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07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
技术背景目前医院在给病人输液时,仍多采用传统的输液装置,需要专门的人员看护,当输液输完,由看护人员及时通知医生或者护士进行处理,但是偶尔会出现滴液瓶内液体已停, 病人或者护理家属睡着以及医务人员疏忽,引发医疗事故,这不仅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也给病人家属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它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在病人输完液后,自动报警,提示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及时更换药瓶或者拔针,避免病人输液进入空气造成医疗事故,适合推广。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微型开关1、光电开关2、第一二极管3、小蜂鸣器4、钮扣电池5和第二二极管6,钮扣电池5的正极与微型开关1的一端连接,微型开关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开关2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 6的正极相连,光电开关2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3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3的负极与小蜂鸣器4的一端连接,小蜂鸣器4的另一端与钮扣电池5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6的负极与钮扣电池5的负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药液正常输入人体时,将该报警器卡在滴管上端,打开报警器电源开关,光电开关处于工作状态,当瓶内液体办理完时,液体向下滑动,瞬间光动,触动光电开关动作,由常闭,跳正常开,闭合,使微型蜂鸣器发出报警声,以此提醒病人或医护人员为病人换药瓶或拔针,及消毒处理之目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在病人输完液后,自动报警,提示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及时更换药瓶或者拔针,避免病人输液进入空气造成医疗事故,适合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微型开关1、光电开关2、第一二极管3、小蜂鸣器4、钮扣电池5和第二二极管6,钮扣电池5的正极与微型开关1的一端连接,微型开关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开关2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6的正极相连,光电开关2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3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3的负极与小蜂鸣器4的一端连接, 小蜂鸣器4的另一端与钮扣电池5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6的负极与钮扣电池5的负极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原理为当药液正常输入人体时,将该报警器卡在滴管上端,打开报警器电源开关,光电开关处于工作状态,当瓶内液体办理完时,液体向下滑动,瞬间光动,触动光电开关动作,由常闭,跳正常开,闭合,使微型蜂鸣器发出报警声,以此提醒病人或医护人员为病人换药瓶或拔针,及消毒处理之目地。本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在病人输完液后,自动报警,提示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及时更换药瓶或者拔针,避免病人输液进入空气造成医疗事故,适合推广。
权利要求1. 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微型开关(1)、光电开关O)、第一二极管 (3)、小蜂鸣器0)、钮扣电池(5)和第二二极管(6),钮扣电池(5)的正极与微型开关⑴ 的一端连接,微型开关(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开关O)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6)的正极相连,光电开关( 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C3)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3)的负极与小蜂鸣器的一端连接,小蜂鸣器的另一端与钮扣电池(5)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6) 的负极与钮扣电池(5)的负极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它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它包含微型开关、光电开关、第一二极管、小蜂鸣器、钮扣电池和第二二极管,钮扣电池的正极与微型开关的一端连接,微型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开关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光电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小蜂鸣器的一端连接,小蜂鸣器的另一端与钮扣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钮扣电池的负极连接。它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在病人输完液后,自动报警,提示病人或者陪护人员及时更换药瓶或者拔针,避免病人输液进入空气造成医疗事故,适合推广。
文档编号A61M5/14GK202105249SQ20112021848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高雨生 申请人:高雨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