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刃筋膜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935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刃筋膜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颈肩腰腿痛等疾病进行治疗时用的手术刀具;尤其是涉及一种 对筋膜进行减张减压所用的斜刃筋膜刀。
背景技术
临床对颈肩腰腿痛等疾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其病灶周围的筋膜进行切割。传统 方法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时使用的是平刃针刀,由于切口较大,患者手术时需要打麻药,这 样病人痛苦大、恢复慢,且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口小、病人痛苦小、治愈率高的斜刃筋膜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刃筋膜刀,包括带有握柄的金属针体,所述金属针体端部的 刃口由直刃和斜刃两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直刃和斜刃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直刃的宽度为0. 2-0. 6mm ;露出握柄外的金属针体长度为15_30mm。所述握柄由端部的球体和与其相连的圆柱套构成;所述握柄的外周面为粗糙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体短小、针体的刃口由直刃和斜刃两部分组合而成,治 疗时刃口只进入人体浅筋膜部位,操作更加安全,斜刃口可以与病变部位最大化接触,明显 减少刃口在体内的切割次数,治疗时间短,病人手术痛苦明显减轻;刀口小,愈合快,一般部 位术后两小时即可见水,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IA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刃筋膜刀,包括带有透明无毒塑胶材质握 柄1的圆柱形金属针体2,所述金属针体2端部的刃口由直刃3和斜刃4两部分组合而成, 直刃3和斜刃4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直刃3的宽度为0. 2-0. 6mm,优选0. 2mm,斜刃 的长度在12mm左右,露出握柄1外的金属针体2长度为15_30mm,优选20mm ;所述握柄1由 端部的球体和与其相连的圆柱套构成,操作时增加了中指在圆柱套位置处的支撑,使金属 针体不易折断或弯曲;为增加摩擦力,方便进刀操作,所述握柄的外周面为粗糙面。治疗时,拇指、食指捏住握柄1的球形部位,中指支撑在握柄1的圆柱套部位,控制 进刀的速度、深度,圆柱形针体可以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质。根据具体病症,可以采用直
3切、挑切(割)、环切、扇切等治疗方法。对颈椎病、腱鞘炎、腱鞘囊肿等症状疗效突出;对腰 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病、踝关节损伤后遗症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权利要求一种斜刃筋膜刀,包括带有握柄(1)的金属针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针体(2)端部的刃口由直刃(3)和斜刃(4)两部分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刃筋膜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刃(3)和斜刃(4)之间通 过弧形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刃筋膜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刃(3)的宽度为 0. 2-0. 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刃筋膜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1)由端部的球体 和与其相连的圆柱套构成;所述握柄(1)的外周面为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刃筋膜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握柄(1)外的金属 针体(2)长度为15-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刃筋膜刀,包括带有握柄的金属针体,所述金属针体端部的刃口由直刃和斜刃两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直刃和斜刃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直刃的宽度为0.2-0.6mm;露出握柄外的金属针体长度为15-30mm。所述握柄由端部的球体和与其相连的圆柱套构成;所述握柄的外周面为粗糙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体短小、针体的刃口由直刃和斜刃两部分组合而成,治疗时刃口只进入人体浅筋膜部位,操作更加安全,斜刃口可以与病变部位最大化接触,明显减少刃口在体内的切割次数,治疗时间短,病人手术痛苦明显减轻;刀口小,愈合快,一般部位术后两小时即可见水,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文档编号A61B17/3211GK201701272SQ20102023187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曹金星 申请人:曹金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