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18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护理床大都只有前部床板竖起,使患者坐起的功能,无左右翻身功能。极少数具有左右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其翻身功能是依靠左右两块翻身平板分别向左或向右翻转完成的,即患者需向右翻转时,左边的一块平板翻转竖起,患者需向左翻转时,右边的一块平板翻转竖起。但由于每块翻身平板均是一块独立的平板,本身无法弯折, 因此,在翻身时,常出现翻身平板没能使患者翻身,却将患者平推向需翻身的一侧的现象, 翻身效果不理想。另外,现有能翻身的护理床,由于设置了翻身床板,因此,无法设置起身功能。综上所述,现有的护理床无法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它既可辅助患者向左或向右进行有效地翻身,又可辅助患者起身成坐姿,可解决现有护理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 包括床架,床架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两座垫板左右分布;两座垫板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铰接;每块座垫板的外侧各安装一块中板,同侧的中板和座垫板铰接;每块座垫板的前端各与一块内翻身板铰接,两内翻身板的内侧铰接;每块内翻身板外侧各安装一块外翻身板, 同侧的外翻身板与内翻身板铰接;同侧的中板的前端与外翻身板的后端铰接;两座垫板之间的较连轴与两内翻身板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座垫板和中板之间的铰连轴与外翻身板和内翻身板之间的铰连轴共线;中板和外翻身板之间的铰连轴与内翻身板和座垫板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同侧的中板、座垫板、外翻身板和内翻身板连接构成翻身板,床架上共有左右两块翻身板,两内翻身板和两外翻身板连接构成起身板;床架上安装两套翻身机构和一套起身机构,两套翻身机构分别与两外翻身板或两中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的翻身机构由驱动机构、第一翻身杠、第一 V字形拨杆和左翻身连接杆连接构成,床架上安装第一翻身杠,第一 V 字形拨杆的弯折处与第一翻身杠连接,第一翻身杠的一端与左翻身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左翻身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中板或外翻身板铰接;床架上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 V字形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是由左翻身丝杠组件和翻身丝杠座连接构成。中板上安装右翻身连接座,左翻身连接杆通过右翻身连接座与中板铰接;右翻身连接座上设有托板,托板位于外翻身板下方。所述的起身机构由起身臂、起身旋转杠拨杆、起身旋转杠和驱动装置连接构成,床架上安装起身旋转杠,起身旋转杠上安装起身臂和起身旋转杠拨杆,起身臂位于所述起身板下方,床架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起身旋转杠拨杆连接。起身臂上安装起身托轮,外翻身板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起身托轮接触。床架上开设曲腿板安装槽,曲腿板安装槽位于座垫板后方;曲腿板安装槽内安装前曲腿板和后曲腿板,前曲腿板的前端通过连接件与床架铰接,后曲腿板的前端通过曲腿板铰链件与前曲腿板的后端铰接;床架上固定安装曲腿旋转轴,曲腿旋转轴上固定安装腿板驱动杆,后曲腿板底部安装曲腿板支架,曲腿板支架与腿板驱动杆铰接;床架上安装曲腿装置,曲腿装置与曲腿旋转轴连接。所述的曲腿装置由曲腿旋转轴拨杆和曲腿丝杠组件连接构成。所述座垫板的内侧开设弧形槽,两座垫板的弧形槽构成排便孔;床架上安装支撑托板,支撑托板与弧形槽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既可向左和向右翻折,又可起身竖起的翻身起身总板,使护理床同时具有翻身和起身的功能,从而可解决卧床患者各种体位变换,能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翻身和起身,两者互不干扰,互不重叠,移动灵活方便, 从而可大幅简化护理床的结构、减轻重量、缩小体积。它具有曲腿功能,可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腿部煅炼,并可方便在床上为患者洗脚。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起身板位于水平状态;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起身板位于竖起状态,图中为看清起身机构,省略了翻身机构;图4是图2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翻身板处于水平状态;图5是图2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右侧的翻身板处于水平状态; 图6是由座垫板、内翻身板、中板和外翻身板连接构成翻身起身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后曲腿板和前曲腿板处于水平状态;图10是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后曲腿板和前曲腿板处于曲腿状态。