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剥离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96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极剥离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手术的双极剥离子。
背景技术
剥离子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一般包括相连的手持部和操作部,操作部包括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相连的工作端,操作部的连接段与手持部相连,手术时,操作人员手握手持部,通过操作部的工作端将组织从人体剥离,根据手术性质不同,操作部的工作端有钩状,片状以及辊状等。这种传统的剥离子虽然可以方便将组织剥离,但在神经外科后颅窝疾病中,病变常常与颅神经关系密切,有时甚至包绕神经组织。由于病变对神经的挤压变形, 神经的解剖学位置也发生变化,手术中,通过肉眼或显微镜都难以确定神经纤维的准确位置,使得通过剥离子进行手术操作时极易损伤神经组织,造成患者术后出现或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另外,目前用于确定神经组织的常用方法为肌电图检查方法,肌电图检查方法是一种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作肌电图的自动分析,判断出神经组织的确定位置。肌电图检查方法常用针电极及应用电刺激技术,针电极为一段金属针管,针管通过导线与插头相连, 插头与肌电图检查设备上的电流刺激盒相连,通过计算机课控制针电极放电,通过电刺激来探测神经组织的确定位置。此外,与电流刺激盒相连的电极分为单极电极和双极电极,单极电极一般与电流刺激盒上的阴极插座相连,产生的电流的播散范围较广,即敏感性较高, 但特异性较低,可以大范围检测神经组织是否存在;双极电极与电流刺激盒的阳极插座和阴极插座相连,产生的电流的播散范围较小,特异性较高,可以确定神经组织的确切位置。中国专利200720089112. 4,授权公告号为CN201019744Y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肌电图专用单极双针电极,该电极为不锈钢针体后部由良导电丝紧密缠绕构成插接式针柄,针柄插入插座体中的套管内,针柄后部同导线外套内的导线一端相连接,导线另一端连接在插头体上,并与插头体内的套管相连通。通过该电极与肌电图检查设备上的电流刺激盒相连,即可用于对神经组织的探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在手术中确认神经组织位置且可将病变组织剥离的双极剥离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极剥离子,包括剥离子本体, 所述剥离子本体包括手持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包括与手持部相连的连接段以及与连接段相连的工作端,所述操作部内部设置有与操作部绝缘的芯棒,所述芯棒从操作部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述操作部和芯棒由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手持部与操作部以及芯棒绝缘; 还包括两组导线,即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第一组导线的一端与操作部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插头;第二组导线的一端与芯棒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头;上述两组导线均与手持部绝缘。进一步的是所述手持部外套在所述两组导线上,第一组导线的一端位于手持部内部且与操作部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外部且与第一插头相连;第二组导线的一端位于手持部内部且与芯棒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外部且与第二插头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手持部为不锈钢管。进一步的是所述操作部的连接段的外壁上设置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剥离子上由于连接有导线和插头, 因此可以与肌电图检查设备上的电流刺激盒相连,手术中,可通过电流刺激盒控制操作部放电,电流会对病变周围的神经组织给予刺激,进而可从肌电图上观察到病变周围的神经组织的分布位置,这样可便于操作人员在手术时及早确认神经组织的位置,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双极剥离子,即相当于双极电极,产生的电流的播散范围较小,特异性较高,可较为精确的确定神经组织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剥离子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工作端的端面的B方向视图。图中标记为1-第二插头,2-第二组导线,3-第一插头,4-第一组导线,5-手持部,6-操作部,7-剥离子本体,8-连接段,9-工作端,10-芯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双极剥离子,包括剥离子本体7,所述剥离子本体7包括手持部 5和操作部6,所述操作部6包括与手持部5相连的连接段8以及与连接段8相连的工作端 9,所述操作部6内部设置有与操作部6绝缘的芯棒10,所述芯棒10从操作部6 —端延伸至另一端;上述操作部6和芯棒10由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手持部5与操作部6以及芯棒 10绝缘;还包括两组导线,即第一组导线4和第二组导线2,第一组导线4的一端与操作部 6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插头3 ;第二组导线2的一端与芯棒10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头1 ;上述两组导线均与手持部5绝缘。上述操作部6以及芯棒10可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以及其它导电材料制成。另外,上述手持部5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管,金属管与操作部6之间通过绝缘材料相连,例如高分子绝缘材料,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手持部5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可保证较高的强度,不锈钢管与操作部6的连接部位可通过设置绝缘层来实现绝缘,例如在操作部与不锈钢管的连接部位套接橡胶管,使操作部与不锈钢管绝缘, 也可将不锈钢管整体喷涂高分子绝缘材料,或者不锈钢管与操作部6之间通过橡胶接头来连接。