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吹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782阅读:4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吹灸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针灸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吹灸仪。
背景技术
吹灸疗法,又称热汽流喷灸,简称喷灸,是由中国梅花针灸学派第四代传人周楣声 先生首次提出。周老在其著作《灸绳》中详细记载了该疗法。与现有灸法分类不同,根据灸 法作用的热力、药力、穿透性强弱和艾绒燃烧方式将传统灸法分为两大类一是艾炷、艾条 自然燃烧,热力、药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治疗部位,这种灸法统称为静态性灸法,比如现代针 灸教科书介绍的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使用灸盒灸筒等治疗的器械灸;二是借助风力加 速艾绒、艾条燃烧,热力、药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治疗部位,穿透性较强的器械灸称为动态性 灸法,比如使用热汽流喷灸仪和多功能艾条吹灸器施灸的方法。《灵枢 背腧》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 艾,须其火灭也。”这段经文论述了艾炷灸的补泻和方法,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介绍艾 炷灸的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口吹艾火,加速燃烧,风火刺激施灸部位,此种操作称为助燃; 另一种是艾绒自然燃烧,毋吹艾火,刺激施灸部位,称为自燃。第二层含义说明艾炷灸的两 种补泻方式,一种是“毋吹其火,须自灭也,”助燃方式为火泻;另一种是“疾吹其火,传其 艾,须其火灭也,”自燃方式为火补。明代《针灸大成》补充其内容“以火补者,毋吹其火, 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公告号CN 101653399A,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 “多功能艾条吹灸器”,依次包括有吹风机(4),以及通过进风口(8)连接设置的吹灸器盒体 (1),吹灸器盒体(1)上设置有治疗口,所述的吹灸器盒体(1)设置为圆柱体形状,其上面中 央位置,设置有插艾管(9),吹灸器盒体(1)的下面中央位置则对应设置有落灰管(10),插 艾管(9)的下端通过透气网(13)与落灰管(10)的上端连接设置;吹灸器盒体(1)的一侧 设置有进风口(8),其对侧设置有下治疗口(11)和侧治疗口(12)。本多功能艾条吹灸器既 可以单人治疗,也可以多人同时治疗,受治疗者无论坐卧皆可以施治;能对治疗的点、线、面 进行施治;既可以涉及火泄治疗又能涉及火补治疗,功能效果多样。但是该吹灸器还存在一 些缺点,要想在临床推广使用必须做些技术革新。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在已申请专利“多功能艾条吹灸器”(申请(专利)号200910018296.9) 技术的基础上,对原有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种实施吹灸疗法的台式吹灸仪。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手持式吹灸仪,依次包括有半圆把手、 风扇、保温外壳、治疗管、封堵盖、插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灸仪保温外壳中央设置有 插艾管和接灰管;保温外壳侧面和底部设置有侧治疗管、下治疗管以及治疗管封堵盖,其对 侧和上面设置有风扇、半圆把手;插艾管的下端设置有防灰网与艾条支撑架;插艾管、接灰 管末端设置有插艾管上盖、接灰管下盖。[0007]所述的半圆把手呈U形,手持把手的末端和顶端可以方便的上下、水平方向移动 治疗。所述的风扇与侧治疗管位置相反,大约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尚有一根电源线与风 扇连接,。所述的插艾管上盖、接灰管下盖以及下治疗管(或侧治疗管)末端的治疗管封堵 盖使吹灸仪保温外壳围成相对密封的空间,空气由风扇进入吹灸仪治疗头,艾条燃烧的热 力、药力从未封闭的下治疗管(或侧治疗管)喷出。所述的保温外壳呈圆柱形,有风扇、下治疗管、侧治疗管开口。所述的艾条支撑架位于插艾管、接灰管之间,呈十字形。所述的防灰网位于艾条支撑架上方,与艾条燃烧的位置平齐。所述的插艾管设置1根,插艾管内径略粗于艾条,艾条燃烧过程中艾灰落入接灰 管,艾条自然下落。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半圆把手呈U形,手持把手的末端和顶端 可以方便的上下、水平方向移动施灸;2、保温外壳其内空间较小,1根艾条产生的热量足够 治疗使用;3、本发明的插艾管内径略粗于艾条,艾条燃烧过程中艾灰落入接灰管,艾条自然 下落;4、手持式吹灸仪操作方便,可以吹灸一个穴位点、一个病变面,还可沿着经络线吹灸; 5、本发明的手持式吹灸仪易学易会,安全性高,更适于推广普及。