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65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裤型的穿用物品,具体地涉及用连结部件连结前后腰围区域的所述穿用物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有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的前后腰围区域由与这两个区域分开的连结部件连结的所述穿用物品。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21389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的一次性尿布中,在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夹设与这两个部分分开的连结片。在连结片形成可在腰围方向展开的折叠部,该折叠部具有可把折叠部暂时预先关闭的固定部。在穿用尿布时预先打开折叠部,把腿伸到尿布中然后关闭折叠部,使用固定部保持折叠部关闭的状态。在脱去尿布时,通过预先打开折叠部,容易拉下尿布。在该尿布中,连结片的内表面与前后腰围区域各自的内表面接
口 ο 日本特开2008-121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短裤型穿用物品,具有可剥离且可再结合地连接前后腰围区域的侧部彼此的连结机构。在连结机构中,腰围方向的剖面形状有Z字形的和倒Z字形的,例如对于Z字形的剖面形状,Z字形的顶边不能剥离地安装在前后腰围区域中的一方的内表面,Z字形的中间边和底边相互接合成为一体,同时底边的外表面由紧固部件可剥离且可再结合地安装在前后腰围区域中的另一方的内表面。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12138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2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I中的一次性尿布因为是连结片的内表面与腹侧部的内表面和背侧部的内表面接合的构成,所以相互接合的连结片和腹侧部及连结片和背侧部形成朝向一次性尿布外侧的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有时会与短裤穿用者的手接触,对于短裤穿用者而言成为障碍。另外,这些突出部有时也使得处于穿用状态的尿布的侧部鼓成异样,导致尿布的外观变差。 专利文献2所述的短裤型穿用物品是连结机构的外表面与前后腰围区域各自的内表面接合的构成,连结机构与前后腰围区域分别重叠的部位不成为向着穿用物品外侧的突出部。但是,根据发明人所见,该穿用物品具有以下难点。图10是专利文献2所述的短裤型穿用物品处于穿用状态时的腰围侧部的剖面形状的一例。该穿用物品300的前腰围区域 306的侧部312和用假想线表示的后腰围区域307的侧部313用连结机构314连结。连结机构314和侧部312处于不能分离的接合状态,但连结机构314和侧部313用可反复分离及再结合的紧固部件接合。在该紧固部件中包括安装在连结机构314上的钩部件321和安装在侧部313上的环部件322。然而,在穿用物品300中,侧部312的边缘312a和侧部313 的边缘313a处于在腰围方向300P接近的状态,钩部件321在边缘312a的附近安装在连结部件314上。由此,在欲使从钩部件321分离了的环部件322与钩部件321再结合时,环部件322的一部分与侧部312抵碰,有时产生难以与钩部件321紧密接合或环部件322与钩部件321的结合面积容易变窄这样的状态。其结果,有时理应结合的环部件322和钩部件 321会简单地分开了。另外,即使环部件322和钩部件321的结合状态良好,当侧部313相对于侧部312接触或重叠时,穿用物品300的腰围区域的侧部鼓成异样,成为造成穿用物品 300的外观变差的一个原因。关于作为本发明课题的一点,提供一种短裤型的穿用物品,其包括用于在腰围方向分离开的状态下将前后腰围区域的侧缘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其中,连结部件对于穿用者不会成为障碍。关于作为本发明课题的另一点,提供一种短裤型的穿用物品,其包括用于在腰围方向分离开的状态下将前后腰围区域的侧缘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在该连结部件是可相对于所述腰围区域的一方分离及再结合的情况下,该侧缘部和连结部件的再结合容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短裤型的穿用物品,该穿用物品具 结。在该穿用物品中,本发明的特征之处如下所示。在所述腰围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侧缘部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侧缘部经由片状的连结部件连结。