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5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止鼾器,更详而言之,有关于一种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 牙齿的咬合的止鼾器。
背景技术
睡眠时打鼾的原因多种,例如呼吸通道受阻、年纪大、肥胖等,而主要的打鼾原因, 请参阅图1,当呼吸通道11因为软颚、舌根12等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受重力拉扯下沉而变窄 时,吸进的空气就必须强行通过狭窄的地方,此时空气的阻力当然变大,于是呼吸通道11 变窄部分的粘膜或分泌物就会产生振动,或者产生摩擦的声音,这种振动声、摩擦声就是打鼾。医学界对于睡眠时打鼾的情况,亟欲寻找解决之道,例如藉由止鼾器而往前移动 下颚即为常见的方法,请参阅图2,透过套设于牙齿14上的止鼾器2,藉以将嘴巴撑开一定 角度而往前移动下颚13,带动软颚、舌根12等喉部软组织往前移动,以防止软颚、舌根12等 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11下沉,以确保呼吸通道11的通畅,而有效防止打鼾。现有止鼾器绘制于图3,如图所示,止鼾器2包括由硬质材料所制成的上、下牙套 21、22,该些上、下牙套21、22上需依使用者的齿形设置凹陷部212、222,以减少止鼾器2与 牙齿14间的间隙,并于左、右两侧设置粘合垫23,以连接隔开特定距离的上、下牙套21、22 使成为一体,供使用者的咬合。另,上牙套21具有由金属材质制成的定位柱211,以供抵靠 使用者的牙龈而行定位之作用。然,由于凹陷部212、222的设置需要透过制作因应使用者齿形的齿模而量身定 做,才能有效减少止鼾器2与牙齿14间的间隙,且需借由粘合垫23才能连接上、下牙套21、 22,而形成止鼾器2,如此将造成止鼾器2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为止鼾器2无法普及使用 的原因之一。此外,为美观考量,定位柱211通常会选用被纤细化的不锈钢金属线,因而定位柱 211的抵靠会造成牙龈的局部区域受压,而使配戴止鼾器2的使用者会有不适的感觉,更严 重者还会有牙龈发炎的情况产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止鼾器,以节约制造成本,并提升配戴舒适度,遂为医界技术 领域中所亟欲解决之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鼾器,以节约制造成本,并提升配戴舒适度。基于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鼾器,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 的咬合,包括上牙套,至少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一咬合部供上颚牙 齿的咬合,该第一外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上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供抵靠上颚门齿 的外齿面,该第一内挡墙的高度小于该第一外挡墙的高度,以供抵靠上颚门齿的内齿面;下 牙套,至少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二咬合部供下颚牙齿的咬合,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下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供抵靠下颚门齿的内齿面,该第 二外挡墙的高度小于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以供抵靠下颚门齿的外齿面;以及连接件,连接 该上牙套与下牙套,令该第一、第二外挡墙的牙齿接触面隔开距离为上颚或下颚门齿齿冠 厚度之1. 5至2. 5倍,且令该第一、第二咬合部的咬合面隔开距离为上颚或下颚门齿齿冠高 度之1. 5至2. 5倍,并提供一位于该上、下牙套之间的开口,以供气体进出该口腔;其中,该 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外挡墙可朝上颚齿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一 内、外挡墙的隔开距离可依上颚齿列的厚度而决定,令该上牙套能紧密地套设于上颚牙齿 上,该第二内、外挡墙可朝下颚齿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内、外挡墙的隔开距离可依下颚齿 列的厚度而决定,令该下牙套能紧密地套设于下颚牙齿上。该上牙套之第一咬合部与第一 内、外挡墙可延伸至对应上颚白齿的位置,而该下牙套之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可延 伸至对应下颚白齿的位置。