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半圆把手2、风扇3、插艾管上盖4、插艾管5、防灰网6、保温外壳7、艾 条支撑架8、侧治疗管9、下治疗管10、治疗管封堵盖11、接灰管下盖12、接灰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4所示的手持式吹灸仪,依次包括有半圆把手1、风扇2、保温外壳6、治 疗管、封堵盖、插艾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灸仪保温外壳6中央设置有插艾管4和接 灰管12 ;保温外壳6侧面和底部设置有侧治疗管8、下治疗管9以及治疗管封堵盖10,其对 侧和上面设置有风扇2、半圆把手1 ;插艾管4的下端设置有防灰网5与艾条支撑架7 ;插艾 管4、接灰管12末端设置有插艾管上盖3、接灰管下盖11。所述的半圆把手1呈U形,手持把手的末端和顶端可以方便的上下、水平方向移动 治疗。所述的风扇2与侧治疗管8位置相反,大约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尚有一根电源线与 风扇2连接,。所述的插艾管上盖3、接灰管下盖11以及下治疗管9 (或侧治疗管8)末端的治疗 管封堵盖10使吹灸仪治疗头围成相对密封的空间,空气由风扇进入吹灸仪治疗头,艾条燃 烧的热力、药力从未封闭的下治疗管9 (或侧治疗管8)喷出。所述的保温外壳6呈圆柱形,有风扇2、下治疗管9、侧治疗管8开口。所述的艾条支撑架7位于插艾管4、接灰管12之间,呈十字形。[0024]所述的防灰网5位于艾条支撑架7上方,与艾条燃烧的位置平齐。所述的插艾管4设置1根,插艾管4内径略粗于艾条,艾条燃烧过程中艾灰落入接 灰管12,艾条自然下落。本发明“手持式吹灸仪”是在已申请专利“多功能艾条吹灸器”(申请(专利)号 200910018296. 9)技术的基础上,对原有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种实施吹灸疗法的台式 吹灸仪。本手持式吹灸仪操作方便,可以吹灸一个穴位点、一个病变面,还可沿着经络线吹 灸。总之,本台式吹灸仪实用性强,易学易会,安全可靠,节约操作者时间,制造成本低,既可 用于临床治疗,也适于个人家庭防病保健,容易广泛的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手持式吹灸仪,依次包括有半圆把手(1)、风扇(2)、保温外壳(6)、治疗管、封堵盖、插艾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灸仪保温外壳(6)设置为圆柱体形状,其上面中央位置设置有插艾管(4)、下面中央位置则对应设置有接灰管(12);保温外壳(6)上设置有侧治疗管(8)、下治疗管(9)以及治疗管封堵盖(10);插艾管(4)的下端设置有防灰网(5)与艾条支撑架(7);吹灸器盒体的上侧设置有半圆把手(1),位于下治疗管和侧治疗口对侧;插艾管(4)、接灰管(12)末端设置有上盖(3)、接灰管下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圆把手(1)呈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2)与侧治疗管(8) 位置相反,大约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尚有一根电源线与风扇(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3)、接灰管下盖 (11)以及下治疗管(9)或侧治疗管(8)末端的治疗管封堵盖(10)使吹灸仪治疗头围成相 对密封的空间,空气由风扇进入吹灸仪治疗头,艾条燃烧的热力、药力从未封闭的下治疗管 (9)或侧治疗管(8)喷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外壳(6)呈圆柱形, 有风扇(2)、下治疗管(9)、侧治疗管(8)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艾条支撑架(7)位于插艾 管(4)、接灰管(12)之间,呈十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灰网(5)位于艾条支撑 架(7)上方,与艾条燃烧的位置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吹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艾管(4)设置1根,插 艾管(4)内径略粗于艾条,艾条燃烧过程中艾灰落入接灰管(12),艾条自然下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吹灸仪。本实用新型是在已申请专利“多功能艾条吹灸器”(申请(专利)号200910018296.9)技术的基础上,对原有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种实施吹灸疗法的手持式吹灸仪。手持式管灸器,依次包括有半圆把手、风扇、保温外壳、治疗管、封堵盖、插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灸仪保温外壳中央设置有插艾管和接灰管;保温外壳侧面和底部设置有侧治疗管、下治疗管以及治疗管封堵盖,其对侧和上面设置有风扇、半圆把手;插艾管的下端设置有防灰网与艾条支撑架;插艾管、接灰管末端设置有插艾管上盖、接灰管下盖。手持式吹灸仪操作方便,可以对一个穴位点、病变面、经络线吹灸治疗。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1719537SQ20102022843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8日
发明者蔡圣朝, 袁卫华, 贺成功, 龙红慧 申请人:贺成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