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68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内窥镜的细长管推进到体腔中的导向组件,并且其中即使在推进导向组件时也可以保护由内窥镜访问的体腔的腔壁。
背景技术
使用内窥镜进行诊断在医学领域是公知的。内窥镜包括具有CCD或其它图像传感器的头部组件、和细长管部分,其中头部组件设置在所述细长管部分的远端处。细长管进入病人的体内。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图像。显示面板被驱动以显示图像,用于对体内的对象进行成像。最近已经提出了一种通过有助于进入体腔内的用于与内窥镜一起使用的导向组件。美国专利第2005/0272976号(对应于JP-A2005-253892)公开了该导向组件,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在内窥镜的细长管上的套筒、和以环绕方式固定到套筒的环形带。 在环形带回转以通过利用与体腔的腔壁的摩擦力将内窥镜推进到体腔中之前,环形带的外表面被设定成与体腔的腔壁或胃肠道接触。尤其对于操纵内窥镜的熟练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来说,这能够有效地有助于使内窥镜进入到作为高度弯曲形状的器官的诸如大肠的体腔中。在美国专利第2005/0272976号中,环形带的上侧移动带近似平坦。环形带的一对横向侧部在外部显现出来。因为当观察体腔或胃肠道的横截面时体腔或胃肠道的形状近似为圆形,环形带的横向侧部可能会接触体腔的腔壁,且所述环形带的中心部分在横向方向上不与腔壁接触。这样产生的问题在于当横向侧部与体腔的腔壁接触时体腔的腔壁在环形带的内表面的区域中会被缠绕而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内窥镜的细长管推进到体腔中的导向组件,并且其中即使在推进导向组件时也可以保护由内窥镜访问的体腔的腔壁。为了实现上述及其它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所述内窥镜包括用于进入体腔内的细长管部分。设有用于安装在细长管上的轴套。容纳套筒绕轴套受到支撑。多个环形带固定到容纳套筒,用于以环形方式沿细长管的轴向方向移动,并通过接触体腔的腔壁推进细长管。驱动装置容纳在容纳套筒中,用于驱动环形带。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设置在容纳套筒上,用于至少部分地遮盖环形带中的每一个的横向侧部,并引导环形带。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使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向外弯曲成凸起形状。或者,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并导轨部分使所述环形带的中心部分以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横向方向凸起的形状向外弯曲。进一步地,中心凸起支撑壁与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一
4起形成,用于使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与所述横向侧部相比更加向外凸起。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与容纳套筒一起形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固定到容纳套筒。此外,多个带辊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到容纳套筒,用于沿轴向方向以循环的方式接触环形带中的每一个。支撑壁比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更向外突出。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侧部突出部,所述侧部突出部被设置成从容纳套筒向外和沿环形带的横向方向突出,用于调节横向侧部的外表面。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侧部导轨通道,所述侧部导轨通道形成在容纳套筒中,用于容纳横向侧部中的一个的进入。侧部导轨通道具有第一内壁表面和第二内壁表面,第一内壁表面与横向侧部的内表面相对,第二内壁表面接触横向侧部的外表面,并根据与环形带的中心部分的距离逐渐远离中心倾斜。环形带中的都每一个包括上侧移动带,所述上侧移动带具有外表面,用于接触腔壁。