所述连结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外侧的外表面,处于以峰折叠部和谷折叠部在所述腰围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被折叠的状态,当向所述腰围方向被拉拽时能够从所述被折叠的状态向所述腰围方向伸展,所述峰折叠部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外侧凸出并向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被弯折,所述谷折叠部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内侧凸出并向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被弯折。另外,所述连结部件将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外表面安装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各自的朝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内侧的内表面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结部件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峰折叠部。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结部件以能够反复分离和再结合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结部件能够向所述腰围方向弹性地伸长。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被折叠的状态的所述连结部件以能够暂时保持所述状态的方式可剥离地临时固定。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中,处于所述被折叠的状态的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峰折叠部,位于比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各自的所述侧缘部中的所述上下方向的边缘更靠近所述穿用物品的内侧的位置。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向所述腰围方向伸展时的尺寸不同的多种所述连结部件来连结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制作腰围尺寸不同的多种所述穿用物品,由所述多种所述穿用物品形成穿用物品的一个组。
发明的效果作为本发明的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由于前腰围区域的侧缘部和后腰围区域的侧缘部由片状的连结部件连结,该连结部件被以峰折叠部和谷折叠部交替排列的方式被折叠并能向腰围方向伸展,所以,可通过改变该连结部件的腰围方向尺寸来改变穿用物品的腰围尺寸。因为该连结部件朝向穿用物品外侧的外表面固定于前后腰围区域的内表面,所以,在穿用了穿用物品时,连结部件和安装该连结部件的前后腰围区域不会向穿用物品的外侧突出。


图I是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短裤型的尿布)及其连续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I的II-II线剖面的图。图3是表示连结部件处于伸展的过程中的图I的III-III线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连结部件处于伸展了的状态下的图I的III-III线剖面的图。图5是表不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与图3同样的图。图6是表不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与图5同样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图。图8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制造次序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制造次序的另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作为本发明的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的一例以短裤型的尿布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如以下所示。