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减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96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肢体减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们日常生活或辅助医疗的肢体减负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站立、行走,当活动时间较长,由于体重的作用,使得颈椎、腰椎、及下肢各关节特别受累,疲劳不堪。对于中、老年的人群,由于长期承受体重或过劳,还会出现关节磨损、退变等疾病;还有一些人群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关节疾病,使得该部分人群在站立、行走中倍受痛苦折磨,甚至无法正常生活。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肢体减负装置,利用它承受人体重量,以减轻颈椎、腰椎及下肢各关节的负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鞍形块、连接软体、左右半边框架、万向接头(相当于髋关节)、大腿骨杆件、第二铰链(相当于膝关节)、小腿骨杆件、第一铰链(相当于踝关节)、和U形脚跟顺序连接,组成下肢减负装置。它相当于人体下肢的附加外骨架,可承受人体重量。人体重量作用于鞍形块,再按上述连接顺序传递至U形脚跟,再由U形脚跟传递至地面;项托、第三铰链、颈椎支架、腋托杆件顺序连接,组成上肢减负装置,并将其连至万向接头。它相当于人体的附加外脊柱,可承受头部重量及上肢体重。头部重量作用于项托、 上肢重量作用于腋托杆件,再分别按上述连接顺序传递至万向接头,再通过下肢装置传递至地面。左右单边框架中,负重量调节螺杆、折叠铰链、连接锁扣、水平支撑状态尾支柄组成;连接软体中,装拆挂钩组成。对负重量调节螺杆调节,可获得满意、舒适的减负量;当单腿站立时,水平支撑状态尾支柄能使左右半边框架保持水平状态,承受身体重量。其余的折叠铰链、连接锁扣、及装拆挂钩等结构可使该装置便于穿、脱、折叠收藏。本肢体减负装置便于站立、行走、坐、卧、如厕,使用时可置于衣裤内。利用肢体减负装置承受人体重量,可减轻颈椎、腰椎及下肢各关节的负重,使人们在站立、行走中更为轻松、持久;对于患者可减轻因站立、行走所带来的痛苦折磨。


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图,即肢体减负装置构造图。图中2-1鞍形块2-2连接软体2-2-1装拆挂钩2_3左右单边框架2_3_1负重量调节螺杆 2-3-2折叠铰链 2-3-3连接锁扣 2-3-4水平支撑状态尾支柄2_4万向接头 (相当于髋关节)2-5大腿骨杆件2-6第二铰链(相当于膝关节)2-7小腿骨杆件2-8 第一铰链(相当于踝关节)2-9U形脚跟;
1-1项托1-2第三铰链1-3颈椎支架1-4腋托杆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肢体减负装置构造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鞍形块(2-1)、连接软体(2-2)、左右单边框架(2-3)、万向接头(2_4)、大腿骨杆件 (2-5)、第二铰链(2-6)、小腿骨杆件(2-7)、第一铰链(2-8)、U形脚跟(2-9)顺序相连,组成下肢减负装置。它相当于人体下肢附加外骨架。项托(1-1)、第三铰链(1-2)、颈椎支架(1-3)、腋托杆件(1-4)顺序相连,组成上肢减负装置,并将其连至万向接头。它相当于人体附加外脊柱。A 向图左右单边框架中,负重量调节螺杆0-3-1)、折叠铰链0-3-2)、连接锁扣 0-3-3)、水平支撑状态尾支柄(2-3-4)组成;连接软体中装拆挂钩0-2-1)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肢体减负装置,其特征是鞍形块、连接软体、左右半边框架、万向接头、大腿骨杆件、第二铰链、小腿骨杆件、第一铰链和U形脚跟顺序连接;项托、第三铰链、颈椎支架、腋托杆件顺序连接,并将其连至万向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减负装置,其特征是左右单边框架中,负重量调节螺杆、折叠铰链、连接锁扣、水平支撑状态尾支柄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减负装置,其特征是 连接软体中,装拆挂钩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供部分人群生活中使用的肢体减负装置,由鞍形块、连接软体、左右半边框架、万向接头(相当于髋关节)、大腿骨杆件、第二铰链(相当于膝关节)、小腿骨杆件、第一铰链(相当于踝关节)、和U形脚跟依次连接,组成下肢减负装置;由项托、第三铰链、颈椎支架、腋托杆件依次连接,组成上肢减负装置,并将其连至万向接头。利用本装置承受体重,以减轻颈椎、腰椎及下肢各关节的负重。使人们站立、行走更为轻松持久,使患者减轻痛苦折磨。本装置便于穿、脱、折叠收藏。使用时可置于衣裤内。
文档编号A61F4/00GK102462566SQ2011102600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嘉安 申请人:刘嘉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