下侧移动带设置在内侧并沿着上侧移动带设置,并被夹在驱动装置与带辊之间。环形带的与带辊接触的部分具有高于该环形带的其余部分的刚性。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容纳在容纳套筒中,并以可旋转的方式绕轴套受到支撑。蜗杆齿,所述蜗杆齿绕驱动套筒形成。接合辊具有齿轮齿,与蜗杆齿啮合, 用于通过与蜗杆齿的啮合使环形带回转。接合辊的形状根据环形带的曲线被弯曲。带辊的形状根据所述环形带的曲线被弯曲。容纳套筒为大致圆筒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纳套筒包括大致平坦的N个侧壁,其中N为整数。N个弓形弯曲壁与N个侧壁交替设置,用于支撑相应的环形带。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纳套筒包括N个弓形弯曲壁,其中N为整数。N个侧壁与N个弯曲壁交替设置,具有大致平坦内表面,用于支撑相应的环形带。因此,即使在推进导向组件时,也可以防止由内窥镜访问的体腔的腔壁与环形带进行干扰,这是因为侧部导轨部分可以操作用于调节环形带的横向侧部。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I是显示内窥镜的平面图;图2是显示导向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导向组件的分解立体图4是显示导向组件的垂直截面;图5是显示包括带辊的导向组件的部件的横截面;图6是显示包括接合辊的导向组件的部件的横截面;图7是显示一个优选的导向组件的立体图,其中容纳套筒是圆筒形的;图8是显示导向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显示包括带辊的导向组件的部件的横截面;图10是显示包括接合辊的导向组件的部件的横截面;图11是显示另一个优选的导向组件的立体图;图12是显示容纳套筒是棱形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显示包括带辊的导向组件的部件的横截面;图14是显示包括接合辊的导向组件的部件的横截面;以及图15是显示具有侧部导轨通道的另一个优选的导向组件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内窥镜10包括细长管11或导向管部分、操作装置12和通用电缆13。 细长管11具有在头部组件Ila中的诸如具有微尺寸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摄像装置。操作装置12用于抓紧内窥镜10并操作细长管11。通用电缆13将内窥镜10连接到处理设备、光源设备(未示出)和类似设备。细长管11是具有大长度的柔性管。头部组件Ila设置在细长管11的远端处。各种开口形成在头部组件Ila的端面中,其中所述开口包括成像窗、照明窗、端部喷嘴(所有都未示出)和类似部件。操作装置12包括操纵轮14和流动控制按钮15。操纵轮14旋转以改变操纵方向和操纵量。流动控制按钮15用于供应空气或水以及用于进行抽吸。通用电缆13连接到操作装置12。通用电缆13包括信号电缆、光导装置、和流动通道。信号电缆发送来自摄像装置的图像信号。流动通道被形成为将空气或水供应给头部组件 11a。导向组件20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在细长管11的头部组件Ila上,并使细长管11 在体腔内沿近端方向和远端方向移动。电动机21驱动导向组件20。线圈结构63或扭矩线连接到电动机21的输出轴,并传递扭矩以进行旋转,从而推进导向组件20。参见图3。保护鞘22遮盖整个线圈结构63。当电动机21旋转时,线圈结构63在保护鞘22中旋转。控制器25控制电动机21。输入面板26或用户界面连接到控制器25。输入面板 26包括控制按钮27和速度按钮28。控制按钮27可操作用于输入用于使导向组件20前进、 返回和停止的指令信号。速度按钮28可操作用于改变导向组件20的推进速度。使用细长管11安装在其内的外套管23。保护鞘22设置在外套管23与细长管11 之间以延伸通过所述外套管和细长管。在图2中,多个环形带30设置在导向组件20中,接触胃肠道的腔壁,并沿近端方向将力施加到腔壁,其中所述近端方向相对于内窥镜10的轴向方向A与细长管11的远端方向相反。容纳套筒32支撑环形带30以在轴向方向A上循环。环形带30被布置成在绕轴向方向A的轴线限定的旋转方向C等距离地旋转。环形带30的数量的示例为三个。环形带30的上侧移动带(upper belt run)的外表面30b接触胃肠道的腔壁。图2的箭头表示循环方向。用于形成环形带30的材料是具有柔性的生物相容塑性材料,例如,聚氯乙烯 (PVC)、聚酰胺树脂、氟烃树脂、聚氨基甲酸酯等。在图3、图4、图5和图6中,容纳套筒32具有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的大致等边的具有三个平坦侧壁的三棱柱形状的套筒形式,且其中三个弯曲壁交替组合。