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麻醉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24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管麻醉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椎管麻醉监护仪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的椎管麻醉过程中监测麻醉穿刺过程及麻醉中麻醉状态的一种椎管麻醉监护仪。
背景技术
[0002]椎管麻醉是国内应用很普通的重要麻醉技术,它分为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及腰麻一硬膜外麻醉的联合麻醉,因此确定麻醉穿刺置管定位及麻醉全程各环节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麻醉操作中椎管内麻醉为盲探性穿刺置管技术,仅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及简单的一些试验测试穿刺是否成功或麻醉状态是否正常,其可靠性仅能达到 70 80%左右,且操作繁琐,无直观、可视参数及记录作为客观可靠的指征,显示麻醉成功及其效果。麻醉过程的记录,主要是操作者的主观描述和注药后血压、心率变化指标的间接推论,无客观可视的依据记录为凭,致使椎管内麻醉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小。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型可以直观引导麻醉穿刺和导管置入的位置,以特异性压力波形有效的监测指导椎管内各种麻醉穿刺置管及确定麻醉注药进入的腔隙及麻醉状态,确定导管是否脱出硬膜外腔(各种情况,如体位变动后),或通过误入血管、蛛网膜下腔等异常情况的观察, 进而为准确判断及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让医生有客观的可视的监测指标来判断椎管麻醉穿刺及麻醉状态是否正常,使椎管内各种麻醉全程均在直观掌握下完成,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椎管内各种麻醉的成功率和麻醉效果,形成集椎管内麻醉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电子图像和参数形式,无一遗漏、精确完整的记录麻醉全过程,并打印或刻录成电子资料与手术过程等一并保存为病历资料、法律依据及教学课件,其应用范围可想而知。[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椎管麻醉监护仪,它在检测硬膜外腔麻醉时,其显示指征是硬膜外穿刺采用直入法,用16G Tuohy硬膜外穿刺针(驼人,硬膜外穿刺包)固定至椎间隙脊上韧带,退出针芯,穿刺针经三通与传感器接收模块、传感器套组连接,进针同步持续监测压力图像变化指导操作。进针的同时持续观察不同层次的压力数值与图像变化,指导正确的进针路径。 当进针至黄韧带,图像显示直线,压力数值上升,把握好进针力度与速度,当针一旦突破黄韧带,图像出现直线返折,继而正弦波形出现,且数值形成明显反差(范围在50 150mmHg 之间),即停止进针,并以此作为穿刺成功的可靠指征,向头端置入20G多孔硬膜外导管 15cm,退针的同时观察压力图像变化,至导管留置3cm,正弦波形出现后固定导管平卧,同时经三通连接硬膜外压力套组,可观察到与血流动力学一致的正弦波形,压力平衡后稳定在 (19士5)mmHg为注药指征。在每次注药后重复以上正弦波形,为麻醉状态正常。如出现非正弦波形(如直线波,不规则碎波等)且压力数值高于30mmHg以上,注药阻力增大,即视为麻醉状态异常,需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0006]它在检测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其指征是(1)选用腰麻穿刺针,在腰椎3-4 (L3-4) 棘突间隙中点进针,固定至脊上韧带时,退出针芯,经三通连接传感器(与硬膜外操作方法一致),当针穿过黄韧带时,首先进入硬膜外腔(其指征观察确认同硬膜外麻醉操作法),继续推进穿刺针,图像显示由弧形线后继而显示出现有规律的正弦波形(压力数值在0 23mmHg左右),压力数值平衡后为0 15mmHg范围,其低于硬膜外腔压力。且针尾可见脑脊液流出,此为注药指征。如有进针突破感,则是麻醉成功的辅助指征。此法可为无脑脊液流出情况的腰麻操作显示进入蛛网膜下腔的成功指征,辅助操作。[0007]—种椎管麻醉监护仪,其包括机身、提手、电源键、硬膜外腔麻醉键、蛛网膜下腔麻醉键、设置键及电源插头、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显示屏;其中提手位于机身的上面,硬膜外腔麻醉键、蛛网膜下腔麻醉键、设置键及电源插头、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位于机身外部的正面,与机身内部相应结构连接。[0008]所述的机身内部由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调理电路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及显示器装置、记录装置、报警装置组成。[0009]所述的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应符合行业相应标准,与专用的椎管麻醉检测套组相配用。[0010]所述的硬膜外腔麻醉键,内置指示灯,当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插入传感器时该键指示灯亮。[0011]所述的蛛网膜下腔麻醉键,内置指示灯,当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插入传感器时该键指示灯亮。[0012]所述的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是标准USB接口,可与打印机、电脑或其他显示器输出设备相连接。[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椎管麻醉检测仪,在使用时,由医生将电源插好,选择相应的麻醉输入孔,与专用椎管麻醉传感器相连接,检查相应指示灯是否正常指示,即可使用。硬膜外腔麻醉时的动态图像特征为直线返折,继而正弦波形出现,且数值形成明显反差(范围在50 150mmHg之间),,压力平衡后稳定在(19 士 5)mmHg ;蛛网膜下腔的特异图像为弧形线后继而显示出现有规律的正弦波形(压力数值在0 23mmHg左右),压力数值平衡后为0 15mmHg范围。