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贴敷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33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穴位贴敷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敷片,特别属于符合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穴位贴敷片。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法历久弥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杂疗方·内加》即有记载,晋 代后渐普遍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穴位贴敷法”被正式列为针灸法中的一种。2008年 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 穴位贴敷》,定义在 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是使药物透过特异的腧穴皮肤,根据腧穴区角质层薄弱, 低阻抗性,外敏性特化结构,富集神经末梢,经穴与内脏密切相关等,集药物与腧穴的共同 作用达到整体治疗效果。现有的贴敷片为将药物直接放在压敏胶贴上,存在无法克服腧穴 个体差异的影响,重复性差,疗效不稳定,药物对穴位的理化刺激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疗效稳定的穴位贴敷片。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贴敷片,包括贴片、贴片表面的 离形膜,所述的贴片包括针盘、锥形柱针、波浪型的沿口、压敏胶贴,所述的针盘位于锥形柱 针与压敏胶贴之间,波浪型的沿口设在与锥形柱针同侧的针盘边缘,波浪型的沿口与针盘 形成了盛药的空腔,所述的波浪形的沿口的高度低于锥形柱针的高度。为了增强锥形柱针对皮肤穴位的刺激,所述的锥形柱针为可导电的锥形柱针,在 针盘靠近压敏胶贴的一侧设有压电装置,所述的压电装置包括第一压电膜、绝缘体、第二压 电膜、所述的绝缘体位于第一压电膜与第二压电膜之间,第一压电膜与可导电的锥形柱针 相联,第二压电膜与压敏胶贴相连。所述的第一压电膜、第二压电膜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膜。所述的绝缘体的材料为远红外材料、托玛琳。为了增强压敏胶贴的粘接力,还可在针盘边缘与波浪型的沿口之间设有过渡边; 在压敏胶贴远离针盘的一侧设有大于针盘面积的加强膜。由于穴位贴敷源于针灸疗法,腧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来自针灸的机械性刺激。探析 古代中医针药并用以提高疗效的学术理念,经脉的走行主要在表皮层和皮下层。国内外关 于毫针深刺与非穿透性浅刺疗效无差异的结论,浅刺皮部可以产生良好的“激经效应”,生 理学压迫皮肤刺激触压敏点使末梢器官变形,可增加皮肤的通透性等等,认识到针药并用 穴位贴敷是消除和减少差异,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案。但是在穴位贴敷中增加针灸机械刺激 需要有压力源,由于压敏胶的快粘力对皮肤的剥离抵抗力是良好的压力源,我国压敏胶贴 的快粘力标准120g-150g,那么在这种对皮肤的剥离抵抗力下,压敏胶贴与皮肤间的物体可 以通过形态、力学性能、弹性模量的控制形成张力带,以锥形柱针的高度、针盘的面积、材料 的弹性模量,产生张力带,形成压力源,针盘接收压力向锥形柱针尖转移,针盘面积力与锥 形柱针尖接触点对穴位产生了压强刺激,非穿透性浅刺。并且在此压强下压电膜产生电流,增强锥形柱针对穴位的刺激。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药物位于波浪型的沿口与针盘形成了盛药的空 腔中,因此,药物的用量面积多少是可控的,规范了穴位的给药面积,结合锥形柱针非穿透 性刺激,从而消除和减少了腧穴的个体差异,针药并用,解决了血药浓度不足的问题,重复 性良好,大幅度提高了疗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贴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贴片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2中,1为针盘、2为锥形柱针、3为压敏胶贴、4为加强膜、5为绝缘体、6为 第二压电膜、7为波浪型的沿口、8为过渡边、9为第一压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穴位贴敷片,包括贴片、包装袋,所述的贴片包括针盘1、锥形 柱针2、波浪型的沿口 7、压敏胶贴3,所述的针盘1位于锥形柱针2与压敏胶贴3之间,波浪 型的沿口 7设在与锥形柱针2同侧的针盘1边缘,波浪型的沿口 7与针盘1形成了盛药的 空腔,药物放在空腔中,所述的波浪形的沿口 7的高度低于锥形柱针2的高度,以使药物沿 着锥形柱针2的刺激而进入相应的穴位。为了增强锥形柱针2对皮肤穴位的刺激,所述的 锥形柱针2为可导电的锥形柱针2,在针盘1靠近压敏胶贴3的一侧设有凹槽,压电装置位 于凹槽中,所述的压电装置包括第一压电膜9、绝缘体5、第二压电膜6、所述的绝缘体5位 于第一压电膜9与第二压电膜6之间,第一压电膜9与可导电的锥形柱针2相联,第二压电 膜与压敏胶贴相连。所述的第一压电膜6、第二压电膜9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 膜。所述的绝缘体5的材料为远红外材料或托玛琳。为了增强压敏胶贴的粘接力,还可在针盘1边缘与波浪型的沿口 7之间设有过渡 边8 ;在压敏胶贴4远离针盘1的一侧设有大于针盘1面积的加强膜4,加强膜4与压敏胶 贴4相粘接。
权利要求1.一种穴位贴敷片,包括贴片、贴片表面的离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片包括针 盘、锥形柱针、波浪型的沿口、压敏胶贴,所述的针盘位于锥形柱针与压敏胶贴之间,波浪型 的沿口设在与锥形柱针同侧的针盘边缘,波浪型的沿口与针盘形成了盛药的空腔,所述的 波浪形的沿口的高度低于锥形柱针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贴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柱针为可导电的 锥形柱针,在针盘靠近压敏胶贴的一侧设有压电装置,所述的压电装置包括第一压电膜、绝 缘体、第二压电膜、所述的绝缘体位于第一压电膜与第二压电膜之间,第一压电膜与可导电 的锥形锥形柱针相联,第二压电膜与压敏胶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穴位贴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电膜、第二压电 膜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穴位贴敷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体的材料为远红 外材料、托玛琳。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穴位贴敷片,其特征在于在针盘边缘与波浪 型的沿口之间设有过渡边。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穴位贴敷片,其特征在于在压敏胶贴远离针 盘的一侧设有大于针盘面积的加强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穴位贴敷片,其特征在于在压敏胶贴远离针盘的一侧 设有大于针盘面积的加强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穴位贴敷片,包括贴片、贴片表面的离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片包括针盘、锥形柱针、波浪型的沿口、压敏胶贴,所述的针盘位于锥形柱针与压敏胶贴之间,波浪型的沿口设在与锥形柱针同侧的针盘边缘,波浪型的沿口与针盘形成了盛药的空腔,所述的波浪形的沿口的高度低于锥形柱针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药物位于波浪型的沿口与针盘形成了盛药的空腔中,因此,药物的用量面积多少是可控的,规范了穴位的给药面积,结合锥形柱针非穿透性刺激,从而消除和减少了腧穴的个体差异,针药并用,解决了血药浓度不足的问题,重复性良好,大幅度提高了疗效。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1814831SQ2010205460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孙雁群 申请人:孙雁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