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胃肠减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264阅读:1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胃肠减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胃肠减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胃肠减压器是在一个玻璃瓶口的塞子上插两根金属管,再在金属管上分别接胃管或抽气装置,并在抽气装置的联接管上安装一显示胃内压的真空压力表,其缺点是塞子与金属管的连接方式容易造成泄漏,影响瓶内的负压值,并且所用的真空度表不直接安装在瓶盖上,因而也影响了瓶内负压的数值,尤其是这种玻璃瓶通常重复使用,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胃肠减压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真空压力表、抽气管、容器盖、抽气囊、密封垫、 重块、螺钉、底盘、容器底、刻度线、容器腔、容器口、吸入管,其特征在于容器底的下面利用螺钉连接中空的底盘,在底盘内放置起平衡作用的重块,在容器腔的表面有起计量作用的刻度线,在容器口利用螺纹连接容器盖,并在容器盖与容器口之间放置密封垫,在容器盖上分别有3根连接管,其中左、右两根分别接抽气管和吸入管,中间接真空压力表,抽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带有膜片的抽气囊,吸入管的另一端接胃管。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结构,可避免各种细菌病毒的交叉感染,在制造的过程中经过消毒处理,避免了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由于容器盖在一次成形时留有软管接口及真空表接口,减少了许多连接间隙,提高了容器的气密性,在容器盖和容器口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加密封圈结构,进一步减少了间隙,提高了密封程度,在容器底部的空腔内放置了起平衡作用的重块,降低了整个减压器的重心,提高了稳定性。使用时反复挤压气囊,使容器形成负压,胃内液体等经吸入管进入容器内,为避免过高的负压对胃壁造成损伤,应注意真空表上的指针始终处于正常区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密封性好、克服了气密性差、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真空压力表1、抽气管2、容器盖3、抽气囊4、密封垫5、重块6、螺钉7、底盘 8、容器底9、刻度线10、容器腔11、容器口 12、吸入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真空压力表1、抽气管2、容器盖3、抽气囊4、密封垫5、重块6、螺钉7、底盘8、容器底9、刻度线10、容器腔11、容器口 12、吸入管13,其特征在于容器底9的下面利用螺钉7连接中空的底盘8,在底盘8内放置起平衡作用的重块6,在容器腔11的表面有起计量作用的刻度线10,在容器口 12利用螺纹连接容器盖3,并在容器盖3与容器口 12之间放置密封垫5,在容器盖3上分别有3根连接管,其中左、右两根分别接抽气管2和吸入管13,中间接真空压力表1,抽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带有膜片的抽气囊4,吸入管13的另一端接胃管。使用时反复挤压气囊, 使容器形成负压,胃内液体等经吸入管进入容器内,为避免过高的负压对胃壁造成损伤,应注意真空表上的指针始终处于正常区内。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 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包括真空压力表(1)、抽气管O)、容器盖(3)、抽气囊、密封垫(5)、重块(6)、螺钉(7)、底盘(8)、容器底(9)、刻度线(10)、容器腔(11)、容器口(12)、 吸入管(13),其特征在于容器底(9)的下面利用螺钉(7)连接中空的底盘(8),在底盘(8) 内放置起平衡作用的重块(6),在容器腔(11)的表面有起计量作用的刻度线(10),在容器口(1 利用螺纹连接容器盖(3),并在容器盖(3)与容器口(1 之间放置密封垫(5),在容器盖C3)上分别有3根连接管,其中左、右两根分别接抽气管( 和吸入管(13),中间接真空压力表(1),抽气管( 的另一端连接带有膜片的抽气囊G),吸入管(1 的另一端接胃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包括真空压力表、抽气管、容器盖、抽气囊、密封垫、重块、螺钉、底盘、容器底、刻度线、容器腔、容器口、吸入管,其特征在于容器底的下面利用螺钉连接中空的底盘,在底盘内放置起平衡作用的重块,在容器腔的表面有起计量作用的刻度线,在容器口利用螺纹连接容器盖,并在容器盖与容器口之间放置密封垫,在容器盖上分别有3根连接管,其中左、右两根分别接抽气管和吸入管,中间接真空压力表,抽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带有膜片的抽气囊,吸入管的另一端接胃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密封性好、克服了气密性差、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949397SQ20112004463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刘善刚, 刘彦涛 申请人:刘彦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