环形带30绕容纳套筒32卷绕。轴套51设置在容纳套筒32内,并且通过容纳插入安装在内窥镜10的头部组件Ila上。环形带30设置在容纳套筒32的相应弯曲壁上。环形带30以环形可移动方式被支撑在容纳套筒32上。为了制备环形带30中的每一个,首先使用具有端部的一条带,并且将所述带定位成缠绕容纳套筒32。带的端部通过粘合剂或热焊接相互连接,以获得支撑在容纳套筒32上的环形带30。条带形式的中间凸起的支撑壁33与容纳套筒32 —起形成,并且支撑环形带30的上侧移动带68。支撑壁33相对于上侧移动带68的横向方向具有从边缘区域朝向中心区域增加的高度。因此,上侧移动带68以反U形曲线被支撑,使得该上侧移动带68与轴套 51的中心的距离从上侧移动带68的中心部分36朝向横向侧部37减小。具有弓形表面的张紧装置34固定到支撑壁33的相应的近端和远端,并接触环形带30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 30a,以便进行回转。张紧装置34具有半圆形形状。用于形成张紧装置34的材料具有使环形带30稳定地回转的充分的平滑度,例如,尼龙。具有低摩擦力的各种材料可以用于张紧装置34,例如PEEK(聚醚醚酮)、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面标)等。 保持器开口 33a形成在支撑壁33中的每一个中。辊装置35配合在保持器开口 33a 中,并以环形可移动方式接触环形带30。辊装置35包括第一带辊或压力辊41、第二带辊或压力辊42和第三带辊43或压力辊、和一对支撑板40。带辊41-43沿轴向方向A布置。支撑板40保持带辊41-43可旋转。要说明的是带辊41-43可以直接支撑在容纳套筒32上。环形带30的内表面30a接触带棍41-43。用于接触带棍41-43的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36具有大于环形带30的其余部分的厚度,并且具有高于其余部分的刚性。辊沟槽41a、42a和43a形成在相应的带辊41_43中。带脊部30c被形成为从环形带30的内表面30a突出,并且沿环形带30的整个长度延伸。带脊部30c以可滑动方式与辊沟槽41a、42a和43a接合,并防止环形带30在旋转方向C上偏移。此外,沟槽33b形成在支撑壁33中并以可滑动方式与带脊部30c接合。沟槽34a形成在张紧装置34中并以可回转方式与带脊部30接合。要说明的是将润滑剂涂层涂覆到沟槽33b和34a、辊沟槽41a_43a 以及带脊部30c的表面,用于提高接触时的平滑度。第一侧部突出部33c或钩状形状的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突出部33d或钩状形状的侧部导轨部分形成在支撑壁33上,并部分地遮盖环形带30的横向侧部37。侧部突出部33c和33d与轴套51的中心的距离小于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36与轴套51的中心的距离。侧部突出部33c和33d的高度小于中心部分36的高度。此外,容纳套筒32包括作为用于进行传递的可旋转驱动套筒的螺纹套筒52、和支撑框架53或支撑套筒。螺纹套筒52以可旋转的方式绕轴套51被支撑。支撑框架53绕轴套51和螺纹套筒52设置。六边形形状的后端环56固定到支撑框架53的近端。前导向环57安装在支撑框架 53的远端上,用于防止偶然进入胃肠道的腔壁的组织。后导向环58配合在后端环56上。
绕轴套51受到支撑的螺纹套筒52绕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轴线旋转。螺纹套筒 52具有蜗杆齿61和直齿轮齿62。蜗杆齿61是螺旋形形状的螺纹。直齿轮齿62设置在螺纹套筒52的近端处。小齿轮64与线圈结构63连接,并与直齿轮齿62啮合。小齿轮64通过线圈结构63旋转,使得螺纹套筒52通过直齿轮齿62的旋转而旋转。支撑框架53为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的六边形形状,所述六边形形状通过移除小于容纳套筒32的拐角部分的三角形拐角部分而限定。此外,支撑框架53以与容纳套筒32 同轴的方式定位。切口 53a形成在支撑框架53的六个侧壁中。切口 53a中的三个与容纳套筒32的支撑壁33相对。接合辊66或驱动齿轮定位在切口 53a中的所述三个切口中,并驱动环形带30。在接合辊66中,在切口 53a中的每一个中设置两个接合辊。枢转托架53b 或枢转支撑件形成在支撑框架53上,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接合辊66。接合辊66设置在第一带辊41与第二带辊42之间、和第二带辊42与第三带辊43之间。接合辊66与螺纹套筒52的蜗杆齿61啮合,并且接触环形带30的外表面30b。