图I是表示短裤型的尿布I和作为连续制造尿布I时的中间体的尿布连续体10 的一部分的图。尿布I具有在后述的前后方向A相向的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以及与这两个区域2、3在后述的上下方向B相连的下裆区域4,在后述的腰围方向C上的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之间夹设连结部件6。图I的尿布I被折叠成平坦状态,前腰围区域 2与后腰围区域3重叠,连结部件6在前腰围区域2的侧缘部8及后腰围区域3的侧缘部9 之间被折入。在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包括可伸长和收缩状态的腰围弹性部件11, 在下裆区域4包括可伸长和收缩状态的腿周围弹性部件12。在下裆区域4,在透液性内表面片5a和不透液性外表面片5b之间夹设体液吸收性的芯材5c。图I用假想线表示的尿布I表示的是展开被折叠的尿布I而成为穿用状态时的形状,但省略了该尿布I的穿用者的图示。在处于穿用状态的尿布I中,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弯曲成与穿用者的腰围配合(同时参照图4)。重叠的前腰围区域2的侧缘部8和后腰围区域3的侧缘部9分离开,被折入的连结部件6在侧缘部8和侧缘部9之间成为向后述的腰围方向C伸展的状态。在图I中,尿布I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腰围方向用双头箭头A、B、C表示,对于尿布连续体10,作为尿布连续体10的移动方向的机械方向和与机械方向交叉的方向用箭头MD和双头箭头CD表示。图示例的尿布I关于把机械方向MD的尺寸二等分的中心线CL对称地形成,在侧缘部8在腰围方向C的两侧分别包括侧缘部&和侧缘部8K,在侧缘部9在腰围方向C的两侧分别包括侧缘部\和侧缘部9Κ,在连结部件6包括连结部件6p6K。在此,附在参照标记后的^和κ的记号意味着对于尿布穿用者而言的左侧和右侧。另外,例如不是侧缘部\、9Κ、而是不附带L或κ的记号的侧缘部9时的参照标记意味着不区别^和κ的侧缘部中的任意一方。图I的尿布连续体10是预定成为各个尿布I的中间体10a、10b、...在机械方向 MD上相连续的部件,中间体IOa中的各侧缘部&和侧缘部\分别与中间体IOb中的侧缘部 8jP侧缘部9K相连。另外,在机械方向MD,中间体IOa中的连结部件6^与中间体IOb中的连结部件6Κ相连,由这两者形成连结部件复合体6Α。中间体IOa和中间体IOb在假想线P处被切断,相连的侧缘部&和侧缘部8Κ分离,相连的侧缘部\和侧缘部9Κ也分离,连结部件复合体6Α分离成连结部件6^和连结部件6Κ,由中间体IOa可得到单个的尿布I。在以下,有时把假想线P称为切断线P。图2是表示图I的II-II线剖面的图。在图2中,中间体10a、10b的侧缘部8l、8k、 \、9K由无纺布或纺织布、塑料薄膜、无纺布彼此的积层体、无纺布或纺织布与塑料薄膜的积层体等片材料形成。例如在图I中,通过将形成内表面片5a的无纺布和形成外表面片5b 的塑料薄膜在芯材5c的周边的外侧以不可剥离的方式接合,可形成侧缘部\、8K、W另夕卜,连结部件复合体6Α也可以由无纺布或纺织布、塑料薄膜、无纺布彼此的积层体、无纺布或纺织布与塑料薄膜的积层体等片材料13形成,理想的是在无纺布或纺织布中包括热塑性合成树脂。因为连结部件复合体6Α关于假想线P对称,所以连结部件复合体6Α的剖面结构可以基于中间体IOa中所含的部分的连结部件复合体6Α、换言之为连结部件匕的结构进行理解。该连结部件I的结构如下述那样。即是,在中间体10a,片材料13成为边缘部 20l向着尿布I的内方地折叠成交错状,形成第一 第五层2L 2\。第一层2L经由第一粘接剂26与侧缘部\的内表 面不能剥离地接合。另外,第五层2 经由第二粘接剂27与侧缘部&不能剥离地接合。第四层和第五层2 经由第三粘接剂28不能剥离地接合。 第一层2L 第三层2 的片材料13在第一部位3L可剥离地接合,第一层2L 第四层 24l的片材料13在第二部位32^可剥离地接合。第一、第二部位3k、32^在穿用尿布I之前的期间,发挥用于使连结部件I保持其折叠状态的针对连结部件I的临时固定机构的功能。为了在第一、第二部位3k、34可剥离地接合片材料13彼此,只要在第一层2k 第三层2 或第一层2^ 第四层刺入带钩的销(未图示),使形成各层的纤维或薄膜相互机械地交织在一起即可,另外,也可以刺入加热了的销,相互熔接这些纤维或薄膜。图3、4是表示为了穿用包括连结部件匕的尿布I而使重叠的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向前后方向A移动来打开尿布I的腰围开口 11的过程的沿图I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在此,图3表示在连结部件I伸展的过程中腰围开口 11开始打开时的状态,图 4表示连结部件I伸展而腰围开口 11完成打开时的状态。