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9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器,具体涉及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
背景技术
穿刺器为经皮介入后对体内组织(如胸、腹腔内的脏器以及脑、神经、血管和腺体 等的深层组织)进行定位、扩张、植入、射频、消融、注射、麻醉、活检抽取、和手术等微创治疗 操作设备。目前常用的注射、活检抽取、麻醉和手术等穿刺器的结构包括穿刺套管和穿刺 针,常用穿刺套管一般为管腔直径约为0. 6 6mm,长度约为20 300mm的空心管,由对人 体无害的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常用穿刺针一般为外径约0. 1 6mm,长度约50 350mm空 心弹性针体,由对人体无害的不锈钢、碳纤维和光纤维等高弹性材料制成。穿刺时先将穿刺 套管经皮介入到需要处理的近组织处定位,然后将穿刺针从管尾插入穿刺套管的管腔由管 头伸出,对需处理的组织进行注射、活检抽取、麻醉和手术等。目前常用的穿刺针为直行针 体,针头端设有斜切口,穿刺套管的管头为圆口,管腔为从管尾至管头都是直行的直行单管 或管腔从管尾开始直行,只是在近管头处呈弧形弯曲的弧形单管,直行单管的穿刺针伸出 时为直行轴向,弧形单管的穿刺针伸出时为斜行轴向,上述两种穿刺套管都为穿刺针要么 伸出时直行要么斜行的单轴向的穿刺器。单轴向的穿刺器使穿刺针只能在单轴向的轴线附 近的极少区域得到穿刺施行治疗,轴线外的大多数区域则成为盲区,所以一次介入留置只 能作简单微创治疗;对较大面积的病变组织的治疗,就需要多次介入留置才可以完成注射、 活检抽取、麻醉和手术等治疗,使治疗时间增加,介入组织受损面积扩大,治疗风险提高,治 疗难度增大,患者的痛苦指数升高。为了每次介入留置增加注射、活检抽取、麻醉和手术等 治疗的组织面积,公开号为CN2378008,
公开日为2000. 05. 17,名称为一种双通道穿刺麻醉 针的实用新型,则公开了由直管通道和弧形通道组成的的双通道管路,一次介入留置可以 同时插入两个针芯,一个针芯为直行轴向伸出,另一个为斜行轴向伸出,所以为多轴向穿刺 器,能完成硬膜麻醉和腰麻;虽然该实用新型可以达到多轴向穿刺治疗目的,一次介入留置 的麻醉面积相应增大,但针体的针腔为两个,针体的体积就相应增大,每次介入留置后组织 受损面积相应就较大,达不到微创治疗的要求,增加了患者的创伤面和痛苦指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该 穿刺器具有一次介入留置就可以在至少两个轴向上进行治疗,治疗面积相应较大,而介入 留置的组织受损面积较少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 的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直行的穿刺套管,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尾端和针头端,所述针头端设 有斜切口,所述穿刺针的长度为50 350mm,外径为0. 1 5. 8mm,所述穿刺套管包括管头、 管尾和管腔,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20 300mm,所述管腔直径为0. 6 6mm,所述穿刺套管 上离管头3 IOmm处设置有直径为0. 6 8mm的侧开口,所述侧开口的近管头边缘上设置有弹性舌片,所述弹性舌片的长度为0. 6 6mm,所述弹性舌片的定位端与所述穿刺套管 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舌片的活动端从所述侧开口向所述管尾方向斜向伸入所述管腔 内,所述弹性舌片的活动端未穿过所述管腔的中轴线,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 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0 45度,所述针头端设为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5 50mm,所 述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1 10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的外 切线的夹角为5 60度。所述穿刺针长度为150mm,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100mm,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 30mm,所述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5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 的外切线的夹角为20度,所述穿刺针的外径为3mm,所述管腔直径为3. 3mm,所述侧开口的 直径为3. 6mm,所述弹性舌片的长度为3mm,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 夹角为30度;由于穿刺针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以在穿刺套管变形延伸,在穿刺套管长度、穿 刺针长度、弯曲段周长较长时,曲率半径相应可以较短,即曲率可以较大点,也能顺利通过 穿刺套管。所述穿刺针长度为50mm,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20mm,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5mm,所 述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10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的外切 线的夹角为60度,所述穿刺针的外径为0. 2mm,所述管腔直径为0. 6mm,所述侧开口的直径 为0. 6mm,所述弹性舌片的长度为0. 6mm,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夹 角为60度;穿刺套管、穿刺针、弯曲段都较短时,弯曲段的曲率半径就应较大,此时为了使 穿刺针能从侧开口伸出,斜切口的切面与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和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管 腔的中轴线的夹角就相应要较大,以便能顺利从侧开口伸出。