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60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在临床治疗时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在一瓶液体输完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更换药瓶或者拔出输液针头,否则就会出现“回血”现象,严重时甚至发生医疗事故。 为解决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已研制出了多种输液报警器。但存在着结构复杂,易受外界干扰,操作繁琐,可靠性也不是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输液报
目命O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包括电容式接近开关、信号预处理模块、 中央控制模块、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复位按钮、呼叫联动模块、电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别与信号预处理模块、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复位按钮、呼叫联动模块连接;电容式接近开关与信号预处理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分别给电容式接近开关、信号预处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呼叫联动模块供电。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有灵敏度调节(如LJC18A3-B-Z/BX)。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信号放大。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如AT89C4051)。所述呼叫联动模块采用光电耦合器和三极管进行二级放大,输出到继电器。所述声音报警模块,采用光电耦合器和三极管进行二级放大,输出到蜂鸣器。本实用新型通电后处于待机状态,在电容式接近开关靠近输液瓶(或输液袋、输液器)时自动开始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片机集成模块,电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功耗低、可靠性高并具有软件升级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容式接近开关具有灵敏度调节,可以满足不同材质的报警需要,灵活多变,实用性强。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但保护范围不受此限制。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其中,电容式接近开关根据检测到的液面情况输出信号。其中,信号预处理模块将电容式接近开关检测到的信号进行一定处理,得到计算机易于识别的信号。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由单片机(如AT89C4051)将得到的信号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处理,分别输出到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呼叫联动模块。其中,复位按钮按下时对中央控制模块进行复位,使报警器重新处于待机状态。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其中ICl为LM7805,DY为整流桥, Cl C4为电容。输入端采用交直流9 12伏电压输入。经稳压后得到所需的电压,为整个系统供电。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模块电路原理图。其中,C0N3为NPN三线常开型电容式接近开关(如LJC18A3_B_Z/BX),Ul U3为光电耦合器,IC2为单片机(如AT89C4051),Y为频率12M的晶振,SP为蜂鸣器,Rl RlO为电阻,C5 ClO为电容,Ql、Q2为NPN三极管,Dl为二极管,LED为发光二极管,S为复位开关,KE为继电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电,整个装置处于待机状态,输液开始时,瓶内和输液管装满液体,在电容式接近开关接紧贴检测点时开始工作。当检测点缺液时,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呼叫联动模块开始工作。按下复位开关,报警结束整个装置重新处于待机状态。若不按下开关,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呼叫联动模块工作到中央控制模块指定时间自动进入待机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式接近开关、信号预处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复位按钮、呼叫联动模块、电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别与信号预处理模块、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按钮、呼叫联动模块连接;电容式接近开关与信号预处理模块连接。
2.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有灵敏度调节。
3.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预处理模块采用光电耦合器作为主要部件。
4.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联动模块采用光电耦合器和三极管对信号进行放大。
5.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采用9 12伏交直流电源供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输液报警器,包括如下模块电容式接近开关、信号预处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复位按钮、呼叫联动模块、电源模块。本装置通过固定在输液瓶(或输液袋、输液器)处的电容式接近开关对液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液位下降到报警液位时,由中央控制模块分别输出到指示灯、声音报警模块、呼叫联动模块,可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处理后按一下复位按钮可使本装置重新处于待机状态。本装置采用的电容式接近开关有灵敏度调节可以满足不同的报警需要。本装置与液体无接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种输液瓶和输液袋。
文档编号A61M5/168GK202198919SQ20112023075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3日
发明者于巧稚, 尹成刚, 李林波, 林辉玉, 董昕 申请人:尹成刚, 林辉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