 4内设有凹槽13,注射器针头1底座的前端设 有与凹槽13对应的齿条14。当然,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所述的齿条14 至少有四个,呈十字状分布在注射器针头1底座的前端,注射器连接端口 4内亦设有对应的 四个凹槽13。这样,在初始使用状态时不会出现塑胶壳2松动而影响注射的效果。并且,结合实际来看,聚酯薄膜带9的宽度为7. 6毫米、厚度为0. 10毫米,洞足以 容纳注射器针头1。该容纳注射器针头1可以承受住胜过6. 8公斤的力量。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来看,一旦给病人输送完预定剂量后,在即将要把注射器 针头1从病人身上抽出时。使用者将塑胶壳2往注射部位推进,移动到病人的皮肤边。接 着,通过聚酯薄膜带9的弹性引导,令塑胶壳2顺延注射器针头1移向针尖。具体来说,当 针尖回缩到针尖容纳空间时,聚酯薄膜带9施加在浮动垫圈5的止位垫圈瓣6的力逐渐减 少,止位垫圈瓣6逐渐恢复到原先的闭合状态,针尖无法再次伸出,可将针尖密封在塑胶壳 2内的容纳空间中。由于聚酯薄膜带9的翻折单元10之间的波纹状间隔一定,塑胶壳2亦 不会在聚酯薄膜带9的作用下过分前行,确保了针尖的有效收纳。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塑胶壳与聚 酯薄膜带的配合,在完成注射后能对针头进行完全的收纳,有效确保已使用的注射器针头 不会污染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已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意外刺穿人员,杜绝这 种危险的疾病传播途径。
权利要求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包括有注射器针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射器针头上套设有塑胶壳,所述塑胶壳的一侧设有供注射器针头出入的针头通孔,所述塑胶壳的另一侧设有注射器连接端口;所述塑胶壳内靠近针头通孔处分布有浮动垫圈,所述的浮动垫圈上设有止位垫圈瓣;所述的塑胶壳与注射器针头之间设有聚酯薄膜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薄膜带分布有 翻折单元,翻折单元之间呈波纹状连接;所述翻折单元上设置有穿孔,所述注射器针头穿过 穿孔;所述聚酯薄膜带的一端连接浮动垫圈,聚酯薄膜带的另一端设有套圈,套圈与供注射 器针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头穿孔为圆孔,圆 孔的直径大于或是等于注射器针头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位垫圈瓣至少有 两片,浮动垫圈为默认状态时,止位垫圈瓣之间设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器连接端口内 设有凹槽,注射器针头底座的前端设有与凹槽对应的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至少有四个,呈 十字状分布在注射器针头底座的前端,注射器连接端口内亦设有对应的四个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垫圈外围分布 有卡点凸起,所述的卡点凸起与塑胶壳内壁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胶壳内靠近针头 通孔处分布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设有浮动垫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式安全护针器,包括有注射器针头,特点是在所述注射器针头上套设有塑胶壳,塑胶壳的一侧设有供注射器针头出入的针头通孔,塑胶壳的另一侧设有注射器连接端口。同时,在注射器连接端口内分布有隔板。并且,塑胶壳内靠近针头通孔处分布有浮动垫圈,浮动垫圈上设有止位垫圈瓣。再者,在塑胶壳与注射器针头之间设有聚酯薄膜带。由此,通过塑胶壳与聚酯薄膜带的配合,在完成注射后能对针头进行完全的收纳,有效确保已使用的注射器针头不会污染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已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意外刺穿人员,杜绝这种危险的疾病传播途径。
文档编号A61M5/32GK201719639SQ201020227809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冼华, 周芬, 罗伯特·坎菲尔德, 罗布·瑞安, 鲜荃 申请人:苏州康益明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