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腰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91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按摩腰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按摩及发热功能的腰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摄取营养过剩,但因为工作 时间过长,没有时间或者过于劳累而疏于锻炼,而且大多数人是整天坐在办公室上班,因 此,过剩的营养转化成脂肪在腰部堆积,使大量的年轻人大腹便便,这样,不仅影响自身形 象,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也非常不利,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健身器材广泛应用于都市白领的生 活中,比较常见的便是腰部或者腿部按摩功能的腰带,这类按摩腰带内设有马达及偏心轮, 工作时通过偏心轮振动对人体腰部进行按摩,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因为功能单一,不 仅不能带给使用者舒适感,而且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具有转动按摩、加热 功能,增加人体舒适感的按摩腰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按摩腰带,包括内部 结构相同且活动连接的左、右按摩体,所述左、右按摩体包括上壳、底壳,在底壳内靠近端部 处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两端部置于底壳两侧板内壁的支撑台上,在偏心轮的内侧设 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固设于底壳内,所述偏心轮的转轮和振动马达的输出轮之间通 过同步皮带连接,在所述振动马达的内侧还设有转动按摩装置,其包括转动按摩马达、牙箱 盖、变速机构、按摩装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的输出轴穿过牙箱盖上的孔与设于牙箱盖内的 变速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设有齿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固设于牙箱盖上;所述 按摩装置与变速机构相连接。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组、第二变速齿轮组、第 三变速齿轮组及第四齿轮,并分别套设于固设在底壳内底板上的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 第三齿轮轴及第四齿轮轴上,其中,第一变速齿轮组的大齿轮与转动按摩马达的输出轴上 的齿轮相结合而小齿轮与第二变速齿轮组上的大齿轮相结合,第二变速齿轮组的小齿轮与 第三变速齿轮组的大齿轮相结合,而第三变速齿轮组的小齿轮与第四齿轮相结合。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第四齿轮轴穿过底壳与按摩装置相连接,所述按摩 装置包括设于底壳底板外表面上的腔体,设于腔体内的PCB板,设于腔体内与PCB板相接触 的转盘,设于转盘外表面上的复数个按摩头,所述按摩头内设有灯板和发热灯。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转盘内表面上设有两个碳刷,所述碳刷与PCB板 相接触。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左、右按摩体的底壳相连接;右上壳的连接端设有凸 出的勾状连接块,对应的左上壳的连接端设有容纳勾状连接块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内 侧表面上设有带孔的连接柱,左上壳通过带孔的连接柱与右下壳相连接;勾状连接块上设有孔,右上壳通过勾状连接块上的孔与右下壳相连接。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缺口的两侧边的上表面上各设有一个止动片。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左、右按摩体连接在一起后设于未封闭的PU腔体 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利用偏心轮的振动对人体腰部或者 腿部进行按摩,还设有按摩头,在按摩头内还设有加热灯,在对人体进行按摩的同时可以热 疗,因此增加人体的舒适感,按摩效果佳;采用左右上壳的连接结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 整本产品与人体接触面的弧度,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体或者不同身体部位,适用范围 广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3所示,一种按摩腰带,包括内部结构相同且活动连接的左、右按摩 体,所述左、右按摩体包括上壳1、1’ ;底壳2、2’,在底壳1内靠近端部处设有偏心轮3,所述 偏心轮3的两端部置于底壳1两侧板内壁的支撑台Ia上,在偏心轮3的内侧设有振动马达 4,所述振动马达4通过马达固定件4’固设于底壳2内,所述偏心轮3的转轮3a和振动马 达4的输出轮4a之间通过同步皮带5连接。在所述振动马达4的内侧还设有转动按摩装置,其包括转动按摩马达6、牙箱盖7、 变速机构、按摩装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6的输出轴6a穿过牙箱盖7上的孔与设于牙箱盖 7内的变速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输出轴6a的末端设有齿轮8,所述转动按摩马达6固设于牙 箱盖7上;所述按摩装置与变速机构相连接。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组9、第二变速齿轮组10、第三变速齿轮组11及 第四齿轮12,并分别套设于固设在底壳2内底板上的第一齿轮轴13、第二齿轮轴14、第三齿 轮轴15及第四齿轮轴16上,其中,第一变速齿轮组9的大齿轮9a与转动按摩马达6的输 出轴6a上的齿轮8相结合而小齿轮9b与第二变速齿轮组10上的大齿轮IOa相结合,第二 变速齿轮组10的小齿轮IOb与第三变速齿轮组11的大齿轮Ila相结合,而第三变速齿轮 组11的小齿轮lib与第四齿轮12相结合,从而将转动按摩马达6输出的动力传递到第四 齿轮轴16。