在尿布I中,若把手放入到重叠的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之间,使前腰围区域2向箭头Af表示的前方移动,使后腰围区域向箭头Ab表示的后方移动,则在图I关闭的腰围开口 11开始逐步打开。由此时的侧缘部&和侧缘部\把连结部件6^拉向前后方向A,该连结部件6^解除在第一部位3L和第二部位32^的临时固定,向前后方向A伸展。如图3正在伸展的连结部件6和图2所示那样,连结部件k在第一层2k和第二层2 之间具有向尿布I的外侧凸出的第一峰折叠部41卩在第二层22^和第三层23^之间具有向尿布I的内侧凸出的第一谷折叠部51卩在第三层2 和第四层之间具有向尿布I的外侧凸出的第二峰折叠部4\。在第四层和第五层25^之间形成的第二谷折叠部52^由于第三粘接剂28的存在而处于关闭的状态。虽没有图示出,但在尿布I的侧缘部8,和侧缘部9K之间,连结部件6K也解除在其上形成的临时固定,向前后方向A伸展。这样一来,前后腰围区域2、3和连结部件l、6K划定出由图I 的假想线表示的大体圆形的腰围开口 U。由于第一、第二峰折叠部4k、42^比侧缘部&向纵向B延伸的边缘81和侧缘部\向纵向B延伸的边缘91更靠近尿布I的内侧,所以如图 I那样折叠的尿布I的宽度方向尺寸不会由于连结部件I的存在而变大。在图4中,与图I用假想线表示的尿布I同样,利用伸展状态的连结部件I连结侧缘部&和侧缘部连结部件I中的第一层2k的大部分,作为其外表面的片材料13的外表面13b经由第一粘接剂26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9接合。第二层22^和第三层23J立于侧缘部\和侧缘部&之间。第四层的片材料13的外表面13b经由第三粘接剂28与第五层25^的片材料13的外表面13b接合。第五层25^的与第四层2\的片材料13的内表面13a相连的面经由第二粘接剂27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8接合。第二粘接剂27和第三粘接剂28以在假想线所包围的部位47隔着第五层25^重叠的方式涂敷在片材料13上。 因此,第二粘接剂27和第三粘接剂28在图4中表示成在与前后方向A交叉的方向重叠,在图2中表示成在前后方向A重叠。在这样侧缘部与连结部件I接合的方式中,通过改变连结部件6^的第二层H I或第三层23^的图4中的前后方向A的尺寸,可以改变侧缘部&和侧缘部\的前后方向A、换言之是腰围方向C的离开尺寸。因此,在制造该尿布I时,不改变前腰围区域2、后腰围区域3的形状或尺寸,改变连结部件I的图4中的前后方向A的尺寸,由此可以改变尿布I的腰围方向C的尺寸。对于连结部件6K(参照图2), 也可以改变其尺寸使之与连结部件I的尺寸相同,改变尿布I的腰围尺寸。在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预先固定连结部件l、6K之中的一方的尺寸,仅改变另一方的尺寸来改变尿布 I的尺寸。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预先准备向前后方向A伸展时的尺寸不同的多种连结部件^及/或连结部件6Κ,相对于尺寸相同的前腰围区域2及/或尺寸相同的后腰围区域3 分开使用这些连结部件k及/或连结部件6Κ,可以制造腰围方向C的尺寸不同的尿布I的一个组。另外,在图4中,当侧缘部被向前后方向A或腰围方向C拉伸时,由于在侧缘部&和连结部件6^之间及侧缘部\和连结部件I之间作用剪断力而不是剥离力,所以在穿用尿布I时或穿用着尿布I时,连结部件6^不会从侧缘部简单地剥离。另外,在图4中,对于连结部件I的第四层2\和第五层2 ,片材料13的外表面 13b经由第二粘接剂27和第三粘接剂28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8接合,因而,即使是第五层25^的片材料13的内表面13a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8接合,从实际意义上来讲,也是连结部件6^的片材料13的外表面13b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8接合。这样接合的连结部件
侧缘部&和侧缘部\在穿用了尿布I时,全都向腰围方向C延伸,而不会向腰围开口部 11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由此,例如连结部件I和侧缘部\以内表面13a和内表面49呈合掌状接合,在尿布I中不会产生向腰围开口 11的径向外侧突出而该突出部分成为刺激尿布穿用者皮肤 的障碍这样的问题。在片材料13也可以使用在腰围方向C有弹性伸长性的片材料。由该片材料13制成的连结部件6p6K通过在从被折叠的状态变化为伸展的状态之后向腰围方向C弹性地伸长,尿布I可以适用于腰围尺寸不同的各种穿用者。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与图3同样的图。另外,图5的尿布I也与图I的尿布I同样,具有关于中心线CL (参照图I)对称的形状,包括与图3所例示的连结部件I 不同形式的连结部件I。