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骨折引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92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上肢骨折引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上肢骨折引牵器。
背景技术
上肢骨折修复时,需要将先错位的骨头拉正,目前存在一种肢体骨折整复牵引器, 它包括用于支撑腋下的支撑垫板和用于支撑手腕的连接板,套管和内杆连接支撑垫板和连接板,内杆插在套管内,套管和内杆之间通过齿轮齿条连接,通过齿轮的转动调节套管和内杆的总长度,用于支撑垫板和连接板间间距的调节,从而实现上肢的牵引。此种引牵器的引牵是通过齿轮转动实现的,齿轮每转动一圈,上肢被牵引拉伸一个齿轮周长的长度,牵引速度过快,不易控制,容易拉伤病人,增加病人的病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肢骨折引牵器,使其在牵引时不会拉伤病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腋下支撑杆、螺杆、套筒、固定支撑杆和手支撑环,腋下支撑杆固定在螺杆的上端,螺杆的下端与套筒螺纹连接,套筒的下端与固定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手支撑环固定在固定支撑杆的下端,腋下支撑杆上设有软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是通过转动套筒实现的,套筒每转动一圈,腋下支撑杆和手支撑环之间的间距增加一个螺距,上肢被牵引拉伸一个螺距,牵引速度缓慢,不会拉伤病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腋下支撑杆,2、螺杆,3、套筒,4、固定支撑杆,5、手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腋下支撑杆1、螺杆2、套筒3、固定支撑杆4 和手支撑环5,腋下支撑杆1固定在螺杆2的上端,螺杆2的下端与套筒3螺纹连接,套筒3 的下端与固定支撑杆4的上端转动连接,套筒3的下端设有一个卡块,固定支撑杆4的上端设有一个卡槽,卡块转动设置在卡槽内,固定支撑杆4的下端固定有手支撑环5。腋下支撑杆1上设有软垫。使用方法将腋下支撑杆1支撑在腋下,将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插入到手支撑环5中,慢慢转动套筒3,使螺杆2逐渐向外旋出,使腋下支撑杆1和手支撑环5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大,套筒3每转动一圈,腋下支撑杆1和手支撑环5之间只增长一个螺距,调节精度高,不会因牵引过快而伤到病人。
权利要求1. 一种上肢骨折引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腋下支撑杆(1)、螺杆O)、套筒(3)、固定支撑杆(4)和手支撑环(5),腋下支撑杆(1)固定在螺杆O)的上端,螺杆O)的下端与套筒 (3)螺纹连接,套筒(3)的下端与固定支撑杆(4)的上端转动连接,手支撑环(5)固定在固定支撑杆(4)的下端,腋下支撑杆(1)上设有软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骨折引牵器,本实用新型包括腋下支撑杆、螺杆、套筒、固定支撑杆和手支撑环,腋下支撑杆固定在螺杆的上端,螺杆的下端与套筒螺纹连接,套筒的下端与固定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手支撑环固定在固定支撑杆的下端,腋下支撑杆上设有软垫。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是通过转动套筒实现的,套筒每转动一圈,腋下支撑杆和手支撑环之间的间距增加一个螺距,上肢被牵引拉伸一个螺距,牵引速度缓慢,不会拉伤病人。
文档编号A61F5/042GK202128578SQ20112019132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史继生 申请人:史继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