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0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现有的正畸托槽从临床结扎方式可区分为结扎型托槽和自锁型托槽二类(结扎型牙弓丝与托槽之间采用结扎丝或弹性结扎圈结扎,使牙弓丝与托槽槽沟之间紧密接触,因而摩擦力较大,所有传统托槽均属于结扎型,如图1所示。自锁型牙弓丝不需要结扎丝结扎,而是在托槽槽沟唇颊向开口处用一块可滑动或翻转的金属盖将矫治弓丝封闭在槽沟之中,此封闭盖与槽沟形成的管腔对矫正弓丝没有束缚力,因而摩擦力小,所有自锁托槽均具有此特点)。自锁托槽又分为主动自锁和被动自锁两类,区别在于被动自锁的封闭盖没有弹性设计,自始至终不会对矫正弓丝主动施力;而主动自锁的封闭盖有弹性设计,当矫正弓丝达到一定尺寸时,弹性封闭盖可以对矫正弓丝主动施力。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自锁托槽,大多为进口产品,或国外设计,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临床使用中还会经常出现封闭盖因食物残渣镶嵌、受力变形等因素而不能打开或不能合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改变临床医生的传统操作方式前提下实现降低摩擦力的效果,并改变现有自锁托槽上存在的后期治疗不能实现精确控制,以及封闭盖经常会因食物残渣镶嵌或变形发生不能打开或打开后不能合上的缺陷。( 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包括托槽基体,位于网底上,所述托槽基体上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与所述托槽基体之间形成主弓丝槽,所述两个侧壁的上端分别具有结扎翼,所述两个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斜坡,使得侧壁沿所述托槽基体向所述结扎翼的方向上壁厚逐渐减小,在所述结扎翼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凹陷。优选地,在所述结扎翼的上端设置有牙位标记。优选地,所述牙位标记为数字、凸点或者凹点。优选地,所述凹陷为弧形凹陷。优选地,所述弧形凹陷的直径为0. 2mm-0. 3mm。优选地,所述斜坡的倾角为20-60°。优选地,所述自主低摩擦托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弓丝槽中的细弓丝,其直径 Φ 彡 0. 016"。优选地,所述自主低摩擦托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弓丝槽中的粗弓丝,其直径 Φ 彡 0. 017"。优选地,所述自主低摩擦托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弓丝槽中的方丝,截面尺寸为 0.017" Χ0. 025"。[0015]优选地,所述网底为金属网底。(三)有益效果通过对现有普通托槽的改进,在不改变临床医生的传统操作方式前提下实现降低摩擦力的效果,并改变了现有自锁托槽上存在的后期治疗不能实现精确控制,以及封闭盖经常会因食物残渣镶嵌或变形发生不能打开或打开后不能合上的缺陷。

图1是现有普通托槽的主动结扎状态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自主低摩擦托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自主低摩擦托槽早期被动结扎状态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后期主动结扎状态示意图。其中,1 托槽基体;2 网底;3 主弓丝槽;4 结扎翼;5-1 斜坡;5_2 弧形凹陷; 6 牙位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包括托槽基体1、金属网底 2、主弓丝槽3、结扎翼4、用于结扎导入的斜坡5-1及弧形凹陷5-2。托槽基体1位于金属网底2上,位于托槽基体1上的两个侧壁与托槽基体1形成了主弓丝槽3,在两个侧壁的上端分别具有结扎翼4。在两个侧壁的外表面设置用于结扎导入的斜坡5-1及弧形凹陷5-2。 斜坡5-1设置为由托槽基体1向结扎翼4的方向上壁厚逐渐减小。与现有技术的普通托槽相比,本实施例将普通托槽侧壁的垂直外侧面改成了用于结扎导入的斜坡5-1及位于坡底的弧形凹陷5-2。在结扎翼4的上端设置有牙位标记6,用于区分托槽龈颂向位置。牙位标记6可以为数字、凸点或者凹点。在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纵轴线,用于托槽临床粘结时参照。 弧形凹陷5-2的直径可以在下述范围内0. 2mm 0. 3mm ;斜坡5-1的倾角可以在下述范围内20 60度。将该实施例的自主低摩擦托槽按照与普通托槽一样的粘结方式粘结在牙面上,待粘结剂固化后将小于00.016〃的细弓丝或者镍钛圆丝置入主弓丝槽3内,用传统结扎方式进行结扎。如图3所示由于设计了用于结扎导入的斜坡5-1,结扎丝难以在斜坡中途固位, 只能顺着斜坡5-1滑入坡底的弧形凹陷5-2固位,因此结扎丝与主弓丝之间没有任何束缚力,形成被动结扎状态,可以让牙齿快速移动,完全达到普通自锁托槽的功能。在治疗的后期阶段,临床上往往需要对牙齿进行精确控制。该实施例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只需将主弓丝换成0.017〃或者0.017" X0. 025"以上的标准方丝,按传统结扎方式进行结扎。此时结扎丝与主弓丝之间产生紧密束缚,如图4所示,处于主动结扎状态,临床医师可以对牙齿实现精细调整和控制。对目前临床上在用的各类自锁托槽,本实用新型设计更具有可操控性,医师不需要考虑什么时间应该如何结扎的问题,而是只要采取常规的结扎,随着矫正弓丝从细到粗的变化,摩擦力自动实现从小到大的转变。既保持了临床医师传统的操作手法,又弥补了被