对于图5的连结部件I,片材料13除了具有第一层21p第二层 2 、第三层2 、第四层2\、第五层2 之外,还形成第六层51和第七层5'地被折叠,在该连结部件6^中除了具有第一峰折叠部41p第二峰折叠部42^之外,还包括第三峰折叠部 43卩除了第一谷折叠部51p第二谷折叠部52^以外,还包括第三谷折叠部53p对于片材料 13,第一层2k的外表面13b经由第一粘接剂26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9接合,第六层56^ 的外表面13b经由第三粘接剂28、第七层57^和第二粘接剂27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8接合。图5的形态的连结部件I适于在想要增大侧缘部&和侧缘部\在腰围方向C的离开尺寸的情况下加以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连结部件I通过折叠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峰折叠部,即便在腰围方向C没有其长度,也可以缩小从峰折叠部的顶点到谷折叠部的底部的直线距离。另外,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例的与图5同样的图。图6的连结部件匕具有与图5的连结部件I大体相同的剖面形状,但在图6的连结部件I中,第一层2L经由可反复分离及再结合的紧固件60安装在侧缘部\上。紧固件60的一例是由钩部件61和环部件62形成的机械紧固件。在图6中,钩部件61经由粘接剂63安装在形成第一层2L 的片材料13的外表面13b上。成为钩部件61的配合方的环部件62经由粘接剂64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9接合。连结部件6^和侧缘部\通过反复进行钩部件61和环部件62的分离及再结合,可反复进行开闭。侧缘部%和侧缘部&因为与图3、4、5所例示的情况同样, 隔着连结部件I的第二层2 和第三层2 地大幅离开,所以,无论选择环部件62的哪个部位与钩部件61结合,在结合之前都不会产生侧缘部\和侧缘部& 接触或重叠而成为环部件62与钩部件61的快速结合的障碍。图示例的连结部件I形成为第一层2k和侧缘部 9l能够分离与再结合,但在本发明也能以形成为第一层2k与侧缘部&能够分离与再结合的形态进行实施。另外,针对图I的尿布I的侧缘部8,和侧缘部9,适用与图6的连结部件 I对称的连结部件6K来实施本发明,除此以外,在图6的尿布I中,也可以只把连结部件I 和侧缘部\设为可分离并再结合的部位,或只把连结部件6Κ和侧缘部9Κ设为可分离并再结合的部位来实施本发明。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图。在图7的尿布I的中间体IOa的侧缘部&和侧缘部\之间所夹设的连结部件6^中,在第一层2k 第四层2\ 的各层中,以不能剥离的状态重叠两张片材料13。在此,只是与侧缘部&的内表面48接合的第五层2 由一张片材料13形成。形成两张重叠的片材料13通过在片材料13彼此间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进行接合,或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压花加工而使片材料13中所含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或塑料薄膜相互熔接,可以形成不可剥离的状态。图7的结构的连结部件 6卩优选在片材料13是单位面积质量小的无纺布、对于一张片材料13不能得到作为连结部件I的强度的情况下加以采用。图8是表示由片材料13得到图2所例示的连结部件复合体6A的工序(a) (d) 的图。工序(a)示出了 向制造连结部件复合体6A的工序的机械方向(未图示)行进的片材料13的交叉方向CD上的连续体的剖面。交叉方向CD是与机械方向正交的方向,也是片材料13的宽度方向。中心线Z是把片材料13的宽度二等分的线。
在工序(b),弯折片材料13的两侧部分,以便在第一、第二弯折部71、72在中心线 Z的两侧划定出关于中心线Z对称的Z字形和倒Z字形,形成第一层21ρ21κ、第二层21、 22κ、第三层23l、23k。在第一层21l 第三层23l和第一层21κ 第三层23κ分别刺入加热过的销(未图示),形成用于临时固定的第一部位31ρ31κ。在此,在工序(b),省略了倒Z字形、 第一层21κ 第三层23κ等的图不。在工序(C),如图示那样在第三弯折部73弯折片材料13,形成第四层2\、24κ。接着,在第一层2k 第四层和第一层21κ 第四层24κ分别刺入加热过的销,形成用于临时固定的第二部位32ρ32κ。在第四层2\、24κ*敷第三粘接剂28。在此,在工序(C),省略了第一层21κ 第四层24κ、第一、第二部位31κ、32κ等的图不。在工序(d),如图示那样在第四弯折部74弯折片材料13,形成第五层2\、25κ,同时经由第三粘接剂28接合第四层2\、24κ和第五层25^25κ。经过工序(a) (d)进行了折叠的片材料13因为在机械方向连续,所以通过在该机械方向切断成所需要的尺寸,成为图2中的连结部件复合体6A。该连结部件复合体6A通过第一粘接剂26和第二粘接剂27与图I中的尿布连续体10的中间体10a、10b等的侧缘部\、8K、\、9KW内表面接合。
