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79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器,尤其是一种直接作用于颈部的,利用螺旋套件拉伸颈椎,可以自助操作治疗的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电脑的普及使坐姿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社会对颈椎牵引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医院里多数还在使用支架式的颈椎牵引器,这种颈椎牵引器只有患者到医院去在医护人员的操作下才可以接受治疗。市场上的出售的家用颈椎牵引器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门式支架向上牵引式的,这种颈椎牵引器的缺点是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才可以进行治疗操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门式支架从肩上滑落将对患者造成伤害。另一种是气囊支撑牵引式的,这种牵引器虽然有着重量轻可以自助操作等优点,但是受冲气压力 的限制对颈椎的支撑牵引力度不够,很难达到满意的牵引效果。市场上急需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牵引力度可任意调节,可以自助操作治疗且稳定安全的颈椎牵引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现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牵引力度可任意调节,可以自助治疗且稳定安全的颈椎牵引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肩部为支点,托起头颅,旋转加力环对颈椎进行牵引。本发明主要由肩托环、支承环和加力环三部分组成,下部的是肩托环,上部是支承环,中部是加力环。肩托环、支承环和加力环的每个环都由左右两部分组成,以方便开合;左右两个部分内侧为半圆形,左右两个半圆形卡在颈部以后合并组成一个圆形。其后部采用铰链方式联接,最前部有扣紧装置,在肩托环、支承环的圆形前部连接处设有碰钩装置,碰钩装置前侧设有止逆螺钉。最前部的扣紧装置可采用挂钩式的扣紧装置(类似于旅行箱上的扣紧装置),也可以使用螺栓旋紧。左右两部分前部的碰钩装置一碰就钩,一推就开。为防止在加力环对肩托环和支承环加力时碰钩装置脱钩,在碰钩装置的前侧设有止逆螺钉。止逆螺钉只起限位止逆作用,将其旋转2-3圈到位即可,不可对其加力加压,否则会损坏牵引器。由于加力环前部的扣紧装置与圆环的距离较近,因此可不设碰钩装置。肩托环安放在肩颈部,对颈椎牵引器起支撑作用。肩托环由肩托环沿、螺纹圈和导向圈三个组成部分。肩托环套在颈部以后,肩托环最下部的肩托环沿落放在颈周围和双肩上,并与双肩和颈的下部身体形状基本吻合。肩托环沿上部是螺纹圈,肩托环上的螺纹旋转方向为正旋转螺纹。螺纹圈的上部是导向圈,导向圈上设有导向凹槽,导向凹槽呈半圆形。肩托环上的导向圈其作用一是对支承环的安装起定位作用,二是对支承环上下移动起定向作用。支承环可支承托起头颅,进而对颈椎起牵引拉伸作用。支承环由支承环上沿和螺纹圈两部分组成。支承环的螺纹圈背面设有导向凸条,导向凸条呈半圆状,与肩托环上的导向凹槽相吻合,在加力环加力时支承环只能沿肩托环的导向凹槽上下运动牵引颈椎。支承环上沿形状与人的头颅下部基本吻合。由于人的头颅大小和人的颈部长相有个性差异,所以在支承环上沿设有两块活动托板,活动托板后部与支承环上沿相连,活动托板可以根据每个人头颅形状大小前后左右移动开合,使支承环上沿最大限度的与头和下巴吻合,必要时可以在活动托板上增加柔性垫加物,以提高支承环与人体吻合度和舒适度。支承环上的螺纹旋转方向为反旋转螺纹。加力环的作用是调整颈椎牵引器的牵引力。加力环内侧螺纹旋转方向,下半部分为正旋转螺纹,与肩托环螺纹相吻合;上半部分为反旋转螺 纹,与支承环螺纹相吻合。加力环向左旋转,支承环向上运行,对颈椎牵引加力;加力环向右旋转,支承环向下运行,对颈椎牵引减力。由于肩托环上的螺纹旋转方向为正旋转螺纹,支承环上的螺纹旋转方向为反旋转螺纹,加力环在安装时应注意按照安装标识按正确方向使用,不可倒置安装,否则加力环与肩托环和支承环无法配合,使颈椎牵引器无法正常工作。肩托环、支承环和加力环三部分的加力螺纹均采用粗牙螺纹,其螺纹间距和螺纹深度均应超过5_,这种设计一是有利于颈椎牵引器使用时的组合安装,二是加减力的效果明显。本发明的使用方法I.将肩托环左右两部分张开从颈后方套在颈部,将前部碰钩装置扣好,再将最前部的扣紧装置扣紧,最后将止逆螺钉旋转2-3圈使其起到止逆作用。2.将支承环左右两部分张开从颈后方套在颈部,放置在肩托环导向圈上,将支承环前部碰钩装置扣好,再将最前部的扣紧装置扣紧,最后将止逆螺钉旋转2-3圈使其起到止逆作用。将支承环上沿的两块活动托板调整到最佳开合度,在活动托板加上垫加物并调整好,使之最大程度的与头和下巴吻合。3.将加力环左右两部分张开从颈后方套在颈部,放置在肩托环和支承环的螺纹圈上,使加力环的螺纹分别与肩托环和支承环的螺纹相吻合,然后将前部的扣紧装置扣紧。4.将加力环逆时针旋转,对支承环加压牵引颈椎;将加力环顺时针旋转,对支承环减压,减少颈椎牵引力。开始时加压力度宜小,尔后逐渐加压,或尊医嘱操作。5.颈椎牵引操作完毕,按上述方法反向操作即可将颈椎牵引器从颈部卸下。本发明的肩托环、支承环圆形前部连接处也可以省去碰钩装置,同时也省去了止逆螺钉,单独使用扣紧装置扣紧而使肩托环、支承环的两个半圆合成一个整圆。