接合辊66的形状使得该接合辊的齿面以凸起方式被弯曲成跟随下侧移动带69的横向曲线的 U形形状,并且与带辊41-43或压力辊一起夹下侧移动带69。接合辊66在容纳套筒32的径向方向上与带辊41-43重叠。下侧移动带69在带辊41-43与接合辊66之间被弯曲成W 形状。远端开口 53c形成在支撑框架53中,并容纳轴套51的远端的进入。前导向环57包括环状脊部57a和导向凸缘57b。环状脊部57a配合在远端开口 53c中。导向凸缘57b防止胃肠道的腔壁在导向组件20内缠绕。导向凸缘57b具有杯状形状,所述杯状形状具有根据远离环状脊部57a的距离而增加的直径。导向凸缘57b的形状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为类似于容纳套筒32但稍微小于容纳套筒32的具有三个另外的弯曲壁的三角形。后端环56形成为类似于支撑框架53的六边形形状。中心开口 56a限定在后端环 56中。中心腔51a限定在轴套51中,并与中心开口 56a连通。切口 56b形成在后端环56 中,并以可旋转的方式容纳小齿轮64。小齿轮64与螺纹套筒52的直齿轮齿62啮合。孔 (未示出)形成在后端环56中,并容纳连接到小齿轮64的线圈结构63的插入。后导向环58以类似于前导向环57的方式包括环状脊部58a和导向凸缘58b。环状脊部58a配合在后端环56的中心开口 56a中。以下说明导向组件20的操作过程。首先,内窥镜10的细长管11的头部组件Ila 进入轴套51的中心腔51a中以将导向组件20安装在头部组件Ila上。打开处理设备、光源设备和输入面板26的电源。准备用于诊断的成像。然后,内窥镜10的头部组件Ila进入病人身体的胃肠道中。头部组件Ila被推进到体腔内的预定位置,例如,乙状结肠的盲肠。然后,摁压输入面板26的控制按钮27以输入用于推进的指令信号。电动机21被驱动以使线圈结构63 在预定方向上旋转。这使得小齿轮64旋转。直齿轮齿62旋转以使螺纹套筒52旋转。螺纹套筒52的旋转使与蜗杆齿61啮合的接合辊66或驱动齿轮旋转。因此,夹在接合辊66与带辊41-43之间的环形带30在图4中的箭头的方向上回转。环形带30的上侧移动带68在容纳套筒32外侧的外表面30b沿近端方向以与体腔的腔壁接触的方式移动。 环形带30的下侧移动带69在容纳套筒32内侧的外表面30b沿远端方向移动,使得环形带30循环。环形带30接触胃肠道的腔壁,并且循环以施加力,从而在头部组件Ila的与远端方向相反的近端方向上移动。导向组件20从远端侧朝向近端侧将力施加到体腔上,并推进内窥镜10的头部组件Ila以在体腔内沿远端方向移动。如果医生或操作者希望导向组件 20沿近端方向移动,则他或她使环形带30在与沿远端方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操作。环形带30的横向侧部37由侧部突出部33c和33d引导。当导向组件20在体腔内推进头部组件Ila时,可以防止横向侧部37与体腔的腔壁接触。仅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 36可以接触腔壁。这有效地防止腔壁缠绕在环形带30的内表面30a上。侧部突出部33c 和33d的高度小于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因此,即使侧部突出部33c和33d接触腔壁,环形带30也可以延伸从而安全地推进,这是因为中心部分36处用于推进的力足够强。当操作输入面板26的速度按钮28以输入用于改变速度的指令信号时,通过控制电动机21来改变线圈结构63的转速。因此,导向组件20的移动速度被改变。当操作输入面板26的控制按钮27以输入用于返回的指令信号时,通过控制电动机21使线圈结构63在向后方向上旋转。因此,导向组件20在近端方向上移动。当操作控制按钮27以输入用于停止的指令信号时,通过使电动机21停止而使线圈结构63停止。因此,导向组件20停止。 因此,医生或操作者可以期望地将内窥镜10的头部组件Ila推进到体腔内的预定位置。在图7-10中,示出了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导向组件70,并且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圆筒形形状的容纳套筒72。与上述实施例的元件类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条带形式的中心凸起支撑壁73形成在容纳套筒72上,并支撑相应的环形带30。 支撑壁73具有相对于环形带30的横向方向从边缘区域朝向中心区域增加的高度。因此, 环形带30被支撑成反U形曲线,使得所述环形带与轴套51的中心的距离从中心部分36朝向横向侧部37减小。具有弓形表面的张紧装置74固定到支撑壁73的相应近端和远端,具有半圆形形状,并接触环形带30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30a。保持器开口 73a形成在支撑壁73中的每一个中。