此外,上述手持部5与两组导线绝缘可通过在导线上包覆绝缘层实现,例如在导线上包覆橡胶管,也可直接将手持部5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手持部5为塑料管。上述芯棒10 从操作部6 —端延伸至另一端,即芯棒10贯穿整个操作部6,一直延伸至工作端9的端面, 这样可以使芯棒10成为一个电极,操作部6为另一个电极,芯棒10与操作部6共同形成双极电极,上述芯棒10与操作部6之间可通过设置绝缘层进行绝缘,例如在芯棒10外壁上喷涂高分子绝缘材料,或在芯棒10与操作部6之间设置橡胶管。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剥离子上连接的插头与肌电图检查设备上的电流刺激盒相连,通过电流刺激盒控制操作部的工作端对病变周围的组织放电,神经组织在电流刺激下形成肌电图,进而可通过肌电图确定神经组织的位置,在后续剥离操作中,通过操作部可将病变部位准确剥离,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由于芯棒10与操作部6形成双极电极,因此产生的电流的播散范围较小,特异性较高,可较为精确的确定神经组织的位置。另外,由于手持部5与导线、操作部以及芯棒都绝缘,可以保证操作人员手拿手持部5时,不会被电流电击,保证操作人员可以顺利进行手术。上述两组导线可以整体设置在手持部5的外部,但这样设置,在手术时,导线有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了使结构紧凑,且减少导线对手术过程的不利影响,如图1所示,所述手持部5外套在所述两组导线上,第一组导线4的一端位于手持部5内部且与操作部6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5外部且与第一插头3相连;第二组导线2的一端位于手持部 5内部且与芯棒10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5外部且与第二插头1相连,即两组导线只有与插头相连的一端位于手持部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手持部5的内部。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 两组导线位于手持部5外部的一段是位于手持部5的尾端,基本不会对手术过程带来不利影响。上述操作部6的连接段8由于为导电材料制成,当操作部通电后,连接段也可放电,这样当人体组织与连接段接触时也会有信号产生,这种信号为干扰信号,会影响操作人员确认病变周围神经组织的确切位置,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所述操作部6的连接段8的外壁上设置有绝缘层。上述绝缘层可由高分子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将聚四氟乙烯喷涂在连接段 8的外壁上。实施例双极剥离子,包括剥离子本体7,所述剥离子本体7包括相互连接的手持部5和操作部6,上述操作部6包括与手持部5相连的连接段8以及与连接段8相连的工作端9,上述操作部6内部设置有与操作部6绝缘的芯棒10,上述芯棒10从操作部6 —端延伸至工作端9的端面;上述操作部6和芯棒10由合金材料制成,且操作部6与芯棒10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上述手持部5为不锈钢管,操作部6上与不锈钢管连接处套接有橡胶管;上述手持部 5外套在两组导线上,第一组导线4的一端位于手持部5内部且与操作部6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5外部且与第一插头3相连;第二组导线2的一端位于手持部5内部且与芯棒10 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5外部且与第二插头1相连。
权利要求1.双极剥离子,包括剥离子本体(7),所述剥离子本体(7)包括手持部(5)和操作部 (6),所述操作部(6)包括与手持部(5)相连的连接段⑶以及与连接段⑶相连的工作端 (9),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6)内部设置有与操作部(6)绝缘的芯棒(10),所述芯棒(10)从操作部 (6) 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述操作部(6)和芯棒(10)由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手持部(5)与操作部(6)以及芯棒(10)绝缘;还包括两组导线,即第一组导线(4)和第二组导线O),第一组导线的一端与操作部(8)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插头(3);第二组导线O)的一端与芯棒(10)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头(1);上述两组导线均与手持部( 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剥离子,其特征是所述手持部(5)外套在所述两组导线上,第一组导线的一端位于手持部(5)内部且与操作部(6)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 (5)外部且与第一插头(3)相连;第二组导线(2)的一端位于手持部(5)内部且与芯棒(10) 相连,另一端位于手持部( 外部且与第二插头(1)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剥离子,其特征是所述手持部(5)为不锈钢管。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单极剥离子,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6)的连接段(8)的外壁上设置有绝缘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极剥离子,便于在手术中确认神经组织位置且可将病变组织剥离,该剥离子的操作部内部设置有与操作部绝缘的芯棒,所述芯棒从操作部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述操作部和芯棒由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手持部与操作部以及芯棒绝缘;还包括两组导线,即第一组导线和第二组导线,第一组导线的一端与操作部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插头;第二组导线的一端与芯棒相连,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头;上述两组导线均与手持部绝缘。手术中,可通过电流刺激盒控制操作部放电,电流会对病变周围的神经组织给予刺激,进而可从肌电图上观察到病变周围的神经组织的分布位置,这样可便于操作人员在手术时及早确认神经组织的位置,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文档编号A61B17/32GK201958964SQ2011200218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刘文科, 张恒, 张跃康, 惠旭辉, 方媛, 游潮, 鞠延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