图9是表示通过工序(a) (e)由片材料13得到图8所例示的连结部件复合体 6A的工序的图。工序(a)表示向制造连结部件复合体6A的工序的机械方向(未图示)行进的片材料13的连续体的交叉方向CD上的剖面。在工序(b),片材料13的两侧部分在第一弯折部71被弯折,对于片材料13形成了重叠两张片材料13的侧部81l、81k和只含一张片材料13的中央部82l、82k。侧部81l、81k 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压花加工,成为两张重叠的片材料13彼此形成不能剥离的状态。在此, 在工序(b),省略了侧部81κ的图示。在工序(C),片材料13在第二、第三弯折部72、73被弯折,在中心线Z的两侧划定出Z字形和倒Z字形,形成第一层21l、21k、第二层22l、22k、第三层23l、23k。在第一层21l 第三层和第一层21κ 23κ分别形成用于临时固定的第一部位31^31^在此,在工序 (c),省略了倒Z字形、第一层21κ 第三层23κ等的图示。在工序(d),片材料13在第四弯折部74被弯折,形成第四层2\、24κ。在第一层 21l 第四层2\和第一层21κ 第四层24κ形成用于临时固定的第二部位32^32!;。在第四层2\、2勾涂敷第三粘接剂28。在此,在工序(d),省略了第一层21κ 第四层24κ等的图
/Jn ο在工序(e),片材料13在第五弯折部75被弯折,形成第五层25ρ25κ,第四层2\ 和第五层2 经由第三粘接剂28接合,得到具有图7所例示的剖面结构的连结部件复合体 6A。在此,在图9中,因为连结部件复合体6A处于在机械方向连续的状态,所以在该机械方向切断成所需要的尺寸而得到单个的连结部件复合体6A。连结部件复合体6A与图8的连结部件复合体6A同样地进行使用。以短裤型的尿布I为例进行了说明的本发明,除了尿布I以外,也可以在训练短裤或失禁患者用短裤、生理用短裤等的短裤型穿用物品中得以实施。基于以上说明,本发明的穿用物品的一例的核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I.成为该穿用物品对象的是短裤型的尿布1,具有腰围方向C及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A和上下方向B,在前后方向A相向并在腰围方向C的两侧分别具有侧缘部\、8K、9p9K 的前腰围区域2和后腰围区域3在侧缘部和8Κ、9Κ相互连结。2.该尿布I的特征如下。在腰围方向C的两侧的至少一方,前腰围区域2的侧缘部8l、8k和后腰围区域3的侧缘部9l、9k经由片状的连结部件6l、6k连结。连结部件6l、6k具有朝向尿布I的外侧的外表面13b,在腰围方向C可伸展地被折叠的状态下处于以下被折叠的状态,即向尿布I的外侧凸出并向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被弯折的峰折叠部41、42和向尿布I的内侧凸出并向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被弯折的谷折叠部51、52在腰围方向C交替排列。该连结部件l、6K处于当向腰围方向C被拉拽时能够从该被折叠的状态向腰围方向C 伸展。另外,连结部件6p6K将连结部件6p6K的外表面13b安装在前后腰围区域2、3各自的朝向尿布I的内侧的内表面48、49上。3.在连结部件l、6K*有时包括至少两个峰折叠部41、42。在具有这样的连结部件6p6K的尿布I中,可在峰折叠部41与峰折叠部42之间形成能够伸展的谷折叠部。4.连结部件l、6K有时以能够反复进行分离及再结合的状态安装在前后腰围区域 2、3的至少一方。在具有这样的连结部件l、6K的尿布I中,在穿用尿布时和脱下尿布时可以解除前后腰围区域2、3的连结。5.连结部件k、6K有时能够向腰围方向C弹性地伸长。在具有这样的连结部件 6l>6e的尿 布I中,可以穿用尿布I的穿用者的腰围尺寸成为宽范围。6.处于被折叠的状态的连结部件l、6K有时以能够暂时保持该状态的方式可剥离地被临时固定。在这样的尿布I中,在制造连结部件时或输送尿布时,不会不必要地伸展连结部件。7.处于被折叠的状态的连结部件l、6K的峰折叠部41、42有时位于比前后腰围区域2、3各自的侧缘部8Κ、V9Κ的向上下方向B延伸的边缘81、91更靠近尿布I的内侧的位置。在这样的尿布中,由于在折叠时的尿布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上不会增加侧缘部的尺寸, 所以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应地变小,可以使尿布的包装体小型化。8.通过使用向腰围方向C伸展时的尺寸不同的多种连结部件l、6K来连结前后腰围区域2、3,可以制作腰围尺寸不同的多种尿布1,由多种尿布I可以形成尿布I的一个组。 通过分开使用这样的多种连结部件6p6K,容易形成腰围尺寸不同的尿布I的一个组。