辊装置35配合在保持器开口 73a中。沟槽73b形成在每个支撑壁73中。环形带30的带脊部30c以可滑动方式与沟槽 73b接合并容纳在所述沟槽中。类似地,沟槽74a形成在每个张紧装置74中,用于可移动地容纳带脊部30c。第一侧部突出部73c或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突出部73d或侧部导轨部分形成在支撑壁73上,并引导环形带30的横向侧部37。侧部突出部73c和73d的高度小于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支撑套筒75或支撑框架设置在容纳套筒72中,并容纳轴套51和螺纹套筒52。支撑套筒75与容纳套筒72同轴定位。后端环76固定到支撑套筒75的近端。前导向环77固定到支撑套筒75的远端, 用于防止体腔的腔壁缠绕在导向组件20中。后导向环78固定后端环76。三个切口 75a形成在支撑套筒75中并与容纳套筒72的支撑壁73相对。接合辊 66中的两个接合辊设置在切口 75中的每一个内。枢转托架75b或枢转支撑件形成在支撑套筒75上,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接合辊66。远端开口 75c形成在支撑套筒75的远端处,并容纳轴套51的远端。
后端环76具有中心开口 76a和切口 76b。中心开口 76a与轴套51的中心腔51a 连通。切口 76b以可旋转的方式容纳小齿轮64。前导向环77包括环状脊部77a和导向凸缘77b。环状脊部77a配合在支撑套筒 75的远端开口 75c中。导向凸缘77b具有杯状形状。后导向环78包括环状脊部78a和导向凸缘78b。环状脊部78a配合在后端环76的中心开口 76a中。导向凸缘78b具有杯状形状。环形带30的横向侧部37被侧部突出部73c和73d引导,因此可以防止与体腔的腔壁进行接触。仅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36可以接触腔壁。这有效地防止腔壁缠绕到内表面30a的区域中。侧部突出部73c和73d的高度小于环形带30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因此,即使侧部突出部73c和73d接触腔壁,环形带30也可以移动用于进行推进,这是因为中心部分36处用于推进的力足够强。在图11-14中,示出了另一优选的导向组件80。环形带90设置在容纳套筒82的侧壁上。容纳套筒82包括具有大宽度的三个支撑壁和具有小宽度的三个弯曲壁。与上述实施例相比,环形带90具有相当大的宽度。与上述实施例的元件类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不。条带形式的中心凸起支撑壁83形成在容纳套筒82上,并支撑相应的环形带90。 支撑壁83具有相对于环形带90的横向方向从边缘区域朝向中心区域增加的高度。因此, 环形带90被支撑成反U形曲线,使得所述环形带与轴套51的中心的距离从中心部分36朝向横向侧部37减小。具有弓形表面的张紧装置84固定到支撑壁83的相应近端和远端,具有半圆形形状,并接触环形带90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90a。保持器开口 83a形成在支撑壁83中的每一个内。辊装置35配合在保持器开口 83a 中。沟槽83b形成在支撑壁83中的每一个内。带脊部90c形成为从环形带90中的每一个突出,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沟槽83b接合。沟槽84a形成在张紧装置84中的每一个内,并以可回转的方式与脊部90c接合。此外,环形带90具有外表面90b。第一侧部突出部83c或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突出部83d或侧部导轨部分形成有支撑壁83,并且通过部分地进行遮盖而引导环形带90的横向侧部37。侧部突出部83c 和83d的高度小于环形带90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简而言之,环形带90纵向弯曲使得中心部分36在侧部突出部83c和83d的水平上方突出。三棱柱形状的支撑套筒85或支撑框架设置在容纳套筒82中,并容纳轴套51和螺纹套筒52。支撑套筒85与容纳套筒82同轴定位。支撑开口 85a形成在支撑套筒85的相应的平坦壁中。接合辊66容纳在支撑开口 85a中。枢转环85b或枢转支撑件形成在支撑套筒85上,并以可旋转的方式将接合辊66支撑在支撑开口 85a中。远端开口 85c形成在支撑套筒85中,并容纳轴套51的远端的插入。此外,前导向环57的环状脊部57a插入远端开口 85c中。后端环56固定到支撑套筒85的近端。后端导向环58固定到后端环56。环形带90的横向侧部37通过侧部突出部83c和83d被引导,因此可以防止与体腔的腔壁进行接触。仅环形带90的中心部分36可以接触腔壁。