该上、下牙套相对于该开口的两端侧均可具有缺口,以分别穿过 上、下颚牙齿。另外,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可由橡胶或环氧树脂材料而一体制成。该些挡墙可为 片状结构,且可具有相应于上、下颚齿列形状的断面。该开口的形状可为矩形、椭圆形或圆 形。该第一、第二咬合部可相交2至15度的角度。该第一、第二内挡墙于相对该开口一端 的高度可分别依上、下颚的形状而渐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的咬合,具有上牙 套、下牙套以及连接件,藉由上、下牙套前后、高低的差距,使经上、下颚牙齿咬合后撑开嘴 巴,进而避免下颚的后缩,而防止软颚、舌根等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下沉,因而不 会有因气管受到压迫而缩小呼吸通道的状况发生,而得保持呼吸通道的通畅,使呼吸通道 内的空气阻力不会变大,进而减少呼吸通道的粘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或者产生摩擦的声 音,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能有效防止打鼾。另外,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弹性材料而一体制成,因此该止鼾器的制作可省去 连接该上、下牙套的制程,且在经咬合后可弹性变形而形成与使用者齿形配合的凹凸形状, 以有效减少止鼾器与牙齿间的间隙,因而无需因应使用者齿形制作齿模,故具有通用性而 可批量生产,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再者,该上、下牙套具有分别抵靠上颚、下颚牙齿的挡墙,据以提供足够的抵靠面 积,有效避免牙龈的局部区域受压,使得使用者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
图1为打鼾时人体喉咙的构造图。图2为配戴止鼾器时人体喉咙的构造图。图3为现有止鼾器的构造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之止鼾器的构造图。图5为嘴巴配戴图4之止鼾器的外观图。图6为配戴图4之止鼾器时人体喉咙的构造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呼吸通道4[0023]12舌根13下颚131牙齿14牙齿15上颚151牙齿2止鼾器21上牙套211定位柱212凹陷部22下牙套222凹陷部23粘合垫3止鼾器31上牙套311第一外挡墙312第一内挡墙313第一咬合部314 缺□32下牙套321第二外挡墙322第二内挡墙323第二咬合部324 缺 Π33连接件331 开口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之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他 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 悖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请参阅图4至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之止鼾器的构造图,图5为嘴巴 配戴图4之止鼾器的外观图,图6为配戴图4之止鼾器时人体喉咙的构造图。本实施例之止鼾器3,供口腔内部上颚15及下颚13牙齿151、131的咬合定位,如 此可使口腔内部肌肉放松。该止鼾器3包括有上牙套31、下牙套32及连接件33。该上、下 牙套31、32与连接件33由例如为橡胶或环氧树脂的弹性材料而一体制成,因而在使用者咬 合该止鼾器3后,该上、下牙套31、32可受咬合力而变形成为与使用者齿形配合的凹凸形 状,以有效减少止鼾器与牙齿间的间隙,因而无需因应使用者齿形而量身定做齿模,以减少制造程序,进而可批量生产,以大幅降低该止鼾器3的制造成本。此外,因该上、下牙套31、32与连接件33为一体制成,故该止鼾器3的制作可省去 连接该上、下牙套31、32的制程,此亦能降低该止鼾器3的制造成本。该上牙套31由第一咬合部313与第一内、外挡墙312、311所构成。如图所示,该 些第一内、外挡墙312、311为片状结构,具有相应于上颚齿列形状的断面(例如为U字形)。 该第一咬合部313具有咬合面,以供上颚牙齿151的咬合。该第一外挡墙311的高度大于或 等于上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藉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抵靠上颚牙齿151的外齿面,朝口腔内 部的方向推抵上颚牙齿151。该第一内挡墙312的高度小于该第一外挡墙311的高度(例 如小于上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抵靠上颚门齿的内齿面,与该第一外 挡墙配合而避免上颚牙齿151离开与该第一咬合部313的咬合。应说明的是,于本文中所 述之门齿即为习称之门牙或前齿。