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01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指整个或局部头部的疼痛的感觉,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引起头痛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目前,人们患有偏头痛疾病时,在医疗条件较发达的城市。人们都是到医院治疗。 一般都是使用西药或者打针进行治疗,而在乡镇,特别是一些远离乡镇、较边远的村落人们患有偏头痛的疾病时,由于家庭收人低,生活贫穷,当地缺少医疗条件,如果想要活病需要花费很多的路费去医疗条件较发达的城市去求医,加之医院的治疗费用及医药费用昂贵。 人们往往不去看病治疗,任其自然痊愈,有些病患者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麦瓶草 2-4份,白带草2-4份,水麻3-5份,三棱4-6份,射干4_6份,麻黄4_6份,桉叶8_10份,紫苏6-8份,鹅不食草4-6份,菊花8-12份,薄荷8-10份,川芎15-20份。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混合,并以紫外线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然后,放人烤箱对药物干燥,用粉碎机将药物粉碎,然后研成粉面,再搅拌均勻装入硬胶囊中,进行包装,每粒 0. 5 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硬胶囊。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1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77例,女性123例,年龄14至75岁,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头痛。(2)治疗方法
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硬胶囊。男女成人都可服用。(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偏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偏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消失。有效偏头痛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82例,占91% ;显效14例,占7% ;有效4例,占2% ;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服用当天即可见效,轻者一周即可治愈,不会再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疗效好、价格低、 作用迅速,经检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见效快,具有长效、速效和高效的特点,治愈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麦瓶草3克,白带草3克,水麻4 克,三棱5克,射干5克,麻黄5克,桉叶9克,紫苏7克,鹅不食草5克,菊花10克,薄荷9 克,川芎17克。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混合,并以紫外线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然后,放人烤箱对药物干燥,用粉碎机将药物粉碎,然后研成粉面,再搅拌均勻装入硬胶囊中,进行包装,每粒 0. 5 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硬胶囊。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麦瓶草2克,白带草2克,水麻3 克,三棱4克,射干4克,麻黄4克,桉叶8克,紫苏6克,鹅不食草4克,菊花8克,薄荷8克, 川芎15克。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麦瓶草4克,白带草4克,水麻5 克,三棱6克,射干6克,麻黄6克,桉叶10克,紫苏8克,鹅不食草6克,菊花12克,薄荷10 克,川芎20克。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麦瓶草2-4份, 白带草2-4份,水麻3-5份,三棱4-6份,射干4-6份,麻黄4_6份,桉叶8_10份,紫苏6_8 份,鹅不食草4-6份,菊花8-12份,薄荷8-10份,川芎15-2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麦瓶草2-4份,白带草2-4份,水麻3-5份,三棱4-6份,射干4-6份,麻黄4-6份,桉叶8-10份,紫苏6-8份,鹅不食草4-6份,菊花8-12份,薄荷8-10份,川芎15-2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疗效好、价格低,治愈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文档编号A61K36/902GK102284029SQ20111023735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刘艳菊 申请人:刘艳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