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9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穴贴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用的刺激人体穴位的仪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刺激人 体耳部穴位的耳穴贴压器。
背景技术
耳穴与人体的经络及脏腑紧密联系,通过刺激耳穴,对人体相应的部位(如脏腑、 关节等)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能够预防、治疗疾病。耳穴贴压法是常用的刺激耳穴的方法, 具有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目前临床上采用耳穴贴压法时,通常采 用胶布贴压,存在下述缺点贴压操作比较麻烦,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胶布遇水或经 过一定时间后容易脱落,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影响治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容易、刺激作用持久、疗效好且 成本低的耳穴贴压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耳穴贴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绳子、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以及能够通过磁力作 用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作吸合配合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第一磁力吸合部件通过绳子与第 二磁力吸合部件连接。为使第二磁力吸合部件能够通过磁力作用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作吸合配合,在一 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为永磁体,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为永磁体;在另一具体方 案中,上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为永磁体,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由铁、钢或镍制成。使用时,将第一磁力吸合部件(或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对准耳朵上相应的穴位 (即耳穴),并且第二磁力吸合部件(或第一磁力吸合部件)隔着耳朵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 (或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位置对应地相吸合,即可使耳穴贴压器固定在相应的耳穴处,并按 压耳穴,形成对耳穴的定点刺激压力。存放时,可以使同一耳穴贴压器中的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吸合 在一起;取用时,只需拉动绳子,即可一次性地将成对的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吸合 部件取出(也就是说,可一次性将一个耳穴贴压器完整地取出),取用方便快捷。可以在上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上及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上均设有一个环子,绳子一 端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上的环子连接,绳子另一端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上的环子连接。在一种优选方案中,为更便于加工,节约耳穴贴压器的生产成本,上述第一磁力吸 合部件中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自上至下贯穿第一磁力吸合部件,第一通孔上部的孔径 小于其下部的孔径,绳子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上部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一绳结,第一绳结处于 第一通孔下部的腔体中,第一绳结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上部的孔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中 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自上至下贯穿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第二通孔上部的孔径小于其下 部的孔径,绳子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上部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二绳结,第二绳结处于第二通 孔下部的腔体中,第二绳结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上部的孔径。在一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均为圆柱体;第一通孔上部和第一通孔下部均为圆柱 状,第一通孔上部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一通孔下部;第二通孔上部和第二通孔下部均为圆 柱状,第二通孔上部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二通孔下部。在另一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一磁力吸 合部件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均为圆柱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台状。 通过在绳子两端打结而形成第一绳结和第二绳结,能够防止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 吸合部件从绳子端部脱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第一磁力吸合部件的下端与第二磁力吸 合部件的下端相吸合;这样,当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均为永磁体时,第一 磁力吸合部件的下端为N极(或S极)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的下端为S极(或N极)。生 产时,可利用一条长绳穿过各第一磁力吸合部件的第一通孔和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的第二 通孔,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在长绳上相间排列,并且成对的第一磁力吸 合部件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上端相互靠近,然后在长绳上打结并裁剪长绳(长绳端部打一 个绳结;长绳上每个处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下端与相邻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下端之间的部 分打两个绳结,裁剪时将长绳上每个处于这两个绳结之间的部位剪断,即可得到一段段两 端有绳结的绳子,每段绳子上穿有一个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一个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即可 得到耳穴贴压器。本实用新型通过磁力作用,使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固定在相应 的耳穴处并按压耳穴,形成对耳穴的定点刺激压力,刺激作用持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疾 病、预防疾病、保健的效果,且见效快;使用时只有轻微疼痛,不损伤皮肤,故不易引起感染; 操作容易,不需很高的专业技能,患者可随时进行治疗;成本低,可实现专人专用,且易于消 毒,因此不会产生交叉感染;适应症广,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的各种疾病,侧 重于人体功能性成分障碍(如胃痉挛、关节痛、腰酸痛、假性近视等),并有较好的疗效,尤 其对急性炎症和疼痛性疾病(如胆绞痛、牙痛、扭伤痛等)疗效更为显著(通常在贴压耳穴 几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这种耳穴贴压器包括绳子11、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以及能够通过磁 力作用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作吸合配合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 通过绳子11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连接。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中设有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自上至下贯穿第一磁力吸 合部件12,第一通孔14的上部141的孔径小于其下部142的孔径,绳子11 一端穿过第一通 孔上部141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一绳结15,第一绳结15处于第一通孔下部142的腔体中,第 一绳结15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上部141的孔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中设有第二通孔16, 第二通孔16自上至下贯穿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第二通孔16的上部161的孔径小于其下部162的孔径,绳子11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上部161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二绳结17,第二绳 结17处于第二通孔下部162的腔体中,第二绳结17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上部161的孔径。