较佳地,该第一内、外挡墙312、311朝上颚牙龈的方向延伸,确保能有效抵靠上颚 牙齿151的齿面,而将该上牙套31稳固地套设于上颚牙齿151上,该第一内、外挡墙312、 311的隔开距离依上颚齿列厚度而决定,令该上牙套31能紧密地套设于上颚牙齿151上。该下牙套32由第二咬合部323与第二内、外挡墙322、321所构成。如图所示,该 些第二内、外挡墙322、321为片状结构,具有相应于下颚齿列形状的断面(例如为U字形)。 该第二咬合部323具有咬合面,以供下颚牙齿131的咬合。该第二内挡墙322的高度大于 或等于下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藉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抵靠下颚门齿的内齿面,于仰卧时, 朝口腔外部的方向推抵下颚门齿,而以上颚15为定点将下颚13向前伸展,即往前移动下颚 13,以带动软颚、舌根12等喉部软组织往前移动,而防止软颚、舌根12等喉部软组织的部分 往呼吸通道11下沉,以保持呼吸通道11的通畅(即不会变窄),而使呼吸通道11内的空气 阻力不会变大,进而减少呼吸通道11的粘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或者产生摩擦的声音,因 此,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3能有效防止打鼾。该第二外挡墙321的高度小于该第二内挡墙322的高度(例如小于下颚门齿齿冠 的1/4高度),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抵靠下颚门齿的外齿面,与该第二内挡墙322配合而避免 下颚牙齿131离开与该第二咬合部323的咬合。较佳地,该第二内、外挡墙322、321朝下颚齿龈的方向延伸,确保能有效抵靠下颚 牙齿151的齿面,而将该下牙套32稳固地套设于下颚牙齿131上,该第二内、外挡墙322、 321的隔开距离依下颚齿列厚度而决定,令该下牙套32能紧密地套设于下颚牙齿131上。该连接件33连接该上、下牙套31、32,令该第一、第二外挡墙311、321的牙齿接触 面隔开距离Dl为上颚或下颚门齿齿冠厚度的1. 5至2. 5倍,且令该第一、第二咬合部313、 323的咬合面隔开距离D2为上颚或下颚门齿齿冠高度的1. 5至2. 5倍,以令该第一、第二咬 合部313、323相交有2至15度的角度,藉以将嘴巴撑开一定角度而往前移动下颚,防止软 颚、舌根12等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下沉,以确保呼吸通道11的通畅,而有效防止打鼾。换言 之,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3藉由上、下牙套31、32前后、高低的差距,使经上、下颚牙齿151、 131咬合后定位该上、下颚牙齿151、131并撑开嘴巴,进而避免下颚13的后缩,因而不会有 因气管受到压迫而缩小呼吸通道11的状况发生。该连接件33还提供一位于该上、下牙套31、32之间的开口 331,以供气体进出口腔 的呼吸通道,即使睡眠中的使用者呼吸顺畅。[0060]于本实施例中,该开口 331的形状为矩形,但依使用者的呼吸情况,仍可将该开口 331的形状设计为椭圆形或圆形等。于本实施例中,该上、下牙套31、32之内、外挡墙312、311、322、321分别抵靠上、下 颚牙齿151、131的内、外齿面,藉以提供足够的面积抵靠,可有效解决现有止鼾器3对牙龈 的局部区域施压,而使配戴该止鼾器3的使用者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较佳地,该上牙套31之第一咬合部313与第一内、外挡墙312、311延伸至对应上 颚臼齿的位置,而该下牙套32之第二咬合部323与第二内、外挡墙322、321延伸至对应下 颚臼齿的位置,确保该第一、第二咬合部313、323有足够的咬合面积,及该第一内、外挡墙 312、311与第二内、外挡墙322、321有足够的抵靠面积,而稳固地将该上、下牙套31、32套设 于上、下颚牙齿151、131上。如图4所示,该上、下牙套31、32相对于该开口 331的两端侧分别具有缺口 314、 324,以分别穿过上、下颚牙齿151、131,而方便使用者装戴该止鼾器3。该第一、第二内挡墙 312,322于相对该开口 331 —端的高度分别依上、下颚15、13的形状而渐减,而更佳提升该 止鼾器3配戴的舒适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的咬合,具有上牙 套、下牙套以及连接件,藉由上、下牙套前后、高低的差距,使经上、下颚牙齿咬合后撑开嘴 巴,进而避免下颚的后缩,而防止软颚、舌根12等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下沉,因而 不会有因气管受到压迫而缩小呼吸通道的状况发生,而得保持呼吸通道的通畅,使呼吸通 道内的空气阻力不会变大,进而减少呼吸通道的粘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或者产生摩擦的 声音,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能有效防止打鼾。