所述第四齿轮轴16穿过底壳2与按摩装置相连接,所述按摩装置包括设于底壳2 底板外表面上的腔体17,设于腔体17内的PCB板18,设于腔体17内与PCB板18相接触的 转盘19,设于转盘19外表面上的复数个按摩头20,所述按摩头20内均设有灯板21和发热 灯22。所述的转盘19内表面上设有两个碳刷23,所述碳刷23与PCB板18相接触,此时 转盘19与第四齿轮轴16相结合,转动按摩马达6的动力最终传递到转盘19,转动时碳刷23与PCB板18保持紧密接触,实现对按摩头20内的发热灯22供电,可以在转动的同时加 热,对人体进行热疗。所述左、右按摩体的底壳2、2’相连接;左上壳1的连接端设有凸出的勾状连接块 lb,对应的右上壳1’的连接端设有容纳勾状连接块Ib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内侧表面上 设有带孔的连接柱1’ C,右上壳1’通过带孔的连接柱1’ C与右底壳2’相连接;勾状连接 块Ib上设有孔,左上壳1通过勾状连接块Ib上的孔与右底壳2’相连接。所述缺口的两侧 边的上表面上各设有一个止动片(未示出),采用该连接结构,左右按摩体连接在一起后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从而改变本实用新型与人体接触的表面的弧度,适应范围更广, 因为设有止动片ld,可以限制左右按摩体相对转动的弧度,保证本产品的正常使用。所述左、右按摩体连接在一起后设于未封闭的PU腔体24内,并将整体设于袋状体 内,底壳2、2’的外表面与袋状体接触处通过压板25固定,防止袋状体与按摩体相对移动。
权利要求一种按摩腰带,包括内部结构相同且活动连接的左、右按摩体,所述左、右按摩体包括上壳、底壳,在底壳内靠近端部处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两端部置于底壳两侧板内壁的支撑台上,在偏心轮的内侧设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固设于底壳内,所述偏心轮的转轮和振动马达的输出轮之间通过同步皮带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马达的内侧还设有转动按摩装置,其包括转动按摩马达、牙箱盖、变速机构、按摩装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的输出轴穿过牙箱盖上的孔与设于牙箱盖内的变速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设有齿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固设于牙箱盖上;所述按摩装置与变速机构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 组、第二变速齿轮组、第三变速齿轮组及第四齿轮,并分别套设于固设在底壳内底板上的第 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轴及第四齿轮轴上,其中,第一变速齿轮组的大齿轮与转 动按摩马达的输出轴上的齿轮相结合而小齿轮与第二变速齿轮组上的大齿轮相结合,第二 变速齿轮组的小齿轮与第三变速齿轮组的大齿轮相结合,而第三变速齿轮组的小齿轮与第 四齿轮相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轴穿过底壳与按 摩装置相连接,所述按摩装置包括设于底壳底板外表面上的腔体,设于腔体内的PCB板,设 于腔体内与PCB板相接触的转盘,设于转盘外表面上的复数个按摩头,所述按摩头内设有 灯板和发热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内表面上设有两个碳 刷,所述碳刷与PCB板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按摩体的底壳相连接; 右上壳的连接端设有凸出的勾状连接块,对应的左上壳的连接端设有容纳勾状连接块的缺 口,所述缺口的两侧内侧表面上设有带孔的连接柱,左上壳通过带孔的连接柱与右下壳相 连接;勾状连接块上设有孔,右上壳通过勾状连接块上的孔与右底壳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两侧边的上表面上各 设有一个止动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按摩体连接在一起后设 于未封闭的PU腔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摩腰带,包括内部结构相同且活动连接的左、右按摩体,所述左、右按摩体包括上壳、底壳,在底壳内靠近端部处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两端部置于底壳两侧板内壁的支撑台上,在偏心轮的内侧设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固设于底壳内,所述偏心轮的转轮和振动马达的输出轮之间通过同步皮带连接,在所述振动马达的内侧还设有转动按摩装置,其包括转动按摩马达、牙箱盖、变速机构、按摩装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的输出轴穿过牙箱盖上的孔与设于牙箱盖内的变速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设有齿轮,所述转动按摩马达固设于牙箱盖上;所述按摩装置与变速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利用偏心轮的振动对人体腰部或者腿部进行按摩,还设有按摩头,在按摩头内还设有加热灯,在对人体进行按摩的同时可以热疗,因此增加人体的舒适感,按摩效果佳;采用左右上壳的连接结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本产品与人体接触面的弧度,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体或者不同身体部位,适用范围广泛。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1701459SQ20102025162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陈小林 申请人:陈小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