这有效地防止腔壁缠绕到内表面90a的区域中。侧部突出部83c和83d的高度小于环形带90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因此,即使侧部突出部83c和83d接触腔壁,环形带90也可以移动用于进行推进,这是因为中心部分36处用于推进的力足够强。在图15中示出了容纳套筒102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侧部导轨通道103a或沟槽作为侧部导轨部分沿着条带形式的在中间增高的支撑壁103的边缘中的每一个形成。环形带110具有横向侧部37,所述横向侧部中的每一个都插入侧部导轨通道103a中。这有效地防止横向侧部37接触胃肠道的腔壁。在上述实施例中,侧部突出部引导由支撑壁支撑的环形带的横向侧部37。此外,侧部突出部可以部分地形成为遮盖环形带的定位在张紧装置处的横向侧部37。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侧部突出部初始形成在容纳套筒上。然而,在罩可以保持在容纳套筒上之前,第一和第二侧部突出部可以事先形成有单独制备的罩。在上述实施例中,螺纹套筒和驱动套筒形成为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的三角形、六边形和圆形形状。然而,螺纹套筒和驱动套筒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四边形、五边形和其它多边形形状。在上述实施例中,上侧移动带68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的形状为反U形形状,其中中心部分36被弯曲,且与中心轴线的距离高于与横向侧部37的距离。然而,环形带的上侧移动带68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平坦形状。在上述实施例中,条带形状的支撑壁具有相对于环形带的横向方向从边缘区域朝向中心区域增加的高度。侧部突出部的高度小于环形带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然而,侧部突出部可以具有大于环形带的中心部分36的高度的高度。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壁33、73、83和103具有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具有大于所述支撑壁的边缘区域的高度的高度。张紧装置包括高度等于其边缘区域的高度的中心区域。可替换地,支撑壁的高度可以朝向近端和远端的张紧装置逐渐减小,使得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沿轴向方向减小。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支撑壁,张紧装置可以具有高度大于其边缘区域的高度的中心区域。此外,支撑壁可以具有高度等于其边缘区域的高度的中心区域。换句话说,支撑壁可以平坦形成或形成有非常接近平坦表面的圆柱表面。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合辊66在驱动套筒中通过蜗杆齿61旋转以便进行传递,从而驱动环形带回转。然而,蜗杆齿61或螺纹套筒可以直接驱动环形带,而不需要接合辊66。 要说明的是在不使用接合辊66的情况下用于推进的蜗杆齿61或螺纹套筒的旋转方向与结合接合辊66的用于推进的蜗杆齿61的旋转方向相反。为了推进的目的,必须适当地改变线圈结构的转动方向与用于根据按钮面板使内窥镜移动的近端方向和远端方向之间的关系。此外,代替张紧装置34,可以使用一对可旋转的支撑轮,用于保持环形带可以环形方式移动。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用于医学用途。然而,本发明的内窥镜可以是用于工业用途的内窥镜、内窥镜的探针或用于各种目的的内窥镜。虽然已经经由本发明的参照附图的优选实施例充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各种变化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另外说明这些变化和修改背离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变化都应该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所述内窥镜包括用于进入体腔内的细长管部分,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用于安装在所述细长管上;容纳套筒,所述容纳套筒绕所述轴套受到支撑;多个环形带,所述多个环形带固定到所述容纳套筒,用于以环形方式沿