另外,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弹性材料而一体制成,因此该止鼾器的制作可省去 连接该上、下牙套的制程,且在经咬合后可弹性变形而形成与使用者齿形配合的凹凸形状, 以有效减少止鼾器与牙齿间的间隙,因而无需因应使用者齿形制作齿模,故可减少制程,并 具有通用性且可批量生产,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再者,该上、下牙套具有分别抵靠上颚、下颚牙齿的挡墙,据以提供足够的抵靠面 积,有效避免牙龈的局部区域受压,使得使用者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 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之权利要求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止鼾器,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的咬合,其特征在于,该止鼾器包括上牙套,至少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一咬合部供上颚牙齿的咬 合,该第一外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上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供抵靠上颚门齿的外齿 面,该第一内挡墙的高度小于该第一外挡墙的高度,以供抵靠上颚门齿的内齿面;下牙套,至少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所构成,该第二咬合部供下颚牙齿的咬 合,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下颚门齿齿冠的1/4高度,以供抵靠下颚门齿的内齿 面,该第二外挡墙的高度小于该第二内挡墙的高度,以供抵靠下颚门齿的外齿面;以及连接件,连接该上牙套与下牙套,令该第一、第二外挡墙的牙齿接触面隔开距离为上颚 或下颚门齿齿冠厚度之1. 5至2. 5倍,且令该第一、第二咬合部的咬合面隔开距离为上颚或 下颚门齿齿冠高度之1. 5至2. 5倍,并提供一位于该上、下牙套之间的开口,以供气体进出 该口腔;其中,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外挡墙朝上颚齿龈的方向延 伸,该第一内、外挡墙的隔开距离依上颚齿列的厚度而决定,令该上牙套能紧密地套设于上 颚牙齿上,该第二内、外挡墙朝下颚齿龈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内、外挡墙的隔开距离依下颚 齿列的厚度而决定,令该下牙套能紧密地套设于下颚牙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牙套之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 延伸至对应上颚白齿的位置,而该下牙套之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外挡墙延伸至对应下颚 臼齿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上、下牙套相对于该开口的两端侧均具 有缺口,以分别穿过上、下颚牙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上、下牙套与连接件由橡胶或环氧树脂 材料而一体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些挡墙为片状结构,且具有相应于上、 下颚齿列形状的断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咬合部相交2至15度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内挡墙于相对该开口一端的 高度分别依上、下颚的形状而渐减。
专利摘要一种止鼾器,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的咬合,具有上牙套、下牙套以及连接件,藉由上、下牙套前后、高低的差距,使经上、下颚牙齿咬合后撑开嘴巴,进而避免下颚的后缩,而防止软颚、舌根等喉部软组织的部分往呼吸通道下沉,因而不会有因气管受到压迫而缩小呼吸通道的状况发生,而得保持呼吸通道的通畅,使呼吸通道内的空气阻力不会变大,进而减少呼吸通道的粘膜或分泌物产生振动,或者产生摩擦的声音,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止鼾器能有效防止打鼾。
文档编号A61F5/56GK201822948SQ20102054636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宝鑑 申请人:陈宝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