所述穿刺针长度为350mm,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300mm,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 50mm,所述弯曲段的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2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 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为6度,所述穿刺针的外径为5. 8mm,所述管腔直径为6mm,所述侧开口的 直径为8mm,所述弹性舌片的长度为6mm,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夹 角为10度;弯曲段的的曲率半径较短,说明曲率较大,那么斜切口的切面与弯曲段的外切 线的夹角和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管腔的中轴线的夹角较小时,也能顺利从侧开口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 包括穿刺针和直行的穿刺套管,穿刺针包括针尾端和针头端,针头端设有斜切口,穿刺针的 长度为50 350mm,外径为0. 1 5. 8mm,穿刺套管包括管头、管尾和管腔,穿刺套管长度为 20 300mm,管腔直径为0. 6 6mm,穿刺套管上离管头3 IOmm处设置有直径为0. 6 8mm的侧开口,侧开口的近管头边缘上设置有弹性舌片,弹性舌片的长度为0. 6 6mm,弹 性舌片的定位端与穿刺套管的管壁固定连接,弹性舌片的活动端从侧开口向管尾方向斜向 伸入管腔内,弹性舌片的活动端未穿过管腔的中轴线,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管腔的中轴线 的夹角为10 45度,针头端设为弯曲段,弯曲段的长度为5 50mm,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为 弯曲段长度的1 10倍,斜切口的切面与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为5 60度;这样穿刺 套管有两个出口,当穿刺针从管尾插入管腔且针头端的斜切口与弹性舌片斜向伸入方向同 向时,针头端就沿弹性舌片斜向向穿刺套管的侧开口伸出,对穿刺套管的周缘组织进行微 创治疗,轻轻旋转穿刺套管就可以对穿刺套管的其它周缘组织也进行微创治疗,轻轻旋转 相对多次介入对组织影响就较少,若针头端的斜切口与弹性舌片斜向伸入方向反向时,针头端就将弹性舌片顶起从穿刺套管的管头伸出,对穿刺套管的轴向组织进行微创治疗,由 于该穿刺器具有直行和斜向功能,一次介入留置可以对穿刺套管的周缘和轴向组织进行注 射、活检抽取、麻醉和手术等微创治疗,微创治疗面积较大,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只用单管就 能发挥双管的作用,相应穿刺套管管径就可以缩少,所以每次介入留置对组织受损面积相 应比双管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次介入留置就可以在至少两个轴向上进行治疗,治 疗面积相应较大,而介入留置的组织受损面积较少的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包括穿刺针1和直行的穿刺 套管2,穿刺针1包括针尾端11和针头端12,针头端12设有斜切口 13,穿刺针1的长度为 150mm,外径为3mm,穿刺套管2包括管头21、管尾22和管腔23,穿刺套管2长度为100mm, 管腔23直径为3. 3mm,穿刺套管2上离管头21的3 IOmm处设置有直径为3. 6mm的侧开 口 24,侧开口 M的近管头21边缘上设置有弹性舌片3,弹性舌片3的长度为3mm,弹性舌 片3的定位端31与的近管头21的穿刺套管1的管壁固定连接,弹性舌片3的活动端32从 侧开口 M向管尾22方向斜向伸入管腔23内,弹性舌片3的活动端32未穿过与管腔23的 中轴线,弹性舌片3的延长线与管腔23的中轴线的夹角为30度,穿刺针1从针尾端11至 离针尾端11的120mm处为直行段14,穿刺针1的针头端12设为弯曲段15,弯曲段15长度 为30mm,弯曲段15的曲率半径为150 mm,斜切口 13的切面与弯曲段15的外切线的夹角为 20度;由于穿刺针为高弹性材料制成,所以在穿刺套管长度较长时,弯曲段也设较长时,弯 曲段的曲率半径为弯曲段长度的1倍以上时,都可以较顺利从穿刺套管穿过,又由于弹性 舌片与管腔中轴线的夹角、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以及斜切口的切面与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 这三者之间的上述相关系数互相配套,使穿刺针可以较方便从侧开口或管头中伸出,进行 微创治疗;由于穿刺针弯曲段为弧形,可以进行转向调整,所以从侧开口伸出后,可以避开 骨关节和重要器官,对一般穿刺器难以达到的组织也可以进行微创治疗。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穿刺针1长度为50mm,穿刺套管2长度为 20mm,穿刺针1从针尾端11至离针尾端11的45mm处为直行段,穿刺针1的针头端12设为 弯曲段15,弯曲段15长度为5mm,弯曲段15的曲率半径为50mm,斜切口 13的切面与弯曲段 15的外切线的夹角为60度,穿刺针的外径为0. 2mm,管腔23直径为0. 6mm,侧开口 M的直 径为0. 6mm,弹性舌片3的长度为0. 6mm,弹性舌片3的延长线与管腔23的中轴线的夹角为 60度。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穿刺针1长度为350mm,穿刺套管2长度为 300mm,穿刺针1的针尾端11至离离针尾端11的300mm处为直行段,穿刺针1的针头端12设为弯曲段15,弯曲段15长度为50mm,弯曲段15的的曲率半径为50mm,斜切口 13的切面 与弯曲段15的外切线的夹角为6度,穿刺针1的外径为5. 8mm,管腔23直径为6mm,侧开口 24的直径为8mm,弹性舌片3的长度为6mm,弹性舌片3的延长线与管腔23的中轴线的夹角 为10度。