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25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高等医学院教材《中医妇科学》中说“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带下病分为带下过多和带下缺少症。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尚不多见。中药认为本病与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利水通淋功效的中药制剂, 针对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所致带下病具有良好疗效。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金樱子15份,蒲公英40份、苦参25份、苍术 25份、土茯苓30份、黄连20份、白蒺藜30份、薏苡仁15份、蛇床子20份、黄芩20份、黄柏 15份、艾叶20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 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针对某原料药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齐 、散剂、片齐 、胶囊剂、口服液等。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土茯苓解毒,利湿,利关节。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蛇床子燥湿杀虫,散寒祛风,湿肾壮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所选药材共凑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利水通淋之功效。通过内服提高了机体免疫机能,针对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所致带下病具有良好疗效,且服用方便。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明显、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应用本发明临床收治患者376例,康复病例为352例。康复标准为症状消失,无不适症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金樱子15份,蒲公英40份、苦参25份、苍术25份、土茯苓30份、黄连20份、白蒺藜30份、薏苡仁15份、蛇床子20份、黄芩20份、黄柏15份、艾叶20份;其制剂包括运用传统制剂工艺或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丸剂、粉剂、片剂、口服液制剂、胶囊制剂。
权利要求
1.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金樱子 15份,蒲公英40份、苦参25份、苍术25份、土茯苓30份、黄连20份、白蒺藜30份、薏苡仁 15份、蛇床子20份、黄芩20份、黄柏15份、艾叶2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金樱子15份,蒲公英40份、苦参25份、苍术25份、土茯苓30份、黄连20份、白蒺藜30份、薏苡仁15份、蛇床子20份、黄芩20份、黄柏15份、艾叶20份。所选药材共凑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利水通淋之功效。通过内服提高了机体免疫机能,针对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所致带下病具有良好疗效,且服用方便。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明显、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
文档编号A61P15/00GK102274432SQ2011101903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刘学勤 申请人:刘学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