附图标记说明I :穿用物品(尿布),2 :前腰围区域,3 :后腰围区域,6、6ρ6κ :连结部件,8、\、8Κ :侧缘部,9、\、9Κ :侧缘部,13b :外表面,4L :峰折叠部,42^ :峰折叠部,43^ :峰折叠部,48 :内表面,49 :内表面,51l :谷折置部,52l :谷折置部,53l :谷折置部,81 :边缘,91 :边缘,A :如后方向,B:上下方向,C:腰围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短裤型的穿用物品,该穿用物品具有腰围方向以及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在所述前后方向相向并在所述腰围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侧缘部的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在所述侧缘部相互连结,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腰围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前腰围区域的所述侧缘部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所述侧缘部经由片状的连结部件连结,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外侧的外表面,处于以峰折叠部和谷折叠部在所述腰围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被折叠的状态,当向所述腰围方向被拉拽时能够从所述被折叠的状态向所述腰围方向伸展,所述峰折叠部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外侧凸出并向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被弯折,所述谷折叠部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内侧凸出并向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地被弯折, 另外,所述连结部件将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外表面安装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各自的朝向所述穿用物品的内侧的内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结部件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峰折叠部。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以能够反复分离及再结合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用物品,所述连结部件能够向所述腰围方向弹性地伸长。
5.如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被折叠的状态的所述连结部件以能够暂时保持所述状态的方式可剥离地临时固定。
6.如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被折叠的状态的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峰折叠部,位于比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各自的所述侧缘部中的所述上下方向的边缘更靠近所述穿用物品的内侧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用物品,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向所述腰围方向伸展时的尺寸不同的多种所述连结部件来连结所述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制作腰围尺寸不同的多种所述穿用物品,由所述多种所述穿用物品形成穿用物品的一个组。
全文摘要
提供包括用于连结前后腰围区域侧缘部彼此的连结部件的短裤型的穿用物品。短裤型的穿用物品(1)的前腰围区域(2)的侧缘部(8L)与后腰围区域的侧缘部(9L)经由片状的连结部件(6L)连结。连结部件(6L)处于以峰折叠部(41L、42L)和谷折叠部(51L、52L)向腰围方向(C)交替排列的方式被折叠的状态,形成为当向腰围方向(C)被拉伸时能够从该被折叠的状态向腰围方向(C)伸展。
文档编号A61F13/56GK102711699SQ2010800596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三岛祥宜, 木下晃吉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