[0014]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身内部示意图及工作原理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硬膜外腔麻醉时的动态图像特征(进入硬膜外腔瞬间压力数值骤然下降,图像呈现直线返折波形);[0019]图5为本实用用新型的蛛网膜下腔的特异图像O。[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椎管麻醉监护仪,其包括机身1、提手2、电源键3、硬膜外腔麻醉键4、蛛网膜下腔麻醉键5、设置键1-1、声道键1-2及电源插头6、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7、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8、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9、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10、显示屏11 ;其中提手位于机身的上面,硬膜外腔麻醉键、蛛网膜下腔麻醉键、设置键及电源插头、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位于机身外部的正面,与机身内部相应结构连接。[0022]所述的机身1内部由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调理电路模块、信号转换模块、 及显示器装置、记录装置、报警装置组成。[0023]所述的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7、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8、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9、 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10应符合行业相应标准,与专用的椎管麻醉检测套组相配用。[0024]所述的硬膜外腔麻醉键4,内置指示灯,当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7插入传感器时该键指示灯亮。[0025]所述的蛛网膜下腔麻醉键5,内置指示灯,当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8插入传感器时该键指示灯亮。[0026]所述的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9、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10,是标准USB接口,可与打印机、电脑或其他显示器输出设备相连接。[0027]如图3-4所示,一种椎管麻醉监护仪,其不同腔隙的动态图像特征为硬膜外腔特异性图像为直线返折,继而正弦波形出现,且数值形成明显反差(范围在50 150mmHg之间),,压力平衡后稳定在(19±OmmHg ;蛛网膜下腔特异图像弧形线后继而显示出现有规律的正弦波形(压力数值在0 23mmHg左右),压力数值平衡后为0 15mmHg范围。[0028]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的椎管麻醉过程中监测麻醉穿刺过程及麻醉中麻醉状态的椎管麻醉监护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身、提手、电源键、硬膜外腔麻醉键、蛛网膜下腔麻醉键、设置键及电源插头、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显示屏;其中提手位于机身的上面,硬膜外腔麻醉键、蛛网膜下腔麻醉键、设置键及电源插头、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位于机身外部的正面,与机身内部相应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管麻醉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机身内部由传感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调理电路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及显示器装置、记录装置、报警装置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管麻醉监护仪,其特征在于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应符合行业相应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管麻醉监护仪,其特征在于硬膜外腔麻醉键,内置指示灯,当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插入传感器时该键指示灯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管麻醉监护仪,其特征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键,内置指示灯,当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插入传感器时该键指示灯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管麻醉监护仪,其特征在于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是标准USB接口,可与打印机、电脑或其他显示器输出设备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的椎管麻醉过程中监测麻醉穿刺过程及麻醉中麻醉状态的一种椎管麻醉监护仪。其包括机身、提手、电源键、硬膜外腔麻醉键、蛛网膜下腔麻醉键、设置键及电源插头、硬膜外腔麻醉输入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入孔、硬膜外腔麻醉输出孔、蛛网膜下腔麻醉输出孔。它可提供记录不同腔隙的检测指标和动态图像特征,让医生有客观的可视的监测指标来判断椎管麻醉穿刺及麻醉状态是否正常,使椎管内各种麻醉全程均在直观掌握下完成,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椎管内各种麻醉的成功率和麻醉效果,形成集椎管内麻醉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文档编号A61B5/00GK202235304SQ2011200843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
发明者龚玉华 申请人:龚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