4动自锁托槽在矫治后期难以对牙齿进行精确控制的问题,以及封闭盖经常会因食物残渣镶嵌或变形而发生不能打开或打开后不能合上的缺陷,推广应用前景极为可观。自主低摩擦托槽在临床使用中不改变临床正畸医师传统的操作方式,也不需要增加其它辅助工具来进行操作,只要随着矫治进展,不断更换从细到粗的矫正弓丝,即可实现从低摩擦的被动结扎到常规摩擦的主动结扎效果。在被动结扎状态下,结扎丝与矫正弓丝之间没有束缚力,可以实现牙齿快速移动,达到自锁托槽降低摩擦力的效果;在主动结扎状态下,结扎丝或结扎圈与主弓丝之间产生紧密束缚,从而可以对牙齿实现更好的转矩控制和精细调整。相对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类自锁托槽,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自主低摩擦托槽更具有可操控性,即保持了临床医师传统的操作手法,又弥补了现有被动自锁托槽存在的后期治疗不能实现精确控制,以及封闭盖经常会因食物残渣镶嵌或变形而发生不能打开或打开后不能合上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极高的推广价值。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槽基体(1),位于网底( 上,所述托槽基体(1)上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与所述托槽基体(1)之间形成主弓丝槽(3),所述两个侧壁的上端分别具有结扎翼G),所述两个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斜坡(5-1),使得侧壁沿所述托槽基体(1)向所述结扎翼的方向上壁厚逐渐减小,在所述结扎翼(4)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凹陷(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扎翼(4)的上端设置有牙位标记(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牙位标记(6)为数字、凸点或者凹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5-2)为弧形凹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陷的直径为 0. 2mm 0. 3mm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5-1)的倾角为20 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低摩擦托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弓丝槽(3)中的细弓丝,其直径Φ彡0.01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低摩擦托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弓丝槽(3)中的粗弓丝,其直径Φ彡0.01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低摩擦托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弓丝槽(3)中的方丝,截面尺寸为0.017〃 Χ0. 02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低摩擦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底(2)为金属网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主低摩擦托槽,包括托槽基体,位于网底上,所述托槽基体上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与所述托槽基体之间形成主弓丝槽,所述两个侧壁的上端分别具有结扎翼,所述两个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斜坡,使得侧壁沿所述托槽基体向所述结扎翼的方向上壁厚逐渐减小,在所述结扎翼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凹陷。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普通托槽的改进,在不改变临床医生的传统操作方式前提下实现降低摩擦力的效果,并改变了现有自锁托槽上存在的后期治疗不能实现精确控制,以及封闭盖经常会因食物残渣镶嵌或变形发生不能打开或打开后不能合上的缺陷。
文档编号A61C7/14GK202051836SQ20112003436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日
发明者许天民 申请人:许天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