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中风、痹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中风、痹症的内服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中风、痹症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痫病痛病与中风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痹症的特效药尚不多见,虽然中药方剂较多,其疗效参差不齐,无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调节阴阳、恢复神经之功效的中药制剂,针对中风、痹症具有良好疗效。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夏枯草9-15 份、山萸肉1-15份、附子3-6份、肉桂1-7份、苍术8-14份、厚朴5_8份、白芍9_15份、黄芪 2-13份、红花1-5份、川穹1-5份、地龙2-7份、牛膝2-7份、丹参2-12份、桂枝1-2份、山楂 2-7 份。优选为夏枯草9份、山萸肉5份、附子6份、肉桂3份、苍术8份、厚朴5份、白芍 9份、黄芪8份、红花5份、川穹5份、地龙2份、牛膝5份、丹参6份、桂枝=2份、山楂5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 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针对某原料药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齐 、散剂、片齐 、胶囊剂、口服液等。本发明选取的原料药为纯中药材,夏枯草功效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药理作用本品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寒冷、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药理作用本品有强心、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抗缺氧、抗氧化、改善性功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利胆、镇痛、镇静、解热、抗炎、抑菌等作用。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厚朴功效燥湿,行气,消极,平喘。白芍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药理作用本品有调节免疫功能、镇静、镇痛、解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抗炎及保肝等作用。黄芪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药理作用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促进骨髓造血,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 红花功效活血祛瘀,痛经;现代药理本品含红花甙、红花黄色素、红花油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尤其是对已孕的子宫兴奋更明显。对冠状动脉有一定扩张作用。另有降血压作用,而且维持时间较长。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理作用川穹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具有镇静、解痉、调节免疫功能、抗放射及抗肿瘤等作用。地龙功效
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药理作用本品有镇静、抗惊厥、解热、平喘、降血压、延长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等作用。牛膝功效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丹参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药理作用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保肝、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抗炎、镇静、抗菌等。 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现代药理桂枝有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增加胃的蠕动, 助胃肠积气的排出的作用,并有抗菌、抗病毒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山楂功效消食化积, 活血散瘀;药理作用本品有助消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绞痛、强心、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收缩子宫、抗菌、调节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抗癌等作用。所选药材共奏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调节阴阳、恢复神经之功效。通过内服提高了机体免疫机能,针对中风、痹症具有良好疗效。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明显、耐受性好、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临床应用资料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丸剂,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临床收治中风、痹症患者76例,早晚各服一丸,每丸9-12克,21日为一疗程,康复和有效病例为62例。康复和有效标准为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症状减轻,无不适症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中风、痹症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夏枯草9-15份、山萸肉1-15份、附子3-6份、肉桂1-7份、苍术8-14份、厚朴5_8份、白芍9_15 份、黄芪2-13份、红花1-5份、川穹1-5份、地龙2-7份、牛膝2-7份、丹参2-12份、桂枝1-2 份、山楂2-7份。优选为夏枯草9份、山萸肉5份、附子6份、肉桂3份、苍术8份、厚朴5份、白芍 9份、黄芪8份、红花5份、川穹5份、地龙2份、牛膝5份、丹参6份、桂枝=2份、山楂5份。 本发明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 口服液等。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中风、痹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 夏枯草9-15份、山萸肉1-15份、附子3-6份、肉桂1-7份、苍术8-14份、厚朴5-8份、 白芍9-15份、黄芪2-13份、红花1-5份、川穹1-5份、地龙2-7份、牛膝2-7份、丹参2-12 份、桂枝1-2份、山楂2-7份;优选为夏枯草9份、山萸肉5份、附子6份、肉桂3份、苍术8份、厚朴5份、白苟9份、 黄芪8份、红花5份、川穹5份、地龙2份、牛膝5份、丹参6份、桂枝=2份、山楂5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中风、痹症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夏枯草9-15份、山萸肉1-15份、附子3-6份、肉桂1-7份、苍术8-14份、厚朴5-8份、白芍9-15份、黄芪2-13份、红花1-5份、川穹1-5份、地龙2-7份、牛膝2-7份、丹参2-12份、桂枝1-2份、山楂2-7份;所选药材共奏活血化瘀、通脉舒络、调节阴阳、恢复神经之功效。通过内服提高了机体免疫机能,针对中风、痹症具有良好疗效。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明显、耐受性好、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366453SQ20111029122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丙焕 申请人:张丙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