附图标记1床腿2曲腿丝杠组件3起身丝杠组件4腿板驱动杆5曲腿旋转轴拨杆6托板7曲腿板安装槽8支撑板9起身托轮10支撑轮11第一翻身托座12第二翻身托座13床架14后曲腿板15起身丝杠座16曲腿板铰链件17曲腿丝杠座18行走轮19前曲腿板20起身丝杠组件21连接件22座垫板23内翻身板M弧形槽25中板沈铰链27翻身杠座观起身旋转杠座四起身旋转杠拨杆30起身旋转杠31第二翻身杠32第一翻身杠33翻身杠座34左翻身丝杠组件 35右翻身丝杠组件36外翻身板37翻身折页38翻身丝杠座39右翻身连接座40 右翻身连接杆42第二 V字形拨杆44第一 V字形拨杆45曲腿板支架46左翻身连接杆47中板后连接件48中板前连接件49曲腿旋转轴50起身臂。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包括床架13,床架13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22,两座垫板22左右分布;两座垫板22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13铰接。每块座垫板 22的外侧各安装一块中板25,同侧的中板25和座垫板22铰接;每块座垫板22的前端各与一块内翻身板23铰接,两内翻身板23的内侧铰接;每块内翻身板23外侧各安装一块外翻身板36,同侧的外翻身板36与内翻身板23铰接;同侧的中板25的前端与外翻身板36的后端铰接;两座垫板22之间的较连轴与两内翻身板23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座垫板22和中板25之间的铰连轴与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23之间的铰连轴共线;中板25和外翻身板36 之间的铰连轴与内翻身板23和座垫板22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同侧的中板25、座垫板22、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23连接构成翻身板,床架13上共有左右两块翻身板,两内翻身板23 和两外翻身板36连接构成起身板;床架13上安装两套翻身机构和一套起身机构,两套翻身机构分别与两外翻身板36或两中板25 —一对应连接。在实际加工时,如图6所示,座垫板22的前后两端可分别设有中板前连接件48和中板后连接件47,两座垫板22通过中板前连接件48和中板后连接件47铰接,其铰连轴与床架13连接,使座垫板22可如图4和图5所示,翻折竖起或水平放置。两座垫板22也可通过各自独立的铰连轴分别与床架13铰接,两座垫板22的铰连轴平行,但该结构方案的造价较高,且翻身效果不太理想。患者需向左翻身时,可起动右侧的翻身机构,翻身机构带动外翻身板36或中板25 向左侧翻起,外翻身板36带动内翻身板23翻转,中板25带动座垫板22翻转,从而将患者翻向左侧。同理,患者可利用左侧翻身板向右侧翻身。侧身翻转时,构成翻身板的中板25 和座垫板22之间,及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23之间均可相对弯折,并且,是中板25和外翻身板36先大幅度翻转,而后座垫板22和内翻身板23才明显翻转,可使患者在侧身翻转过程中感觉更加舒适。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翻身机构由驱动机构、第一翻身杠32、第一 V字形拨杆 44和左翻身连接杆46连接构成,床架13上安装第一翻身杠32,第一 V字形拨杆44的弯折处与第一翻身杠32连接,第一翻身杠32的一端与左翻身连接杆46的一端铰接,左翻身连接杆46的另一端与中板25或外翻身板36铰接;床架13上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 V字形拨杆44的另一端连接。翻转时,驱动机构带动第一 V字形拨杆44转动,第一 V字形拨杆44带动左翻身连接杆46向上移动,并带动中板25或外翻身板36翻转,从而实现翻身。 图4所示的第二翻身杠31、右翻身连接杆40、第二 V字形拨杆42和另一驱动机构成另一套翻身机构,如图4所示,两套翻身机构的结构形状完全对称。在制造过程中,也可将第二翻身杠31和第一翻身杠32合为一根转动轴,将第一 V字形拨杆44和第二 V字形拨杆42都安装于该转动轴上,第一 V字形拨杆44和第二 V字形拨杆42可相对于该转动轴转动,实现翻身。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可以由左翻身丝杠组件34和翻身丝杠座38连接构成。 左翻身丝杠组件34和翻身丝杠座38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医院内现有的护理床上安装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伸缩运,以便使患者坐起的机构相同。所述的左翻身丝杠组件34也可以是液压缸。为确保侧翻身时,中板25和外翻身板36同步运动,如图6和图7所示,中板25上固定安装右翻身连接座39,左翻身连接杆46通过右翻身连接座39与中板25铰接;右翻身连接座39上设有托板6,托板6位于外翻身板36下方。侧翻身时,左翻身连接杆46带动中板25翻动,中板25通过右翻身连接座39带动外翻身板36同步移动。在起身运动中,外翻身板36相对中板25翻转不会受右翻身连接座39的影响。如图3所示,所述的起身机构由起身臂50、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起身旋转杠30和驱动装置连接构成,床架13上安装起身旋转杠30,起身旋转杠30上安装起身臂50和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起身臂50位于所述起身板下方,床架13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连接。起身时,驱动装置推动起身旋转杠拨杆四转动,起身旋转杠拨杆四通过起身旋转杠30带动起身臂50转动竖起,起身臂50将起身板向上推起。为方便起身臂50将起身板推动竖起,如图3所示,起身臂50上安装起身托轮9,外翻身板36上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起身托轮9接触。起身臂50通过推动支撑板8将起身板竖起。起身托轮9可减少支撑板8与起身臂50间的移动摩擦。