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67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是一种新型的开塞露注入管。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便秘时使用的开塞露的注入管,其注入口材质过硬,注入管过短注入的开塞露不能达到肛门深处,起不到良好的通便作用,而且易伤肛门及直肠的粘膜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可以深度插入肛门深入注入开塞露达到通便效果,注入口是充气式软硬适度不易伤及肛门和直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由开塞露注入管,充气注入口,充气内管,充气式防溢囊,转向拉线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塞露注入管末端与充气式防溢囊紧密连接,注入管前端与充气注入口紧密连接,充气注入口为中空气囊,注入管内壁有充气内管和转向拉线,充气内管中空,充气内管顶端与充气注入口互通连接,充气内管尾端密封,转向拉线一端与注入口连接,另一端从充气式防溢囊伸出。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治疗效果,防止意外损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由开塞露注入管1,充气注入口 2,充气内管3,充气式防溢囊4,转向拉线5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塞露注入管1末端与充气式防溢囊4紧密连接,注入管前端与充气注入口紧密连接,充气注入口为中空气囊,注入管内壁有充气内管和转向拉线,充气内管中空,充气内管顶端与充气注入口互通连接,充气内管尾端密封,转向拉线一端与注入口连接,另一端从充气式防溢囊伸出。使用时如图2所示,患者左侧卧位,开塞露注入管1前端为充气注入口 2,充气注入口 2是气囊式的里面空气使注入口 2可达到足够硬度,将注入管1伸入直肠到达大便的末端,注入管1末端的防溢气囊4封住肛门口,注入管约12-15CM后,剪断充气内管3的末端,使注入口 2的空气排出,拉下转向拉线5使注入口向左转向(注意在插入注入管时其转向拉线需向肛门中心),将开塞露6瓶嘴插入注入管1,向肛门内注入开塞露100-150ml,这样开塞露液体在大便的末端分散至周围,起到润滑肠道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
权利要求1.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由开塞露注入管,充气注入口,充气内管,充气式防溢囊,转向拉线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塞露注入管末端与充气式防溢囊紧密连接,注入管前端与充气注入口紧密连接,充气注入口为中空气囊,注入管内壁有充气内管和转向拉线,充气内管中空,充气内管顶端与充气注入口互通连接,充气内管尾端密封,转向拉线一端与注入口连接,另一端从充气式防溢囊伸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直肠深部开塞露注入管,由开塞露注入管,充气注入口,充气内管,充气式防溢囊,转向拉线组成,其特征在于开塞露注入管末端与充气式防溢囊紧密连接,注入管前端与充气注入口紧密连接,充气注入口为中空气囊,注入管内壁有充气内管和转向拉线,充气内管中空,充气内管顶端与充气注入口互通连接,充气内管尾端密封,转向拉线一端与注入口连接,另一端从充气式防溢囊伸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治疗效果,防止意外损伤。
文档编号A61M31/00GK202078641SQ20112014350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于洋, 孙树君, 李树春, 胡连生 申请人:孙树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