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环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506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环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宫内节育器尾丝脱落或嵌顿、断裂及新型节育器(吉妮环、“T”型环或花式环等)无法钩取时的取环钳。
背景技术
通常在妇产科取环中只有传统的取环钩取环,而无其它的专业取环器械,当宫内节育器尾丝脱落或嵌顿时用传统的取环钩取时容易滑脱,并且取环钩的弯钩端较尖细,易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而且经常造成IUD(宫内节育器)断裂、残留从而导致取出困难甚至需再次手术,给育龄妇女带来了痛苦,和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即使钳取,普通止血钳直径粗、难以完全进入宫腔,止血钳张合开口在宫颈口外不利于钳子的张合导致取环失败且易损伤宫颈。尤其是新型IUD(吉妮环、“Τ”型环、花式环等)越来越普遍应用,原有的取环钩已不能适应新型IUD及疑难取环的处理,要适应发展的趋势,临床迫切需要既简单、又省事的器械来解决。
发明内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取环技术中缺乏取环专用钳,提供了一种用于宫内节育器尾丝脱落或嵌顿、断裂及新型节育器(吉妮环、“Τ”型环、花式环等)无法钩取时的取环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取环钳,包括钳头、钳身和手柄,所述钳身分为上杆和下杆,钳头连接固定在上杆的前端,于连接处设钳头开合转动的支点,使钳头开合时钳身不开合,两个可开合的手柄分别和上杆与下杆连接。其中,所述钳身粗细均勻,直径< 4mm。其中,所述支点距取环钳顶端为2cm。其中,所述钳身长20_22cm。其中,所述钳头和下杆的前端为圆头且钝滑。应用原技术取环易失败,因此丢失患者而失去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设计简单,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子宫颈和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而且避免了因取环时IUD断裂、残留从而导致取出困难甚至需手术的可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上及经济负担。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取环成功率高,能顺利取出嵌顿、断裂的节育器,而且经济实用,可缩短住院天数甚至多可在门诊进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钳头-1 ;上杆-2 ;下杆-3 ;手柄-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以及特点能够更好地被理解,以下将列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分为钳头1、钳身和手柄4。取环钳的手柄4为两个,如同剪刀柄,可开合,操作方便自如。取环钳钳身与手柄连接,钳身分为上下并排的上杆2和下杆 3,分别连接两个手柄。钳头1连接固定在上杆2的前端,使钳头1的前端与下杆3的前端平齐。取环钳钳头1和下杆3的前端设计为圆头且钝滑,不易造成子宫穿孔及损伤脏器。设计取环钳头1张合开口支点在距取环钳顶端2cm处(位于宫腔内),以免支点在宫颈口外,钳头1张合时,不利于张合且易损伤宫颈。钳头1长约2cm,即钳头1与上杆2 连接处设钳头1张合开口的支点。钳头1和下杆3相对的面上设有齿,便于钳夹节育器,特别适合断裂、残留、部分嵌顿宫内节育器的取出。当手柄4开合时,该开合动作转化为上杆2平行于与下杆3之间平行的前后移动动作,上下杆之间不相对开合。上杆2上设有凸部,下杆3上相应位置设有滑槽,当上下杆间相对前后移动时,凸部在滑槽内滑动,以限制上下杆之间前后移动的范围和限制上下杆间不会左右移动。下杆3与钳头1后端对应的位置设有插槽,钳头1后端插入该下杆3的插槽内。上下杆相对移动时,该钳头1后端限制在下杆3的插槽内转动,带动钳头1以支点为轴转动, 使取环钳钳头端开合。本实用新型取环钳的钳身粗细均勻,直径< 4mm,可不需扩宫直接进入宫腔,对宫颈无明显损伤和牵拉。对于宫颈内口过紧或宫颈轻度粘连者,取环钳可以分离宫颈而达到扩宫,使取环顺利通畅而减少出血,降低受术者的痛苦。取环钳钳身呈弧形,正好与宫颈和宫体形成的夹角相适应,钳身长20-22cm,可直接伸到宫底。上杆带有刻度,可以同时测量宫腔深度,以防操作时子宫穿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进行手术时一般不需麻醉,术前患者排尿,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双合诊检查子宫位置、大小等,置窥器暴露宫颈,消毒宫颈和穹隆。用探针探测子宫位置和深度,IUD带尾丝者用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夹住尾丝轻轻向外牵拉,如遇阻力不可强拉。无尾丝者,根据IUD的类型、位置、有无变形、嵌顿等情况,术者左手持宫颈钳向外牵拉宫颈,右手持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顺子宫方向送入子宫底,再后退至IUD处准确钳夹IUD下缘向外牵拉将其取出,如果IUD部分嵌顿肌层,使用取环器进入宫腔,钳尖夹住IUD的游离端,缓慢向外牵拉;如IUD嵌顿或残留在肌壁层内,可用刮匙搔刮嵌顿所在处宫壁,再用取环钳夹持,用适当力度边摇动取环钳边向外牵拉。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子宫颈和子宫内膜损伤及出血,而且避免了因取环时IUD断裂、残留从而导致取出困难甚至需手术的可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上及经济负担。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取环成功率高,能顺利取出嵌顿、断裂的节育器,而且经济实用,可缩短住院天数甚至多可在门诊进行。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取环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钳身和手柄,所述钳身分为上杆和下杆,钳头连接固定在上杆的前端,于连接处设钳头开合转动的支点,使钳头开合时钳身不开合,两个可开合的手柄分别和上杆与下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身粗细均勻,直径<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距取环钳顶端为2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环钳钳身呈弧形,与宫颈和宫体形成的夹角相适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身长20-2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带有测量宫腔深度的刻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和下杆的前端为圆头且钝滑。
专利摘要一种取环钳,包括钳头、钳身和手柄,所述钳身分为上杆和下杆,钳头连接固定在上杆的前端,于连接处设钳头开合转动的支点,使钳头开合时钳身不开合,两个可开合的手柄分别和上杆与下杆连接。所述钳身粗细均匀,直径<4mm。所述支点距取环钳顶端为2cm。所述取环钳身呈弧形,正好与宫颈和宫体形成的夹角相适应,钳身长20-22cm。所述上杆带有刻度,可以同时测量宫腔深度,以防操作时子宫穿孔。所述钳头和下杆的前端为圆头且钝滑。本实用新型的取环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取环成功率高,能顺利取出嵌顿、断裂的节育器,而且经济实用,可缩短住院天数甚至多可在门诊进行。
文档编号A61F6/18GK202096334SQ2011201589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宋敬, 岳琦, 朱莉, 李越, 韩世愈 申请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