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7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毫米波治疗仪均是一种将毫米波生物效应用于现代医疗事业的新技术,其主要结构都是由毫米波振荡器和一般辐射器组成,在技术上未采用准光会聚原理,也未采取复合红外线和低音波谱或复合其中之一的结构。根据准光学高斯理论和针灸经络学说、毫米波电磁能量与生命体相互作用的相干振荡理论,使辐射电池波会聚于一个小光斑, 照射于人体穴位,或使用毫米波准光高斯波束与红外线、低音复合波谱作用于人体穴位,产生治疗效果。近年来,毫米波技术成果在不断被推广应用于生物学与医学,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生物学、临床医学实验发现毫米波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毫米波照射对生物体有重要作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196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H ·费罗利舍提出的电磁相干振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理论基础。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毫米波技术进行的大量生物学、生理学实验以及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则为毫米波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毫米波治疗系统将毫米波作用人体穴位,通过经络引起相关局部和全身的应答性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80年代国内外先后出现了多种中小型毫米波治疗仪产品,进一步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此后,我国毫米波治疗仪的研制以及毫米波疗法的应用和研究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现在的毫米波治疗仪只有一个辐射器,无法实现多路输出、三维照射治疗、不能满足多个患者或一个患者的多个穴位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和手段有限,而且不能预存病员资料和治疗方案,无法自动选用相应方案进行治疗,使用开始和结束时没有提示,极易遗忘、缺乏人性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可产生输出最多8路毫米波功率信号,同时对多个患者或一个患者的多个穴位进行三维治疗,并带有声光提示功能,可通过配合软件编程实现治疗方案存储、读出,病员资料存储、查询的毫米波治疗仪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包括控制中心、隔离器、红外线辐射盘、辐射器和辐射器上的毫米波振荡器,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单片机、电源变换电路和通讯接口电路,还包括自检电路、驱动电路、状态采集器、毫米波产生电路和输出电路,该控制中心给毫米波振荡器提供电源和控制信号,毫米波振荡器产生毫米波,并通过隔离器馈送给辐射器,以产生毫米波束作用于人体穴位;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和声驱动电路;声驱动电路和自检电路与单片机PWM输出口连接;单片机I/O 口接光驱动电路;光驱动电路与状态采集器串联后,与毫米波产生电路并联;毫米波产生电路通过输出电路发射出毫米波。作为优选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有产生低音波谱的低音发生器,低音波谱与毫米波振荡器产生音频波谱调制毫米波,再与红外线辐射盘产生毫米波构成复合红外波与音频波谱。作为优选所述声驱动电路包括一三极管、一扬声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扬声器相连,基极通过电阻接单片机控制电路。作为优选所述光驱动电路包括一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与单片机相连, 集电极接一高速开关二极管阳极,发射极接继电器,继电器的输出端和三极管的基极接一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与状态采集器串联。作为优选毫米波产生电路是由一电容与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并联后,再与一电容串联组成。作为优选输出电路包括一谐振腔和喇叭形发射天线,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位于谐振腔内,谐振腔通过波导与喇叭形发射天线相连,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产生毫米波功率通过波导传给喇叭形发射天线发射出毫米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有产生低音波谱的低音发生器,低音波谱与振荡器产生音频波谱调制毫米波,再与红外线辐射盘产生毫米波构成复合红外波与音频波谱,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利用复合波谱作用于人体穴位,由红外的热效应使机体局部温度上升,改善机体的传感条件,使细菌分泌的毒素受到破坏,增强抗体;该实用新型可产生输出最多8路毫米波信号,同时对多个患者或一个患者的多个穴位进行三维治疗,并带有声光提示功能,且单片机可编程,通过配合软件编程实现治疗方案存储、读出,病员资料存储、查询等,8路毫米波控制电路连接7V/12A的开关电源,使其 110V-180V宽电压下稳定可靠工作,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装入谐振腔,产生毫米波功率再通过波导传给喇叭形发射天线发射出毫米波。串接的状态采集器用以检测毫米波产生电路的工作状态,由单片机的工作状态控制驱动蜂鸣器发音和指示灯发光,带有声光提示功能,并与计算机通过串口连接,可在线烧写程序、升级,提高了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作用示意图;图3为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光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声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电源变换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毫米波产生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到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控制中心、隔离器、红外线辐射盘、 辐射器和辐射器上的毫米波振荡器,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单片机、电源变换电路和通讯接口