所述细长管的轴向方向移动,并通过接触所述体腔的腔壁推进所述细长管;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容纳在所述容纳套筒中,用于驱动所述环形带;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第二侧部导轨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套筒上,用于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环形带中的每一个的横向侧部,并引导所述环形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使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向外弯曲成凸起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向组件,还包括中心凸起支撑壁,所述中心凸起支撑壁与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一起形成,用于使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与所述横向侧部相比更加向外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与所述容纳套筒一起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固定到所述容纳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导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部导轨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横向侧部中的一个的进入的侧部导轨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侧部导轨通道倾斜,以使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向外弯曲成凸起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带中的都每一个包括上侧移动带,所述上侧移动带设置在所述容纳套筒的外侧,具有外表面,用于接触所述腔壁;和设置在所述容纳套筒内侧的下侧移动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容纳在所述容纳套筒中,并以可旋转的方式绕所述轴套受到支撑;蜗杆齿,所述蜗杆齿绕所述驱动套筒形成;接合辊,所述接合辊具有齿轮齿,与所述蜗杆齿啮合,用于通过与所述蜗杆齿的啮合使所述环形带回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向组件,还包括多个带辊,所述多个带辊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容纳套筒,用于压动所述环形带中的每一个以与所述啮合辊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带的与所述带辊接触的部分具有高于所述环形带的其余部分的刚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接合辊的辊表面根据所述环形带的曲线被弯曲。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向组件,其中,所述带辊的辊表面根据所述环形带的曲线被弯曲。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其中内窥镜包括用于通过进入体腔而对对象进行成像的细长管部分。为使用此,导向组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用于通过容纳所述导向组件而安装在细长管上。容纳套筒绕轴套受到支撑。三个环形带固定到容纳套筒,用于在细长管的轴向方向上以环形方式移动,并通过接触体腔的腔壁推进细长管。驱动套筒容纳在容纳套筒中,用于驱动环形带。作为侧部导轨部分的侧部突出部设置在容纳套筒上,用于至少部分地遮盖环形带中的每一个的横向侧部,以保持环形带可滑动。优选地,侧部突出部使环形带的中心部分相对于横向方向向外弯曲。
文档编号A61B1/01GK102578990SQ20111044685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仲村贵行, 大田恭义, 山川真一, 岩坂诚之, 芦田毅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