这种设置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对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材料的要求较高,其制作材料必须坚硬不易变形,否则在加力时两半圆前部结合处局部容易内凹。本发明可以和电子穴位按摩器等配合使用,使用时先将电子穴位按摩器在颈部有关穴位安置好,再将颈椎牵引器装置在颈部,颈椎牵引器加力后再启动穴位按摩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颈椎牵引器安放在颈部周围,以肩部为支点,托起头颅,利用螺旋延伸加力方法对颈椎进行牵引,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牵引力度可任意调节,可以自助治疗且安全稳定,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时可进行除重体力以外的一般性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颈椎牵引器牵引示意图。图2是颈椎牵引器静止状态纵剖视构造图。图3是颈椎牵引器工作状态纵剖视构造图。图4是肩托环纵剖视构造图。图5是肩托环横剖视构造图。图6是支承环纵剖视构造图。图7是支承环横剖视构造图。
图8是加力环纵剖视构造图。图9是加力环横剖视构造图。图10是活动托板平视构造图。图11是支承环上沿平视构造图。图12是支承环上沿与活动托板组合状态平视构造图。图13后端铰链状态横剖视构造图。图14前端挂钩式扣紧装置横剖视构造图。图15没有碰钩装置的支承环横剖视构造16没有碰钩装置的肩托环横剖视构造中1.肩托环 2.支承环 3.加力环 4.导向凹槽 5.螺纹圈6.肩托环沿 7.扣紧装置 8.铰链轴 9.铰链 10.活动托板11.支承环上沿12支承环上沿两腮部位 13.支承环上沿下巴部位14.导向凸条 15.孔 16.活动托板前部 17.活动托板后部18活动托板固定栓 19.碰钩装置 20.止逆螺钉
21.导向圈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图2和图3中,本发明以肩部为支点托起头颅拉伸颈椎,由肩托环⑴、支承环(2)和加力环(3)三部分组成。下部的是肩托环,上部是支承环,中部是加力环。在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中,肩托环(I)、支承环⑵和加力环(3)的每个环都由左右两部分组成,以方便开合;左右两个部分内侧为半圆形,两个半圆卡在颈部以后合并组成一个圆形。左右两个部分的后部用铰链联接(9),最前部有扣紧装置(7),在肩托环、支承环圆形前部连接处设有碰钩装置(19),碰钩装置前侧设有止逆螺钉(20)。加力环前部不设碰钩装置。在图4和图5中,肩托环(I)由肩托环沿(6)、螺纹圈(5)和导向圈(21)三个组成部分。肩托环最下部的肩托环沿(6)落在颈下周围和双肩上,并与双肩和颈的下部身体形状基本吻合。肩托环沿上部是螺纹圈(5),肩托环上的螺丝旋转方向为正旋转螺纹。螺纹圈的上部是导向圈(21),导向圈上有四个导向凹槽(4),导向凹槽呈半圆形。在图6、图7及图10、图11和图12中,支承环⑵对头颅起支承托起作用。支承环由支承环上沿(11)和螺纹圈(5)两部分组成。支承环的螺纹圈背面有四个导向凸条(14),导向凸条呈半圆状,与肩托环上的导向凹槽(4)相吻合,在加力环(3)加力时支承环(2)只能沿肩托环的导向凹槽上下运动牵引颈椎。由于人的头颅大小和人的长相有个性差异,所以在支承环上沿设有两块活动托板(10),活动托板(10)后部与支承环上沿(11)相连,活动托板可以根据每个人头颅形状大小前后左右移动开合,使支承环上沿最大限度的与头和下巴吻合。支承环上的螺丝旋转方向为反旋转螺纹。在图8和图9中,加力环(3)调整颈椎牵引器的牵引力。加力环内侧的螺丝(5)旋转方向下半部分为正旋转,上半部分为反旋转,其丝扣上半部分与支承环(2)丝扣相吻合,下半部分与肩托环(I)丝扣相吻合。加力环向左旋转对支承环加力,向右旋转对支承环减力。
在图15和图16中,肩托环、支承环圆形前部连接处省去碰钩装置,同时也省去了止逆螺钉,单独使用扣紧装置扣紧而使肩托环、支承环的两个半圆合成一个整圆。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牵引器,由肩托环、支承环和加力环三部分组成。下部的是肩托环,上部是支承环,中部是加力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是肩托环、支承环和加力环的每个环都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右两个部分内侧为半圆形,合并组成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颈椎牵引器,其特征是加力环内侧的螺丝旋转方向下半部分为正旋转螺纹,上半部分为反旋转螺纹,其上半部分螺纹与支承环螺纹相吻合,下半部分螺纹与肩托环螺纹相吻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现提供一种直接作用于颈部的,利用螺旋套件拉伸颈椎的颈椎牵引器。本发明由肩托环、支承环和加力环三部分组成。它以肩部为支点,托起头颅,旋转加力环对颈椎进行牵引,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牵引力度可任意调节,可以和电子穴位按摩器等配合使用,可以自助操作治疗且安全稳定,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时可进行一般性工作。
文档编号A61H1/02GK102805698SQ2011101520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国光 申请人:刘国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