4电路,该控制中心给毫米波振荡器提供电源和控制信号,毫米波振荡器产生毫米波,并通过隔离器馈送给辐射器,以产生毫米波束作用于人体穴位;还包括自检电路、驱动电路、状态采集器、毫米波产生电路和输出电路,其中驱动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和声驱动电路;声驱动电路和自检电路与单片机PWM输出口连接;单片机I/O 口接光驱动电路;光驱动电路与状态采集器串联后,与毫米波产生电路并联;毫米波产生电路通过输出电路发射出毫米波。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有产生低音波谱的低音发生器,低音波谱与毫米波振荡器产生音频波谱调制毫米波,再与红外线辐射盘产生毫米波构成复合红外波与音频波谱。上述辐射器也可直接采用由毫米波金属喇叭辐射器和准光透镜轴对称安装构成毫米波高斯波束辐射器,使毫米波振荡器辐射的电磁波会聚于一个小光斑,照射于人体穴位。根据毫米波作用于穴位产生受激细胞谐振-扩散链传导生物能原理,能给患处补充毫米波能量、产生反馈作用,使失去平衡的病变恢复平衡,达到治病和恢复健康。利用复合波谱作用于人体穴位,由红外的热效应使机体局部温度上升,改善机体的传感条件,使细菌分泌的毒素受到破坏,增强抗体。其中,单片机采用STC12C4052,驱动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和声驱动电路;声驱动电路和自检电路与单片机PWM输出口连接;单片机I/O 口接光驱动电路;光驱动电路与状态采集器串联后,与毫米波产生电路并联;毫米波产生电路通过输出电路发射出毫米波。所述声驱动电路包括一三极管TR1,所述三极管TRl的集电极与扬声器SPl相连, 基极通过电阻R4与单片机相连。所述光控电路包括一三极管Q11,三极管Qll的基极通过电阻Rll与单片机相连, 集电极接一高速开关二极管Dl 1,发射极接继电器RLl 1,继电器RLl 1的输出端和三极管Ql 1 的基极通过电容Cll到C16和电感Lll并联接一发光二极管D12,C11到C16和电感Lll起抗干扰和滤波的作用。毫米波产生电路是由一电容C9与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WT566并联后,再与一电容 C8串联组成,毫米波产生电路的两端与串联过状态采集器的发光二极管D12的两端并联。输出电路包括一谐振腔,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WT566位于谐振腔内,谐振腔通过波导与喇叭形发射天线相连,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WT566产生毫米波功率通过波导传给喇叭形发射天线发射出毫米波。所述电源变换电路通过ASl 117,将7V的开关电源转换成5V,用以控制电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高精度的外部晶振,设计8路毫米波控制电路,相应的应用软件能配合硬件产生输出8路毫米波,同时对多个患者或一个患者的多个穴位进行治疗三维,采用高速、单周期、贴片封装高可靠性的单片计算机STC12C4052,运行速度快, 串口速度可达1 3 400bps,支持在线烧写程序,性能得到提高,使用时,通过该硬件平台和软件编程,将收集的大量毫米波治疗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为多种治疗方案,转换为自动设定治疗某种病例所需的治疗时间、照射的活性点、穴位,配合人体相应病例的彩色穴位图,一起预存入单片机中,实现治疗方案存储、读出,病员资料存储、查询等,8路毫米波控制电路连接7V/12A的开关电源,使其110V-180V宽电压下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采集器件用以检测毫米波产生电路的工作状态,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启动和停止时,带有声光提示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包括控制中心、隔离器、红外线辐射盘、辐射器和辐射器上的毫米波振荡器,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单片机、电源变换电路和通讯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自检电路、驱动电路、状态采集器、毫米波产生电路和输出电路,该控制中心给毫米波振荡器提供电源和控制信号,毫米波振荡器产生毫米波,并通过隔离器馈送给辐射器,以产生毫米波束作用于人体穴位;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和声驱动电路;声驱动电路和自检电路与单片机PWM输出口连接;单片机I/O 口接光驱动电路;光驱动电路与状态采集器串联后,与毫米波产生电路并联;毫米波产生电路通过输出电路发射出毫米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有产生低音波谱的低音发生器,低音波谱与毫米波振荡器产生音频波谱调制毫米波,再与红外线辐射盘产生毫米波构成复合红外波与音频波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和扬声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扬声器相连,基极通过电阻接单片机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与单片机相连,集电极接高速开关二极管阳极,发射极接继电器,继电器的输出端和三极管的基极接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与状态采集器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其特征在于毫米波产生电路是由一电容与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并联后,再与一电容串联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出电路包括一谐振腔和喇叭形发射天线,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位于谐振腔内,谐振腔通过波导与喇叭形发射天线相连,体效应毫米波振荡管产生毫米波功率通过波导传给喇叭形发射天线发射出毫米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毫米波治疗仪系统,包括控制中心、隔离器、红外线辐射盘、辐射器和辐射器上的毫米波振荡器,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单片机、电源变换电路和通讯接口电路,还包括自检电路、驱动电路、状态采集器、毫米波产生电路和输出电路,该控制中心给毫米波振荡器提供电源和控制信号,毫米波振荡器产生毫米波,并通过隔离器馈送给辐射器,以产生毫米波束作用于人体穴位;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和声驱动电路;声驱动电路和自检电路与单片机PWM输出口连接;单片机I/O口接光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多个患者或一个患者的多个穴位进行三维治疗,可通过配合软件编程实现治疗方案存储、读出,病员资料存储、查询。
文档编号A61N5/02GK202151465SQ20112021068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车华明 申请人:成都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