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490阅读:4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正畸治疗中,用于对单个牙施加转矩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转矩对于正畸治疗获得理想的咬合关系尤为重要。然而,临床中很常见的唇向错位牙,到治疗后期,即使用上了较粗的不锈钢方丝,牙根往往仍过于唇侧。个别牙牙根过于唇向不但会影响咬合关系的完美,还会造成该牙唇侧牙龈高度不足,影响美观。为此,学者们一直试图开发一种能够对单个牙施加转矩的装置。[0003]对于单个牙的转矩调整,传统方法是通过不锈钢方丝局部扭转施加转矩力。但该方法效率很低,常常历时数月而不见明显效果。其原因在于该方法依赖于方形弓丝和槽沟的相互作用,但弓丝尺寸(宽度)很小,即力臂很小,即使施加了很大的扭矩力,力臂与力的乘积(即力矩)也变得很小。另一方面,弓丝尺寸往往小于槽沟尺寸,其余隙造成了预设转矩表达的不足,形成所谓的“扭矩消耗”或“入槽角”实用新型内容[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且能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辅弓。[0005]门形辅弓分为固位部分与施力部分[0006](1)固位部分门形辅弓的固位部分是末端的两个金属夹。使用时,将两个金属夹分别置于目标牙托槽的两侧,用专用钳(即正畸牵引钩钳)将其夹闭于主弓丝上,使辅弓和主弓丝连成一体。[0007](2)施力部分门形辅弓的施力部分是不锈钢丝制备的拱门形η曲,曲顶端位于目标牙冠唇面接近龈缘处,激活后对目标牙施力。[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1)使用时,将门形辅弓置于目标牙的位置,两个金属夹分别位于托槽两侧,并夹紧与主弓丝固定。2、调整η曲向舌侧,使 η曲顶端对目标牙有一定的舌向压力。;3)将主弓丝入槽,结扎。由于η曲顶端对目标牙牙冠龈方有舌向压力,而拖槽与主弓丝的紧密结扎限制了牙冠的舌向移位,η曲顶点和槽沟两点的共同作用便产生了根舌向转矩,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该力矩系统的力臂。使用门形辅弓的患者,仍然按常规每四周复诊一次,观察目标牙的转矩调整情况,如作用不够,可进一步将η曲顶端弯向舌侧,以施加更大的根舌向转矩。目标牙的转矩达到正常后,仍应继续戴用被动状态的门形辅弓三个月以上,以稳定其控根移动的效果。在门形辅弓施力期间,其它调整,包括间隙关闭,均可照常进行。[0009]对于牙根过于舌向的单个牙,也可采用类似方法加根唇向转矩,只需将η曲置于牙尖或切缘方向。但对于后一种情况,由于槽沟到牙尖的距离通常较短,即力矩系统的力臂很短,故转矩改正的效率较前一种情况为低。3[00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金属夹形结构的固定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使用不受主弓丝大小、形状的限制的优点。使用不锈钢丝进行加力,具有施力柔和、持久,改正转矩效率高而牙根吸收风险小的优点。


[0011]图一门形辅弓正面图[0012]图二门形辅弓45度侧面图[0013]图三金属夹形结构正侧面图[0014]图四金属夹形结构45度侧面图[0015]图五效果图具体实施方案[0016]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0017]如图5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门形辅弓置于目标牙的位置,两个金属夹分别位于托槽两侧,并夹紧与主弓丝固定。调整η曲向舌侧,使η曲顶端对目标牙有一定的舌向压力,将主弓丝入槽,结扎。由于η曲顶端对目标牙牙冠龈方有舌向压力,而拖槽与主弓丝的紧密结扎限制了牙冠的舌向移位,η曲顶点和槽沟两点的共同作用便产生了根舌向转矩,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该力矩系统的力臂。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金属夹形结构的固定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不受主弓丝限制的优点。使用不锈钢丝进行加力,具有施力柔和、持久,改正转矩效率高和牙根吸收风险小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包括固位部分和施力部分,其特征在于通过金属夹夹闭于主弓丝固位,通过不锈钢丝制备的拱门形η曲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ι所述的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其特征在于辅弓末端有两个金属夹,分别在目标牙托槽的两侧夹闭于主弓丝上,可使辅弓与主弓丝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其特征在于辅弓中部为不锈钢丝制备的拱门形η曲,通过调整该曲可对目标牙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ι所述的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其特征在于将辅弓固定于主弓丝,调整拱门形η曲并将主弓丝结扎后,该辅弓可对目标牙施加转矩。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改正单个牙转矩的门形辅弓。该门形辅弓包括固位部分和施力部分。固位部分为金属夹,位于门形辅弓两侧末端,由专用钳夹闭后可使辅弓与主弓丝连成一体;施力部分位于固位部分之间,由不锈钢丝制成拱门形∩曲,调整该曲顶端可对目标牙施力。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安装和调整更简单、效率更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C7/00GK202235716SQ20112026833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7日
发明者易俭如, 李宇, 赵志河 申请人:李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