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668阅读:1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常有急性液气胸的病人,这些病人的往往来不及诊断病因,急需对症处理,即排除胸腔内积气积液减轻压迫来缓解症状。传统处理发法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或多次胸腔穿刺术,此法弊处很多,操作复杂,易造成医源性感染,而且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过多痛苦,另外手术分离皮下组织易伤及肋间神经、血管,造成严重组织损伤,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及高昂费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穿刺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引流管体和安装在引流管体内的针芯,在引流管体的前端部带有侧孔,引流管后端设有引流盒接口,其特征是引流管体的前端部带有球囊,引流管侧端接有侧支管。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所述的引流管体上带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所述的球囊和侧支管的材料为软质硅胶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局部麻醉后在穿刺处用尖刀将皮肤切一小口,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穿刺引流管的直径,将针芯置入引流管,经切口穿刺,有突破感后再进2-3厘米,拔出针芯,有气体或液体流出再进引流管少许,外接闭式引流盒,经侧支管用注射器注入约5ml生理盐水或气体,向外拔引流管至有阻挡感为止,拔出引流管时只需将球囊内的液体或气体抽出后即可拔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感染,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劳动强度,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引流管前端部的侧孔和球囊,使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又能够压迫止血,防止血肿出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引流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引流管针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和安装在引流管1内的针芯2,在引流管1的前端部带有侧孔3,引流管1后端设有引流盒接口 4,引流管1的前端部带有球囊5,引流管侧端接有侧支管6。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所述的引流管1上带有刻度线7。[0014]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所述的球囊5和侧支管6的材料为软质硅胶材料。根据不同的穿刺部位的需要,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内径不同,当用于膀胱穿刺时,穿刺引流管优选为0. 5cm,当用于胸腔穿刺时,穿刺引流管优选为0. Scm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局部麻醉后在穿刺处用尖刀将皮肤切一小口,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穿刺引流管的直径,将针芯2置入引流管1,经切口穿刺,有突破感后再进2-3厘米,拔出针芯2,有气体或液体流出再进引流管1少许,外接闭式引流盒,经侧支管6用注射器注入约5ml生理盐水或气体,向外拔引流管1至有阻挡感为止,拔出引流管1时只需将球囊5内的液体或气体抽出后即可拔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感染,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劳动强度,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引流管1前端部的侧孔和球囊5,使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又能够压迫止血,防止血肿出现。
权利要求1.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和安装在引流管(1)内的针芯(2),在引流管(1)的前端部带有侧孔(3),引流管(1)后端设有引流盒接口(4),其特征是引流管(1)的前端部带有球囊(5 ),引流管侧端接有侧支管(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引流管(1)上带有刻度线(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的球囊(5)和侧支管(6)的材料为软质硅胶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和安装在引流管内的针芯,在引流管的前端部带有侧孔,引流管后端设有引流盒接口,其特征是引流管的前端部带有球囊,引流管侧端接有侧支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感染,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劳动强度,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L29/02GK202161666SQ20112024937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张平, 张茂桐, 赵艳霞 申请人:张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