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均为圆柱体;第一通孔上部141 和第一通孔下部142均为圆柱状,第一通孔上部141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一通孔下部142 ; 第二通孔上部161和第二通孔下部162均为圆柱状,第二通孔上部161的横截面直径小于 第二通孔下部162。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均为永磁体。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 的下端为N极(或S极)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的下端为S极(或N极)。使用时,将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下端(或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下端)对准耳朵 上相应的穴位(即耳穴),并且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下端(或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下端) 隔着耳朵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12下端(或第二磁力吸合部件13下端)位置对应地相吸合, 即可使耳穴贴压器固定在相应的耳穴处,并按压耳穴,形成对耳穴的定点刺激压力。实施例2如图2所示,这种耳穴贴压器包括绳子21、第一磁力吸合部件22、以及能够通过磁 力作用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22作吸合配合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23,第一磁力吸合部件22 通过绳子21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23连接。第一磁力吸合部件22中设有第一通孔对,第一通孔M自上至下贯穿第一磁力吸 合部件22,第一通孔M上部的孔径小于其下部的孔径,绳子21 —端穿过第一通孔M上部 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一绳结25,第一绳结25处于第一通孔M下部的腔体中,第一绳结25的 尺寸大于第一通孔M上部的孔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23中设有第二通孔沈,第二通孔沈 自上至下贯穿第二磁力吸合部件23,第二通孔沈上部的孔径小于其下部的孔径,绳子21另 一端穿过第二通孔26上部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二绳结27,第二绳结27处于第二通孔M下部 的腔体中,第二绳结27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沈上部的孔径。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吸合部 件22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23均为圆柱体;第一通孔M和第二通孔沈均为上小下大的圆 锥台状。第一磁力吸合部件22为永磁体,第二磁力吸合部件23由铁、钢或镍制成。本实施例的耳穴贴压器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如图3所示,这种耳穴贴压器包括绳子31、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以及能够通过磁 力作用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作吸合配合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33,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 通过绳子31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33连接。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上设有环子34,第二磁力吸合部件33上设有环子35,绳子 31 一端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上的环子34连接,绳子31另一端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33 上的环子35连接。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33均为永磁体。第一磁力吸合部件32 的下端为N极(或S极)而第二磁力吸合部件33的下端为S极(或N极)。本实施例的耳穴贴压器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耳穴贴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绳子、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以及能够通过磁力作用 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作吸合配合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第一磁力吸合部件通过绳子与第二 磁力吸合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贴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为永磁体,第 二磁力吸合部件为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贴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为永磁体,第 二磁力吸合部件由铁、钢或镍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耳穴贴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上 及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上均设有一个环子,绳子一端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上的环子连接,绳 子另一端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上的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耳穴贴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中 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自上至下贯穿第一磁力吸合部件,第一通孔上部的孔径小于其下 部的孔径,绳子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上部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一绳结,第一绳结处于第一通孔 下部的腔体中,第一绳结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上部的孔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中设有第二 通孔,第二通孔自上至下贯穿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第二通孔上部的孔径小于其下部的孔径, 绳子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上部并在该端部形成第二绳结,第二绳结处于第二通孔下部的腔 体中,第二绳结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上部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穴贴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 吸合部件均为圆柱体;第一通孔上部和第一通孔下部均为圆柱状,第一通孔上部的横截面 直径小于第一通孔下部;第二通孔上部和第二通孔下部均为圆柱状,第二通孔上部的横截 面直径小于第二通孔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穴贴压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磁力吸合部件和第二磁力 吸合部件均为圆柱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台状。
专利摘要一种耳穴贴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绳子、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以及能够通过磁力作用与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作吸合配合的第二磁力吸合部件,第一磁力吸合部件通过绳子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磁力作用,使第一磁力吸合部件与第二磁力吸合部件固定在相应的耳穴处并按压耳穴,形成对耳穴的定点刺激压力,刺激作用持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保健的效果,且见效快;使用时只有轻微疼痛,不损伤皮肤,故不易引起感染;操作容易,不需很高的专业技能,患者可随时进行治疗;成本低,可实现专人专用,且易于消毒,因此不会产生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H39/04GK201921104SQ20102067835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廖敏, 张艾青, 林曦粤, 许龙水, 霍淑萍 申请人:许龙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