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穿刺针材料的弹性, 穿刺套管、穿刺针和弯曲段的长度确定合适的弯曲段曲率半径,使穿刺针能较顺利从穿刺 套管穿过,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材料的曲率半径范围都适用。又根据弯曲段曲率半径,合理设 计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管腔的中轴线的夹角和斜切口的切面与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以 便穿刺针既可以从管头顺利伸出,又可以从侧开口顺利伸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特征的 参数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它们之间合适的配合关系,在此不一一列举。实际加工时穿刺套管的弹性都较好,只要在穿刺套管的近管头处,从管尾向管头 方向切一圆或椭圆缺口,除留出弹性舌片的部分外,将其它圆缺口的套管壁切去,同时将弹 性舌片向管腔内压下,弹性舌片的活动端应悬在管腔中轴线以上,就制得本实用新型需要 的即有侧开口又有弹性舌片的穿刺套管。
权利要求1.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直行的穿刺套管,所述穿刺针 包括针尾端和针头端,所述针头端设有斜切口,所述穿刺针的长度为50 350mm,外径为 0. 1 5. 8mm,所述穿刺套管包括管头、管尾和管腔,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20 300mm,所述 管腔直径为0. 6 6mm,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套管上离管头3 IOmm处设置有直径为0. 6 8mm的侧开口,所述侧开口的近管头边缘上设置有弹性舌片,所述弹性舌片的长度为0. 6 6mm,所述弹性舌片的定位端与所述穿刺套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舌片的活动端从所 述侧开口向所述管尾方向斜向伸入所述管腔内,所述弹性舌片的活动端未穿过所述管腔的 中轴线,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0 45度,所述针头端设为 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5 50mm,所述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1 10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为5 6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 长度为150mm,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100mm,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30mm,所述弯曲段的曲率 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5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为20度, 所述穿刺针的外径为3mm,所述管腔直径为3. 3mm,所述侧开口的直径为3. 6mm,所述弹性舌 片的长度为3mm,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夹角为3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 长度为50mm,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20mm,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5mm,所述弯曲段的曲率半径 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10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为60度,所述 穿刺针的外径为0. 2mm,所述管腔直径为0. 6mm,所述侧开口的直径为0. 6mm,所述弹性舌片 的长度为0. 6mm,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夹角为6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 长度为350mm,所述穿刺套管长度为300mm,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50mm,所述弯曲段的的曲 率半径为所述弯曲段长度的2倍,所述斜切口的切面与所述弯曲段的外切线的夹角为6度, 所述穿刺针的外径为5. 8mm,所述管腔直径为6mm,所述侧开口的直径为8mm,所述弹性舌片 的长度为6mm,所述弹性舌片的延长线与所述管腔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包括穿刺针和穿刺套管,穿刺针的针头端设有斜切口,穿刺套管设有侧开口,侧开口的近管头边缘上设置有弹性舌片,弹性舌片一端与穿刺套管的管壁固定,弹性舌片另一端伸入管腔内,针头端设为弯曲段,弯曲段的曲率半径为弯曲段长度的1~10倍;穿刺套管有两个出口,针头端可以沿弹性舌片斜向向穿刺套管的侧开口伸出,对穿刺套管的周缘组织进行微创治疗,针头端也可以将弹性舌片顶起从穿刺套管的管头伸出,对穿刺套管的轴向组织进行微创治疗,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次介入留置就可以在至少两个轴向上进行治疗,治疗面积相应较大,而介入留置的组织受损面积较少的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的穿刺器。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1840506SQ20102058296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刘泰华, 刘苗生, 常金兰, 王崇宇 申请人:刘苗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