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909阅读:2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子,特别是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
背景技术
用于人体保健、美容或治疗作用的粉末或液体,大多采用手工涂敷,操作不便且涂敷不均。目前,市面上有一种装有滚珠按摩头的药瓶,该药瓶包括瓶体、滚珠按摩头套、按摩滚珠,其中由滚珠按摩头套和按摩滚珠(或简称滚珠)构成滚珠按摩头,按摩滚珠置于塑料制成的滚珠按摩头套中,滚珠按摩头套则安装于瓶体上,这样当使用该药瓶时,粉末或液体可以根据需要从滚珠与滚珠按摩头套间的间隙渐渐流出,达到均勻、方便的目的。但是,上述结构中瓶口不能完全关闭,有时在瓶倒置或倾斜时粉末或液体会从滚珠按摩头套间的间隙渗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是粉末或液体流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口能够能够完全关闭的滚珠按摩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包括瓶身、设于瓶身上的内盖及设于内盖中的滚珠,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与瓶身间设有连接盖,且内盖与连接盖通过卡接装置卡接,内盖上设有第一漏孔,连接盖上设有能够与第一漏孔重叠的第二漏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卡接装置包括设于内盖上的凸环,设于连接盖上的卡环,凸环上设有第一顶压面、卡环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顶压面相挤压的第二顶压面。所述内盖上设有防滑圈。所述内盖中设有按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于内盖与瓶身间设置了与内盖卡接的连接盖,内盖上设有第一漏孔;连接盖上第二漏孔,当旋转内盖,使第一漏孔与第二漏孔重叠时, 瓶内装的粉末或液体通过第一漏孔与第二漏孔流出,再通过滚珠均勻涂敷在需要的地方, 而且内盖内还设置了按摩装置,在涂敷时还可进行按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图2是内盖与连接盖组合的视图;图3是内盖与连接盖组合的另一方向的视图;图4是内盖与连接盖分开的立体视图;图5是连接盖的立体视图;[0016]图6是内盖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包括瓶身1、设于瓶身1上的内盖2及设于内盖2中的滚珠3,所述内盖2与瓶身1间设有连接盖4,且内盖2 与连接盖4通过卡接装置卡接,内盖2上设有第一漏孔5,连接盖4上设有能够与第一漏孔 5重叠的第二漏孔6。如图所述,于本实例中,卡接装置包括设于内盖2上的凸环7,设于连接盖4上的卡环8,凸环7上设有第一顶压面9、卡环8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顶压面9相挤压的第二顶压面 10,内盖2通过第一顶压面9及第二顶压面10相挤压使凸环7与卡环8相卡,从而内盖2 可以转动而又不会从连接盖4上脱出。进一步,内盖2上设有防滑圈11,防滑圈11由很多凸起沿内盖2外表面均布构成,人手拧动内盖2时能够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更进一步, 内盖2中设有按摩装置(图中未示出),该按摩装置采用的是常用结构,因此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包括瓶身、设于瓶身上的内盖及设于内盖中的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与瓶身间设有连接盖,且内盖与连接盖通过卡接装置卡接,内盖上设有第一漏孔,连接盖上设有能够与第一漏孔重叠的第二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装置包括设于内盖上的凸环,设于连接盖上的卡环,凸环上设有第一顶压面、卡环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顶压面相挤压的第二顶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设有防滑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中设有按摩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滚珠按摩头的瓶子,包括瓶身、设于瓶身上的内盖及设于内盖中的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与瓶身间设有连接盖,且内盖与连接盖通过卡接装置卡接,内盖上设有第一漏孔,连接盖上设有能够与第一漏孔重叠的第二漏孔。本实用新型于内盖与瓶身间设置了与内盖卡接的连接盖,内盖设有第一漏孔;连接盖上第二漏孔,当旋转内盖,使第一漏孔与第二漏孔重叠时,瓶内装的粉末或液体通过第一漏孔与第二漏孔流出,再通过滚珠均匀涂敷在需要的地方,而且内盖内还设置了按摩装置,在涂敷时还可进行按摩。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2098656SQ20112012850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曹敏浩 申请人:中山尚荣美容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