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39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X线仪的附属装置,特别是用于头颅骨和胸部体层X线投照的附图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头颅投照和胸部体层投照要求角度和位置准确,但在放射线投照工作中一般仅凭经验和简单的角度板来进行投照,不仅操作麻烦,废片率高,同时也影响临床诊断, 延误临床治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箱体、活动暗盒匣板、棘轮A、棘轮B、转轴、棘爪A、棘爪B、杆件、弹簧、旋扭、铰轴、铰轴座、补角板A、补角板B、补角板C、补角板D、螺钉、防滑垫、折页,其特征在于活动暗盒匣板通过铰轴座、铰轴铰连接在箱体上,箱体四个角设置有防滑垫,两个齿数、齿距相同的棘轮A和棘轮B 分别固定在活动暗盒匣板,箱体面板上具有二个透槽使两个棘轮嵌入箱体中,转轴设置在箱体内支承于箱体侧壁上,棘爪A和棘爪B固定在转轴上,且与棘轮A和棘轮B相对应位置,可与棘轮啮合工作,转轴上在两个棘轮之间中心位置处焊接有杆件,弹簧一端挂连于杆件上,另一端悬挂在箱体的底板上,旋扭固定在转轴的轴端,棘轮A、棘轮B上至少具有9个齿距不相等的棘齿,9个棘齿间距分别对应9个投照时使活动暗盒匣板相对箱体的上平面夹角的调整定位角度,即13°、15°、20°、23°、25°、35°、37°、45°、53°这9个临床最常用的角度,补角板A、补角板B、补角板C、补角板D相互间通过折页连接,其中补角板A上具有榫槽构造与活动暗盒匣板上的榫槽构造嵌合支承,补角板D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箱体底部,在特定角度使用时,由于投照需要,可将活动补角板C和补角板D向外伸出,拧紧固定螺钉,把角度的前端补上,不需要补角时,可将其收回,即将补角板C和补角板D收入箱体底部,该投照角度器工作过程为旋扭有“啮合”、“分开”两个档位,在“啮合”档位时,棘爪 A和棘爪B靠弹簧的拉力,使棘爪与棘轮啮合,此时活动暗盒匣板的角度可根据投照需要增加,棘轮A和棘轮B每个齿对应一种特定角度,达到所需角度时停止增加,这时由于棘爪A、 棘爪B和棘轮A、棘轮B的啮合,使棘爪支承于棘轮,由于棘轮A和棘轮B与活动暗盒匣板之间相互固定,所以活动暗盒匣板牢固地停在指定角度上,当需要减小角度时可转动旋扭于 “分开”档位,此时克服弹簧的拉力,使棘爪A、棘爪B与棘轮A、棘轮B分离,即可使活动暗盒匣板的角度减小,达到所需角度时,松开旋扭,使旋扭在弹簧的作用下于“啮合”档位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可方便地改变患者颅骨或胸部体层投照的角度,从而获得临床诊断所需要的角度。

[000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箱体1、活动暗盒匣板2、棘轮A3、棘轮B4、转轴5、棘爪A6、棘爪B7、杆件8、 弹簧9、旋扭10、铰轴11、铰轴座12、补角板A13、补角板B 14、补角板C15、补角板D16、螺钉 17、防滑垫18、折页19。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箱体1、活动暗盒匣板2、棘轮A3、棘轮B4、转轴5、棘爪A6、棘爪B7、杆件8、弹簧9、 旋扭10、铰轴11、铰轴座12、补角板A13、补角板B14、补角板C15、补角板D16、螺钉17、防滑垫18、折页19,其特征在于活动暗盒匣板2通过铰轴座12、铰轴11铰连接在箱体1上,箱体 1四个角设置有防滑垫18,两个齿数、齿距相同的棘轮A3和棘轮B4分别固定在活动暗盒匣板2,箱体1面板上具有二个透槽使两个棘轮嵌入箱体1中,转轴5设置在箱体1内支承于箱体侧壁上,棘爪A6和棘爪B7固定在转轴5上,且与棘轮A3和棘轮B4相对应位置,可与棘轮啮合工作,转轴5上在两个棘轮之间中心位置处焊接有杆件8,弹簧9 一端挂连于杆件 8上,另一端悬挂在箱体1的底板上,旋扭10固定在转轴5的轴端,棘轮A3、棘轮B4上至少具有9个齿距不相等的棘齿,9个棘齿间距分别对应9个投照时使活动暗盒匣板2相对箱体1的上平面夹角的调整定位角度,即13°、15°、20°、23°、25°、35°、37°、45°、53° 