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33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械,特别是一种输液器。
技术背景临床输液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换液不及时,滴液壶内液体滴到其下端的出液管内时,需要重新排气才能继续输液,且重新排气的过程较为繁琐,影响输液的速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CN201631832U其中采用的是圆形阻挡球,其存在的缺陷是当换液不及时,滴液壶内没有液体时,圆形阻挡球落入漏斗底部,由于圆形漏斗状内壁相接触时呈点接触状态,因此,其密封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过大的误差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碰撞等问题,其也有可能产生气体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防止空气进入的输液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器,包括滴液壶,该滴液壶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 所述滴液壶底部呈漏斗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壶内设有与滴液壶底部内径相一致的锥形阻挡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换液不及时时,锥形阻挡体与落入漏斗底部,锥形面与漏斗内径是面接触,密封好,能够有效防止空气进入,简化了输液过程中的排气程序,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锥形阻挡体的高度小于滴液壶底部漏斗状的高度。锥形阻挡体的高度小于滴液壶底部漏斗状高度,这样,其锥形阻挡体的最大直径端一定小于滴液壶的圆筒状部分直径,利于在输液过程中,液体能够顺利的滴入滴液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器,参见附图1和附图2,图中进液管1,滴液壶2,锥形阻挡体3,药液4, 出液管5,控制钮6,针头7,患者手臂8,输液瓶9,护套10,支架11。本实施例中的滴液壶2其中一端与进液管1连通,另一端与出液管5连通,滴液壶 2底部呈漏斗状,滴液壶2内设有与滴液壶底部内径相一致的锥形阻挡体3,锥形阻挡体3 的锥度与滴液壶底部漏斗状内径的锥度相一致,锥形阻挡体3的高度小于滴液壶底部漏斗状的高度,这样,锥形阻挡体3的最大直径端一定小于滴液壶2的圆筒状部分直径,利于在输液过程中,锥形阻挡体3浮于药液4面上,使药液4能够从锥形阻挡体3与滴液壶2的圆筒内径之间的间隙顺利的滴入滴液壶2内。锥形阻挡体3起活塞作用,当滴液壶2内有药液4时,锥形阻挡体3可以漂浮在药液4中,漏斗畅通;当滴液壶2内因更换不及时没有药液4体,锥形阻挡体3落至漏斗底部可将漏斗阻塞,因锥形阻挡体3的外锥面与漏斗的内径呈面接触状态,因此,能够更好的阻挡空气通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与现有市场上的普通输液器相同,进液管的一端插入输液瓶9中,输液瓶9通过护套10置于支架11上,出液管5的另一端装有针头7,针头7插入患者的病灶部位,例如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患者手臂8。当换液不及时致滴液壶2及上方的进液管内药液4滴完时,锥形阻挡体3下落至滴液壶2的漏斗状底部,锥形阻挡体3在阻挡空气通过的同时,防止滴液壶2的下方出液管 5继续向下方流动,至发现药液4输完时首先更换输液瓶9,然后直接挤压滴液壶2,因滴液壶2的下方被锥形阻挡体3阻塞,滴液壶2内的空气通过上方的进液管1返回输液瓶9,松开滴液壶2时,滴液壶2内呈负压状态,将输液瓶9内的液体吸入壶内,此液体将锥形阻挡体3浮起,滴液壶2畅通,继续输液。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器,包括滴液壶,该滴液壶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滴液壶底部呈漏斗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壶内设有与滴液壶底部内径相一致的锥形阻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阻挡体的高度小于滴液壶底部漏斗状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械,特别是一种输液器。它包括滴液壶,该滴液壶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所述滴液壶底部呈漏斗状,所述滴液壶内设有与滴液壶底部内径相一致的锥形阻挡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换液不及时时,锥形阻挡体与落入漏斗底部,锥形面与漏斗内径是面接触,密封好,能够有效防止空气进入,简化了输液过程中的排气程序,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969113SQ2011200458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4日
发明者刘守友 申请人:刘守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