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710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药物,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引起发热 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及支原体、衣原体。目前治疗小儿发热的西医主要采用 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两种方法,但引起小儿发热原因很多,主要是感染引起,所以还常 加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主要采用口服给药或肌肉注射、静脉滴注两大途径。患儿 口服抗生素常会引起胃肠道反应,严重的还会引起过敏反应等毒副作用,同时患儿服药 较费事,难易操作,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风险大,操作难度高,患儿哭闹不安,极 不配合。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对治疗方便,疗效好的外用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本发明人经过反复 的研究试验,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研究出疗效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疗小儿 发热的外用药物,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选用石膏、知母、青蒿、牡丹皮、生地黄、柴胡、黄芩、竹叶、地 骨皮、板兰根、牛蒡子和薄荷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 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小儿发热,防止小儿高热的复发。其中选用石膏是因为其性味辛 甘,寒,入肺、胃经,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的功能,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 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 舌生疮。选用知母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肾经,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 能,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选用青蒿是因为其性味 苦微辛,寒,入肝、胆经,有清热,解暑,除蒸的功能,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 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选用牡丹皮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入心、肝、肾经, 有清热,凉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热入血分,发狂,惊癎,吐、衄、便血,骨蒸劳 热,经闭,癥瘕,痈疡,扑损。选用生地黄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用于热病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 血,发斑发疹。选用柴胡是因为其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少阳,退热疏肝 的功能,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选用黄芩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 肺、胆、大肠经,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 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选用竹叶 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寒,入心、肺、胆、胃经,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能,治热病 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选用地骨皮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肺、肝、肾经,有清热、凉血的功能,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 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选用板蓝根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肝、胃 血分,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能,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狂,神 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选用牛蒡子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入肺、胃经, 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能,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 痒,痈肿疮毒。选用薄荷是因为其性味辛,凉,入肺、肝经,有疏风,散热,辟秽的功 能,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本发明药物的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反复摸索总得出的,各原料药物的用量在下 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石膏 9一 18克知母 6— 9克青蒿 9一 15克 牡丹皮6— 9克生地黄6 —12克柴胡6— 9克
黄芩6— 9克竹叶6— 9克地骨皮6— 9克 板兰根6— 9克牛蒡子3— 6克薄荷3— 6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备料
1、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
2、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
3、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4、牡丹皮拣去杂质,除去木心,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5、生地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6、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7、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
干;
8、竹叶拣去杂质,采鲜叶入药;
9、地骨皮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
10、板蓝根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U、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12、薄荷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 段,晒干,再与叶和勻。二、制备
将上述药物经灭菌干燥处理后,研磨成细粉,用灭菌塑料袋包装成一小袋,为一次 药物用量,称为“小儿退热足浴散”。本发明选用石膏、知母组合为君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清热泻 火,滋阴润燥,两药组合具有很强的解热作用。青蒿、柴胡、地骨皮三药组合为臣药;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柴胡和解退热,疏肝,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清肺降火,凉 血,三药都具有明显的解热,仰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牡丹皮、生地黄、黄芩、竹 叶、板兰根五药组合为佐药,牡丹皮清热凉血,生地黄凉血清热,滋阴生津,黄芩清热 解毒,燥湿,抑菌,泻火,竹叶清热除烦,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五药组合具有 抑菌、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咽利喉,两药组合组成使药,使之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小儿发热,疗效快,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治疗小儿发热的观察资料 1、一般资料收治门诊患儿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1个月一 1岁18例,1一3岁19 例,3—5岁16例,5—12岁11例。
2、诊断标准感冒型发热患儿因外感风寒,继而出现的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体温 38.2°C—40.6°C,患者面红耳赤,指纹色紫,脉细数。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引发的发热患儿面红气促,哭闹不安,高热、 咳嗽,体温37.8°C—39.4°C,指纹紫红,脉细数。
无名高热患儿反复发热,西药采用青霉素、抗菌素等药物抗炎治疗,体温有 所下降,静脉滴注输液期间体温下降明显,输完液3小时后,体温又开始升高,体检及 抽血化验多次,骨髓穿刺均未查出病因,体温在37.5°C—38.9°C之间上下波动。查体 患儿面色萎黄,头发稀疏,指纹淡紫,舌苔厚腻,脉细数。
3、治疗方法(1)取小儿退热足浴散兑入IOOOrnl清水中配成药液,放入煎药容器中,煮沸15— 2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洗足盆中冷却至常温,再将患儿双足放入药液中浸泡,让药液漫 过小儿脚踝,家长可同时用双手按摩小儿足掌及足背穴位,通过刺激小儿足部穴位达到 通经活络,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提高药物的疗效。
(2)用药剂量1一6个月患儿每次为1/3包,6个月一 1岁每次1/2包,1一5 岁每次为1包,5 —12岁每次为1.5 — 2包。
(3)浴足时间1一6个月患儿每次数3— 5分钟,6个月一 1岁每次5 —10分 钟,1岁一5岁每次10—15分钟,5—12岁每次15—20分钟。
(4)每日三次,早、中、晚各浴一次,一剂药可重复使用三次,每次使用前要 将药水重新煮沸10—15分钟,连续使用,三天为一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各种发热经治疗后,患儿恢复正常,观察一年无复发者。
好转患儿发热症状消失,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石膏9一 18克知母6—9克青蒿9一 15克牡丹皮6— 9克生地黄6 —12克柴胡6— 9克 黄芩6— 9克竹叶6— 9克地骨皮6— 9克 板兰根6— 9克牛蒡子3— 6克薄荷3— 6克。
2.—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儿发热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制 备方法为下列步骤(一)备料(1)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2)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3)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4)牡丹皮拣去杂质,除去木心,洗净,润透,切片,晾干;(5)生地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6)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7)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8)竹叶拣去杂质,采鲜叶入药;(9)地骨皮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10)板蓝根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11)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12)薄荷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 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勻;(二)制备将上述药物经灭菌干燥处理后,研磨成细粉,用灭菌塑料袋包装成一小袋,为一次 药物用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其主要是由石膏、知母、青蒿、牡丹皮等药材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凉血,泻火的功能,用于治疗小儿发热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2018907SQ20111002426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2日
发明者陈鹏 申请人:陈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