这9个临床最常用的角度,补角板A13、补角板B14、补角板C15、补角板D16相互间通过折页19连接,其中补角板A13上具有榫槽构造与活动暗盒匣板2上的榫槽构造嵌合支承,补角板D16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箱体底部,在特定角度使用时,由于投照需要,可将活动补角板C15和补角板D16向外伸出,拧紧固定螺钉17,把角度的前端补上,不需要补角时,可将其收回,即将补角板C15和补角板D16收入箱体1底部,该投照角度器工作过程为旋扭10 有“啮合”、“分开”两个档位,在“啮合”档位时,棘爪A6和棘爪B7靠弹簧9的拉力,使棘爪与棘轮啮合,此时活动暗盒匣板2的角度可根据投照需要增加,棘轮A3和棘轮B4每个齿对应一种特定角度,达到所需角度时停止增加,这时由于棘爪A6、棘爪B7和棘轮A3、棘轮B4 的啮合,使棘爪支承于棘轮,由于棘轮A3和棘轮B4与活动暗盒匣板2之间相互固定,所以活动暗盒匣板2牢固地停在指定角度上,当需要减小角度时可转动旋扭10于“分开”档位, 此时克服弹簧9的拉力,使棘爪A6、棘爪B7与棘轮A3、棘轮B4分离,即可使活动暗盒匣板 2的角度减小,达到所需角度时,松开旋扭10,使旋扭10在弹簧9的作用下于“啮合”档位上。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包括箱体(1)、活动暗盒匣板O)、棘轮A (3)、棘轮B 0)、 转轴(5)、棘爪A(6)、棘爪B(7)、杆件(8)、弹簧(9)、旋扭(10)、铰轴(11)、铰轴座(12)、补角板A(13)、补角板B(14)、补角板C(l)5、补角板D(16)、螺钉(17)、防滑垫(18)、折页(19),其特征在于活动暗盒匣板( 通过铰轴座(12)、铰轴(11)铰连接在箱体(1)上,箱体(1)四个角设置有防滑垫(18),两个齿数、齿距相同的棘轮A(3)和棘轮B(4)分别固定在活动暗盒匣板O),箱体(1)面板上具有二个透槽使两个棘轮嵌入箱体(1)中,转轴( 设置在箱体 (1)内支承于箱体侧壁上,棘爪A(6)和棘爪B(7)固定在转轴( 上,且与棘轮AC3)和棘轮 B(4)相对应位置,转轴( 上在两个棘轮之间中心位置处焊接有杆件(8),弹簧(9) 一端挂连于杆件⑶上,另一端悬挂在箱体⑴的底板上,旋扭(10)固定在转轴(5)的轴端,棘轮 A(3)、棘轮B (4)上至少具有9个齿距不相等的棘齿,9个棘齿间距分别对应9个投照时使活动暗盒匣板(2)相对箱体(1)的上平面夹角的调整定位角度,即13°、15°、20°、23°、 25°、35°、37°、45°、53°这9个临床最常用的角度,补角板A (13)、补角板B (14)、补角板 C (15)、补角板D (16)相互间通过折页(19)连接,其中补角板A (1 上具有榫槽构造与活动暗盒匣板( 上的榫槽构造嵌合支承,补角板D (16)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箱体(1)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其特征在于活动暗盒匣板通过铰轴座、铰轴铰连接在箱体上,箱体四个角设置有防滑垫,棘轮A和棘轮B分别固定在活动暗盒匣板,转轴设置在箱体内支承于箱体侧壁上,棘爪A和棘爪B固定在转轴上,转轴上在两个棘轮之间中心位置处焊接有杆件,弹簧一端挂连于杆件上,另一端悬挂在箱体的底板上,旋扭固定在转轴的轴端,棘轮A、棘轮B上至少具有9个齿距不相等的棘齿,补角板A、补角板B、补角板C、补角板D相互间通过折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放射科用影像投照角度器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可方便地改变患者颅骨或胸部体层投照的角度,从而获得临床诊断所需要的角度。
文档编号A61B6/00GK201987562SQ20112005902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宁静 申请人:宁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