为方便患者活动腿部以及在床上洗脚,如图8至图10所示,床架13上开设曲腿板安装槽7,曲腿板安装槽7位于座垫板22后方;曲腿板安装槽7内安装前曲腿板19和后曲腿板14,前曲腿板19的前端通过连接件21与床架13铰接,后曲腿板14的前端通过曲腿板铰链件16与前曲腿板19的后端铰接;床架13上安装曲腿旋转轴49,曲腿旋转轴49上固定安装腿板驱动杆4,后曲腿板14底部安装曲腿板支架45,曲腿板支架45与腿板驱动杆4 铰接;床架13上安装曲腿装置,曲腿装置与曲腿旋转轴49连接。患者需要曲腿时,曲腿装置带动曲腿旋转轴拨杆5转动,曲腿旋转轴拨杆5通过曲腿旋转轴49带动腿板驱动杆4向下摆动,腿板驱动杆4带动曲腿板支架45和后曲腿板14下移,后曲腿板14相对前曲腿板 19弯折保持水平状态。如图10所示,所述的曲腿装置由曲腿旋转轴拨杆5和曲腿丝杠组件2连接构成。 所述的曲腿丝杠组件2也可由液压缸替代。 为方便患者在床上排便,如图6所示,所述座垫板22的内侧开设弧形槽对,两座垫板22的弧形槽M构成排便孔;床架13上安装支撑托板,支撑托板与弧形槽M配合。通常支撑托板与弧形槽M处于配合状态,支撑托板负荷患者臀部部分重量;当患者需排便时, 支撑托板可由弧形槽M处移开,以便患者排便。可在床架13上安装用于放置便盆的支架, 支架位于弧形槽M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包括床架(13),其特征在于床架(13)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22),两座垫板(22)左右分布;两座垫板(22)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13)铰接;每块座垫板(22)的外侧各安装一块中板(25),同侧的中板(25)和座垫板(22)铰接;每块座垫板(22)的前端各与一块内翻身板(23)铰接,两内翻身板(23)的内侧铰接;每块内翻身板 (23)外侧各安装一块外翻身板(36),同侧的外翻身板(36)与内翻身板(23)铰接;同侧的中板(25)的前端与外翻身板(36)的后端铰接;两座垫板(22)之间的较连轴与两内翻身板 (23)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座垫板(22)和中板(25)之间的铰连轴与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23)之间的铰连轴共线;中板(25)和外翻身板(36)之间的铰连轴与内翻身板(23)和座垫板(22)之间的铰连轴共线;同侧的中板(25)、座垫板(22)、外翻身板(36)和内翻身板 (23)连接构成翻身板,床架(13)上共有左右两块翻身板,两内翻身板(23)和两外翻身板 (36)连接构成起身板;床架(13)上安装两套翻身机构和一套起身机构,两套翻身机构分别与两外翻身板(36)或两中板(25) —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身机构由驱动机构、第一翻身杠(32)、第一 V字形拨杆(44)和左翻身连接杆(46)连接构成,床架(13) 上安装第一翻身杠(32),第一 V字形拨杆(44)的弯折处与第一翻身杠(32)连接,第一翻身杠(32)的一端与左翻身连接杆(46)的一端铰接,左翻身连接杆(46)的另一端与中板(25) 或外翻身板(36)铰接;床架(13)上安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一 V字形拨杆(44)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是由左翻身丝杠组件(34)和翻身丝杠座(38)连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中板(25)上安装右翻身连接座(39),左翻身连接杆(46)通过右翻身连接座(39)与中板(25)铰接;右翻身连接座(39 )上设有托板(6 ),托板(6 )位于外翻身板(36 )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身机构由起身臂(50)、起身旋转杠拨杆(29)、起身旋转杠(30)和驱动装置连接构成,床架(13)上安装起身旋转杠(30),起身旋转杠(30)上安装起身臂(50)和起身旋转杠拨杆(29),起身臂(50) 位于所述起身板下方,床架(13)上安装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起身旋转杠拨杆(2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起身臂(50)上安装起身托轮(9),外翻身板(36)上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起身托轮(9)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板(22)的内侧开设弧形槽(24),两座垫板(22)的弧形槽(24)构成排便孔;床架(13)上安装支撑托板, 支撑托板与弧形槽(24)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板式翻身、起身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架的中部安装两块座垫板,两座垫板左右分布;两座垫板的前后两端均与床架铰接;每块座垫板的外侧各安装一块中板,同侧的中板和座垫板铰接;每块座垫板的前端各与一块内翻身板铰接,两内翻身板的内侧铰接;每块内翻身板外侧各安装一块外翻身板,同侧的外翻身板与内翻身板铰接;同侧的中板的前端与外翻身板的后端铰接;同侧的中板、座垫板、外翻身板和内翻身板连接构成翻身板,床架上共有左右两块翻身板,两内翻身板和两外翻身板连接构成起身板;床架上安装两套翻身机构和一套起身机构,两套翻身机构分别与两外翻身板或两中板一一对应连接。
文档编号A61H1/02GK202207256SQ20112022029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宋连碧, 张理臣 申请人:宋连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