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制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27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艾炷制作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灸法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炷制作器。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临床治疗、保健的常用方法,是一种借艾炷点燃后产生的热力给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温热性刺激的疗法。艾炷为灸法中的常用物品,由艾绒制成,形状为上尖底平的圆锥体。艾炷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异,若用于直接灸,所需艾炷如麦粒大小;若间接灸,艾炷可做成黄豆或蚕豆大小。艾炷灸时,一般成人每穴需灸5-7壮。目前,临床上艾炷的制做一般是手工方法,通常是将艾绒直接用拇、食、中3指边捏边捻转将艾绒捏成规格大小不尽相同的圆锥形艾炷。这种方法在临床使用中不足之处有其一,制作的艾炷外壁不整,质地松散,规格不均,燃烧后易于掉落,影响使用效果,或引发烫伤和其它意外;其二,手工制作方法费时耗力,若灸多个穴位更加不便。其三,手工制作的艾炷不利于灸法的量化、 规范化的研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艾炷制作器,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模体由对称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模体上开有7个间隔、大小均相同的半圆锥形凹槽,两部分模体上的半圆锥形凹槽沿模体的对称面对称分布,两部分模体沿对称面相接后,形成有7个圆锥形艾绒放置槽,底托为一上、下两表面都是平面的长方体,上表面上有7个不穿透下表面的圆柱孔,圆柱孔的间隔布局与模体上圆锥形艾绒放置槽的布局相同,圆柱孔孔深为模体高的1/2,圆柱孔孔洞的内径应与模体凹槽高1/2处的外径相匹配,底托的高度为模体高的2/3。使用时将两个对称的模体的相接面合并插入底托孔内,把艾绒依次填入模体的圆锥体内,填满压实后将模体由底托中取出,先把底托翻面,使底托底面的平面朝上,再把装好艾绒的模体倒扣于这个平面上,分离两个模体,艾炷就整齐的排列在面前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其制作艾炷效率高可有效解决制作艾炷规格不均及费时费力的问题;产出的艾炷形状规整,使艾灸方便安全;制作出的艾炷大小、重量都基本一致,有利于艾灸的量化和规范化的研究管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艾炷制作器,包括有底托1和模体2、3,模体由对称的两部分构成,模体由对称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模体上开有7个间隔、大小均相同的半圆锥形凹槽4,两部分模体上的半圆锥形凹槽4沿模体的对称面对称分布,两部分模体沿对称面相接后, 形成有7个圆锥形艾绒放置槽,底托为一上、下两表面都是平面的长方体,上表面上有7个不穿透下表面的圆柱孔5,圆柱孔的间隔布局与模体上圆锥形艾绒放置槽的布局相同,圆柱孔孔深为模体高的1/2,圆柱孔孔洞的内径应与模体凹槽高1/2处的外径相匹配,底托的高度为模体高的2/3。将两个对称的模体2、3的相接面合并插入底托1上,把艾绒依次填入模体的圆锥体6内,填满压实后将模体2、3由底托1中取出,先把底托1翻面,使底托底面的平面朝上,再把装好艾绒的模体2、3倒扣于这个平面上,分离两个模体,即可得到所需艾炷。本实用新型可由不锈钢、有机玻璃、塑料等多种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可按所需的艾炷大小制成不同规格型号。
权利要求1. 一种艾炷制作器,包括有底托(1)和模体,其特征在于,模体由对称的两部分构成, 每部分模体上开有7个间隔、大小均相同的半圆锥形凹槽,两部分模体上的半圆锥形凹槽(4)沿模体的对称面对称分布,两部分模体沿对称面相接后,形成有7个圆锥形艾绒放置槽,底托为一上、下两表面都是平面的长方体,上表面上有7个不穿透下表面的圆柱孔(5), 圆柱孔的间隔布局与模体上圆锥形艾绒放置槽的布局相同,圆柱孔孔深为模体高的1/2,圆柱孔孔洞的内径应与模体凹槽高1/2处的外径相匹配,底托的高度为模体高的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炷制作器,包括有底托和模体,模体由对称的两部分构成,每部分模体上开有7个间隔、大小均相同的半圆锥形凹槽,两部分模体上的半圆锥形凹槽沿模体的对称面对称分布,两部分模体沿对称面相接后,形成有7个圆锥形艾绒放置槽,底托为一上、下两表面都是平面的长方体,上表面上有7个不穿透下表面的圆柱孔,圆柱孔的间隔布局与模体上圆锥形艾绒放置槽的布局相同,圆柱孔孔深为模体高的1/2,圆柱孔孔洞的内径应与模体凹槽高1/2处的外径相匹配,底托的高度为模体高的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艾灸的量化和规范化的研究管理。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1969009SQ2011200570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关玲, 周章玲, 石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